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一個馬來西亞人的上海炒樓經

(2010-10-20 23:53:18) 下一個

  蘇榮 (2010-02-20)



2月末的上海,一個陰冷的午後,鄧廣堅站在一座六層老式樓房的露天天台上,在攝影師的擺布下,不厭其煩地擺著POSE。他的周圍,目光所及之處,都是建於二三十年前的、斑駁灰黃的低矮樓房。

  他所在的地方,當年是法租界的地盤。房子建於1924年,名為The Belmont House,今天又稱小黑石公寓。離它不遠處,就是熱鬧摩登的淮海中路。

  這座折衷主義風格的老建築,原是洋人公寓,解放後被收歸國有,一度成為政府高官的府邸。鄧廣堅介紹說,當年的住戶中,一位是上海市的副市長,還有一位是同濟大學的校長。盡管整幢大樓年久失修,顯得有些髒亂不堪,但公寓整體保存得還是相當完好。據說,留存至今的儲藏室的門把手上,還刻有一個B字,以顯示房主的不凡身份。

  如今,小黑石公寓居住著幾十戶人家,其中的三分之一,都是鄧廣堅的房客。

上海打拚16年

  40歲剛出頭的他,來自馬來西亞,16年前就到上海來打拚。那時候的他,是標準的“香蕉人”:外表是黃的,骨子裏還是白種人,華文不會說也不會寫。而當時的上海,沒有麥當勞和肯德雞,城市的色彩也單調乏味,甚至還限製外國人在外租房。

  當時,他被指定在一個車庫裏過夜,冬冷夏熱,想上廁所,也要步行5分鍾,到隔壁的公園去解決。所幸,他是個性樂觀的人,因為看好上海的發展,看好它的向前向上發展的潛能,最終還是留了下來。

  十幾年之後,上海有了股票交易所,有了金融貿易區,還湧現出鱗次櫛比的現代化高樓大廈。

  很多上海人爭相從狹窄髒亂的石庫門和老洋房搬出來,搬到配備了空調熱水和24小時保安係統的現代居室。而鄧廣堅卻跟他們不一樣,他不僅自己要住在老房子裏,還做起投資老房子的生意來。

老房子的魅力

  問他為什麽喜歡老房子。他的回答很簡單:老房子讓人有激情。以小黑石公寓為例,外表看上去很普通,沒什麽特別的,但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外牆的每一個棱角都帶有橄欖葉的圖案,它的每一個窗棱、包門的線條、門角、窗台,都是一樣的橄欖葉的設計。

  還有,每一個居室裏麵,也有學問。在客廳和餐廳之間,有一個精致的磨砂玻璃大門,門兩側至今保留著掛窗簾的杆子。這是做什麽用的呢?原來當年洋人的生活習慣是:吃完飯後,男人去客廳聊天抽雪茄,喝威士忌,而女人則不能離開餐桌,聊天也隻能在餐廳裏。男人進了客廳後,就會把簾子拉上,以示男女有別。

  從投資的角度看,炒老房子也是有學問的。

  他說,父親曾告訴他一句話:在房地產投資裏,永遠要記住一點,buy right, not sell right。翻譯過來,就是“隻買對的,不賣對的”。

  那麽,什麽是“對的”呢?在鄧廣堅看來,“對”字包含了兩點:一是供需關係,一是地理位置。

  他說:“從市場上的供需關係來看,老房子會越來越少,而相對的需求會越來越多。中國人不是強調‘物以稀為貴’嘛,這很好解釋,你看,賣的少,買的多,一定會漲價,而買的少,賣的多,價格就一定會跌。”

  此外,絕大多數老房子,都是位於鬧中取靜的黃金地段,它們隻會增值不會貶值。

  因此,盡管近兩年全球經濟形勢不明朗,老鄧仍然堅信好房子的價值,仍然在不斷物色新的老房子。

  說到這兒,你或許會問:鄧廣堅買了這麽多價值連城的老房子,他哪兒來的錢?

越貸越劃算

  “基本上是銀行貸款,我自己可以不用出一分錢。”他笑著說,“我現在是房奴。”這是開玩笑嗎?做“房奴”還會很開心嗎?

  他說,我可以幫你算一筆賬。假設你有300萬的資產,現在有一套300萬的房子,你是一次性付清,然後不吃不喝呢?還是先付100萬首付,然後用剩下的200萬去做其他投資?

  好吧,假設你夠財大氣粗,一次性付光了300萬,然後你把房子以每個月2萬多的價格租出去,就算你夠幸運,租金年入30萬,這樣你的收益就是10%;或者,你還可以首付100萬,貸款200萬,同樣的,假設你年收入30萬,那麽你的收益就是30%。這樣算下來,老鄧的租金完全可以用來還貸款,甚至好的時候,付完貸款還能月餘1萬8000元。

  當然,為了以防萬一,鄧廣堅和投資夥伴手裏還有一筆固定資金,這筆錢,是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才能動用的。

  再回到小黑石公寓上。問他何時能把整幢樓都吃下來,他苦著臉說,“不是我不想買,很多老人家寧死也不賣。看來,我還要在上海待下去了。”

《聯合早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