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豐恬 (2009-06-28)
第二房地產(Second Chance Properties)有個特別的英文名——直譯為“第二次機會”——某種程度上具有鹹魚翻身的意思,貼切地反映了這家公司一路來的曆程。
集團創辦人兼董事經理莫哈末·沙裏·馬裏肯(簡稱“沙裏”,Mohamed Salleh Marican )回憶,從國民服役退伍後,他不聽母親要他當全職軍人的勸告,出來創業闖天下,在半島(Peninsula Plaza)購物中心開了家裁縫店,如大多數創業家一樣,用自己的名字“M.沙裏”為店取名。
不料,4個月後,這家店卻生意慘淡關門大吉,把店鋪頂讓給朋友。5個月後,朋友也做不下去了,要求把店麵回售給他。
沙力說:“當時,我回想了所有失敗的理由,覺得繼續用‘沙裏’為公司名字或許不恰當,重新取了這個洋化、大家都接受的名字。果然,生意逐漸有了起色。”
他頓了頓,補充說:“不過,現在上市公司有洋名的可多啦,我們的名字也不稀奇了。”
就像翻身的鹹魚,1975年創立的第二房地產,一路來通過業務轉型而不斷重拾商機。
從量身定做 到生產成衣
第一次轉型,是從量身定做的裁縫跨行到生產成衣。當時,沙裏看準了本地2000多家裁縫店生意每況愈下,公眾也逐漸舍棄專人定做、而購買大量生產的成衣的機會,開始生產“SecondChance”平價男服。
他一口氣花了50萬元,在各大媒體,包括擁有達80萬觀眾的華語綜藝節目中強力宣傳放送,成了本地家喻戶曉的品牌。到1988年,這一品牌達到巔峰,在本地有17家、馬來西亞8家分店。
沙裏笑言:“我把品牌包裝成給人一種舶來品的印象,成本和價格卻比國外牌子便宜了一半,生意很好。但也奇怪,本地人喜歡外國牌子,但在印度、斯裏蘭卡顧客麵前,我們一標榜‘新加坡製造’就特別受歡迎。”
然而,隨著1980年末,Pierre Cardin、Goldlion等國際品牌平價男服進軍本地,這個“本地薑”頓時失去競爭優勢,進入沙裏所說的“業務分散的痛苦階段”,在4年內關閉了21家店麵。
1992年,集團分散業務,進軍馬來傳統女裝成衣市場,在加東開設第一家平價“First Lady”分店,隔年在隔壁開了一間“Golden Chance”金鋪,專攻馬來女性。
盡管顧客群小了許多,沙裏堅信進軍小眾市場是正確選擇。他說:“在任何市場都要成為業界領頭羊,才能賺到大錢。本地僅有五六家售賣馬來女裝成衣的小型商家,每套女裝售價100多元。我在越南大量生產,每套賣49.95元,生意就特別好。”
目前,集團在本地有3家、馬來西亞有30家店麵,計劃進一步在馬來西亞開8到10家店。
投資房地產 房產上億元
自1999年4月,集團踏入房地產投資行列,至今擁有總值1億4000萬元的42個房產,上財年租金收入為810萬元,成為集團的最大收入來源之一。
房地產投資說易不易,上市公司轉行投資房地產失敗的例子不少。德加拉(Thakral)集團創辦人日前欲轉換跑道到房地產投資,受到股東強烈反對,認為公司缺乏這方麵的專長。
從服飾業起家的第二房地產,又憑什麽條件進軍這一行?
沙裏說,全憑一股直覺。公司1997年1月在當時的自動報價交易板(Sesdaq)上市,籌集到500萬元資本,然而立刻遭遇亞洲金融風暴,因而“潛伏”了2年,等待風暴平息。
看準時機低價買單位出租
沙裏說:“我們從未夢想要炒樓,但身為零售租戶,在這方麵累積了25年經驗,當時也覺得價格已見底了,而且能為公司提供另一項穩定的收入來源,因此認為這麽做是對的。”
集團利用500萬元現金,並向銀行貸款達70%,在接下來的科技泡沫破滅、沙斯等連續幾個危機時期,以低價買下零售單位出租,賺取固定租金回報。
其中,集團在2003年以500萬元買下位於烏節路幸運商業中心(LuckyPlaza)一樓的一個800平方英尺零售單位,月租從3萬元增長到目前的3萬6000元,合每平方英尺45元。
沙裏指出,銀行貸款利率低達3%,但租金回報達7-8%,幾乎是立刻獲利。
他說:“零售房地產的好處是回報高。行情好時,一般可取得達4-5%回報率。市場不景氣,不少人被迫以低價脫售手中房產套現,租金水平卻有支撐力,行情複蘇後還能進一步提高。”
鄰裏商場租金與烏節路不相上下
令人驚訝的是,一些鄰裏零售店麵的租金,其實與烏節路不相上下。
除了在幸運商業中心、遠東商業中心及半島購物中心共有8個單位之外,旗下其他房產幾乎都在鄰裏,包括城市購物中心(City Plaza)、大巴窯、淡濱尼等組屋區。
沙裏強調,一些零售單位的租金下滑了5-10%,然而大部分基本上持平,相當看好鄰裏購物商場的潛力。
他說:“在危機中受衝擊的多為高檔辦公樓或私宅,零售租金則不受影響,下滑5-10%,大部分基本上持平。烏節路3家新購物中心各有 200-300個單位,基於定位隻讓高檔或奢華品牌‘進駐’,開幕前急於取得100%租用率,不得不把價格下調3至4成,給人租金普遍走軟的印象。”
另一方麵,地點好的鄰裏零售單位則沒有“格調”的顧慮。
他說:“人口及收入增加,商店數目卻不變,組屋零售業者麵對的消費者需求也更高。一些日常生活零售業,如蛋糕店、1元便利店等不需進入烏節路,卻動輒付得起2萬元月租。”
但他也強調,隨著宏茂橋、金文泰和勿洛等購物中心提高零售單位供應,租金水平也勢必逐漸回穩。
麵對租戶逐日高漲的減租聲浪,又該如何應對?
沙裏承認,旗下確有一些租戶要求減租,他則視個別情況來調整租金。
他通常遵守一個原則:如果租戶生意仍在賺錢,就不會下調租金。
他說:“租戶做不下去的原因通常有兩方麵:第一是缺乏競爭力,付不起租金;第二則是賣的產品不符合該地點的性質。比如說,一些人流量高、但租金也高的地點,一些鞋店就生存不下去。畢竟,一個好地點,等著搬進來的租戶有一大串。”
投資股票燒到手
金融海嘯使不少富豪和企業燒到手,第二房地產也不例外。
自2005年起,第二房地產停止購買房地產,而改為投資股票,購買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包括騰飛印度信托 (Ascendas India Trust)、劍橋工業信托 (Cambridge Industrial Trust)、力寶—豐樹印尼零售信托(Lippo-Mapletree Indonesia Retail Trust,LMIR) 及升禧環球房地產投資信托(Starhill Global REIT)等,作為間接投資房地產的策略,
然而,隨著金融海嘯來襲,截至去年9月底總值2200萬元的這筆股票,在今年3月底已縮水至1340萬元。集團原本發出警訊,指出第一季將由於這筆投資而蒙受虧損,但所幸因為會計標準的改變、而得以把股票歸類於“待售金融資產”、暫時不用包含賬麵損失。
不過,沙裏也做出承諾,目前暫時收取股息,一旦股價回升,將把手中的股票賣掉套現。
第二房地產(Second ChanceProperties)九個月淨利減少8%至982萬元。集團營收略升2%,報3848萬元,稅前盈利減少10%至1136萬元。
盡管股市自3月起回升了不少,沙裏卻認為至少要10年才能走到另一個高峰。
他說:“股市向來反應過度,1月下跌到新低就是一例,現在還是沒有好消息。經濟平均每隔8至10年會衰退一次,但這一次可能會曆時更久,期間會有很劇烈的波動,卻也有利於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