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思想家和科學家
(2010-06-21 00:39:23)
下一個
孟振華(希伯來文名Jeremiah),字夏雄,漢族。哲學博士。1981年7月出生,1999年進入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希伯來語專業學習, 同時修習哲學雙學位。其間2002-2003年於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留學一年。2003年赴香港中文大學攻讀希伯來聖經,2006年夏曾再次前往以色列進行資料搜集與考古。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是一個神奇的民族。他們在經曆了兩千多年顛沛流離的生活之後,終於回到了故土,重建了自己的家園——以色列國。盡管這個小國的麵積僅與北京市相若,但它的一舉一動卻每每牽動著全世界的強烈關注;盡管這個民族的人口隻有中國的百分之一,但他們貢獻了不朽的《聖經》,產生出耶穌、馬克思、愛因斯坦等等一大批改變人類曆史進程的偉人。
有人統計過,自1901年設立諾貝爾獎以來,到1987年為止,獲得這項世界大獎的科學家中有 17%的人是猶太人。
猶太民族常常被稱為“書的民族”(The People of the Book)。這一稱呼包含著兩層意思:其一是猶太人是信仰猶太宗教的民族,他們有奉為經典的《聖經》(即《舊約全書》)這部“書”;其二是說猶太人是一個喜歡讀書、關於學習鑽研、關於從書本中獲取知識的民族。確實,在猶太人看來,讀書鑽研、勤奮好學不隻是僅次於信仰上帝的一種美德,而且也是信仰上帝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們把學習和鑽研視為自己的一種義務。近代科學興趣,世俗教育出現以後,具有讀書、學習和研究傳統的猶太人如魚得水,駕輕就熟。因此,他們中產生了人數眾多、與其人口不成比例的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也就不足為奇了。
猶太思想家與政治家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世界上沒有猶太思想家、哲學家和科學家,那麽人類社會將會是另一番情景。隻要看看古往今來在學術界中猶太思想家和哲學家所占的比例,我們就不會對這一論斷提出疑問。
最早的先知
猶太人最早的思想家,當屬《聖經》中記載的那些希伯來先知,如阿摩司、何西阿、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等人。他們或批評統治者的腐敗,倡導社會改革,或關注國家的危亡,為民族複興而呼號,或教導人們堅定信仰,對未來的理想世界充滿希望。他們為世界文明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基督教的創始人耶穌也是一個猶太人,他後來被羅馬總督以自稱“猶太人的王”和煽動擾亂的罪名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通過思索和比較,在猶太教的基礎上創立了一個新的宗教――基督教,這一事件影響了整個世界曆史的進程。
摩西·邁蒙尼德
中世紀猶太人中首屈一指的思想家、哲學家是摩西·邁蒙尼德(1135-1204年)。他出生在西班牙的科爾多瓦,後來輾轉來到埃及,成為埃及穆斯林統治者薩拉丁的私人醫生,同時也是當地猶太社團的領袖。他不但在哲學、神學方麵卓有建樹,而且還長於數學、醫學。他給後世留下了許多部著作,中期最重要的有兩部:一部是他曆時30年寫成的神學巨著《密西拿托拉》,對猶太教律法、教義、傳統作了全麵的闡述;另一部是他在晚年完成的哲學經典《困惑指南》,他從亞裏士多德的理性主義出發,對上帝、宇宙、律法、先知、人類知識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係統的研究。《困惑指南》出版後,很快被譯為多種歐洲文字,對中世紀歐洲哲學思想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由於他在猶太宗教和哲學方麵的巨大貢獻,邁蒙尼德被譽為繼古代把猶太人帶出埃及的摩西之後的“第二摩西”。
巴魯赫·斯賓諾莎
如果說邁蒙尼德的影響和貢獻主要還隻限於猶太人中的話,那麽中世紀後期另一位猶太人斯賓諾莎則被公認為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巴魯赫·斯賓諾莎1632年出生在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個猶太商人家庭裏。他從小就喜歡鑽研猶太宗教經典,而對做生意賺錢毫無興趣。一位猶太長老曾預言他長大後會成為一個猶太宗教領袖。後來的事實正好相反他不但沒有成為猶太宗教領袖,而且還被逐出了猶太教門。
斯賓諾莎青年時對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進而研究了柏拉圖、亞裏十多德和笛卡爾等人的哲學著作。通過對自然科學和哲學的學習,他逐漸對猶太教中的許多說法產生了懷疑。他認為,靈魂隻不過是生命的一部分,並說上帝不可能隻向猶太人作出啟示。當猶太社團的宗教權威知道他這些離經叛道的思想後,先是對他提出警告,要求他放棄這些危險的思想。當他拒絕後,1656年7月猶太教長老會正式舉行了一個儀式,把他逐出教門。主持這次儀式的首席拉比,是斯賓諾莎昔日的老師莫泰拉。在當時人們都按宗教信仰生活在各自的社團中的情況下,逐出教門是一種極為嚴厲的處罰,它意味著被逐者從此被摒棄於社會之外。24歲的斯賓諾莎被逐出教門後,他的父親認為這是家庭的一個恥辱,與他斷絕了父子關係。他原來的朋友也不再與他來往,一些虔誠的教徒還常常攻擊他。為了逃避這些迫害和壓力,他隻得離開阿姆斯特丹,改名換姓躲到鄉下,靠打磨光學鏡片為生。後來,他遷居海牙附近的小鎮伏爾堡。
但是,斯賓諾莎並沒有因此放棄對真理的追求。他在貧困、孤獨和寂寞中,默默地對世界和人生進行探索、研究,埋頭於哲學著作的寫作。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學政治論》、《理智改進論》和《倫理學》。《神學政治論》完成後,由於各方麵的壓力,斯賓諾莎是以匿名方式將其在阿姆斯特丹出版的。該書出來後,立即轟動了全國和整個歐洲,在短時間內連出了五版。但此書也引起保守勢力的猛烈攻擊,他們稱它是“一個叛逆的猶太人和魔鬼在地獄裏杜撰而成的”。荷蘭總督正式把它列為禁書。然而,斯賓諾莎也因《學政治論》的出版而聲譽大增,許多人慕名前來向他求教。斯賓諾莎最重要的著作是《倫理學》,他用了13年才寫成這部書。這是他哲學思想的結晶,凝聚著他一生的心血。然而,由於強大的保守勢力的反對,他未敢在生前出版這部著作,而是要求等他死後再將其付印。
1677年2月,斯賓諾莎死於肺病,年僅45歲。後人稱他是“真理的烈士”。
喬治·盧卡奇
在近一百多年的時間裏,猶太思想家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更是超過了曆史上所有時期。除了馬克思、弗洛伊德、愛因斯坦這三個世界性巨人,還出現了一大批思想界的精英人物。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近一百多年也正是猶太民族史上最動蕩不定、最苦難深重的時期。越是在艱苦動蕩的時候,作出的貢獻越是巨大,這種二律背反大概也是猶太民族精神的一個特點吧。
喬治·盧卡奇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1885年,他出生在匈牙利布達佩斯一個富裕的猶太銀行家的家庭裏。他一生經曆過十月革命,先後兩度參加共產黨,目睹了兩次世界大戰帶來的災禍,親曆了戰後的匈牙利事件。他當過國會議員、政府部長等高級官員,也做過科學院院士和大學教授,但他也受到過驅逐,而且還坐過監獄。他既從事政治活動,也進行學術研究,範圍涉及哲學、政治學、文學、美學諸領域,而且都有所建樹。1971年,盧卡奇作為一個學者在布達佩斯病逝。
盧卡奇的著述十分豐富,有《19世紀文學理論和馬克思主義》、《現實主義問題》、《理性的毀滅》、《審美特性》等多部。他死後,德國出版了他的全部著作,多達17大卷。然而,他最有影響的著作是《曆史與階級意識》。這部書被認為是開創了“西方馬克思主義”(即包括法蘭克福學派、馬爾庫墓、弗洛姆、南斯拉夫“實踐派”等)的曆史。他的學術遺產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興趣,並成為研究的對象。據有關統計,到80 年代初為止,專門研究盧卡奇的著作有155部、論文1598篇,有11家刊物出版研究盧卡奇的專輯,並答辯了55篇以盧卡奇為研究對象的博士論文。
60年代至70年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曾風靡歐美,這個派別中的不少代表人物都是猶太裔思想家。他們中有被稱為“新左派哲學家”和 “青年造反者之父”的赫伯特·馬爾庫塞、創立了“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的弗洛姆等人。
卡爾·波普和亨利·伯格森
卡爾·波普(1902-1986年)是當代西方最有影響的哲學家之一。他原籍奧地利,父母都是猶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為逃避納粹迫害移居英國,入了英國籍。波普研究的範圍甚廣,涉及科學方法論、科學哲學、社會哲學、邏輯學等。他1934年完成的《科學研究的邏輯》一書標誌著西方科學哲學最重要的學派――批判理性主義的形成。他的另一部著作《開放社會及其敵人》(1945年)是其社會哲學方麵的代表作,出版後轟動了西方哲學界和政治學界。1950年,他應邀到美國哈佛大學講學時,結識了愛因斯坦,並深得愛因斯坦的讚揚。由於他在學術上的成就,1965年被英國皇室授予爵士稱號。他還是英國科學院和美國藝術科學院的院士。
說到當代著名的猶太思想家,不能不提到法國猶太人、哲學家亨利·伯格森(1859-1941年)。他既有哲學家的縝密思想和批判精神,又有文學家的豐富想象和靈感。作為一名哲學家,柏格森支持心理唯靈論,反對過度的理智主義和唯科學主義。他提倡直覺,認為直覺能夠本能地、直接地把握精神並進入精神意識的深處。他的文章文體優美、詞藻華麗,卓越的寫作才華使他的哲學思想倍增光輝。人們說他同時具有哲學家的頭腦和文學家的靈魂。為此,柏格森於1927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少有的以哲學著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者。柏格森終身保持著自己猶太人的身份。 1940年德國占領法國後,年逾80歲的伯格森反對納粹政權對猶太人的迫害,拒絕與德國人合作。
在當代著名思想家中,我們還可以列舉出一係列猶太人的名字:如德國哲學家、現象學奠基人埃德蒙·胡塞爾(1859-1938年),德國哲學家、被稱為“具有百科全書知識般的學者”恩斯特·卡西爾(1874-1945年),奧地利哲學家和邏輯學家、分析哲學的代表人物魯德威格·維特根斯坦(1889-1951年),以及法國社會學家杜爾克姆、美國未來學家貝爾、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不勝枚舉。
政界英雄會
猶太人過去在西方社會中一直是受壓製、被歧視的人,因此長期以來他們隻有在思想學術領域中才能得到較為自由的發展,或是在西方基督教徒所不齒的金融貿易領域中謀求機會。而在作為社會金字塔頂部的政治權力領域,猶太人問題被排斥在外。因此,曆史上猶太人進入政界的不多,在政界中出類拔萃的人物更是鳳毛麟角。
1874-1880年任英國首相的本雅明·狄斯累利出身於猶太人家庭,但他13歲時便由父親做主接受了基督教洗禮。狄斯累利當政期間政績卓著:由他主持英國買下了埃及蘇伊士運河的大部分股票,他作為英國代表出席1878年的歐洲柏林會議,由他正式宣布維多利亞女王兼為印度女王,他還主持製定了一批英國社會法律。狄斯累利還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小說家,寫了多部精彩的小說。雖然他受過洗,但一直認為自己是猶太人。他與猶太社團保持著密切的聯係,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不少關於猶太民族和曆史的內容。
另一個有影響的猶太政治家便是於1973-1976年間擔任美國國務卿的亨利·基辛格。他出身於行車正統派猶太人家庭。少年時移居美國,後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以學者身份,成為幾屆美國總統的外交顧問,擔任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成為並成為第一個聘任國務卿要職的猶太人。基辛格是20世紀最著名的外交家之一:他參與了美國與蘇聯從對抗走向緩和的一係列談判和協議簽署:他1971年秘密訪問中國,為中美建交打下了基礎;他在達成越南停火的巴黎協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並因此與北越的黎德壽一起獲得197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1974年他在中東進行“穿梭外交”,使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達成一係列停火和撤軍協議;卸任後他利用自己豐富的經驗和閱曆,著書立說,同時來往於各國之間,提供谘詢顧問,繼續發揮影響。
在近代處於大動蕩時期的歐洲,猶太人還被人們稱為“最激進的民族”,因為在近代歐洲許多次革命思潮和革命運動中活躍著猶太人的身影。
出身於德國猶太人家庭的卡爾·馬克思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科學社會主義的奠基人,而且是一位直接投身於革命活動的革命家。
與馬克思同時代的另一位著名的德國社會主義思想家、政治活動家拉薩爾也是猶太人。他創建了全德工人聯合會,這便是後來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原型。他開始時接受了一些馬克思的思想和觀點,自稱是馬克思的學生,後來卻走上機會主義道路,受到馬克思的嚴厲批評。拉薩爾1864年死於一次為愛情的決鬥,當時隻有39歲。
德國和波蘭工人運動的著名女活動家、波蘭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左翼激進派領導人羅·莎盧森堡也是一名猶太人。她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在革命活動中曾多次被捕入獄。1919年初,她與李卜克內西一起領導了柏林的工人起義。起義失敗後,她再次被捕後在獄中被處死。羅莎·盧森堡公開聲稱對自己的猶太身份不感興趣,並說她的生活目的是社會主義革命,國際無產者就是她的“祖國”。
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東歐風起雲湧的工人運動中,有一個著名的猶太工人政黨――崩得黨。“崩得”在意第緒語中是“聯盟”的意思,這個黨的全稱是“立陶宛、波蘭和俄國猶太工人總聯盟”。崩得黨是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一個獨立組織,有4萬多名成員,在猶太人中有積極影響。在關於俄國猶太民族問題上,它與社會民主工黨存在著尖銳的分歧。俄國十月革命後,崩得黨分列為左右兩派,右派大部分人僑居國外,左派的部分成員加入了布爾什維克黨。20世紀前期,美國也興起了勢力強勁的工人運動,其核心力量便是來自東歐的猶太移民,其中有不少人就是原來的崩得分子。
俄國十月革命時,在布爾什維克領導人中,猶太人占有很大的比例。布爾什維克黨的政治局委員中,有不少人是猶太人,如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斯維爾德洛夫、卡岡諾維奇等人。
托洛茨基的一生經曆頗具悲劇色彩。他出生在烏克蘭的一個猶太家庭裏。早年接受馬克思主義,參加了俄國社會民主黨。他在革命活動中多次遭到逮捕和流放,後來成為布爾什維克黨的重要領導人。托洛茨基關於思考,擅長寫作,演說,並富有軍事方麵的組織和指揮才能。十月革命後,他先後擔任蘇維埃外交人民委員和軍事人民委員,參加了與德國的談判,並參與創建了蘇聯紅軍,勝利地領導了反對白軍進攻的鬥爭。1920年,他全力投入國家的經濟建設,是當時蘇共的第二號人物,被列寧指定為接班人。1924年列寧去世後,托洛茨基在權力鬥爭中敗北,開始時是受到批判,後來被受聘政治局,並被流放到哈薩克斯坦。1929年被驅逐出蘇聯。他先後輾轉於土耳基、法國、挪威等國,最後定居於墨西哥。他在流亡國外期間,仍致力於組織共產主義“第四國際”。1940年 8月,托洛茨基在墨西哥的住所中被一個西班牙人用斧頭打死,終年61歲。
激進的民族
近代猶太人中之所以產生如此眾多的革命家,成為這樣一個“激進的民族”,原因並不奇怪。曆史上一再出現的反猶運動,使他們的社會衝突中總是成為受害者,因此他們不得不思考“猶太人的出路空間在哪裏”這樣的問題。近代以來世界處於一種大變革之中,在關於思考的猶太人中也出現了各種思潮。有的采取了與其他民族同化的方式,有的走上了政治複國的道路,還有的人則試圖把猶太人問題與所在國家的社會改造聯係起來,通過社會革命的方式來解決。
由於近代歐洲革命運動中有不少猶太人這一事實,不少人便把猶太人看作是“一個激進的民族”,後來甚至還有“猶太人就等於共產黨”的說法。這種說法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劇了一些國家中的反猶排猶情緒。
猶太科學家
尼爾斯·玻爾
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1885-1962年)的名聲雖然不如愛因斯坦那麽響亮,但物理學界的許多人認為,他在物理學領域中的成就完全可以和愛因斯坦並駕齊驅。尼爾斯·玻爾出生於丹麥哥本哈根,他的母親是猶太人。根據猶太教律法和習俗,他也理所當然是猶太人。玻爾家庭在丹麥是一個著名的學術世家,玻爾的父親是哥本哈根大學的生理學教授,他的弟弟後來也成為有名的數學家。尼爾斯·玻爾1911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次年去英國曼徹斯特,進入盧瑟福實驗室從事原子理論研究。幾年後,玻爾回到丹麥,建立了理論物理研究所,並後任所長。1922年,由於玻爾對原子結構以及原子放射性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寫道:
不用說,諾貝爾獎金對我未來的生活和工作有著巨大的意義。而且,單就1921年的獲獎者是愛因斯坦這一點來說,就已使我感到登峰造極的快樂了。
30年代末,玻爾致力於原子核裂變的研究,提出了核裂變並釋放巨大能量的“核反應模型”。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不久,丹麥便被德軍占領。納粹想利用玻爾盡快製造出原子武器,所以讓他繼續從事研究。但玻爾看清了納粹的殘暴行為,不願再與之合作。當德國人下令逮捕他時,他與家人在地下組織的協助下逃往瑞典。玻爾後經英國來到美國,與費米、西拉德、奧本海默等科學家一起投入了原子彈的研究,最後研製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
1945年,玻爾一家返回丹麥。他擔任了丹麥原子能委員會主席和皇家科學院院長。他與其他核科學家一道為和平利用原子能並控製原子武器而努力,1957年獲得了美國和平利用原子能獎。作為一名猶太科學家,玻爾積極協助以色列魏茲曼科學院物理係的研究工作,多次去以色列講學訪問。
還值得一提的是,當尼爾斯·玻爾1922年獲得諾貝爾獎時,他的兒子阿格玻爾於這年誕生了。小玻爾後來也成為哥本哈根大學物理學教授,並接替他父親擔任理論物理研究所的所長。1975年,小玻爾因在研究原子核結構方麵取得卓越成就,與他的同事、另一名猶太物理學家莫特爾森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玻爾父子兩人在同一研究領域相隔53年先後獲得諾貝爾獎,這在科學史上是罕見的。
令人驚異的是,與玻爾一起參加美國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工程”的另外幾位主要人物愛因斯坦、奧本海默、西拉德、費米、特勒等人,都具有猶太血統的科學家,而且大多是來自德國、匈牙利等國的移民。
詹姆斯·弗蘭克
德國猶太人、物理學家詹姆斯·弗蘭克(1882-1964年)因發現了電子與原子碰撞的能量轉化規律而獲得192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弗蘭克、馬克斯·玻恩(1882-1870年,1954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是猶太人)等幾位著名的物理學來到哥廷根大學任教,使德國物理學的中心從柏林轉移到了哥廷根。特別是哥廷根大學在量子物理學方麵取得累累碩果,當時被人們稱為“哥廷根學術花園”。但是,希特勒在德國上台後,殘酷地迫害猶太人,弗蘭克、玻恩等人先後被迫離開了德國,移居國外。繁茂一時的“哥廷根花園”隨後荒蕪破敗了。弗蘭克後來去了美國,在芝加哥大學任教。1945年,當美國研製成功原子彈後,以弗蘭克為首的一批科學家向美國政府提交了一份報告,堅持反對把原子彈使用於人類。這份《弗蘭克報告》成了和平運動的重要文獻之一,它反映了科學家的良心。
醫界群英
除了物理學外,猶太科學家在醫學領域的貢獻也十分卓越。有人說,這大概與猶太民族重視生命、注重健康的傳統有關。解剖學和病理學研究的先驅弗裏德裏希·古斯塔夫·亨勒,是一位德國猶太拉比的孫子。他先是在波恩進行醫學研究,後在蘇黎世大學、海德堡大學、哥廷根大學從事解剖學和生理學的教學。他的畢生成就凝聚在其經典性著作《係統解剖學手冊》中,其研究麵極廣,從人類的眼膜到指甲,無所不包。在解剖學和病理學中,至今還有許多以亨勒命名的術語:如“亨勒環”、“亨勒疣腫”、“亨勒包膜”、“亨勒裂溝”等。通過對病理學的研究,他得出結論:傳染性疾病是由各種微生物引起。通這一在亨勒有生之年未被人們所接受的觀點,後來被他的學生羅伯特·科赫的研究所證實。在解剖學中,至少有12種顯微結構是以亨勒的名字命名的,可見他對現代醫學貢獻之大。
190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兩位得主都是猶太人。其中一位是俄國人,名叫伊裏亞·梅契尼科夫,1845年生於烏克蘭的一個鄉村。他17歲時便進入哈爾科夫大學,後留學德國,23歲獲得博士學位,自1870年起在敖德薩大學任教。1882年俄國出現對猶太人的大規模迫害,他被迫辭職並逃到意大利躲避。但他的母親卻在迫害中死去,他妹妹一家也受到株連。梅契尼科夫在意大利主要從事胚胎學研究。經過研究和無數次試驗,他發現並建立了吞噬細胞理論,證實吞噬細胞(反應在人身體上即為白血球)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大多數動物抵禦急性感染的第一道防線。 1908年,梅契尼科夫因在動物體內發現吞噬細胞,與另一位猶太人、德國免疫學家保羅·艾利希一道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皮膚病也是猶太醫學家最擅長的領域,以至於在德國,皮膚病學曾被稱為是“猶太皮膚”。許多皮膚病及其治療方法都是以猶太醫生的名字命名的,如“卡波希肉瘤”、“夏姆伯格病”等。在可的鬆發明之前,拉沙藥膏是用來治多種皮膚病的常用藥膏,而這種藥膏就是以漢堡的猶太皮膚病專家奧斯卡·拉沙醫生的名字命名的。
猶太醫生對皮膚病學的興趣使他們站在了同性病作鬥爭的前沿。俄國的安東尼奧·桑切斯醫生最早發明了用汞鹽治療梅毒的方法。後來又通過幾位猶太科學家――細菌學家奧古斯特·馮塞爾、化學家保羅·埃爾利希和生物化學家恩斯特·錢恩的共同努力,最終控製了這種頑症。
恩斯特·錢恩是英籍德國人,1906年出生在德國柏林,父親是來自俄國的猶太移民。當1933年希特勒上台並開始對猶太人進行迫害時,錢恩離開德國,避居英國,後加入了英國籍。他先後在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任教和研究。1938年,錢恩與弗洛裏一道成功地進行了青黴素分離和提純的研究,並首次進行了青黴素的臨床試驗。青黴素的發明,是醫學史的一大裏程碑,使許多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被製服了。為此,錢恩、弗洛裏和最早發現青黴素的弗萊明一道在1945年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另一堪與青黴素媲美的重要薌是鏈黴素。它的發明者――微生物學家塞爾曼·瓦克斯曼也是一位猶太人,他為此獲得了195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另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1936年)的猶太人是奧地利生物學家奧托·勒維。他用青蛙作實驗,證明了心髒跳動的頻率與各種化學物質,特別是與乙酰膽堿在神經係統的釋放有關。納粹上台後,他被剝奪了職位和財產。在被關押了數月之後,他被獲準去英國,後又轉到美國並定居在那裏。
至高比例
在數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等領域中也有不少傑出的科學家是猶太人或者具有猶太血統。此外,近代以來,在教授、學者、律師、醫生、工程師、記者、編輯等行業中,猶太人的比例都是非常高的。
為什麽猶太人能在如此眾多的學術領域中出類拔萃?為什麽他們能在這些智力取向活動中占有如此明顯的優勢?這確實是許多人感到難以理解的一個謎。人們試圖從婚配遺傳、環境影響、文化傳統等各方麵來解釋這一“猶太文化現象”。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就是猶太人的智力優勢與這個民族的獨特曆史、特殊的生存環境是有關係的。他們必須加倍努力地運用自己的知識、智慧、能力來謀求生存的。正是這種需要,才使他們能夠成為知識和學術領域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