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學製凸現美國教育兩極化
薛湧 (2010-04-04)
金融危機暴發後,美國教育經費受衝擊,目前已有17個州容許經費不足的學區采取每周四日上課的學製。而這次被迫采取周四日學製的學區,大多也是最窮的學區。基礎教育的兩極分化,已經嚴重威脅到美國的“民智”。 有研究表明,俄羅斯和日本的青少年醒著的時間有一半花在上課或做作業上,美國孩子在這方麵所用的時間比例僅為22%。 半個多世紀不遇的經濟危機,不僅使美國的失業率達到兩位數,而且導致許多孩子變相“失學”。 美國的義務教育與大多數國家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其主要經費來自地方社會的房地產稅。一直到二戰以前,這種靈活的財政顯示了巨大的優勢,使美國教育財源茂盛,成為世界的領袖。但是,近幾十年來,這一傳統架構顯示出越來越大的問題。深重的經濟危機,更使這些問題迅速惡化。 首先,這種教育財政在公立學校中造成了巨大的貧富分化。以波士頓郊區為例,最富的幾個鎮,中等房價超過百萬美元;在最破落的地區,則不過十幾萬美元。開車一個小時,你就可能經過房價相差七八倍的地區。一所百萬的房子,一年繳納的房地產稅有一兩萬美元;而一所十幾萬的房子,一年的房地產稅則可能不足兩千。以此為基礎,臨近的不同地區的教育經費自然相差十萬八千裏。這也是為什麽有的小學教師年薪達到八萬美元,有的僅掙兩三萬。第二,這樣的財政結構,把教育經費和房地產市場捆綁在一起。眾所周知,這次經濟危機的起因是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引起次貸危機,幾乎顛覆了華爾街。其實,教育也許是比華爾街更大的受害者。因為房地產稅的基礎是房地產的價值。房市崩潰自然導致教育經費的縮水。 縮短學製 節省開支 也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全美各地區的中小學紛紛消減開支,許多教師被解雇,甚至一個學區的幾個小學被合並。最近的另一個趨勢,則是采取一周四天的學製,以節省經費。本來,美國各州都有相關的立法,規定義務教育的具體學時。周五日學製屬於常規。不過,上個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之時,新墨西哥州因為經費困難,推出了周四日的學製以應急。在這次經濟危機的打擊下,此製再度流行。目前已有17個州容許經費不足的學區采取周四日的學製。佛羅裏達、喬治亞、密蘇裏、華盛頓、印第安納、緬因等州的州議會也提出了類似的法案。支持者稱,縮短學製是解決經費問題的最好辦法,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解雇教師,況且周四日的學製可以通過延長每天的授課時間來保證總授課額。他們甚至引述有關數據,稱學製縮減後,學生的成績反而提高了。當然,許多不願意上學的孩子更是歡欣鼓舞。 然而,這種自我安慰的理論並不能緩解教育界和家長的普遍憂慮。不少人開始把這種應急措施放在更大的背景中,以反省美國教育長期以來麵臨的學時過少的問題。要知道,自1983年美國國會著名的調查報告《國家在危機中》揭示了美國學生在19項學術能力的國際測試中有七項排在最末、13%的美國青少年是文盲後,四分之一世紀期間美國學生在各種國際比較評估中一直在發達國家中屬於墊底之列。 課時過少 美國學生評比落後各國 《華爾街日報》不久前發表前教育部助理部長芬恩(Chester E. Finn Jr.)撰寫的長文,指出這種長期落後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課時過少。一般美國學校一年上課180天,在一周五日的情況下為36周。中國大中城市條件好的學校,每年比美國大部分學校多開41天,授課時間比美國多出30%。一項聯邦調查在16年前就發現,在高中階段,其他後工業化國家的學生在核心學術科目中的上課時間比美國學生多一倍。比如,法國高中的必修課為四年3280個學時,美國則僅為1460個學時。一個普通的美國孩子到了18歲時,即使他上了全日製的幼兒園,並在中小學就讀期間保持全勤,其生命中也僅有9%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美國的孩子每周上網、看電視、打手機、玩電子遊戲的時間平均高達53小時(每天7.5小時)。上學的時間則僅僅為30小時。 “暑假產業”依賴中學生 另有研究表明,俄羅斯和日本的青少年醒著的時間有一半花在上課或做作業上,美國孩子在這方麵所用的時間比例僅為22%。到了高中,日本學生在學業上要比美國學生多投入30-40%的時間。美國孩子放學一起泡著消磨的時間要比讀書的時間多出80%。社交占據了他們醒著的時間的20%。其中,82%的美國孩子談戀愛。而日本和台灣的孩子僅有三分之一談戀愛。另外,美國雖然口口聲聲人權,但卻是一個濫用童工的國家。我至今還忘不了剛到美國時看到超級市場中那麽多打工孩子時的震驚。 事實上,80%的美國高中生要打工,掙的是最低工資,而這個比例在日本和台灣僅為三分之一。美國有所謂“暑假產業”,嚴重依賴這些中學生在餐館、度假勝地當服務生。個別學區一度試圖推行全年學製、縮短暑假,結果無意中消減了這些產業的童工供應,最後在“暑假產業”的壓力下,堅持不久就又回到原來的學製。總之,上學似乎永遠不是美國孩子的正業。 當然,這並不是說美國的基礎教育全都不可救藥。比如,我所居住的馬薩諸塞州,教育質量在發達國家中也屬於上乘。特別是波士頓周邊幾個好學區,可以說有著世界最好的公立學校。我十歲的女兒在這裏上學校五年級,回家至少要做三小時的作業,乃至我幾乎要向教師提抗議了。美國這種鬆散的製度,還是其文化使然。美國人相信生活比學校是更大的課堂,相信課外要給孩子留出足夠的空間發展自己的興趣。 貧富分化 “民智”受影響 看看每年長春藤招生的情景就知道,傑出的高中生實在太多,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長春藤畢業的家長感歎,自己要晚出生一代,就進不了同樣的學校。這說明,在高層次上,美國的教育水平還是在提高。 問題出在兩極分化上。還以我女兒為例。她確實不必像許多亞洲國家的學生那樣星期六上學。但是,星期六其實是她最辛苦的一天,要到音樂學校上四個小時的課,其難度比在公立學校大得多。到了那裏就能見到眾多像她那樣的孩子,頗有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感受。到了暑假也是同樣。各種暑期班、夏令營讓人眼花繚亂。這是孩子發展自己興趣的大好時機。所以,許多教育背景比較好的家長,不願意學校侵占太多孩子的時間,不願意孩子成為公立學校流水線生產出來的標準部件,不願意讓國家在塑造下一代上扮演過重的角色。他們追求的是孩子與眾不同的成長。 但是,勞動階層和弱勢階層麵臨的則是完全不同的現實。首先,這些家長多是雙職工。暑假沒有學校,孩子要麽去打工,要麽就在街上泡著學壞。所以這些孩子的工作機會在經濟危機中受打擊後,人們馬上擔心犯罪率的上升。另外,這些家長文化低,自己不懂怎麽教育孩子,也無力支付各種暑期班、學後班的費用。在這種情況下,學製越短,孩子受的教育就越少。所以,低收入的家庭普遍希望延長學製。可惜,由於美國獨特的學區製,一到經濟危機的時刻,首先受打擊的就是這些家庭。這次十七個州中被迫采取周四日學製的學區,大多也是最窮的學區。 這種貧富分化,已經嚴重威脅到美國的“民智”。普林斯頓前校長鮑恩(William Bowen)領銜的一項集團研究表明:美國的大學體係毫無疑問是世界一流。其中頂尖的大學招收的學生越來越優秀。但是,在25-34年齡段的人口中受大學教育的比例,美國在1991年還以30%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僅次於芬蘭和加拿大),但到了2002年,則被日本、韓國、紐西蘭、挪威等國超過。特別令人擔心的是,美國白人上大學比例甚高,黑人和拉美裔則比例甚低。但在人口的總趨勢中,黑人和拉美裔上升,白人下降。可見,僅種族比例的變化,就會把美國的教育水平拉下去。 鮑恩警告,雖然美國的大學體係是世界任何國家都無法競爭的,但是,基礎教育的兩極分化,使美國青少年中能夠達到讀大學的文化程度的比例到了極限,提高適齡人口中的大學生比例越來越難。美國在這方麵,和其他發達國家競爭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 美國的教育哲學本身,比起其他發達國家來並不能說是失敗。問題是,在美國社會內部,正湧現出一個龐大的“第三世界”。 新聞背景 為節約施行四天學製 美國各州中小學學製有嚴格的法律規定,一般為一年180天,每周上學五天。采取四天製的話,也要保證學時。這意味著每日上學的時間加長,暑假縮短。 四天學製起源於上個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當時新墨西哥州因為經費困難,推出了周四日的學製以應急。危機過後則又恢複到五日製。 但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教育經費再度告罄。目前已有17個州容許經費不足的學區采取周四日的學製。佛羅裏達、喬治亞、密蘇裏、華盛頓、印第安納、緬因等州的州議會也提出了類似的法案。 支持者稱,縮短學製是解決經費問題的最好辦法,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解雇教師。他們甚至引述有關數據,稱學製縮減後,學生的成績反而提高了。 但反對者則提出,這不僅給上班的家長帶來種種不便,而且導致了學生每周將近一半的時間處於“失學”狀態。 一位校長一針見血地指出,為了貫徹四天製,你就要延長每天在校時間。但是,當這個時間被延長後,學校的辦法通常是增加休息時間。這等於給以年180小時的學製“灌水”,嚴重損害了已經十分糟糕的美國中小學教育質量。 《聯合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