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

工程技術,地產投資,信仰家園,時尚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世界的中心,曆史的焦點

(2010-03-15 22:13:32) 下一個

王人義(《真理報》加西版2009年2月號)

以色列對於全世界來說,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雖然以色列對迦沙地帶的軍事行動暫時告一段落,但每一次的軍事行動之後,以色列隻會更多地吸引人對其作為的觀注,更加引起人們對未來世界局勢的擔憂。

對於世界人民來說,以色列這個民族像一個迷一樣難以評說。本來,它是一個特別被神揀選的民族,神也帶他們回到神自己應許給他們的迦南(今巴勒期坦地區),可神又允許他們兩次被外邦人擄到他國異地,最後一次是在公元七十年左右,羅馬軍隊再次血洗迦南,把他們趕散到世界各地,直到四八年的回歸。可早在他們這次被趕出之前約一千五百年前,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的路上(參申三十4-5),聖經就預言了以色列人最終的回歸。一九四八年五月十五日以色列果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複國,聖經預言的應驗,帶來了以色列人的歡喜,但也帶來了世人的隱憂,因為以色列人回歸的預言是與另外一個預言聯係在一起的,就是對世人的審判(參珥三),這審判也必然地與聖經對末世與末日審判的預言聯係在一起。

無怪乎,這就是為甚麽以色列作為一個領土和人口上的小國,卻像是世界的神經中樞一樣,引起人們巨大的不安與關注。

一、神的揀選,使以色列成為世界的中心
以色列民族的溯源應該從這個民族的祖先亞伯拉罕開始。亞伯拉罕在世的年代大約在公元前二千年,生長在迦勒底的吾珥。吾珥是美索不達米亞的一座古城,位於底格裏斯河與幼發接底河的入海口。這樣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一地區的肥沃與富裕,更何況當時的吾珥已經是北迦勒底最大的城市,商業與政治的中心。然而,神在揀選亞伯拉罕的一刻,卻要他離開吾珥,遠道移民到地處地中海西岸的迦南地。現在的巴勒期坦地區就是古迦南地的一部份。這樣的移民真的讓人大惑不解,神除了讓亞伯拉罕離開他的本鄉本族,重新建立一個全新的民族團體,是否還有別的心意?

如果我們翻開的是亞伯拉罕時代的地圖,迦南地正處在當時當地周邊所有已知世界的中心,它的西北邊是後來強大的希臘與羅馬,它的西部和西北地區,是廣大開闊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先後孕育著亞述﹑巴比倫和瑪代帝國;它的西南邊是古埃及和埃塞俄比亞王國,而小小的巴勒期坦地區則像一根狹長的紐帶,把這三個不同的地域聯係在一起。這個地理上的中心地位,也因人口的集散,文化的交流,商品的流通,使它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宗教﹑文化和商業的中心,並從一開始便成為世界的焦點,甚至溝通中國與西方的絲綢之路,也以以色列的耶路撒冷為終點,從古時開始,它的一舉一動也牽動著整個世界。

從聖經中我們不難看到,以色列對周邊帝國與文化的輻射作用,以色列完整的律法製度對當時的世界,乃致當今的世界,都有著極其深遠影響。以色列鼎盛時期的大衛王和所羅門王,他們的威武遠及歐﹑亞﹑非周邊的每一個地區,就是現代這些地區的文化遺產之中,亦都留有他們的英名;而歐﹑亞﹑非這三地的強權政體彼此間發生武裝侵略的時候,以色列也必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而以色列特殊的地理位置,已使它不論是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等各方麵產生重大影響。

二、神的揀選,使以色列成為世人觀注的中心
神以以色列人作為自己的選民,使祂的救恩之光通過這個民族射入這個罪惡的世界,也帶來這個世界巨大的排斥,反抗和恐懼。

神透過以色列人帶給這個世界的是祂的聖潔之光,光照在黑暗裏必然帶來震撼性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當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回迦南,以色列人走過紅海,這個似乎從天而降的外來群體的壯舉所震動的也是當時的整個世界。

是的,對於這個世界,它是一個外來的群體,作為一個民族的團體,它不屬於任何族群,因為它的根已從原本的吾珥連根拔除;而作為一個文化團體,它所有的與其它民族絕對不一樣的一神信仰,使所有的民族都感到自己的文化和信仰受到排斥而恐懼。

獨一的真神是絕對排他性的,因為祂自己的信實,使祂沒有辦法去包容虛假;獨一真神的信仰是擴張性的,因為她像一道真光照在黑暗裏,不可避免地要使黑暗變為光明。以色列人重回迦南產生的震撼不僅僅是一個所謂“鵲巢鳩占”震撼,更深刻的是全然排它的信仰,使他從所有的民族與信仰之中被孤立起來。

這種孤立本來可以促進獨一真神信仰的廣傳與普及,因為讓全世界人都領受神的真光,回歸神的真道本來就是神自己的心意,這也是為甚麽神把自己揀選的民族安置到迦南地的另一個原因。因為這個如同世界走廊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更有利於以色列人分散到世界各地,把真理傳布到世界每個角落;也有利於從各地來到本地或路過經商的客人,領受真道,把神的真理帶到他們的本鄉本土。自古以來,以色列人不僅沒有利用神賜給的這一優勢,將獨一神的真道向周邊廣傳,相反,他們把神的恩典作為民族的財富占為己有,並因此以“高人一等”的感覺作繭自縛,及致耶穌基督的降臨,天父的真道才得以以福音的形式向四周輻射,從當時的世界各地傳遞到現今的世界各地。

耶穌基督的福音從以色列傳到全世界大部份地區,這就又使它的存在與世界各地的關係,更加緊密地聯係在了一起,它是我們信仰的中心──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故鄉,是福音傳遞的心髒。

世界的中心,曆史的焦點(續)
王人義(《真理報》加西版2009年3月號)

編者按:在上期本欄文章中,作者追述了 神借著亞伯拉罕對以色列人的揀選,以及她在古代曆史上所發揮的作用和影響力。本期繼續討論:

三、宗教的搖籃,使以色列成為四大宗教關注的中心
以色列的熱點地位還在於,它亦是其它三大宗教的搖籃,即猶太教﹑天主教和伊斯籣教。
以聖經舊約為信仰核心的猶太教本來是為基督的國作準備的,當基督的來臨,以新約為核心的信仰借著門徒的腳蹤向全世界廣傳的時候,猶太人拒絕這位以神的兒子身份來到世界的受膏者,民族的傳統和意識,繼續把這個民族牢籠在律法的捆綁之中,以色列依然是全世界以色列人的故鄉與聖土。

福音在廣傳過程之中與羅馬政權的聯合,必然改變了福音本來的特色,但借著羅馬政權的影響,天主教已在世界各地廣建教堂,以色列地同樣成為天主教徒向往的地方。

本來已接受基督福音的阿拉伯商人穆哈默德,把新舊約的信仰與個人的感受與需要結合起來,其門徒以談話錄的形式把穆哈默德的思想結集成為可蘭經,並向阿拉伯世界廣傳,並成為亞洲和非洲多個民族群體的民族信仰。伊斯籣教從信仰的角度,因為把自己個人與個人的感受作為信仰的核心與要點,本來與其它發源與以色列的宗教沒有任何聯係,但穆哈默德在自己的理念中,固執地把自己與舊約的曆史和人物,以及信仰要素聯係在一起,並使之成為可籣經中的一部份,因為這個原因,伊斯籣教信仰的人依然把以色列看為必爭之地。

四、人類曆史必然地把以色列放回到世界的焦點
神跡,以色列人經過了近二千年在世界上的漂流,這個民族不僅沒有被其它民族同化或吞並,並重新建立而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這其中就包含著多項的神跡。人類學家研究,一個民族若被連根拔起,多半在二百年左右就會因與其它民族的融合而消亡;奇異的是,以色列這個民族不僅沒有因此被消亡,而且因其在各個領域非常的活力,而引起納粹德國的憤恨,並借口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妄圖把以色列人斬盡殺竭。

人意總不能勝過天意,誰知,納粹德國的這一野蠻行徑,竟成為成就舊約先知在聖經中反複預言的前奏,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得勝的協約國共同協商,在現在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色列人原本居住的地方,為他們開劈一個長期居住與生活的家園,以免除他們再次被殺戮的惡運,這是繼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回迦南之後的第三次回歸,是唯一上帝在永恒計劃中的回歸,是舊約先知多次預言之下的回歸。這次的回歸不僅再次把以色列放回到世界的焦點,而且明白聖經的人一看就知道,以色列這一次的回歸,與世界的末日有關。

1)以色列複國之後驚人的發展與壯大,使之成為世界的焦點
首先是以色列複國數小時之後,阿拉伯聯軍向以色列宣戰,曆經十個月苦戰,以以色列以占領巴勒期坦百分之八十的土地為告終;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以色列又發動震驚世界的六日戰爭,以色列已占領耶路撒冷舊城、西奈半島、約但河西岸、戈蘭高地,總麵積相當於原有領土的三倍;一九七三年十月,由埃及與敘利亞在以色列曆法的「贖罪日」,精心策劃旨在奪回失去的土地的「贖罪日」戰爭,也以以色列轉被動為主動,揮軍直指埃及首都開羅而大獲全勝。以色列複國之後尚未站穩腳根,就在軍事上屢建奇功,使之迅速地成為軍事強國。本次出兵迦沙,在全世界產生的震動,加劇了人們對以色列的擔憂。

在經濟和科學領域也是一樣,以色列在全世界隻是一千四百萬猶太人,但猶太人卻占有了全世界的三份之一財富,可以說,以色列的興旺與發展,能夠推動全世界的經濟的發展;以色列雖然人口不多,但科學的發展也是世界矚目,以色列科學家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人數,占全世界諾貝爾獲得者人數的百分之二十。這樣一個超小型的超級大國,將來會怎樣的左右和改變著世界局勢,並非隻是一種隱憂。

2)以色列的複國與末日審判之間的奧秘,不得不引起世人加陪的關注
以上我們談到過,以色列國的複國與末世的到來與審判,因著聖經的預言而有著必然聯係。啟示錄預言說,敵基督“要踐踏聖城四十二個月”(啟十一2),我們不知道這四十二個月到底從甚麽時候開始,到甚麽時候結束,但末日的爭戰必然把以色列卷入到矛盾的核心。末日會有大災難發生,啟示錄特別提到了以哈米吉多頓為標誌的末世大戰。哈米吉多頓這一地名來源於以色列的一座山──米吉多山,該遺址位於以色列的北部。聖經預言的這場末世大的爭戰所發生的地點,是指著實地的預言還是另有寓意?誰也不敢冒然斷言,但不容質疑,聖經這一指名道姓式的預言,必然使以色列在末世的地位倍受關注。

3)以色列人末日前的回歸將成為得勝的凱歌
以色列人在信仰上的回歸,也必然成為一個末日到來之時非常的亮點。使徒保羅明 確預言:

“ 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這奧秘(恐怕你們自以為聰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幾分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於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經上所記:必有一位救主從錫安出來,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又說:我除去他們罪的時候,這就是我與他們所立的約。”(羅十一25-27)

主耶穌基督升天之後兩千年以來,以色列人仍然執迷於舊約律法的信念之中。但末日之時,救主的到來,使得以色列全家向主歸回,將成為末日到來之時最顯明的標誌。

說古道今,不論是過去還是將來,以色列因其特殊的地位和身份,自然已經及必然成為世界的中心與焦點,是一個不可爭辯的事實。讓我們更加地關注以色列這個地區所發生的一切,並提醒我們自己在末世時對全能神的敬畏與仰望,驚醒禱告,等候主來。

>>>>>>>>>>>>>>>>>>>>>>>>>>>>>>>>>>>>>>>>>>>>>>

據統計,95%的美國國會議員信仰上帝,其中絕大多數認為上帝的意誌是不可改變的;80%相信人死後仍有生命;71%認為耶穌基督神
聖;80%相信《聖經》是上帝的話;52%公開承認宗教在他們的生活中“相當重要”。而且,新教徒在議員中占絕對多數。

《聖經》預言

對於許多相信《聖經》是真理的美國基督徒來說,美國政府的對外政策,包括在巴以衝突中的立場和對伊拉克發動的戰爭,並不僅僅是從民主利益或反恐目的出發,而是上帝對這個世界的神聖計劃的一部分。對《聖經》預言的信奉鑄就了美國基督徒對未來和周圍世界的看法和態度。由於有這些預言,大量的美國人在看國際新聞時帶著基督教色彩的眼鏡。不了解這些預言,就無法了解美國外交政策的宗教環境。在美國,多種全國性調查表明,相當多的美國人(超過40%)相信《聖經》所預言的世界末日的一係列征兆,包括戰爭、自然災害、道德淪落、猶太人返回上帝對亞伯拉罕(以色列人的祖先)應許的土地等。在末日到來之時,所有真正信奉上帝的人都會被帶到天堂。隨後苦難將會降臨,一個有超凡能力的惡魔會出現,攫取世界權力並在《聖經》“啟示錄”預示的“666”標示下施行暴政。7 年之後,耶穌基督和聖徒們將會返回地上,在以色列海法(Hifa)附近的哈美曆多(Har Megiddo)這個《聖經》上所講的善惡決戰地擊敗魔鬼撒旦的勢力。隨後,在耶路撒冷聖殿上,耶穌基督將宣布一個和平與正義的新千年的開始。《聖經》的這些預言通過基督教媒體以及眾多的傳道人和牧師的解經宣講,已經深入美國基督徒的信仰體係。以此為主題的各種書籍成為美國經久不衰的暢銷書。其中包括赫爾·林德西(Hal Lindsey)的《來世的星球聖土》(The Late, Great Planet Earth)。該書是1970 年代非小說類最暢銷書。蒂姆·拉哈耶(Tim LaHaye)和傑瑞·詹金斯(Jerry Jenkins)將這些預言改寫成多卷本小說,自1995 年以來已經賣出5 千萬冊。對於中東事務,《聖經》專家們視以色列建國和1967 年占領耶路撒冷舊城為世界末日即將來臨的象征,視猶太人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建立定居點和在也是穆斯林聖地的地方重建耶路撒冷聖殿為上帝的未完成計劃。對此,以色列鷹派當政者包括利庫德集團由衷地感激。1998 年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問美國時,首先與宗教首領電話交談,然後才會晤克林頓總統。基於這種信仰,他們提出了耶路撒冷分治計劃。正如約翰·哈吉(John Hagee)在他的《耶路撒冷的最後曙光》中所說:“讓我們基督教與猶太教精誠團結,我們在耶路撒冷問題上不能妥協,現在不能、今後也不能。我們正在走向現世的末日,以色列處在風暴中心。以色列是上帝主權造就的唯一民族,上帝發誓要保衛耶路撒冷—他的聖城。上帝造就並保衛以色列,挑戰它就是挑戰上帝”。這些持天定命運觀的人反對以色列從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後退,因為這個地區是上帝在《聖經》“創世紀”中應許給亞伯拉罕的從尼羅河到幼發拉底河的一部分。《聖經》預言的信徒們還能從薩達姆1970 年代的重建巴比倫計劃中看到世界末日和新千禧年的臨近。古巴比倫城的廢墟位於巴格達以南的幼發拉底河岸,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空中花園)。尼布賈尼撒(King Nebuchadnezzar)二世國王曾經造就了巴比倫的輝煌並在公元前586 年進攻以色列,占領並焚毀了基督教聖城耶路撒冷,被基督教認為是惡魔。在《聖經》“啟示錄”中,巴比倫代表世上的邪惡和淫靡,耶路撒冷則代表正義和廉潔,但後者如“啟示錄”中的預言所示,毀於大火。巴比倫的重建預示著將很快被再次摧毀,而那一天就是耶穌重回世上,信徒得救贖的日子。查爾斯·戴爾(Charles Dyer)1991 年在其“巴比倫的重建:末日的標誌”(The Rise of Babylon: Sign of the End Times)一文中說:“麵對現代以色列和西方文明,巴比倫的重建證明了《聖經》預言的正確。當巴比倫最終被摧毀,以色列就迎來了持久的安寧與和平”。當然,對於不同的基督徒來說,《聖經》預言的現實操作性以及對預言的理解是不同的。總的來說,保守派更願意相信,而自由派較為靈活和注重現實可行性。不過,總起來看多數信徒會將這些預言看作上帝對人類未來的安排,而這種看法必然影響到處理不同民族、宗教、文化關係的思路和理念上,並最終在對外交往的態度和行為中有所體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