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徒是什麽人?清教徒精神又是什麽呢?zt
(2009-02-01 17:19:30)
下一個
自16世紀上半葉開始的宗教改革運動席卷了整個歐洲大地,德國的馬丁·路德、法國的加爾文成為改教後基督教新教的領袖。在當時的英國,由於英國國教的專橫,宗教改革姍姍來遲,但英國教徒們還是受到了來自加爾文教義的影響。1524年,英國人丁道爾(WilliamTyndale)把新約聖經翻譯成英文,他可以說是英國的第一位清教徒。早期清教徒希望完全按照聖經的原則生活,順服聖經的教導可說是他們的首要任務。如丁道爾的目標就是讓英國每位識字的人都擁有一本聖經。曆史上,將在英國的新教徒,那些信奉加爾文教義、不滿英國國教教義的人稱為清教徒。而由於英國的宗教迫害,大部分清教徒都逃亡到了美國,所以人們說起清教徒,一般指的就是美國的清教徒。
清教徒並不是一種派別,而是一種態度,一種傾向,一種價值觀,它是對信徒群體的一種統稱。清教徒是最為虔敬、生活最為聖潔的新教徒,他們認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喚”。認為每個個體可以直接與上帝交流,反對神甫集團的專橫、腐敗和繁文縟節、形式主義。他們主張簡單、實在、上帝麵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
清教徒時代,人類史上才真正出現了職業這個概念。當時的職業一詞是calling。call是呼喚、呼叫的意思。calling,含有“召喚、神召”的意思,意即上帝在天上呼喚你、命令你該有何種行為。這個詞義中無疑含有宗教意義:職業即是天職,是上帝安排的任務,這是職業的最初定義。
在清教徒的理解中,職業就是一件被冥冥之中的神所召喚、所使喚、所命令、所安排的任務,而完成這個任務,既是每個個體天賦的職責和義務,也是感謝神的恩召的舉動。如上帝曾召喚亞伯拉罕作虔誠且富有的君王,他憑著信心最後成就了召喚,成為富甲萬國、繁衍眾多的君王。現在,上帝也召喚清教徒開拓北美的疆土,把在美國國度上的創業視為天職。
他們也肯定現實生活,與出世厭世的觀念相反,他們認為:“世界就是我們的修道院”(加爾文語)。而塵世中的工作是我們修道的方式,是上帝安排的任務,是神聖的天職。每個人要入世修行,將自己在世間的工作和生活作好,就是在修行和敬拜,就是在盡一個人的本分。
他們也肯定了營利活動,認為人是上帝財富的托管人,作為托管人,有天職將財富增值。正像一位名叫普勒斯頓(JohnPreston)的清教徒領袖在他的著作中所寫:“若有人問如何能曉得神在他身上的旨意,我的答案很簡單:隻要看看神賜給他的產業便成。”當然這是有特定曆史意義的。
清教徒是創業精神的代言人,他們認為人開創產業必須要禁欲和儉省節約。他們限製一切縱欲、享樂甚至消費行為,將消費性投入和支出全部用在生產性投資和擴大再生產上,如此必然導致資本的積累和產業的發展。不是縱欲和貪婪積累了財富,而是克製和禁欲增長了社會財富。
清教徒崇尚商業和工業活動,在商業中誠實守信、珍視信譽、決不坑蒙拐騙,清教徒企業家不僅追求利潤最大化,而且具有對社會的回饋意識,擔當社會責任、扶持社會公正,為社會公益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承擔了巨大的公共事業義務。
清教徒對一切充滿了信心,無論從事商業貿易還是生產耕種,都具有排除萬難、獲得非凡成功的勇氣和信心,他們善於創造和創新,不斷地開拓和征服。他們身上值得人們學習的可貴精神非常之多。
18世紀中葉美國著名的清教徒布道家約翰·衛斯理的一句名言成為了清教徒精神的精辟概括:“拚命地掙錢、拚命地省錢、拚命地捐錢”。拚命地掙錢,是因為以賺取財富為天職;拚命地省錢,是因為他們克製禁欲,始終過一種聖潔、理性的生活;拚命地捐錢,是因為他們要關照精神信仰、關照社區和國家等人類共同體,他們捐錢捐物,在對世間的愛中得到永恒。這樣三種拚命精神,無疑是清教徒精神的思想精華。
總之,清教徒懷著一種使命感、神聖感在創業,將在美國的開拓疆土、擴大產業、增加財富視為天職,他們始終過著一種聖潔、公義的生活,他們將自己的一切活動都神聖化,他們因此為美國人立下了奠定千秋萬代的產業和基業,為人類社會發展市場經濟立下了典範和原動力。盡管並非人人都是清教徒,但是,他們的精神卻是全人類的財富,值得任何國家、任何時代的人們去學習、掌握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