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43)
2009 (241)
2010 (340)
2011 (216)
2012 (178)
2013 (76)
2016 (211)
2018 (46)
2019 (107)
2020 (204)
2021 (207)
2022 (115)
2023 (89)
2024 (267)
縱使閱詩千萬鬥,切莫抄來藏入章。
隨便查一下文學城詩壇某位老先生的近作,每首裏都有兩三句跟古人的及其相似,二三十的相似度,這要在科學論文裏,絕對算得上是抄襲啦。所謂的寫詩的功力,難道是以抄襲為本嗎?
批評年輕人可以,但是自己不要抄襲,好嗎?初學者怎會尊敬這樣的老人呢?不會的。也請不要對初學者 說三道四,指指點點。年輕人的不足和錯誤,是學詩路上的殘缺之美。而老年人的抄襲,絕對是詩詞界的大不幸矣。這才是毀掉詩詞的根本原因,AI會走同樣的路,毀掉古詩詞的美,代以唐詩宋詞的型。
看看他是如何裝模作樣說道年輕人的吧:
生扯硬造,胡堆亂砌,別人讀來,自是不知所雲也~~~:)故山穀講究字字有出處,有根基,初學詩者當遵也。
是的,讀史讀詩讀古文,是學古典詩詞的基本功,當今不少寫詩者,恰是缺此根底,寫出來的東西,一看便知。
除此基本功外,欲得好詩,更須體察社會,體驗生活,觀察事物,故陸遊雲:功夫在詩外。
餘以為,更重要的是:天分。寫詩須有詩眼詩心,若無天分,再努力,也隻平庸如吾也~~:)
憶昔上元節,比肩皆少年。
鼇山觀焰火,玉碗啜湯圓。
光轉魚龍舞,聲喧觥爵傳。
天涯今夜靜,獨酌品悠然。
節換時猶冷,孟春常有霜。
蒹葭耽鵠白,楊柳漸鵝黃。
四野寒聲寂,一川清氣香。
泠泠入胸次,留取滌詩章。
輸入作品與詩詞庫中其它作品的相似性分析:
憶昔上元節
節過上元堪轉憶清弘曆新月
憶昔三衢看上元南宋楊萬裏郡中上元燈減舊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七首其三
天涯今夜靜
隻今也幸天涯靜清末至民國袁嘉穀滇南雜詠十二首選三其三
今夜泊天涯中唐李端江上賽神
客舟今夜到天涯明程通東阿道中
不知今夜是天涯明陸弼晚泊毗陵諸君攜酒過集舟中
天涯海月明今夜明末清初金得臣進退格其二
愁到天涯今夜清吳綺更漏子其二夜情
寂寞天涯今夜月清吳兆騫讀古人詩有感
照人今夜是天涯清鄧廷楨送王竹嶼之官杭州二首其一
天涯夢返獨今夜清趙冕鎬冬至夜會賦
問天涯今夜晚清黃鈞宰百字令其五秋月,贈瑤雪
天涯對床今夜清末民國初朱祖謀徵招殘暑方熾,騎秋一雨,園林戶箔灑然,碧池風來,竹聲戛戛落波際,敷簟水西榭,與閏生弟夜話。依白石自製腔寫之,並拈其詩中句發端
今夜天涯客清末民國初易順鼎今夜
誰道天涯今夜冷清末民國初易順鼎雪中書懷二首和沈二韻其二
天涯今夜起惆悵清末至民國陳洵夜飛鵲庚申中秋,和季裴
恰稱天涯今夜此時情清末至民國陳洵虞美人夜闌炳燭,聊複命題
天涯更說今夜清末至民國陳洵宴清都除夕,海綃樓小集,時文叔歸自北京
今夜天涯感璧翁當代程濱奉和璧師二首其一
獨酌品悠然
悠然獨酌望青山北宋文彥博湖上獨酌
悠然獨酌臥清虛北宋蘇軾次韻答王定國
悠然獨酌對三友北宋楊恬和頓公
悠然還獨酌宋王庭圭感皇恩其二
遙知獨酌意悠然南宋韓元吉重午齋宿讀蔡迨文編以酒饋之其二
悠然成獨酌南宋李呂複次韻二首其二
不有悠然獨酌人南宋陸遊太息四首其四
悠然獨酌罷南宋陸遊信手翻古人詩隨所得次韻二首其二除夜沐浴
獨酌悠然寓醉鄉南宋王邁良月朔郊行問訊梅菊
獨酌悠然命駕歸宋曾極板橋
悠然成獨酌宋戴栩書懷
獨酌悠然醉宋末元初吳錫疇獨酌
悠然成獨酌金趙秉文北垞
秋興動悠然獨酌金末元初元好問滿江紅內鄉作
悠然獨酌一杯殘元初胡祇遹題劉仲修悠然亭詩十首其九
悠然獨酌更馬周元吳萊送俞觀光學正赴調京師
石上悠然獨酌元末明初淩雲翰畫其七
洗盞悠然還獨酌明黃衷丫山惠菊酒霜橘豚蹄口占奉謝二首其一
悠然成獨酌明周宣發臨蒸驛
獨酌思悠然明陸銓漓江二首其一
悠然獨酌醉何傷明錢子義續詠史詩一百五十首其八十四新豐市
悠然獨酌望遙天明王立道清明日獨坐感懷
有酒悠然獨酌明歐大任答馮郡博京口見訊因憶黎職方惟敬其二
悠然獨酌開人懷明郭崇嗣澹岩歌
悠然成獨酌明曹好益喜雨
獨酌悠然桂樹邊明張元凱庭桂
輸入作品與詩詞庫中其它作品的相似性分析:
楊柳漸鵝黃
柳著鵝黃看漸生明末清初程嘉燧?雲詩八首次韻其四
柳帶鵝黃漸清弘曆初春
吐盡鵝黃柳漸青當代江南雨浣溪沙
鵝黃楊柳浮春晚南宋葉簬題光華亭
絲絲楊柳染鵝黃元乃賢月湖竹枝詞四首題四明俞及之竹嶼卷其一
鵝黃上楊柳元末明初胡奎送友
鵝黃已染楊柳枝元末明初胡奎過浦賦竹枝詞其二
楊柳鵝黃春短短明梁潛春日詞
鵝黃楊柳未成綿明秦旭與懋成惟清公祿叔理舜明山行歸途和韻二首其一
鵝黃水楊柳清王士禛吳江顧樵水寫予平山舊詩摘星樓閣浮雲裏一傍危欄望楚江之句為圖相寄雨中偶成一詩奉荅兼寄茂倫定九
河頭楊柳弄鵝黃清朱昆田夏日村居戲作吳中田婦詩十首其一
楊柳弄黃風漸軟宋無名氏滿江紅壽吳守二月初一
四野寒聲寂
天寒四野寂明方孝孺郭西精舍士友同宿
四野天寒荒塚寂清末金振瀾祭殤女
四野寒聲吹古塚明末清初徐夜九日同諸子登東阜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