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43)
2009 (241)
2010 (340)
2011 (216)
2012 (178)
2013 (76)
2016 (211)
2018 (46)
2019 (107)
2020 (204)
2021 (207)
2022 (115)
2023 (89)
浪 , 及其他 平仄易混淆的常用字[ZT]
——求解答:“聽,看,過,夢,忘,浪,醒”這些字平仄一直分不清楚
《豪浪鄉飛》:
看,過,夢,忘,浪——本來看,夢,忘三字,在最早是平仄分別代表名詞和動詞。但是後來晚唐左右就沒有這樣了。看字是平仄都有,夢全變成了平,忘也是。浪平聲隻能是滄浪,過本來平聲是經過的意思,仄是過錯的意思。但到了晚唐左右依然仄聲可以表示經過。比如劉禹錫石頭城——夜深還過女牆來。如此平仄都有的還有歎,衣,思,論、望等等。歎肯定可以隨便用,李白的蜀道難裏“以手撫膺坐長歎”的歎應該是平聲。聽本來是平仄分離,“屈原急王聽之不聰也”這裏的聽我倒忘了到底還是平仄(這個不確定,表示忘了),聽到了後來也是隨便用,反正聽可以隨便用就是了。思字本來是去聲作為名詞,平聲做動詞,可到了後來也可以混用,比如李商隱。衣倒是隻能平聲代表衣服,仄代表穿衣。論也分得細。話說還有醒,醒在唐時就是平仄都可以的了。比如李白的“但願長醉不複醒”裏的醒應該就是平的。另外還有神馬勝,禁,也是平仄都有,但也是不可以混用。平仄代表不同意思。換句話說,夢和歎到後來差不多都是用仄了,過,醒,看,望,忘,聽等就是平仄你隨便用。浪,衣,勝什麽的你就必須區分意思來用。
說錯了一個地方——“應該是夢全變為了仄,意思是夢到後來隻發現有仄聲。而看和忘,可以平仄隨便用。
《被和諧的仙君》:
聽看醒,皆可。
過,平為經過,仄為過錯。
夢,仄。
浪,仄,唯“滄浪”平。
忘,平。
--平仄易混淆的常用字(文庫下載)
平仄易混淆的常用字
? 仄-州名 平-和也
占 仄-占據 平-占卜
扁 仄-形容詞 平-名詞 扁舟
治 仄-形容詞 平-動詞
正 仄-形容詞 副詞 平-正月
判 仄-判別 平-拚著
不 仄-否定 平-是否
傍 仄-依 平-同旁
浪 仄-波 平-滄浪
強 仄-勉強 平-強有力
施 仄-施舍 平-施行
當 仄-相稱 平-應當 正值
稱 仄-相稱合適 平-稱謂
要 仄-要不要 平-約也
旋 仄-副詞 俄頃 平-動詞
和 仄-唱和 平-合好 與
頗 仄-略有 平-形容詞 偏頗
供 仄-陳設 平-供給
那 仄-無奈 平-何也
華 仄-華山 平-華美
禁 仄-禁止 禁令 平-經得起
殷 仄-雷聲 平-富 大
重 仄-輕重 副詞 平-重疊
任 仄-聽任 任務 平-動詞
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者
醒 雖有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
聽 雖有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
看 雖有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
過 雖有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
望 雖有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
忘 雖有平仄兩讀而意義不變
「令」字作「使」用法時字音平仄之商榷
王力在《漢語詩律學》一書中,對於平仄兩讀的字作了相當程度的探討,其中,令」字被歸□為「平聲所表示的意義和仄聲不同者」,王力的見解如下:令,平聲,使也。包佶.〈嶺下臥疾〉:「唯有貧兼病,能令親愛疏。」仄聲(去),命令。又縣令,名詞。李嘉佑.〈留別畀陵諸公〉:「久作涔陽令,丹墀忽再還。」而目前較為完整的兩本近體詩創作理論書籍──張夢機著《古典詩的形式結構》與許清雲著《近 體詩創作理論》,也都引用了王力的見解,主張「令」字作「使」字解釋時應列為平聲。
但是,我們考查目前作詩最常用的韻書《增廣詩韻集成》時,「令」字分屬「去聲二十四敬韻」與「下平聲八庚韻」,卻發現雖然《增廣詩韻集成》上注明了「令」字庚敬韻互異與二者義分動靜,但是卻未明言何韻為動何韻為靜,如果僅依賴此書,恐怕不易區分「令」字的平仄用法。
我們再細查另一本常用的韻書《增廣詩韻全璧》,《增廣詩韻全璧》隻在「庚韻」的說明有一條是「令人羨,使也」,除此之外,也僅是注明庚敬韻互異,從兩韻的例詞中並不能完全肯定區分「令」字的平仄用法。
隻好再翻檢《廣韻》一書,《廣韻》中「令」字共有五種讀音,扣除其中三種係罕見的地名與姓氏外,僅剩「下平聲清第十四」(詩韻中並為庚韻)與「去聲勁第四十五」(詩韻中並為敬韻)二者。其中「下平聲清第十四」的解釋是「使也」;「去聲勁第四十五」的解釋是「善也,命也,律也,法也」。從《廣韻》的解釋中,吾人應可以確定「令」字作「使」用法時應讀作平聲殆無疑義。
為求慎重起見,筆者利用電腦資訊檢索係統翻檢《全唐詩》中的絕句與律詩,考究唐人對於「令」字作「使」用時讀音的平仄: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李商隱:籌筆驛)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李頎:送魏萬之京)
◎半依雲渚半依山,愛此令人不欲還。(白居易:題王處士郊居)
◎天宮高閣上何頻,每上令人耳目新。(白居易:天宮閣早春)
◎頭白夫妻分無子,誰令蘭夢感衰翁。(元稹:感逝浙東)
◎長令奴仆知饑渴,須著賢良待性情。(韓愈:賀張十八秘書得裴司空馬)
◎誰令不解高飛去,破宅荒庭有網羅。(李頻:黃雀行)
◎不降玉人觀禊飲,誰令醉舞拂賓筵。(張說:三月三日詔宴定昆池宮)
◎卻令燈下裁衣婦,誤翦同心一半花。(施肩吾:夜笛詞)
◎卻令雪貌帶紅芳,更取金瓶瀉玉漿。(施肩吾:贈仙子)
◎送子成今別,令人起昔愁。(賀知章:送人之軍)
◎獨見魚龍氣,長令煙雨寒。(劉長卿:龍門八詠 闕口)
◎空令數行淚,來往落湘沅。(劉長卿:重推後卻赴嶺外待進止寄元侍郎)
◎日日生春草,空令憶舊居。(韋應物:任洛陽丞答前長安田少府問)
◎願得勤來看,無令便逐風。(韓愈:木芙蓉)
◎公子何時至,無令芳草闌。(李頎:送竇參軍)
唐人近體詩中有關「令」字作「使」的用法不勝枚舉,以上僅列出著名詩家的名句,吾人逐一對照絕句律詩的平仄譜加以檢核,自可得知唐人 「令」字作「使」的用法時皆讀為平聲,這也印證了前麵所引述的王力、張夢機、許清雲三位學者的見解,吾人更可以肯定的說:
「令」字作「使」字解釋時,應讀為平聲。
「教」字作「讓」用法時字音平仄之商榷
王力將「教」字歸類為「平聲所表示的意義和仄聲不同者」,並解釋道:教,平聲,使為也,任令也,俗雲「讓」。王昌齡《出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仄聲(去),教化也,名詞。陳師道《遊鶴山院》:「願攝塵緣盡,方知象教尊。」而張夢機教授著《古典詩的形式結構》與許清雲教授著《近體詩創作理論》,也都引用了王力的見解,主張「令」字作「讓」字解釋時應列為平聲。此外,《增廣詩韻全璧》也提在【下平聲三肴韻】中提到:「使為之也,效韻異」,與王力的說法相吻合;《增廣詩韻集成》雖未明確解說,但在【下平聲三肴韻】的例詞中僅列出「天教」、「誰教」二例,也符合王力的說法。書籍理論如此,實際用法亦然,吾人檢閱《全唐詩》中的近體詩,也可得知唐人對於「教」字作「讓」用時都讀為平聲,詩例過多,在此僅列出較為著名的例句: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
◎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王昌齡:從軍行)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李白:東魯門泛舟)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樹何山著子規。(顧況:子規)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劉禹錫:思黯南墅賞牡丹)
◎自是桃花貪結子,錯教人恨五更風。(王建:宮詞)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李商隱:辛未七夕)
◎未免被他褒氏笑,隻教天子暫蒙塵。(李商隱:華清宮)
除此之外,彰化吳錦順詞丈編著的《詩句虛字修辭研究》一書,也列出「不教」、
「莫教」、「若教」、「休教」、「更教」、「好教」、「從教」、「免教」、「空
教」、「盡教」、「倘教」等用法十一種,書中廣泛援引古今詩例共七十四首。吾人
逐一核對這五十二首例詩,也可得知「教」字作「讓」字解釋時皆讀作平聲。因此,
不論從詩學理論或實際詩作來看,「教」字作「讓」字解釋時須用作平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