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朦朧 索朦朧

秦照的朦朧詩,探索詩。始建於2008。11。26。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五律]於庚寅年二月十三後(二版)-步韻雨清

(2010-03-30 13:08:56) 下一個
[五律]於庚寅年二月十三後(二版)-步韻雨清

月又圓將滿
流連西與東
離愁藏愈顯
別恨聚時濃
母望千帆落
兒歸兩袖空
唏噓山水遠
鬢染幾多重

秦照於2010-3-30

附雨清原韻及雨清老師,: Hope_Hope老師的認真逐句點評,對領會學習大有幫助,一並收此供大家參考。 並感謝安靜及其他臨帖師友的鼓勵。這次學到不少真諦。

[五律]寄庚寅年二月十三

雨清 於 10-03-28 23:12:01


月又十三夜,
擾人西與東.
綿情深處苦,
啞恨醉時濃.
目對千燈下,
緣歸一笑中.
明知山再隔,
不問許多重.


(所謂進退格:"東""冬"兩韻間押)
————————————————————————————
[五律]於庚寅年二月十三後 秦照鬥膽學步步雨清韻[五律]寄庚寅年二月十三


又是十三月
一情西向東
甘泉深處苦
別恨聚時濃
母望千帆落
兒歸兩袖空
明知山水遠
猝問幾多重



(1)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一東,東同銅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蟲終戎崇嵩弓躬宮融雄熊穹窮馮風楓豐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籠聾瓏洪紅鴻虹叢翁聰通蓬烘潼朧礱峒螽夢訌凍忡酆恫總侗窿懵龐種盅芎倥艨絨蔥匆驄
  二冬,冬農宗鍾龍舂鬆衝容蓉庸封胸雍濃重從逢縫蹤茸峰鋒烽蛩慵恭供淙儂鬆凶墉鏞傭溶邛共憧喁邕壅縱龔樅膿淞匈洶禺蚣榕彤
—————————————————————————————— 

秦兄勤奮:)與安靜一樣,賞頸聯。 來源: 雨清 於 10-03-30 01:00:10

回答: [五律]於庚寅年二月十三後 秦照鬥膽學步步雨清韻[五律]寄庚寅年二月十三 由 秦照 於 2010-03-29 14:20:28

沒資格真評,隻好玩笑一下:

又是十三月 -〉十二月多了個親兄弟出來,超生真好:)
一情西向東 -〉 移情別戀?:)
甘泉深處苦 --》現在真的是環境受汙染了。。要環保啊。。
別恨聚時濃 --》開始有意思了。
母望千帆落
兒歸兩袖空 --》頸聯二句工整達意,可賞,可歎。
明知山水遠 --》上句才“歸”,這溜得也太快了些。。。
猝問幾多重 --》被這個“猝”嚇著了。。。


玩笑妄語,請秦兄不要見怪:) 舊體簡約,惜墨如金,有限的字數內要達意,就隻能要求準確精確。當然,也要先有了意,才能達意。一般來說,要準確達意就不能有不當歧義,馬虎不得。 至於到了舊體詩詞的聯想層麵朦朧詩風下的“有意多義”,暫不在此討論之列。

不過,最終也是作者個人的選擇吧。這選擇的背後,往往決定於個人興趣性格習慣。

————————————————————————————————
秦照兄請進。 來源: Hope_Hope 於 10-03-30 08:01:31

回答: [五律]於庚寅年二月十三後 秦照鬥膽學步步雨清韻[五律]寄庚寅年二月十三 由 秦照 於 2010-03-29 14:20:28

秦照兄,我亂寫了幾句,不一定對,僅供兄參考。

[五律]寄庚寅年二月十三 by 雨清

月又十三夜,
擾人西與東.
綿情深處苦,
啞恨醉時濃.
目對千燈下,
緣歸一笑中.
明知山再隔,
不問許多重.


月又十三夜,==>開題清楚,從時間入手。
擾人西與東。==> 承句點明將要切入的主題: 擾人 -- 情;
西與東 -- 為下文作鋪墊。

綿情深處苦,啞恨醉時濃。==> 續首聯,引入主題內容的第一
聯。對比的效果使要表達的詩意更
突出。

目對千燈下,緣歸一笑中。==>目-緣,千燈 - 一笑,可見作者
意境筆法之獨到。

明知山再隔,不問許多重。==> 收尾以"不問"結束,使得意境
更加深遠而耐人尋味。

────────────────────────────

[五律]於庚寅年二月十三後 秦照鬥膽學步步雨清韻[五律]寄庚寅年二月十三

又是十三月
一情西向東
甘泉深處苦
別恨聚時濃
母望千帆落
兒歸兩袖空
明知山水遠
猝問幾多重


又是十三月,==>開題效原作,從時間入手。隻是如雨清所
言,"十三月"似會引起歧意。若是七律,將會有空
間來點明是十三的月亮。五律的挑戰是能用更
少的字把意思清楚的表達出來而不引起誤會。

一情西向東。 ==>承句點明將要切入的主題: 情;西向東 --
為下文作鋪墊。雨清的高明是不用"白字"來點明
主題。其"擾人"不僅點明是情,而且是點明何
情。

甘泉深處苦,==> "甘泉"在這裏並沒有特定的指代或隱喻,與上下文也無關係,所以可以考慮斟酌與主題有關的詞語,比如"鄉思"。

別恨聚時濃。==> 好句!

母望千帆落,兒歸兩袖空。==> 好聯,意境更上一層樓。

明知山水遠,猝問幾多重。==> 結尾似沒有結好。
幾個原因: 1) 步入了雨清結尾的模式,思路和意境受到限製。和詩的關鍵是韻限而詩意不限。作者在詩中有很好和清楚的主題和詩意,應當順著自己的詩意去想象、擴展,這樣才能寫出屬於自己的好詩。如頸聯之好,是完全出於自己的情感和思想。2) 在母盼兒歸兒已歸之後,應該是怎樣的意境和結尾,作者還沒有清楚的脈絡。又因1)的緣故,使結尾略顯含糊和無力。3) "猝問"用得不好。"猝"字似入詩不多。"猝"字用在母親身上似也不妥。

全詩如果結尾再重新構思,使母子之情在分離-團聚中更加至深至真至感,並在幾個小地方在斟酌斟酌,將是一首很好的親情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