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陶英:法國藝術歌曲欣賞 ZT

(2009-12-10 08:41:58) 下一個

法國藝術歌曲欣賞

——嶺南大講壇·藝術論壇第五十八期

主講人:陶英(星海音樂學院聲樂係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主持人:陳傑珍(副研究員)

時間:2008年11月29日 地點:越秀區圖書館

主辦單位: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承辦單位:羊城晚報社、廣州市越秀區圖書館 協辦單位:廣州市越秀區委宣傳部

【主持人】我們今天的嶺南大講壇·藝術論壇現在開始。

今天這麽冷,但是聽眾朋友早早就來到這裏,現場已經坐滿了,看來大家對陶老師的課很感興趣。陶老師是著名的音樂家,她自己不僅僅開演唱會,同時她還專門研究法國的文化、法國的歌曲,並且申報了國家級研究課題。法國是一個浪漫的城市,我相信在座許多朋友可能都去過,沒有去過的恐怕從電視、從小說,或者是其他的媒體都有了解,法國是一個令人向往、令人陶醉的城市,它的歌曲究竟有什麽特點呢?今天陶老師就會給我們介紹,今天她演講的題目是“走近法國藝術歌曲”。下麵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陶老師。

【陶英】大家早上好,今天非常感謝大家能夠來到這裏,今天在座的朋友我想都是熱愛藝術,為藝術而來的,所以我也很榮幸能和大家在一起分享這段時間,共同的交流一下法國音樂文化的精華--法國藝術歌曲。

法國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已經不再很陌生,從拿坡侖到戴高樂,從盧浮宮到埃菲爾鐵塔,從LV的箱包到COCO CHANEL、CD的香水、化妝品,以及法國的紅酒、奶酪,都已經漸漸走進了中國人的生活。我想在這個時候,我們在欣賞這些美景、享用這些高檔品、時尚品、奢侈品的同時,大家肯定也會希望對法國的文化、法國人的生活有更近一步的了解。這個時候我的工作就變得很有意義,介紹、傳承、研究法國音樂文化的精華、法國藝術歌曲,今天在這裏,大家一起來共同走進法國藝術歌曲。

法國藝術歌曲的起源與發展

藝術歌曲這個詞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我國著名的音樂家廖輔叔,有些人說是蕭友梅,當然我沒有考證過,總之是老一輩音樂家,從德語KUNSTLIED一詞翻譯過來的,KUNST是藝術、技能的意思,LIED是歌曲。藝術歌曲是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在歐洲興盛起來的一種抒情歌曲,它的特點是歌詞多半采用著名詩人的詩歌,(法國藝術歌曲更是如此),所以它是文人與音樂家的創造物。這種具有室內樂特質的歌唱體裁,講究的是詩歌、音樂與伴奏三位一體的整體布局,主要表現是人的內心世界、自然景觀,歌曲表現力是非常強的,表現的手段和作曲的技法也非常複雜,伴奏占有重要的位置。

法國藝術歌曲的起源,我們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十六世紀在法國已經有了用琉特琴伴奏的獨唱曲,我們可以來看一下琉特琴的模樣(見圖)。還有就是民歌,在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之後有人把《聖經》翻譯成通俗的語言,並譜寫成歌曲,成為街頭歌曲。到了17世紀時,從意大利傳入了浪漫曲,這種浪漫曲在現在藝術院校的聲樂教學中還在使用。這種浪漫曲是用琉特琴、六弦琴還有就是羽管鍵琴伴奏的,六弦琴就是吉他。伴奏譜也逐漸的趨於正規化了,浪漫曲的類型也很多,有宮廷歌曲、田園曲、抒情曲、舞曲、飲酒歌等。到了十八世紀的時候盧梭提倡歌曲應該以民歌的風格為主,他自己也寫了一百多首民歌,但是沒有流傳下來,流傳到現在的隻有一首是筆名為馬爾蒂尼曲的《愛情的喜悅》,這首歌非常優美,稍微有一點哀怨,有些朋友可能聽過,我在這裏稍微給大家唱兩句(現場演唱)。

之後在十八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時期,出現了很多優秀的革命歌曲,《馬賽曲》現在成為了法國的國歌。我們現在來聽一下(現場播放)。

在19世紀時很多音樂家已經開始用浪漫主義時期大詩人雨果、繆賽等的詩作寫歌曲,這種歌曲已經突破了浪漫曲的方正、刻板的曲式風格,創作更加自由。十九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是法國藝術歌曲的興盛時期,柏遼茲是法國藝術歌曲的第一人,他是第一個用“Melodie”這個詞來稱呼法國藝術歌曲,這個時候在歐洲有很多的國家都有自己的藝術歌曲,比如說在德國叫德奧藝術歌曲,稱之為“LIED”,在俄羅斯也有自己的浪漫曲,也是藝術歌曲,就叫“ROMANCE”,在法國柏遼茲用“Melodie”這個詞來稱呼法國藝術歌曲。

柏遼茲寫的一些歌曲風格都是屬於浪漫派時期的,我們容易欣賞,柏遼茲和浪漫主義文學大詩雨果、浪漫派的畫家德拉克諾娃三人並稱為法國浪漫主義三傑,可見柏遼茲藝術創作上也是非常傑出的。它的代表作是套曲《夏夜》,我們來感受一下第二首《玫瑰花魂》,屬於很典型的浪漫派時期的音樂。(現場播放)。

繼柏遼茲之後,有梅耶貝爾 、古諾、 比才、德裏勃、馬斯內、弗蘭克、聖桑、丹第、夏布裏埃等等人都相繼寫了很多歌曲,像比才、古諾、馬斯內這些人是法國歌劇的領軍人物,他們主要的創作是在歌劇領域,但是他們在歌曲寫作上也是非常優秀的,就因為有這些人共同的創作,使法國藝術歌曲成為一個很大的流派,成為歐洲音樂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藝術歌曲代表人物是福列、迪帕克、德彪西、肖鬆、卡普萊、拉威爾、魯塞爾、普郎克等,其中福列、迪帕克、德彪西、拉威爾的成績是非常突出的,使法國藝術歌曲發展到一個很鼎盛的階段,魯賽爾還用中國詩譜寫了3首歌曲,一直到當代作曲家,梅西安、勒修等人也是寫了很多很好聽的歌曲。

法國藝術歌曲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福列——法國的舒曼

福列是歐洲音樂史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法國作曲家,他一生的創作都是在藝術歌曲的領域,創作了一百多首歌曲,由於福列在十九世紀末的法國藝術歌曲,乃至整個歐洲藝術歌曲發展中的地位,被後人譽為法國的舒曼。他的創作時期是在十九世紀下半葉到二十世紀初,曲調非常流暢,結構簡單、感情含蓄,從內容和形式都吻合法國人的特征,什麽特征呢?含蓄、精致。我們知道法國人做的一些東西的確是非常精致的,非常細膩。他歌曲的創作大多是采用浪漫主義詩人和象征派詩人的詩作,我們一會兒會把象征派詩人給大家介紹一下,因為象征派詩人的創作和法國藝術歌曲是息息相關的。大部分人知道浪漫主義詩人,比如說席勒、海涅、歌德等這些人,我們對法國這些詩人,因為他們都是屬於象征派,有些朋友可能不是很了解,我下麵都會有介紹。福列采用著名象征派詩人保爾·魏爾蘭的詩寫了十七首歌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月光Clair de lune》。《月光》是福列的名作,整首歌曲更像是一幅古香古色的人物風情畫,一開始是一段明快、雅致的小步舞曲節奏的鋼琴前奏,好像預示著一群戴假麵具的男女紛紛踏著舞步入場了,歌聲從琴聲中不知不覺流淌出來,把人帶入一種夜色朦朧的幽幽幻覺中,美不勝收,整首歌曲散發著一種古老、自然而又精美的氣息,下麵我們來聽一下。(現場播放)

接下來我想介紹的是《夢後Apres un reve》,《夢後》和《月光》都是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入學考試的必唱曲目,可見它的流傳非常廣,也非常重要。這首歌整首詩的主題是敘述了一個愛情的夢和夢醒之後的無奈,有一種朦朧的慵懶情愫,演唱時演唱者必須有一種歎息的語氣,用恬靜而又受理性控製的聲音把它演唱出來,它的技巧要求要圓滑,對樂句強弱的控製也要收放自如,對演唱者的要求是很高的。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現場播放)

我把這首詩給大家讀一下,大家一起感受一下。“在睡夢中,因見到你的影像而陶醉,我夢見了幸福熱情的幻影,您的眼睛格外的柔美,你的聲音清純又響亮,如同曙光照亮的天空一樣發出光芒。你呼喚我,我就離開大地,與你一同奔向光明,天空為我們撥開雲彩,顯現出前所未有的華麗,隱約可見的神聖光芒,唉,卻可惜從美夢中醒來我呼喚著你,啊,夜晚,請帶我回到虛幻中,回來吧,神秘的夜!回來吧!”

接下來我們欣賞一下《曼陀林Mandoline》,它又是另外一種神韻,很活潑、妙趣橫生。(現場播放)

因為福列的創作,使法國藝術歌曲達到了一個成熟的時期,所以我們對他是要做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

迪帕克——所寫15首歌曲,首首經典

接下來我想講一下迪帕克,迪帕克的創作主要是集中在十九世紀中到十九世紀下半葉,也是采用象征派詩人的詩作,他一共寫了15首歌曲,但是首首經典,這15首歌曲使他贏得了世界聲譽,躋身於偉大歌曲作曲家的行列。他的代表作有《憂鬱之歌Chanson triste》、《費迪蕾Phidylé》、《往昔的生活La vie antérieure》等。《憂鬱之歌》寫的是比較懷舊的憧憬,我把歌詞給大家念一下,大家也可以對歌曲有一個了解。“一束月光睡在你的心上,夏夜月色嫵媚又明亮,為了逃脫生活的重壓,我願在你的光輝中隱藏,我願過去的痛苦全部消亡。愛人啊,在你懷抱中使我忘記了憂愁和淒愴,在溫情的擁抱裏多安詳,你把我那傷痛難忍的頭不時地放在你的心上,你為它講述著人間的傳說,在傳說裏仿佛在講著我們倆,你目光中充滿著憂鬱,從你眼裏我品嚐到了不少甜吻和深情的撫愛,或許能醫好我的創傷。”我們來欣賞一下。(現場播放) 這些歌曲在我的專輯裏已經有了,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聽一下。我們還有一些現場的音樂會,在星海音樂廳等我們慢慢都會做下去。《費迪蕾Phidylé》是仿中世紀的歌謠,是為女中音而寫,全曲有一個副歌在重複出現,仿佛在訴說著、暗示著城堡女主人對意中人的期待,又度過了日出到日落的一天。由於這些歌曲,人們評論迪帕克的創作是詩歌和音樂天衣無縫的結合。

德彪西——印象派音樂的創始人

下麵我想說一下德彪西,德彪西是印象派音樂的創始人,他的創作對歐美各國的音樂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歌曲的創作是德彪西的長項,就像海頓的弦樂四重奏、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一樣,在音樂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給他的稱號是很高的。他的作品也非常多,有《美麗的夕陽》、《被遺忘的抒情曲Ariettes oubliées》、《曼陀林Mandoline》、《出現Apparition》等。

在講印象派音樂之前我想給大家講一下印象主義。在巴黎有一百多家博物館,每一個博物館可以說都是一個藝術珍品,當我們去歐洲旅遊時,巴黎也是必經之地,有那麽多的名勝古跡在那兒,我們可以去好好感受一下。印象主義又叫印象派,是十九世紀六十到九十年代在法國興起的畫派,當時因為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的。印象派繪畫在西方繪畫史上也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鼎盛,在法國出現了很多印象派的藝術大師,有莫奈、梵高,梵高的《向日葵》也是印象派的代表作。(另指)這幅畫是法國新印象派點彩派創始人之一的保羅·西涅克的一副作品,存放在巴黎奧賽博物館,一開始我去巴黎在博物館我是看不懂的,因為這種畫是點彩派,在跟前看時全部是點,這是什麽啊,後來經過別人的指導,給你講解,要拉開距離遠遠看,才會感受到它的藝術魅力、藝術特點,這是藝術創作手法上一種突破,這就是印象派了。

在巴黎的盧浮宮是專門放古典派和浪漫派時期的這些油畫,比如說《蒙娜麗莎》等。在它的對麵就是奧賽博物館,奧賽博物館專門存放這些浪漫派後的新的文藝思潮影響下出來的文藝、繪畫作品,剛開始我也是看不懂,也不知道怎麽欣賞,慢慢的通過學習、通過理解,深入的去研究,才能真正感受這個畫應該到底怎麽欣賞。在藝術觀點上印象主義畫派是反對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古典學院派,反對落入俗套的浪漫主義繪畫。的確,在浪漫後期的藝術家也不得不創新、不得不反思,因為油畫雖然說已經發展到一個很高、很鼎盛的時期,但是由於照相機的出現,使他們陷入被動的局麵,因為畫的再像、畫的再好,光和影處理的再好,都不如照相出來的畫麵,因為它很真實。因此也就要求藝術家必須要突破,必須要往前走,要有新的創作手法、創作思路出現,印象主義就是在這時出現的。 同時期的還有印象派的文學,比如說保爾·魏爾蘭的詩作,龔古爾兄弟的文學,還有印象派的電影等。我們剛才說的象征派跟印象派是類通的,象征派詩作是衍生出來的詩學的一種。在德彪西年輕的時候,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這些詩人們的詩學和精神世界裏一起渡過的,這些詩人在1895年的巴黎被稱之為有爭議的詩人,太前衛了,前衛主義、前衛的藝術家,像瑪拉美等這些詩人。在巴黎還有他們專門聚會的地方,一個叫“黑貓”的咖啡屋,德彪西天天跟他們混在一起喝咖啡,聊文藝思想。他還加入了一個象征派詩人的團體,這個團體叫“五點到七點”,什麽意思呢?就是法國人喝飯前酒的時間,法國人吃飯的時間特別長,尤其吃法國大餐可能要花五六個小時,從下午六點、七點就開始喝飯前酒,然後一道一道邊吃邊聊,一直到晚上十二點、一點這樣的,五點到七點是餐前酒,就是喝XO、馬爹利,喝這種酒的時間,酒喝一點點而已,主要是要聊天。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他跟這些象征派詩人的關係非常密切,這種傾向也在他的創作裏反映出來了。

象征派詩人創作思路是什麽呢?他們強調用隱喻、用暗示的手法來反映精神世界和客觀世界,他們認為這樣要比反映任何事物的外部現實狀況更為重要,也就是我剛才所說的印象派繪畫與古典繪畫的不同,他認為一幅油畫,畫的越像越沒有意義。後來照相技術出現之後,對於古典繪畫來說就更加沒有意義了。如果明確的表現出了這種表現對象,就等於使表現對象失去了意義、失去了生命,這對於搞藝術創作的人,隻要失去了藝術生命,就一點意義都沒有了。這種暗示的手法使他們的藝術創作增添了無窮的魅力,因為可以在他無窮的想像當中來發揮、來創作,而這恰恰與德彪西的藝術觀點不謀而合,他認為象征主義詩人能用這種隱喻、暗示的手法來反映人們的精神世界,他同樣也能夠用含蓄、深刻的音樂語言來表達現實世界中的種種現象。1886年他寫了一個聲樂套曲《被遺忘的抒情曲》,這個套曲是根據保爾·魏爾蘭的詩寫的,一共是六首。在這首歌曲裏,作曲家找到了與詩人的心靈融契合點,其中的第二首是一首很典型的象征主義詩歌,歌曲是這樣寫的,“眼淚在我的心中流淌,如同雨滴紛落城中。這是何等消沉,它浸透我的心,哦,柔和的雨滴聲,無緣無故的流淚,在這沮喪的心裏怎麽沒有遭遇不忠,這無緣無故的傷心才是最壞的痛苦。”訴說的是詩人窗邊聽雨時的無名惆悵,要求音樂有意識的保持一種單調感,德彪西做到了,他的作品形象暗示出單調的、重複的細雨淅瀝聲,表現感情的高潮在最後一場才出現,作曲家把音樂的節奏和旋律與詩的韻律完美結合起來,並且有意識的將詩人的悲哀擴大化,使他在音樂上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這首歌在當時贏得了很多藝術家的喜愛,至今成為音樂會上的保留曲目,我們可以一起來欣賞一下。(現場播放)

接下來我要介紹的這首是用瑪拉美的詩創作的《幽靈》,也叫《出現》。詞是這樣的,“月亮也獨自哀傷,天使流著淚,用琴弓一樣的手指在輕柔小花包圍的一片寂靜中彈奏了無生氣的撥弦琴,白色晶瑩的眼淚滑落在花冠的藍色之上,這是你初吻被祝福之日,我的遐想喜歡折磨我,喜歡自我陶醉於悲傷的氛圍中,同樣沒有遺憾和挫折留下,心中盼望著夢想實現,於是我到處漂泊,眼睛緊盯著殘舊的路麵,當發絲般的陽光照耀著街上在晚上,你帶著微笑出現了,出現了,而我以為看到了仙女帶著明亮的一頂帽,那個從前出現於寵兒夢中的人啊,走過去,而他的手中總是沒有緊握住,雪有如一束束白色香熏般輕輕落下。”這是瑪拉美的詩。我們來感受一下這首歌曲。(現場播放)

的確這種印象派的音樂,就像我們剛剛開始欣賞印象派的畫一樣,需要一個過程,不像浪漫主義時期和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是熱情、明亮、開放的、容易聽懂是什麽樣的意境。我們再來感受一下《曼陀林》,和福列的同名作品在音樂上的不同。(現場播放)

這些作品,我剛才說了也會在我們的音樂會上逐步給大家呈現出來。

拉威爾——不屬於任何流派

現在這位是拉威爾(指畫像),他寫了像《西班牙狂想曲》、《鵝媽媽》等等作品,雖然他在歌曲創作中不像德彪西、迪帕克這麽有名,但是他寫的少量作品卻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他早期的歌曲也是帶有明顯的德彪西的強烈影響,有些評論家甚至評論他是德彪西的忠實後繼者,因為他倆接受了相近的文藝思潮的影響,同樣是追求色彩性的音樂效果。但是從拉威爾後期的發展來看,兩個人的美學觀點是不一致的,拉威爾對藝術也有他自己的見解,他說:“雖然我對音樂中的新思潮一向都是樂於接受的,但是我卻從來沒有企圖摒棄那些已為人們公認的和聲作曲原則,我經常廣泛的從一些大師的身上吸取靈感,我從來不是任何一種作曲風格的奴隸,也未與任何特定的樂派結盟”。這說明他的藝術創作不屬於任何流派的,比如說是印象派的,或者是哪一個派的,不是的,而是吸取了大師身上的靈感創作作品。後期的發展他就擺脫了印象主義美學思潮的束縛,寫出了一些形象很生動、很清晰,色調明朗,在藝術上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啟迪與影響的創作。

1932年拉威爾運用西班牙的舞曲節奏,創作了一組套曲《堂吉柯德致迪爾西內Don Quichotte à dulcinée》,是為電影《堂吉柯德》配樂的,音樂既莊重又詼諧,將堂吉柯德這位鄉村紳士模仿中世紀騎士很荒唐、很可笑的形象刻畫的惟妙惟肖,其中第三首《酒歌》是堂吉柯德醉酒之後唱的,是為男中音創作,他借著酒性真實的發泄自己對所有事情的憤恨和不滿,他詛咒不理解他的人,模仿中世紀的騎士向往自己心中美好的姑娘,他要追求快樂、尋求幸福,可悲的是他隻能在夢幻中做到這一點,在夢幻中他才能真正感受到快樂。樂曲中我們能夠聽到他的醉態、笑聲,甚至是打酒嗝的聲音,這部聲樂套曲很有幽默感,以生動的音樂語言塑造了堂吉柯德。演唱這個角色時,演唱者要稍微帶一點醉意,眼睛微閉,得意洋洋,有一點醉態的感覺。詞是這樣寫的,“私生兒滾開,顯赫的聖母,你那甜美的目光羞辱我,並說愛情和陳酒將給我的心靈帶來痛苦。啊,我飲酒是為了快樂,快樂是我唯一的目標,我要一直喝下去,直到我酩酊大醉,快樂快樂,我飲酒是為了快樂。妒嫉滾開,栗發色的情人抱怨哭泣,她還發誓他將永遠是失敗的戀人,她在酒裏摻了一些水,讓他在醉酒中。啊,我飲酒是為了快樂,快樂是我唯一的目標,我要一直喝下去,直到我酩酊大醉。啊,快樂,飲酒是為了快樂。”我們來一起聽一下。(現場播放)

法國藝術歌曲音樂風格  

首先是民族性,法國人的民族性格是不喜歡誇張,喜歡以簡潔而多樣性的形式來表現他們豐富、細膩、含蓄的感情。大家知道法國人是非常愛美的,在任何事物上都要追求美,尤其是對音樂,追求一切音樂的美,柔美連貫的聲音、優美的旋律線條、簡潔的和聲和曲式,這些都是他們追求的東西,很精致、很精美。

階級性,法國藝術歌曲和德奧藝術歌曲的曆史由來是不同的,在法國大革命前音樂是為資助文藝的貴族來服務的,在法國大革命之後,上升的新興資產階級占據了社會的主流,他們一方麵對宮廷貴族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刻意做模仿和追求,另外一個方麵,他們又致力於追求跟宮廷音樂所不同的,以顯示他們的審美趣味的獨特性。這個時候藝術歌曲的出現使他們眼睛一亮,伴隨著象征主義詩歌的發展,使音樂和詩人結合,表達獨特的法國式審美情趣的藝術歌曲成為了資產階級 所欣賞的音樂題材。因此,法國藝術歌曲就是在這樣的一種曆史環境下,在巴黎的沙龍文化和家庭音樂會的環境中生長起來。這種家庭音樂會到現在都還有,我在巴黎參加過三次這樣的也叫做家庭聚會,當然這種家庭要稍微富有一些,因為要請來賓在音樂會之後搞一個小型的冷餐會,大家要在一起聊一聊音樂是怎麽樣的,比如說對今天的鋼琴很滿意,對今天的聲樂有一點自己的保留等等評價。沙龍文化是法國是非常有特色的,法國藝術歌曲和德奧藝術歌曲不同的就是出生不同,因此它還是帶有一定的貴族氣息,有知識階層的文化氣息,而沒有像德奧藝術歌曲很多是跟市民階層聯係在一起的。

德奧藝術歌曲也是以舒伯特、舒曼等大師為代表的,他們也是采用席勒、海涅、歌德的詩。但是同時還有很多的德奧藝術歌曲也是采用了口語化很強的歌詞,有人說舒伯特年輕時是非常窮困潦倒的,有時為了換取一個麵包,人家說你不是一個作曲的嗎,你現場創作一段吧,因為肚子餓,他就趕緊寫啊,有時候這樣寫的歌曲也被流傳下來,比如歌曲《鱒魚》,是這樣唱的,(唱)“明亮的小河裏麵有一條小鱒魚,快活遊來遊去象箭兒一樣···”。我們都知道舒伯特是歌曲之王啊,他一生寫了六百多首藝術歌曲,所以跟法國藝術歌曲是有這麽一個本質的區別,它們服務的對象不同。

法國藝術歌曲也比較講求風格性,比如說同一場音樂會的主題內容要相同或者相近。

下麵我想說一下法國藝術歌曲的文學性,法國藝術歌曲是詩詞與音樂的完美結合物。前麵我也說過,法國音樂家創作的這些藝術歌曲全部是采用十九世紀後半期的巴那斯派和象征派等兩派詩人所創作的詩詞。這兩派詩人的創作理念對法國藝術歌曲的發展起到非同尋常的作用,這兩派的代表人物我剛才也說了,而且我將來要一直不停的說下去,直到大家了解,就像大家知道歌德一樣,其實像瑪拉美等詩人是非常有名的,隻是流傳不是很廣,所以我要不停的說,一直要說到大家知道,因為詩和音樂是不能脫離開的。我剛才說的福列、德彪西等,完全是采用了這些大師們的詩作創作他們的音樂,也正是因為有這些很美好的詩,才能夠使他們的音樂達到這樣的一個高度,像《月光》、《往昔的生活》等都是從非常有名的詩創作出來的,所以我們不能忘記詩人。

法國藝術歌曲是情感與語調的完美結合品。法國人對自己本國語言的熱愛和民族自豪感是出了名的,我在巴黎的時候深有同感,就是他會說英語也不跟你說,他要說法語,你用英語問路即使他會說英語,但是他也會用法語回答,不像德國人在這些方麵是比較開放的。德國、法國、意大利等這些國家,就好象是我們湖南、廣東這樣接壤,雖然說我不會說廣東話、我不會說湖南話,但是我身邊有這樣的朋友,所以或多或少都會說一點,不是說完全不懂。但是法國人不像德國人,德國很多人都說點法語,你跟他用法語交流他也會用法語來回答,但是法國人在骨子裏認為他們的法語本身就有韻律感、律動感,這種抑揚頓挫。法國藝術歌曲的旋律的音樂線條也是隨著語言的抑揚頓挫而塑造出來的,

法語歌曲中德彪西的作品無論是從文學還是從音樂的角度來看都是非常完美,剛才我們說了因為他跟象征派的詩人整天混在一起,使他成為一個很有名的散文家和對法國詩詞高度的鑒賞家、評論家,這一點在他的作品中很好的展現出來了。他對法蘭西語言突出的感覺使他善於使旋律線條合乎歌詞語調的起伏,使音樂和法語的節奏重音很好的結合在一起,使詩意、樂思和語言成為和諧的統一體。

法國藝術歌曲是伴奏與旋律的完美結合體。法國藝術歌曲的主要特征是綜合性,在藝術形象的塑造上除了節奏和音準這兩個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因素之外,鋼琴伴奏的織體、音形、和聲、複調、音色、速度等等,都為歌曲的展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它的伴奏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前奏的預示、間奏的連貫、尾奏的深化,剛才我們聽了《月光》,當人聲結束時鋼琴馬上出來,音樂旋律交織在一起,沒有任何的重複,對聲樂的襯托作用顯得非常好。鋼琴做情感鋪設,還有歌曲情緒的醞釀,對某些特殊字詞的強調,有時候聲樂是沒有辦法達到的,但是鋼琴填補上來了。法國藝術歌曲使鋼琴家永遠處於表現的主要位置,就是鋼琴和聲樂兩者不能脫離開。作曲家在給鋼琴伴奏形象塑造時,巧妙利用了鋼琴的各種性能,最大限度發揮鋼琴的表現力。《夢後》的鋼琴伴奏是三連音,但是聲樂是三對二,音樂織體很豐富,音樂充滿了動感,線條有了流暢感和均勻感,同時表達的內涵卻非常豐富,體現了夢醒之後非常朦朧的情愫,歌唱表現很簡單,不能複雜,因為一複雜夢就驚醒了。《月光》的前奏有一個預示,它是一個小步舞曲式的前奏,預示著跳舞的這些人帶著麵具來了,好像是舞會上戴著麵具出場,當人聲沒有的時候鋼琴馬上填補出來,把這種音樂的平衡性保持住,才能使我們感受到音樂是這麽的豐滿。《曼陀林》也是,我們把鋼琴叫做打擊樂,而曼陀林是撥弦樂器,用鋼琴的聲音模仿曼陀林,表現力也很豐富。另外,剛才我們聽了福列和德彪西所創作的《曼陀林》不一樣,福列的有一種浪漫派後期的風格,我們還能聽懂, 而德彪西就不一樣了,有印象派音樂的風格在裏麵,比較模糊的、比較含蓄的,是隱喻的風格。

法國藝術歌曲的演唱技巧

法國藝術歌曲具有室內樂的特征,被稱之為“音樂會歌曲”,因為詩人和作曲家往往表現的是一些意境、一些印象,不確定的朦朧感情和略帶憂傷的傷感,很少有浪漫主義情感的爆發。這種具有室內樂特質的歌曲,要求聲樂技能和藝術修養完美結合起來,才能表現法國藝術歌曲的抒情性。對演唱者的要求也是比較高,比唱一般的歌曲和歌劇演唱技巧還要難,很多能唱藝術誇張手法的歌劇演員對唱藝術歌曲都懼怕,因為要求非常高,首先要有文學修養,要對詩詞理解,還不能瞎唱,但是歌劇不同,歌劇本身述說比較多,都是很簡單直白的敘述和對話,但是藝術歌曲不同,一定要有文學修養在裏麵。

呐喊喧囂式的演唱與藝術歌曲的風格是不吻合的,在聲樂訓練當中我要說的是一個詞“控製”,這種控製是整體的,不是局部的。我現在說話在使用氣息、聲帶同時也在振動,但是我們唱歌時就必須要很深入的使用氣息,也就是橫膈膜氣息的支持帶動喉嚨的打開,然後聲帶良好的振動、共鳴腔體的使用,這些是我們聲樂技巧訓練的通用法則,適用於任何的聲部。在我們訓練的時候,這種打開,還有聲帶的振動,以及氣息的支持,要相互作用、相互依賴,在這種互相的作用下完成歌唱活動。缺一不可,不能單獨訓練哪一個部分,有再好的氣息,如果聲帶沒有使用好,聲帶的閉合、擋氣的功能沒有做好的話,氣息都是浪費的,出來全部都跑掉了,有再多的氣也沒有用。當聲帶閉合的這一刹那我們聲音發出來,它和我們的氣息形成了對抗,這個時候你的氣息支持才有用,不能天天光練氣,把橫膈膜練的很壯也是沒有用的,是要整體協調訓練。在訓練當中我們一定要學會控製,打一個比喻,就好象練舉重的人要舉起100公斤,肯定每天要訓練舉過120公斤或者130公斤,當然這個例子不一定很確切,同樣對聲樂的訓練來說也是肌能的訓練,隻不過訓練的是聲帶的肌能和橫膈膜的肌能,還有喉嚨打開的肌能等。這種控製是聲樂訓練中的高級階段,當我們把120%做好以後,我們再用百分之六七十的力度去演唱藝術歌曲,這就夠了。

這種控製的聲音給聽眾帶來美感,我經常會跟學生講,為什麽你們喜歡聽韓紅的《天路》,大家都喜歡聽為什麽?就是因為她用一種控製的力量達到了人聲在接近極限音時,沒有給人極限的感覺,而給人還有空間來表現的感覺,這種空間感、沒有極限的感覺,給人以充滿無限想像的空間感覺,這種聲音是最美的聲音。韓紅的演唱境界不是一般人輕而易舉達到的,這首歌寫出來是有它的藝術性和難度的。這種美感,就是我們對聲音的審美,它一定要給人想像的空間,沒有極限音的感覺,還有無窮的力量,甚至更高、甚至更遠,不是唱的聲音很大很有力量,不是的,對美聲唱法更加要有一個認識,不是呐喊,而是一定要有空間感。學會了這種控製的聲音,我們才能用我們很有樂感的內心細微體會來演繹我們心中美好的歌曲。

另外在節奏方麵也要注意,唱藝術歌曲時要很嚴謹按照作曲家所標明的力度和速度記號進行,自己不要隨意延長,或者自己隨意進行二度創作,這是不行的,我們要記住我們在繼承,在繼承的時候要很嚴謹的。在唱連貫樂句的時候要保持一種很清純的連貫,這才是我們所要的表現力,不要加滑音,每次聽到學生這樣唱我就會說你中國民歌聽多了,當然我不是在貶低中國民歌,因為風格不同,中國民歌就是這樣(現場演繹),都是這樣的,但是歐洲藝術歌曲不允許這樣的東西出來,一出來就不是它的風格了,不要以中國民歌的方式來演繹國外的藝術歌曲。

在我們演唱之前要反複的朗誦歌詞,這是一定要的,放慢幾倍的速度將歌詞一個節拍一個節拍鑲嵌在裏麵,在節奏裏來讀詞,這樣我們才能夠很嚴謹的按照它的速度、按照它的節拍來。另外在表現藝術歌曲的詩意方麵,我們也要充分的去認識到它語氣,不光是語速、語調、語音,還有語氣的問題,這也是很重要的。在學習藝術歌曲的時候,我們要很好的讀詞,去理解它的詩意、語氣。

要運用呼吸方法,當你節奏、音準、語言等音樂方麵的功課做好之後,我們要使用上想象力,使用呼吸方法,把唱歌的肌能協調起來進行想像演唱,這就是來體驗內心的情感處理,想像演唱不要出聲音,想像這個作品需要什麽樣的意境,這些做好之後,我們再輕聲把你已經想好的聲音唱出來,不要一開始就在這裏哇哇唱。這是我的一個經驗吧,我每次都會這樣去做,也可能我這個人比較保守一點,差不多了才敢唱出來,不像有的人膽子比較大,拿到一首歌就敢唱出來,當然這也是對音樂的嚴謹。

法國藝術歌曲在我國的傳播和意義

法國藝術歌曲是上個世紀初由我國一些著名的歌唱家如周小燕、喻宜宣等人在歐洲學習時引入到國內的,後來由於曆史的原因、文化的原因,法國藝術歌曲的傳播一度中斷下來。法國藝術歌曲是法國音樂文化園地一朵很燦爛的奇葩,作為文藝工作者,尤其我是公派留學的,我覺得我的責任更加重大,一定要把它很好的繼承下來、傳播開來,即使它很難,但是它是很美的,所以我們有這個責任。另外它傳播不廣泛的原因,因為它畢竟還是屬於美聲唱法,主要是靠藝術院校的老師和學生來傳播。但是法語語言的複雜性、詩詞比較難理解,對演唱者的聲樂功底要求比較高,往往這些歌曲是安排給高年級的同學唱,可是同學到了高年級,聲音技巧成熟了,又很希望唱詠歎調,所以也就沒有被重視起來,另外就是傳播者比較少。法國藝術歌曲曆經幾百年,長盛不衰,是世界音樂文化寶庫中的一個音樂精品、優秀的文化遺產,作為音樂教師和音樂工作者要很好的傳播它。

從大的方麵來講,介紹、傳承、研究法國藝術歌曲對我們中國藝術歌曲也能起到借鑒和推動的作用,大家知道中國藝術歌曲在上個世紀初有很大一批很好聽的,比如說《我住長江頭》、《春思曲》等這些歌,但是到了現在,藝術歌曲的確來說精品太少了…,我記得2000年李嵐清總理當時是提倡了要發展中國藝術歌曲,而且在第六屆中國藝術節的時候也是提倡藝術歌曲的比賽,創作比賽、歌唱比賽,那次也是學校派我去參加了,我們學校還拿了三項作品創作獎,我還拿了演唱獎。但是後來這類比賽又沒有了。所以,對法國藝術歌曲進行一個很好的介紹和傳播,對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也能起到一點推動作用,我覺得也是做這個事情的一個意義。對於我自己來說,希望和同行一起在這個領域裏建立起法國藝術歌曲研究的體係,這就需要我們共同來努力。對於廣大的文藝愛好者、音樂愛好者而言,也可以多聽一些、多學唱一點,來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擴大自己的眼界。比如說我們出去旅遊的時候,也能夠多一點跟外麵人交流的談資,我想所以這就是發展它的一些意義吧。

【主持人】各位聽眾朋友,我們抓緊時間進入提問環節。

【現場提問1】法國和意大利藝術歌曲都是上品,那麽雙方的長段短又如何呢?另外中國藝術歌曲和法國藝術歌曲在選才、培育、演出方麵有何異同?謝謝。

【陶英】我覺得沒有可比性,雙方各有長短。中國和法國現在的文化交流也是日益密切起來,中國藝術歌曲的確在上個世紀初出現了很多好的作品,直到現在還在被演繹,包括研究生選才考試都是一個重要方麵。現在中國藝術歌曲的演出也不是很多,所以也需要我們這些人來做這樣的傳播。中國藝術歌曲和法國藝術歌曲有何相同和相異的地方,在選才、培育、演出方麵,演出方麵,我剛才說了都不是很多,希望慢慢增多,不光是法國藝術歌曲,包括德奧藝術歌曲、中國藝術歌曲等都限於藝術院校裏,在外麵的演出的確不多,但是是有很多精品是需要我們去傳播的。挑選人才和培養方麵,學習的選才首先是要看有沒有音樂性,這是很重要的,有嗓子的人非常多,尤其是在我們國家,我們國家嗓子好的人來學聲樂,而在國外不是,在國外是喜歡聲樂的人來學音樂,可能嗓子不是很好,但是音樂修養非常高,尤其是一些人小時候受到家庭的影響,學了很多門的樂器,這樣的人很多,但是中國人也不會比他們差,當我們聲音非常好的時候,聲樂聲樂,聲音是表現音樂的第一個要素,聲音也是非常重要,當你擁有很柔和、很優美的聲音,對表現音樂是很重要的,中國人在國外是非常占優勢的,當在一段時間我們把他們的語言、他們的文化做了很詳細的學習和吸收之後,我們的嗓子一下子就上去了,因為我們的聲音比他們聲音好,所以在選才時首先我們是要選有音樂性的人,這是非常重要的,音準、節奏、有樂感等,這些東西真的是天生的。有很多家長問我,陶老師小孩唱歌沒有樂感,怎麽辦?這個的確是挺難為我的,因為樂感是從小的潛移默化、耳聞目染出來的,有樂感就是有樂感,你看《星光大道》上唱的業餘人士也唱的很好,也很有樂感,可能有的比一般的音樂學院的學生都還要好,這是人的一種感覺。在我們培育他們的時候,也是需要從這些方麵,剛才我講的這些方麵,首先就是聲音要符合美聲唱法訓練的要求,第二就是樂感方麵,樂感包括很多方麵的,剛才我談的是藝術歌曲的樂感,要有文學性,對歌詞要理解,就像外國人唱中國歌很多唱不好,我們認為外國人唱的好是因為他們的語言對了,所以語言是非常重要的。我記得一次國際聲樂比賽,有一個人唱的《那就是我》,我記得特別清楚,第一次我讓我丈夫去聽外國人怎麽唱中國歌,從來沒有人那麽唱這麽一首歌,那首歌是穀建芬寫的,我第一次聽到一個外國人這麽唱這首歌,他不賣弄聲音,是用心體會,後來我們問他怎麽想到這麽唱這首歌,他說我是唱給我遠在愛爾蘭的父親、母親聽,這種心的距離,還有對音樂的認識度,你立馬就可以感受到,他唱的再大聲他父母也聽不到,所以他隻能從心裏唱,所以這種樂感我覺得是比較難培養的,當然也能培養,我們通過大量歌曲的演唱,大量不同風格的歌曲演繹也是能夠培養樂感的,但是還要靠你這個人,你本身要有語感,從小就要大量的聽音樂、感受生活,感受身邊的人和事。樂感樂感,這個人是很有感覺的。

【現場提問2】意大利藝術歌曲和法國藝術歌曲各有什麽異同?

【陶英】我們說藝術歌曲隻有德奧藝術歌曲和法國藝術歌曲,在意大利是浪漫曲,還有一些是民歌,不是真正的藝術歌曲。意大利最著名的就是歌劇,這是眾所周知的。沒有可比性,一個是歌劇,一個是藝術歌曲。

【現場提問3】我想問一下法國藝術歌曲的意義是不是抒情?謝謝。

【陶英】說對了,我們今天講的就是法國藝術歌曲有它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它的抒情,一定要保持它這種抒情的風格,當我們演唱時也是要有恬靜、理性控製的聲音,把這種抒情的風格演繹出來。當我們在傾聽的時候,應該更多的傾聽聲音的連貫、流暢,樂曲旋律的優美性,以及整個跟鋼琴伴奏,剛才我也說很重要,鋼琴也要好好聽,它是一個整體,而不是局部隻聽聲音或者怎樣。在音樂學院現在也存在著一個問題,誰的聲音大、誰的聲音亮,其實這是對聲樂的理解不對,每一種音樂題材都有自己的風格,我們一定要保持住這種風格。比如說中國歌曲也是這樣,每一個地域的歌曲都是風格不一樣的,比如說黃土高坡就是要喊,而到了江南地區的小調就不能喊,所以風格是最重要的,我們在給學生上課時也是這樣,同樣一首歌曲兩個人演繹出來的東西不一樣,為什麽呢?因為風格不一樣。風格就有語言的問題、有語音的問題。

【現場提問4】非常感謝陶老師能夠給我這種,我覺得是下裏巴人,享受一下陽春白雪的感覺,感覺非常好,也非常感謝嶺南大講壇能夠給我這個機會。其實在您剛才介紹的時候就講到了法國藝術歌曲的文學性,我有一點感受,我也喜歡聽一些音樂,但是有時候也經常聽不懂,而且我也去上過音樂鑒賞課,這次您是帶著一個使命想傳播開,這對我們普通人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我想可能需要一個銜接,專業搞聲樂、音樂的人一聽可能就明白了,甚至覺得怎麽這麽簡單,但是對門外漢可能還不行,讓我聯想到就像是中央台搞青歌賽,文化綜合知識得分是1分,總分是100分,剛才你提到法國藝術歌曲的文化性我聯想起來,那麽多很專業的歌手,甚至是有名的歌唱家,但是在文化素質甚至在樂理知識上非常差,感覺好像把音樂和文化割裂開了,這個時候我就感覺可能我們在傳播音樂時真的需要先傳播一種文化,文化積澱好了我們受到了一點熏陶,然後我們再享受音樂。在這個方麵我不知道音樂學院在文化方麵會不會像綜合大學的中文係,或者是英國文學、法國文學專業那樣培養,我不知道有沒有,但是我就想如果有這樣的話,可能對法國藝術歌曲的訓練,甚至是這種傳播會更好,尤其可能是您今後還舉辦這樣的講座時,我們可能會聯係的更加緊密一些。如果您今後繼續做這個方麵的傳播或者是講座時,是不是能夠給我們這些門外漢基本的音樂鑒賞,比如說我們聽交響樂、室內樂時,在享受時應該帶著什麽樣的風格格調去領會音樂的意境,而不是說要聽懂它的詞。為什麽流行歌曲那麽多人喜歡聽,其實就是因為一聽就明白了,其實不是聽的音樂,而是聽那種詞而已,而我們需要感受的音樂應該是陽春白雪的熏陶。謝謝您。

【陶英】在音樂學院現在因為進入大學城,真正的才跟其他的大學有了這樣的交流,也允許學生本科生三四年級以上,包括研究生,可以去選其他大學的一些課程。我在中央音樂學院學習時,就有這樣的一個藝術學習方法,也就是說其他的學校同學,比如說那時有清華、北大的學生來到我們音樂學院的研究生班來聽我們老師講的音樂美學,因為美學就像您剛才說的,不光是一個簡單的怎麽欣賞,而是從人文的方麵來進行學習,音樂為什麽美、怎麽欣賞,我們怎麽把這種美帶給大家,帶給學生和音樂愛好者,這就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包括我自己在內,我也會從另外的角度深層次思考,怎麽向學生把我學到的東西淺顯的一點一點鋪設清楚,但是有一點很清楚,不管我是在學習傳播法國藝術歌曲,還是別的老師在教的意大利歌劇,我們都首先本著繼承,在繼承大方向上就不可能老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就要很嚴肅的對待音樂。我們如何把音樂一層不層剖析清楚,讓大家理解清楚,這的確也是我們慢慢要做的一個課題,包括意大利歌劇。國外也是這樣,當然也不是所有人能夠聽懂的,在演歌劇的時候上麵都有歌詞打出來。

在我們學院裏學習藝術歌曲的時候,像我就一定會讓學生自己翻譯,這是第一步的,我對學生的要求首先你隻要拿到外國歌,就必須搞清楚每一個字的意思,這是第一步的,然後再做下麵基本功的練習,做這些功課,一點一點的把它做清楚,因為這個東西不可能一口吃一個大胖子,學習的重點也不隻是法國藝術歌曲,有很多的,在音樂學院首先是意大利歌曲,一些古老的詠歎調,因為對於我們的發聲是有好處的,大家知道意大利的語言以原音為準,原音非常清楚,所以對於我們唱歌的人意大利的這一套歌曲的訓練是一直要保持的。進入二年級是德奧藝術歌曲,要求我們學一些語言的發音,對一些耳熟能詳的比較經典的歌曲,像舒伯特的《致音樂》等要學會了,當然因為我們還要唱一些中國歌,我們甚至還要唱一些民歌,所以歌曲的範圍是很廣的,到了三年級以後,大家在語音學習的基礎上我們再加進法國藝術歌曲,這之前在我們學校還沒有過,但我回來之後才開了這個課,我在講授這個課時是以法語語音課的形式進入的,因為首先大家要先了解這個語音。大家有很多誤區,甚至我們學校的老師都認為,法國歌都是這樣(現場模仿),我們大家都知道法國語言有很多有代表性的東西,跟別的語言不同,我首先會從語音入手給學生慢慢灌輸,然後再通過講座的形式,還有音樂會的形式,慢慢讓學生來感受、來認同這個東西。這個音樂的確跟大家目前所熟悉的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和古典時期的音樂是不同的,大部分都是印象派的東西,本來中國人對印象派的音樂就不是很了解,對現代音樂更不太了解,但是我跟我的學生說你是學音樂的人,就必須對所有的音樂都了解,你不能光隻知道莫劄特,或者隻聽得懂貝多芬,或者再淺一點,隻能聽得懂巴赫,我到後麵就不聽了,那不行的,後麵這些人是有名的作曲家寫出那麽好的作品,是有流傳性和優秀的地方,我們一定要接觸它們,法國藝術歌曲就是這樣的,你要說它是陽春白雪或者怎樣,的確它就是這麽一個東西,我們一定要以我們自己的平常心去對待它,而不能說它是陽春白雪我也聽不懂就不聽它了。

我覺得今天在座來的這些朋友都是因為熱愛藝術,為藝術而來的,所以大家心裏都抱有一種我來感受一下吧,我先來感受一下,不說聽得懂聽不懂,就象我剛剛到巴黎時看展覽或者是博物館,很多都看不懂,那你說我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看不懂就不看了,那不行,我必須要一點一點問人家這個東西怎麽欣賞,你也不能說我就是搞古典音樂的,我對現代音樂就不去了解了,或者我隻搞古典繪畫,對其他的流派也不去了解,這是不行的,因為這些都是優秀的文化遺產,都需要我們大家來認識它、來感受它。這個時候我們才會想到音樂還要繼續往前發展,要往哪裏發展,這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從我所學到的,包括中央音樂學院學習到的課程,我經常都會思考怎麽拿出來跟學生一點一點深入淺出的剖析,說的讓他們更能聽得懂一些。現在的學生們也不是說個個都是學音樂出生的,個個對莫劄特很了解或者是對貝多芬很了解,也不是的,很多學生在音樂素質方麵也不是很深的,所以也要一點一點說。當然現在我們有一些文化方麵的課程,的確是跟進入大學城之後跟其他的學校有一些交流,我們向院長也做過這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