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無處安放的青春,又翻了一下原著。 兩種結局,兩種發展,與當時的我的兩種心境,兩種選擇竟然暗暗巧合。開始的時候走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卻對繁華的一切失去了興趣。那時很怕動腦子思考。想躲到很遠的地方,做簡單的事情。但是那時不能那樣。因為我不是隻為自己活著。還有家裏人的期望。所以雖然那個想法像夢一樣纏繞著我,我還是做個第二個選擇,去一個更遙遠且在心目中更為繁華的地方。後來我很感謝媽媽鼓勵還是敦促我做了這第二個選擇。我了解到了這世界有無限的可能—生活還是心情。對於我的人生來說,應該是更實際,更豐富多彩的選擇。當然任何事情都是有代價的。如果真的躲到那樣一個地方去了,也許一輩子也逃不出那種感覺了。其結果是用一生來培養那種精致無塵的愛情。曾經多麽相信也想往一輩子隻愛一個人的境界。然而現在的我,隻能說那是一種奢侈。凡俗如我,不配那樣的感情。
然而事情到了文學藝術的氛圍裏,那種奢侈的感情也許是更有感染力的。我們也隻有在故事裏去經驗這種奢侈的感情了。書裏周蒙後來去了北京,結了婚,去了美國,後來與李然相見, 是在走廊裏追她兒子。說起話來,也不倫不類的講什麽學統計好找工作,在高速上開車什麽的。書裏的李然後來並不執著,對誰都是,他和杜離了婚。 電視劇裏的情節更為唯美。雖然一直掛念著周蒙,李然對杜不離不棄。周蒙則搭個一趟火車去了一個從未去過的小鄉村,那裏有美麗的河和樹。她迷茫的站在車站上,沒有思維。 柔弱的她最終留在了那裏, 帶著甜美的微笑,和簡單的人們過著簡單的生活。當穿著花襖的她,舉著彩色粉筆,略帶傷感的看著照相機的鏡頭時,她的愛情定格在她的世外桃源裏。
這像清水一般幹淨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