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日本演歌的代表曲目-from J-Song

(2010-05-21 21:23:54) 下一個
演歌是明治、大正時期產生的一種音樂形式,是演歌師用獨特的發聲技巧演唱的歌曲。
它起源於19世紀80年代自由民權運動的鬥士們以歌代替演說的「壯士節」。自由民權運
動由於受到政府的鎮壓,印刷品被沒收,演說會場被搗毀,其日常活動就不能按正常
的方式展開。於是,自由民權的鬥士們就紛紛走上街頭,把演說的內容用演唱的形式
向觀眾宣傳。演歌原本就是「演說の歌」之意。後來,作為大眾歌謠的一種,演歌的定
義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嚴格意義上的演歌實際上是指1890年之後的流行歌曲的一部分。
在自由民權運動高漲的19世紀80年代的歌曲如植木枝盛的「民権數え歌」,安岡道太郎
「よしや武士」,高知縣的「民権踴」都采用自古就有的旋律,這樣的歌嚴格地說還不
能稱為演歌。演歌的第一曲應該是川上音二郎的「オッペケペ」。這首歌在1889年以
「一枚刷」的形式出版,第二年在京都的高座演唱時大受歡迎。1891年,隨著宣傳自由
民權運動的「武士芝居」劇團的東進,演歌在東京也引起了轟動。可以說,演歌歌唱自
己身邊瑣事的民俗化傾向,引起了民眾的共鳴。因此,就出現了在街頭邊賣歌本邊演
出的「壯士」。許多人都模仿「オッペケペ」「滑稽腕力節」「ヤッツケロ節」「欽慕節」這些
曲調演唱。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結束後,一些學生就把男女愛情這一內容引入演歌這
一演唱領域,「書生節」「演歌師」這些名稱就成了當時的流行語。另一方麵,添田啞蟬
坊還作了許多帶有社會主義色彩的演歌。如「金の世」、「増稅節」,繼續以演歌為武器
來反抗黑暗的現實。但由於當時社會現實的嚴酷性,演歌從硬派向軟派轉變就成了不
可避免的事情。演歌的思想性就淡化了,成了一種大眾歌曲。明治後期著名的演歌有
神長了月的「鬆の聲」、「殘月一聲」,中林武雄的「不如帰」、「夜半の憶出」。而且,大
正初期的「カチューシャの歌」,後期的「船頭小唄」、「籠の鳥」的流行,也與演歌師的
努力是分不開的。到了昭和初期,隨著電唱機、收音機普及的,街頭的演歌師漸漸消
失了蹤影。一直戰鬥到最後的石田一鬆也以「時事小唄」結束了自己的把演歌作為政治
鬥爭武器的演藝活動。1970年以後新音樂開始興起,為了便於區分,把以前采用
「ヨナ抜き音階」,加入「こぶし」的歌謠都稱為演歌。也就是說,明治後期開始的軟
派占據了演歌的主流,甚至一度將其名稱寫成「艶歌」或「怨歌」。

----以上,摘自網上的介紹----


演歌的歌唱內容,主要是圍繞著 淚,酒,人生,愛戀,旅行,夢想 這幾個主題。
下麵是幾個有代表性的曲目。

涙の歌
      西田佐知子「東京ブルース」

酒の歌
      八代亜紀 「舟唄」
      日野美歌 「氷雨」

人生の歌
      鶴田浩二「傷だらけの人生」
      渡哲也「ひとり」

戀の歌
      香西かおり「無言阪」
      阪本冬美 「夜桜お七」
      石川さゆり「天城越え」
      阪本冬美 「また君に戀してる」
      八代亜紀「雨の慕情」

旅の歌
      森昌子 「哀しみ本線日本海」
      森進一「襟裳岬」

夢の歌
      鄧麗君「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
      吉幾三「雪國」
      森昌子 「越冬つば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