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針刺得氣與療效的關係

(2010-12-19 16:39:28) 下一個

臨床實踐證明,針刺得氣是取得療效的基礎,而氣至病所則可顯著地提高療效。氣至病所針感的產生,一方麵與病人對針刺的敏感程度有關,更主要的則是由施術者決定的,如手法熟練、取穴準確等。所以,若要做到氣至病所,首先要針刺手法熟練,做到無痛進針,所謂如蚊虻止。以免因進針疼痛造成病人緊張,影響感傳的產生。隻有手法熟練,才能運用各種手法,促進得氣的產生,進而做到氣至病所。 

在手法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則要求做到治神、守神及以意和之。治神主要是指施術者要控製病人的,亦即精神狀態,使之朝著有利於疾病康複的方向轉化,所謂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守神則是指施術者在針刺之時要精神內守,如是才能體會到針下之虛實,氣血之有餘與不足,進而控製針刺的感傳,以調節氣血,達到補虛瀉實,平衡陰陽 ( 以意和之 ) 的目的。而大成拳重精神、重意感的修煉,與以上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推手對人的控製與針感的控製亦有相通之處。實際上,真正做到氣至病所及治神與守神,並非易事,非有多年的臨床實踐,確實不易做到。 

關於氣至病所的分類,大體上可分為三種:一是局部取穴,二是鄰近取穴,三是遠道取穴。局部取穴:如太陽穴痛取太陽,耳疾取翳風、聽宮,胃痛取下脘等。此種情況較易操作,得氣後稍加刺激,便可使氣至病所,故許多病種都首選局部腧穴。鄰近取穴:如目疾取風池,痛經取次等,其針感分別要求抵達眼球及小腹,較單純局部取穴效果要好。遠道取穴:如胃痛取足三裏,牙痛取合穀,腰痛取太溪等,由於路線較長,跨越關節較多,針感傳導遇關節處易阻滯,一般情況下,很難做到氣至病所,隻有通過長時間實踐,臨床創經驗豐富的針灸師才能夠做到氣至病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