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下

心等虛空─毀我不嗔,讚我不喜。心等無量─慈悲喜舍,如如不動。心等平等─廣大包容,平等無二。心等真如─上下十方,無所不在。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秋葉集——生命的感悟

(2008-10-05 00:50:02) 下一個

《秋葉集——生命的感悟》

肖大誌 著

目 錄

一、 生存

二、死亡

三、命運

四、神靈

五、自我

六、人性

七、存在

八、認識

九、覺悟

十、信念

前 言

“……

此時此刻,請沉默,領悟——

一切的一切正在消逝,

逝去的什麽也不能彌補。

人啊,別再糊塗——

讓恬靜的覺悟到來,

讓自己做一片枯萎的葉,

欣然飄落,義無反顧。”

這本小冊子,取名為《秋葉集——生命的感悟》。確實,這些小小的格言,既沒有豐滿如果實般的嚴謹的論述,也沒有精美如花朵般的熱情的抒發,它們隻不過是生命之樹上不起眼的樹葉而已。然而,生命之樹上這一片片樹葉,在春風中默默地發芽,在夏雨中默默地生長,是那樣樸實、深沉。當秋天來臨,它們默默地隨風飄落,又是生命成熟的體現,是生命順乎自然的象征。每個人的生命之樹,都會落下一片片思想的樹葉。而我,則不經意地將屬於自己的這些落葉收集了起來。這些隨筆式的格言,主要選自於1980至1999年這二十年間我隨手所寫的心得與劄記。其中,大多數寫於八十年代中後期至九十年代初期的幾年間。此外,2000 年以後,也補充了相當一部分。

這500餘則格言,分成“生存、死亡、命運、神靈、自我、人性、存在、認識、覺悟、信念”十個主題。這十個主題組成了一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整體。首先,是人的生存,這是認識的緣起,是一切價值判斷的立足點;然後,有生就有死,對死亡的關注是人類思想永恒的主題;由生與死便涉及到人的命運,不管你是否承認,不管你如何理解,命運無疑是對人的主觀意願的最大挑戰;由人的命運,又聯想到命運的主宰,神靈是否能主宰人類姑且不論,但對“神”的思考乃是人區別於動物的特征之一;當我們由“神”又回到人自身,我們將發現,在某種意義上,自我的存在與作用更加關鍵,什麽是真正的自我姑且不論,但尋找自我卻是人類永遠的執著與衝動;說到我們自己,便涉及人性的問題,這是一個即便是智者也不得不沉思並且歎息的問題;當我們把眼光從人的存在看得更遠,那麽,便是宇宙萬物的存在,不可思議的存在,當然,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圓滿的存在;對一切存在的認識和探索是人類自古至今所不懈努力的,雖然這種認識往往是有限的;一切認識過程的終點和最高境界便是覺悟,隻有覺悟的境界才能與圓滿的存在相應,隻有覺悟的達成才使生具有不朽的價值;而真正的覺悟則必然對生命(及其死亡)具有某種堅定不移的信念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十年,我的生活幾經曲折,我在這二十年間所寫的全部手稿——包括詩歌、對聯、小說、散文、各種論文、學術專著,以及日記、心得、劄記、筆記等——損失殆半。我將幸存的心得與劄記(匯同2000年後補充的部分)編成了這本《秋葉集——生命的感悟》。

但願這一片片思想的落葉,也能使您產生一些對於生命的沉思和感悟。

肖大誌

2000年9月21日初稿

2004年4月23日修改


一、生存

1

在人的一生中,自身的變故時刻在發生,隻是由於人們過於專注外界而難以覺察罷了。一旦覺察到這一點,無論是誰,都會馬上縮進自己的殼裏去。

2

生活,就是在我們幻想以外的一切;我們得到的,就是在我們希望得到的東西以外的一切;我們早就設想好的一切,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永不會發生的一切。

3

生活是不能有所準備的。換言之,生活應隨時準備著。

4

生活永遠是一條瘋狗向我們追來。對付這條瘋狗可以有三種選擇:第一,轉過身來與它搏鬥;第二,沿著那條路拚命奔跑;第三,躲進路邊的廁所裏。然而,即便我們戰勝了瘋狗,我們的對手也終究是沒有價值的東西,

5

人的生存意味著自尊。自尊是一種反抗:首先是作為生命對宇宙的反抗;其次是作為個人對人類的反抗;最後,也是最根本的,是作為自由的靈魂,去反抗自己!

6

許多人之所以喪失了生活的樂趣,就在於常想著改變生活而忘記了接受生活。

7

每個人都隻能憑自我感覺而活著,但這種感覺卻令我們每個人防不勝防。它們來無蹤,去無影;好的抓不住,壞的擋不住。——這就是我們為什麽要戰戰兢兢的原因。

8

生活是一幅油畫,我們隻有與它保持一定距離,才能將它看得清楚。或者更恰當地講,生活是一輛高速行駛在我們前麵的汽車,我們隻有與它保持一定距離,才能有安全感。——過份地投入生活,是一場醉醺醺的冒險。

9

現在我掙脫了生活中的生活,卻總是掙不脫它的麵目。

10

酒鬼論人生:快樂和憂愁,都……都是酒,隻不過一個是……是甜酒,而另一個是苦……苦酒。

11

我覺得自己象槐花一樣,在那短暫的季節,默默地綻放並發出芬芳,然後萎靡、凋零,化為塵泥。一想到我竟然有槐花一樣的命運,不知為什麽,我感到格外高興。我想,如果我覺得自己正象一個泡沫般拚命膨脹以至破碎的話,我肯定會沮喪的。——人生的奧妙就在於,它隻是一個譬喻。

12

我們用靈魂去感受笑聲,則笑聲是歡樂;我們用頭腦去感受笑聲,則笑聲僅僅是聲音。我們用靈魂去生活,則生活是生動翔實的;我們用頭腦去生活,則生活是索然寡味的。

13

不管在什麽場合,等待而不去尋找總是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勇氣。而等待一個未知數則幾乎是孤注一擲的冒險。

14

人與生活鬥爭,無異於引火燒身。因為,生活並不需要鬥爭,它隻是需要忍受而已。你忍受它,它就安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生活就象一個皮球,你不去拍它,它一動不動。

15

有一種人,常常急於扔掉自己身上的每一根絲線,結果那些絲線猶如雪花般落下來。

16

生活的荒謬之處在於:它竟然是真實的。反之,生活的真實之處在於:它竟然是荒謬的。

17

一個生命所能遭受的最大戲弄莫過於踏進陷井。哪裏有生命,哪裏就有路和希望。隻有一個地方沒有路,也沒有希望,那就是陷井。——狼若不踏進陷井則永遠是樂觀的。

18

誰知道那些看來是不光彩地退出人生舞台的人,究竟得到了什麽?

19

生活是背水一戰,雖然河邊有一條恥辱的船。不過,對大多數人而言,登上這條船卻比破釜沉舟需要更多的勇氣。

20

對於渴望成功的人而言,要使自己做到甘於妥協乃至屈服確實很困難。而一個人經曆得越多,就越容易妥協乃至屈服。那些學會了妥協乃至屈服的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真正的成功者。——畢竟,那征服了全世界的人未必能夠戰勝自己。



21  

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外麵的世界並不遠:它就在自己的皮膚以外。它並不需要去尋找。甚至於,這個世界就象一個你無意中惹上門來的妓女,她會厚顏無恥地纏住你,並且不管你是否樂意,她將在你的麵前一件一件地脫掉她的衣裳。正如卡夫卡所說:“世界將會拆下它的假麵,坦然無蔽地向你奉獻”。在嚴酷的生存環境中,有的動物能縮進自己的殼裏麵去,以抵抗命運的打擊。但是,誰能縮進自已的皮膚裏去?看來,我們隻有使自己的臉皮厚一些,才敢麵對這變得越來越放肆的世界了。

22

一個巨大的行為不可能出自一個渺小的動機。

23

生活的空間是如此的擁擠狹小,以至於我們要麽損害他人,要麽克製自己,別無第三種選擇。

24

歸根結底,人要學會的事情隻有一件:妥善地與不同於自己的事物打交道。

25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在無窮無盡的時間長河中,隻有某一些瞬間才是有意義的。

26

一個人的生活可不是旁觀者所能看得清楚的!

27

可怕的物理物質能夠傷害我們的身體,更可怕的化學物質能夠傷害我們的頭腦和我們對整個世界的感覺,而最可怕的生物物質卻給予了我們生命——這一杯太濃太濃的烈酒。

28

生命在旋轉、運動,人生的奧妙就象一個急轉的陀螺,我們隻能看到它模糊的影蹤。

29

生活並不是一場悲劇,也不是一場喜劇,甚至也談不上是一場鬧劇。準確一點說:生活是一場啞劇,充滿了需要我們揣摩的難解之謎。

30

對於我們所有的經曆,隻要是你真心所願,你都可以記住,也都可以忘掉。或者更恰當地說:你願意記住的就記住,願意忘掉的就忘掉。隻要是你真心所願,就一定是你的所能。——記憶和遺忘都是你的所願!

31

在我們的經驗與知識中,那些被我們遺忘了的,也許是我們本來就不應該記住的,或者是不值得記住的,不管它們是痛苦的,還是美好的。

32

詩是思想的舞蹈,思想是詩的鎖鏈,而詩人,則是戴著鎖鏈舞蹈的瘋狂的囚犯。

33

也許,現實世界是人們必須做的一場夢,是人們不得經曆的一場幻變。

34

生命既不同於生存,也不同於死亡。任何生命,其本身都是自給自足、自由自在的。

35

人生乃造化送給我們的一件得不償失的禮物,我們不過是徒然體驗了一番而已。正如文偃禪師所說:“終日著衣吃飯,未曾觸著一粒米、掛一縷絲。”



36



生活太累了,我們都是用腳尖在站立、行走。

37

天真而深刻的尼采說道:“一個人要問心無愧比較容易,若要改變惡劣的名聲則難。”那麽,這是否意味著:一個人首先要注重自己的名聲,然後再看看自己的良心?對於一個自由的人格來說,當然不!

38

真正的安於現狀乃是接受生活的安排,但真正接受生活的安排乃是意味著你必須去發掘生活的內涵。

39

不管怎樣,我們即使吃夠了苦頭,受盡了折磨,我們終究還是要歌頌生活、感謝命運。——這或許就是人生的價值之所在吧!

40

有的人是可以理解的,有的人是令人同情的,但有的人卻使人信服。

41

人生最平常而又最困難的事情,說到底就是打發時間。為此,人們需要不斷地更換空間,不斷地變造出各種物質的或精神的產品。那些比較成熟的人,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善於忍受著時間平平淡淡地過去,而無須過多地更換空間或變造產品。

42

流行的東西雖然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但總是最圓滑的。

43

我們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永遠是站在岸邊的,那在水中垂死掙紮的總是別人。因為,當我們落水的時候,我們是看不見別人的。

44

現實生活中充滿著暗算與背叛,以至一個人很難遇到一次真正的挑戰,人們總是被迫應戰。

45

人是鐵,飯是鋼,病痛苦難是金剛,這就是生活的規律。

46

生活是寂寞的,因為,能與我們交談的人太少了。

47

對於那些想了解生命奧秘的人,我隻能說:想了解生命的奧秘,必須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是一個不變的法則。同樣,對於那些想理解人生意義的人,我要說:要想理解人生的意義,必須毫無保留地投入人生。

48

如果我們不去尋找生命的意義,則生命就沒有意義。而如果生命沒有意義,則生活中的一切都沒有意義。結論是:生命的意義,就是去尋找生命的意義。你找到了,你的生命以及你生活中的一切,就都有意義;反之,就都沒有意義。換言之,生命的意義是生命的過程所賦予的。

49

對生命與死亡常有沉思,這是智者的特征;對錢財與麵子看得太重,這是愚者的特征。

50

生活之無聊在於,有時候,我們找不到什麽真正值得我們去做的事,更談不上有什麽值得我們為之去拚搏奮鬥的事了。當我們發現自己平時的所作所為幾乎全都是沒有意義的時候,生活的無聊就更是變成了一種空虛。

51

人活著,是為了思想和交往。而真正的思想就是一種良知,真正的交往必須擁有自由。良知和自由,是人的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離開了良知,生命是卑賤的;沒有了自由,生命是悲哀的。而對於許多人來說,最缺乏的恰恰是這兩樣。如果活著僅僅是為了衣食生存,那麽,人生還有什麽意義呢?


二、死亡

1

既然我們都哭著而生,那麽唯一的補救,就是能夠笑著而死。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含笑瞑目的歸宿,那麽人間就是樂園。

2

死亡的本質是孤獨的。死亡靠近你時,你也許既感受不到痛苦,也感受不到恐怖,但肯定會感到孤立無援。

3

當我們死去,在死去的刹那間,我們會感受到一切,會明白此生所有經曆的含義。堅信這一點,對必死的我們來說,意味著不虛度此生。

4

總有一天,我們將恍然大悟:靈魂出竅是我們唯一的逃生之術。

5

我們通常設想的那種一切歸於虛無的死亡——這肯定是人類唯一不能證明的設想——是我們無論如何也得不到的。如果這種設想人類能夠證明,則一切都會失去意義;如果這種死亡人類能夠得到,結果同樣如此。

6

從死亡之中,我領略到人生的不朽和宇宙的大同。死亡,不過是萬物的友誼,不過是萬物相互交流和相互了解的一種方式。正是死亡,才使得萬物融匯一體。

7

生者能夠死,死者不能生,這是死亡之可怕的現實原因,也是人類處境的根本局限性。

8

老鼠終歸要被吃掉,至於是被貓還是被別的什麽動物,它並不在乎。這對它也並不重要。同樣,人對死的憂慮也總是在於會不會死,而並不是在於怎樣去死。實際上,對於一個有思想的人來說,正是後一個問題才是至關重要的。

9

在某種意義上,死亡不過是徹頭徹尾地、無可救藥地瘋狂而已。

10

在死亡之前,我們對死亡一無所知;在出生之前,我們對生命一無所知。否則,生命與死亡將一齊失去意義。

11

當我感到自己將會死去,我象守財奴一樣守護自己的生命;當我感到自己無法死去,我象推銷商一樣推銷自己的生命,——可是,誰也不要。我們每個人注定要在生與死之間永遠流浪。

12

時間是真正的墳墓,它埋葬一切。

13

解脫的法門千差萬別。在通向死亡的門檻上,每個人最終都必須憑自己最精通的某一門生活技術、運用他最拿手的某一種工具而獲得生命的解脫與終結。

14

我們要麽以生活的方式去死,比如生活中各種意料之外的天災人禍;要麽以死亡的方式去死,比如被處死或自殺。雖然後者也許更顯得痛苦,但卻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來迎接死亡。在某種意義上,這有助於生命的解脫。據說,在意外災難中死去的亡靈往往陰魂不散,因為那些亡靈不相信自己已經死去。

15

人人都必須以死亡來還債。因為生命即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也即借債度日的過程。

16

也許,痛苦的關閉與延長,恐怖的克服與放大,也屬於生命和死亡的奧秘吧!

17

如果我們還能感覺到痛苦,那就至少離死亡還有一段距離。

18

願我的軀體化作一顆星,而我的靈魂縈繞在它上空,成為它的守護之神!

19



人們通常所能設想的歸宿不外乎兩種:要麽是死亡,要麽是永生。但實際上,人們往往是同時得到兩者,那就是輪回。

20

死亡,是人們恐懼而又難以接近的;永生,是人們企盼而又無法避免的。然而,永生並非長生不死,永生是通過輪回實現的。而且,長生不死也並非不老。如果在得到長生的同時不能得到不老——正如希臘神話中的西比爾最終哀歎道:“我要死”。——那麽長生就是一種流浪,就是一種無家可歸的放逐,就是一種最嚴厲的比死亡還要可怕的懲罰。

21

對於人來說,唯一的禁欲就是:不怕死去,也不想去死。

22

人之偉大在於他是一種經曆,而不是一件物品。人之可愛在於其生命的不可久留和注定消亡。死亡抵消了一切缺陷。死亡使生命顯得可愛可貴、完美自足。

23

請問:我們身上有哪些東西是趨向腐朽和滅亡的?哪些東西是不朽和不會死亡的?

24

比永生和死亡更深刻的概念是複生。當阿庭頓在他的《意象》一詩中寫道:“微風擺弄著雨中的花株,但花朵很快又盛滿雨珠”,便常常使我聯想起複生的概念。

25

在死亡之前,我們對死亡不可能理解。若能理解,我們就死去;若能理解,生命和死亡都將索然寡味。

26

人在死去的時候,靈魂並不逃逸,而是逐漸凝固在軀體中,它感到自己動彈不得而無能為力,它感到世界逐漸地昏暗下去,它感到自己的牙關不由自主地咬緊,它感到自己全身的骨節在變得僵硬,而且,不管他死於何處,不管他怎樣去死,它都將感到自己的靈魂隨著軀體的僵冷而迅速地滲入地麵——這就是所謂“你是塵土,必歸於塵土”——它感到自己逐漸失去知覺……在一個漫長而又短暫的虛無黑暗之後,它漸漸複蘇,並對以往的一切不再記憶,對過去的自我不再執著和認同,過去的自我被一種新的自我取代。同樣,它將麵臨一個全新的時空和環境。

27

生之所得和生之所失是絕對地相等,生之所得和死之所失也是絕對地相等,死之所得和生之所失也是絕對地相等,死之所得和死之所失同樣是絕對地相等。人啊,你無須算計什麽,在那兒自有安排,正如在這裏自有安排一樣。但是,人啊,留神吧!……

28

你想死也死不了。你自以為死了,卻發現你最終怎麽也死不了。這就是生命,這就是生命的本質。

29

衣食無憂、無病無災和清心寡欲,這是人生的三大福祉。如果擁有這三大福祉,那麽,死亡對於人類的困擾也許會比目前要更大一些。如果悉達多太子外出時看到的並不是痛苦的人生,而是安樂的人生,——就象他自己所處的境地一樣——我想,死亡對他的困擾恐怕要更大一些。

30

要說什麽境界與死亡最接近,那麽,唯一可能的答案是:瘋狂。

31

人的死亡正如人的瘋狂一樣,也許是一種更奇妙的存在。這種存在也許更快樂、也許更痛苦,但同樣不可理解、同樣無法改變。

32

任何死者最終都是在禪定中死去。正是在這種深沉的禪定中,其肉體得以克服痛苦,其靈魂得以克服恐怖。

33

對於一般人來說,害怕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害怕孤獨和虛無;對於明智一點的人來說,更主要的則是因為害怕痛苦;隻有那些真正明了生命法則的人,才會真正不害怕死亡。這個法則就是:善因福果,惡業罪報。

34

時間並不是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時間是生命之敵。漫長的時間使生命變得比死亡更可怕。愛情渴望永恒,而生命卻逃避永恒。一切生命本身都渴望著死亡。

35

一個人,作為一個有思維、有意誌的生命,作為天地之英、萬物之靈,其生命的意義就在於:超越死亡!如果一個人不能超越死亡,那麽,他與一個動物並無太大的區別。隻有超越了死亡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學會怎樣去超越死亡,應當是人生的第一要務!

36

有兩種否認:否認痛苦(作為一種感覺)和我們自身(作為一種自我、精神)之間的聯係,如自在黑所言;以及否認死亡(作為生命的結局)和我們自身(作為生命本身)之間的聯係,如伊壁鳩魯所言。應當說,這兩種否認並不能說明什麽或解決什麽,它們隻是某種蒼白無力的思維遊戲和自我安慰而已。

37

關於死亡,隻有一點是我們所知的,那就是:它必然出現。此外,我們對其一無所知。因此,死亡帶給我們的恐懼都是超驗意義上的:一方麵,它是死亡後可能出現的(而且可能會是永久的)與現實的分離,甚至其它的痛苦,這超出我們的經驗之外;另一方麵,它是死亡後可能出現的某種孤獨和虛無,這也超出我們的經驗之外。

38

全部修行以及哲學問題的核心,就在於如何去認識死。我們已經有生,不管怎樣,生已經很明確。但我們尚未死(雖然必死無疑),那麽,死究竟是什麽?這就是我們最終要麵臨的問題。

39

死亡的過程無疑將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奇妙的體驗,雖然這種體驗可能是很短暫的,而且它也不是死亡的全部含義。

40

隻有聯係對死亡的感悟,才能真正使我們理解生命的常、樂、我、淨。

41

死亡的過程正如生命的過程一樣,也是富有個性的,雖然死亡本身屬於一切生命的共性。

42

臨終之時,那最後的一口呼吸將會是非常漫長的……

43

我不會死,因為死去的已不是我。每個人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相信:我隻是意味著永遠的現在。

44

當我們被閃電擊中時,我們是看不見它的;反之,當我們看見它時,我們就尚未被擊中。——死亡便如同閃電。而且,死亡和閃電很相似的是,我們很難預料將被擊中的會是誰。

45

生命隻能使我們體驗有限。死亡才能使我們體驗到無限。

46

我的死亡,和我的出生一樣,是不為我所知的,也是由不得我的,因而是不屬於我的。屬於我的,隻有夢幻般的記憶和閃電般的現在。

47

死亡不是一種虛無,而是一種過渡。在這種過渡中,我們不僅不會喪失感覺,反而會獲得我們在生時所不能體驗到的更加奇妙的感覺。——信不信由你!

48

在死亡之中,或許我們會進入某中虛無的境界,但這並不是死亡的全部。真實的情況也許恰恰相反:在死亡的境界中,將會出現一些我們在生時連做夢都想象不到的事件。對此,我們應當有必要的思想準備。

49

當一個人把死亡和他自己聯係起來思考之時,或者說,當他感受到死亡對自己的現實威脅之時,他對死亡就會有更深切的認識。從這個意義上,一個人隻有在中年以後,才有可能去比較成熟地考慮死亡。青年人談論死亡,往往隻是隔靴搔癢。

50

死亡,以及生命中的其他痛苦,這些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失去正念。

51

最後的結局是:我們將在妙不可言的體驗中進入那唯一者。那時侯,我們就象一塊隨便什麽樣的垃圾(那已經完全無關緊要),隨同其他無數的垃圾一起,被拋入垃圾場(那最終的匯合地),並且迅速地被滾滾而來的源源不斷的其他垃圾所掩埋。或者說得簡單些,我們就象一滴雨水落入大海一樣,匯入那不可思議的存在之海。總之,我們將感受到那股恰如其分的的莫名的力量,在最後的刹那,它將以無窮大的加速度將我們擠壓進那最深沉的莫名的黑暗之中去。

52

我們害怕死亡,這純粹是一種焦慮。對死亡的恐懼,隻是一種心理學現象。對每一個活著的人來說,死亡永遠是無意義的,正如出生之前是無意義的一樣。對死亡的害怕,純粹是一種時間焦慮症。它是時間流所引起的一種焦慮。一旦我們意識到,時間流隻是一種幻覺,我們也就會意識到:死亡根本就不屬於我們。我們永遠活在當下。我們永遠隻能活在當下。

53

從某種意義上,死亡與出生前的性質是完全一樣的:都是不以我們的意誌為轉移的,都是我們所完全陌生的,都是不屬於我們的。它們唯一的區別在於我們的主觀感受:在我們對時間流的幻覺中,出生前屬於過去,死亡則屬於未來。出生之前對我們已經不具備實質性的意義,它已經離我們遠去。而死亡尚未來臨而又必將來臨,它正在來臨,這就是死亡對我們的現實威脅。

54

克隆技術,再加上記憶(思想)移植技術,人類也許就可以實現自我和精神的不死。那時,死亡將變成純粹肉體意義上的了。而且,肉體的死亡隻是意味著肉體的更新。

55

死亡可以被理解成是一種向未來的進發,也可以被理解成是一種向過去的回歸。過去、現在和未來隻是一種時間幻覺。過去和未來隻是我們的一種設定,它們是可以顛倒的,因為我們並不知道我們所到達的,也不知道我們所出發的,甚至我們也不知道自己現在究竟在做什麽。——誰能夠清醒地活在當下?其實,我們唯一擁有的隻是一種夢幻般的現在。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死亡不是現在,現在我們活著。真正的覺者,就是能夠清醒地活在當下。

56

我們如果設定,那遙遠的過去和遙遠的未來是天衣無縫地合為一體的,那麽,我們就擁有了時間上的完美之圓。當然,我們也可以設定,不存在完美之圓,宇宙和生命恰恰是一種具有缺陷的美。在那遙遠的未來和遙遠的過去之間,有一段神秘的我們永遠也不能跨越的鴻溝。或者我們進一步假定,即使未來和過去能夠重逢,也不能合而為一,它們之間有一個伸縮自如的時間差,而這個時間差,又恰恰是我們所力圖把握卻又永遠把握不住的現在,就是短暫得近乎虛無的現在,就是漫長得幾乎沒有盡頭的現在。啊,夢幻般的現在!每一個尚未絕望的生命,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企圖將現在維持得更久,直到永遠。然而,每一個生命終將死亡。—— 死亡是現在的終結嗎?死亡是未來與過去重逢並合而為一的完美之圓嗎?或者,死亡將帶來一個新的時間差?死亡將使我們進入一個新的現在?或者,死亡是時間的永恒嗎?死亡是時間的消失嗎?啊,夢幻般的輪回!夢幻般的時間!夢幻般的死亡!

57

在我們這個世界,我們看到的是這種情形:首先,一群人圍繞在病房外,迎接我的出生;若幹年以後,又一群人圍繞在病床邊,看著我死去。那麽,可否設想在另外一個世界,一切都是顛倒過來的:首先,是一群人圍繞在病床邊,看著我活過來;若幹年以後,又一群人圍繞在病房外,送我回歸母體。毫無疑問,這些與生命密切相關的重大事件,不管如何,都將是某種具有神聖意義的儀式。也許我們可以將在另一世界舉行的那種儀式想象得更遠:一群人來到墓地,把我的骨灰盒挖出來,然後送到火葬場,送進焚化爐,看著我在熊熊的烈火中出現(我的身體好象是被提煉出來的一樣),然後……諸如此類的儀式可以接連舉行好幾天,直到我複活。簡單地說,在我們這個世界,發生的事件是:出生(脫離母體)、衰老、死亡三部曲,而在另一個世界,則變成複活、返老還童、回歸母體(不生)三部曲。我看不出它們之間有什麽實質性的差別。我的意思是:如果這種事情出現,那完全不必大驚小怪。——不管在哪裏,我們隻能曾經活過,我們不可能永遠活著。

58

實際上,過去和未來都是我們的幻覺,隻有現在才是永恒的真實,隻有現在才真正屬於我們,哪怕這唯一的真實也處於永不停息的無常變化之中。死亡屬於未來,但它將不斷地向現在靠近,從而不斷地向我們靠近,並終將由幻覺變為真實。死亡離我們越遠,就越不真實;死亡離我們越近,就越真實。

59

生死事大,生死惟艱。哪一個生命,不是經過一番艱難的掙紮而得以出生?哪一個生命,又不是經過一番艱難的掙紮而得以入死?要進入那絕對者,或要脫離那絕對者,都是艱難的。——生命就是以此為代價賦予我們的。


三、命運

1

當一個人躊躇滿誌時,他往往忘記了命運;當一個人猶豫不定時,他就開始三心二意地祈求命運;當一個人完全絕望時,他就會全心全意地相信命運了。

2

對於人而言,那唯一的結局,無論從哪個方麵去看都是看不見的。

3

人類的命運相同,但個人的遭遇有別。形形色色的人生,總起來看,無非是一條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而已!

4

對於人類,我是樂觀的;對於每一個人,我是悲觀的。

5

每個人不得不從一條小溪變成一片海灣。而那反抗命運的人則變成了一片雲。

6

有一麵鏡子將一片小小的陽光折射到牆壁上,你能捉住這小小的一片陽光嗎?即便它一動不動,又如此清晰?即便你用了右手,再加上左手?——無論我們怎麽做,總是命運抓住我們。當我們自以為改變了命運,殊不知正是命運改變了我們。

7

如果我們將所有的鳥籠都拋向天空,總有一隻鳥籠會捉住一隻鳥。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希望,不多也不少。

8

由鏡中花至水中月,這是人們普遍的經驗。而那深不可測的眼睛,則是我們每個人的命運。

9

我們自以為是倦飛之鳥,但我們終究是無心之雲。也許生活唯一的補償,就是醉心於有意無意之間。

10

成功者比失敗者有更強的宿命感。因為人們都不願意正視渺小的自己,而失敗者卻喪失了逃避的餘地。

11

如果人不聽從上帝的唆使而真的和蛇交上了朋友,那麽伊甸園將不會失去。

12

我們的命運就象我們頭頂上永遠的天空,絕不是任何人能夠逃脫得了的!

13

人的命運是:成為神,或隸屬於神。對於第一種,人們或許求之不得,但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後悔莫及;對於第二種,人們或許不甘忍受,但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受寵若驚。而不管哪種情況,都反映出人的局限性。

14

對於人來說,精神是一根支柱,舍此便無所謂人生。正因如此,人生不得自由。

15

人注定將永遠在人群中四處漂泊,在擁擠中感到寂寞。

16

我們的出生是不自由的,但我們出生以後就得到了自由。更進一步說:人不能選擇境況,而隻能在某種境況中選擇行動。

17

思想是無法遺傳也無法灌輸的,它隻能來自一個人的命運。這種命運指的不僅僅是遭遇,而主要是天性。形成一種思想也許隻需要少量的知識、少量的經曆,但絕對少不了對於人性的深刻的洞察。

18

也許生命就是一場賭氣而已。即是說:人對命運的安排無能為力,命運對人的頑劣無可奈何。

19

原因是偶然的,結果卻是必然的;條件是設定的,行動卻是自由的。

20

一般來說,必然性總是悲劇和不幸的象征。沒有什麽比那種注定的、不能有所改變的命運更悲慘的了。死亡之所以可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是必然的。如果死亡是偶然的,那麽想想看:人類會怎樣看待死亡?它也許仍然會是神秘而令人敬畏的,但更加會是令人羨慕的,甚至會被看作是難以想象的幸運,就象現在人們心目中的長生不死一樣。因為那時候,那種不死的必然,那種永生,就是生命中最嚴厲的和最令人恐怖的法則了。

21

即使我們快樂,但快樂如果是命中注定屬於我們的,而不是需要通過我們的努力與選擇得來的話,它就會枯燥乏味。同樣,即使我們善良,但如果是命中注定我們善良的話,那它還有什麽價值可言呢?

22

我曾經懷著天真而巨大的勇氣,向它挑戰。我曾經自以為在和它長久地抗爭。但現在我意識到自己的可笑了。我曾經屢屢向它挑戰,它總是回避我而並不傷害我,我還以為自己戰勝了它呢。而現在,它真的隱藏起來,我卻不知所措。於是它哈哈大笑,於是我知道自己的幼稚可笑了!

23

選擇意味著什麽?——當需要我們選擇的時候,我們難以勝任;而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又不需要選擇。就此看來,真正的選擇就是將自己交給命運,就是放棄選擇。

24

不管情況如何,反正我們得接受現實:世界既然已經產生,就必然有它的出路。堅信這一點,也是我們自己唯一的出路。

25

一個惡人是受到命運的雙重詛咒的:第一重詛咒是他必做壞事;第二重詛咒是他必受懲罰。

26

同一樹枝上的兩片花瓣,為何一片落草地,一片落糞坑?一說偶然,一說必然。而問題在於:是什麽使然?——隻能說緣起。

27

最強有力的思想肯定來自最強有力的個人。一個思想不能來自另一個思想,而隻能來自永恒的人類命運,來自個人對這種命運的感受。——我不相信思想進步之說。

28

人人都想以欺騙的方式來討好命運,命運則捉弄我們每一個人。它的方法是:讓我們爾虞我詐,自欺欺人。

29

善惡的標準決定了自由的標準,而自由的程度決定了責任與焦慮的程度。善惡的標準如果是人為的,那麽自由與責任統統歸屬於人,而焦慮則是多餘的。反之,我們就隻擁有焦慮,我們的意識就是焦慮。

30

歸根到底,人不是對選擇本身以及選擇的後果焦慮,而是對選擇的能力焦慮。換言之,並非“怎樣選擇”和“選擇什麽”使人焦慮,而是“能否選擇”使人焦慮。

31

自由是不能猶豫的,一旦猶豫,我們就喪失了自由;自由是不能測量的,一旦測量,自由就變成了束縛。

32

人並不能選擇自己的本質,而隻能選擇自己的態度。而且這種選擇並非自由,因為存在並不自由。更進一步說,存在即態度,態度即選擇,選擇即束縛、測量與條件。

四、神靈

1

一尊神就是一座橋。要成為神,必須甘願成為一座橋。神的能耐之一就是能夠承受更大的痛苦和更多的也許是永遠的寂寞。

2

也許我們自身就是一方神祇,隻是我們不敢相信罷了。

3

聰明人應該超越信仰,使自己成為神本身。

4

你如果不抓住一個鬼,就不可能成為一尊神。

5

若按照欲望行事,人必然要觸犯眾神;然而,人若是沒有欲望,則必然被眾神拋棄。

6

今天我第一次覺悟到:上帝確實存在。因為今天我第一次覺悟到:我並不是上帝。

7

他人即是上帝。如果他人不是,則我就是上帝。如果他人和我都不是,則我們就是上帝。如果我們也不是,則我們之外定有一個上帝。

8

雖然我們不是上帝,但是上帝不能缺少我們。就此而言。我們的存在並不荒謬。荒謬的是我們的欲望:在潛意識中每個人都想成為上帝。

9

實際上,上帝不僅是一個瘋子,而且肯定是一個乞丐。

10

真正的困境是:上帝為什麽還需要禁忌?為什麽要諸如這般的禁忌?

11

確切地說,神就是宇宙的精神。因此,人即是神。或者說,人即是神的一部分。

12

人不可能是自由的,因為人不可能使自己完全相信:自己本來就是神。

13

瘋子就象風,它是一種純粹的精神:無所不在,滲透一切,自己卻一無所有;洞察一切,但從不輕易插足。如果存在上帝,那麽也隻能說,上帝就是一種瘋狂的精神,是人類的常識所無法理解的,也是人類的願望所難以接受的。

14

如果是上帝造人的話,那麽,上帝的工作有一點至關重要的:他必須使每個人都膽小一點,或者更直接地說,他必須使每個人都害怕懲罰和報應。那樣的話,上帝在管理這個世界的時候就會少了許多麻煩。

15

人啊,讓我們傾聽神的訴說:忍耐更多的痛苦,必須擁有更大的能耐;能擁有更大的能耐,必然要忍耐更多的痛苦。

16

上帝不是在物質世界之外或之上的精神,而是在物質世界之中的精神。更準確一點說,上帝就是物質世界的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人至少是上帝的一部分。

17

我們僅僅知道有上帝存在,也許就存在於我們之中。但我們不知道他是一種什麽樣的存在,因而想象他在我們之外。

18

上帝並不選擇某個人或某些人,上帝隻選擇靈魂,隻選擇某個人的精華,或者全部人的精華。

19

不斷地探索乃是價值的唯一源泉。上帝也在不斷地探索。

20

人即使不是上帝的全部,也應該是他的一部分。對此,我們應當稍感欣慰。

21

是人覺醒了,還是上帝改變了主意?或者說,是上帝睡著了,還是上帝醒來了?

22

最終的答案在於:我們終究是一種被造物,不管我們將造化看成是什麽。而且,如此神奇的造化必然是不朽的。

23

如果上帝死了,那麽結論必然是:世界是一具正在腐爛的屍體。

24

天才乃上帝之子,瘋狂的天才乃上帝的謀逆之子。

25

人就是神。——如果按照我們通常的想象去渴求,我們就會遭到這種戲弄。

26

人探索,神測量。

27

否定上帝的存在,實際上虛構了一個世界。

28

上帝通過我們的存在而存在,通過我們的思想而思想,通過我們的行動而行動。上帝和我們一樣,也想徹底地認識並掌握這個世界及其所有的一切。上帝是宇宙的願望。

29

上帝對我們視而不見,是因為我們對上帝視而不見。被上帝看見的人,同時也將看見上帝。他將與上帝同一,與上帝合為一體。

30

如果造物主造不出一個完美的被造物,他就會繼續不停地造下去,他會毀壞原來的被造物,並用現成的原料造出新的被造物,這就是進化。與其說這是對被造物的懲罰,不如說這是對造物主的懲罰。

31

上帝並不擲骰子。當時辰一到,他隻是將骰子交給我們。而當我們拿起骰子的時候,便產生一種自以為能夠取代上帝的幻覺。

32

徹底的孤獨就是包容一切,就是外在於一切,就是高於一切,就是神。

33

真正的瘋子象風一樣。這一陣瘋狂的旋風是人類所控製不了的,是人力所抓不住的,是人眼所看不清的,是一種超人的存在。

34

上帝是一種瘋狂的精神,但這種瘋狂卻包含了所有的智慧、仁慈和力量。

35

上帝並非一個管家婆,對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要嘮叨一番。上帝的存在,並不是為了使我們不犯過錯,而是為了防止我們犯大的罪過。

36

上帝研究我們的存在,就象我們為原子和細胞而絞盡腦汁一樣。當然,我們也在研究上帝的存在。我們望著天空問:上帝在哪兒?上帝也在望著我們發愁:這些是什麽?說不定原子和細胞也同樣在惱怒地望著我們喊道:天啊,你究竟要幹什麽?天啊,請不要讓我如此痛苦!

37

作為一種人格化的造物主的上帝,乃是人心靈深處的一種絕對觀念。對上帝的思考,乃是人區別於動物的特征之一。但是,我覺得,作為第一推動力的創造一切的上帝,那隻是生命和宇宙的謎底,而生命和宇宙之謎是不可能有謎底的。我傾向於相信,上帝是個體生命所具有的一種不朽的奧妙的終極的素質。或者說,上帝的概念,有點類似於佛教所謂的眾生本具的不生不滅的佛性。


五、自我

1

聰明的人,聽著:最近的東方是你的右手,最遠的東方是你的左手。

2

聰明的人,聽著:最遠的過去就在你的眼前,最遠的未來就在你的背後。換言之,最遠的未來剛剛過去,而最遠的過去尚未來臨。我們永遠都活在當下。

3

有一個自我,永遠獨立於生命發展的長河……

4

我們可以走進黃山,無論它離我們多麽遙遠。但我們走不進畫中的黃山,即使它近在咫尺。——除非我們發現了另一個自我。

5

在矛盾麵前,自我總是消極的。比如,如果你在某件事情上左右為難,那麽結果通常是:尚未進行的就不會開始,正在進行的就不會停止。這兩種情況都是消極的。

6

在完全的矛盾麵前,自我將消失,矛盾的雙方融匯一體,成為一個完美之圓,一個在水中滾動的火圈。

7

看一個人在多大程度上擁有自我,一個明顯的標誌,是看他在多大程度上甘於寂寞,甚至甘於失敗。

8

人終究是要靠自己活著的,即使他不相信自己的能耐。

9

一個真正能控製自己的人,不是一動不動的人,而是動一下就能不動第二下的人。

10

摒棄一切外在的表現,就會顯出內在的力量。

11

人經常要捫心自問的是:“我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麽?”

12

一個人不必害怕自己的變化,隻要他始終抓住變化著的自己。

13

請記住一個最簡單的法則:人必須對他所做的負責!

14

人們往往陷於生活的種種幻覺中不可自拔。比如,許多人在生活的某一個階段,往往陷於對愛情的迷戀與追逐之中;更多的人則幾乎終生陷於對財富的迷戀與追逐之中。而隻有當一個人從諸如此類的生活的幻覺中清醒過來且能過得更輕鬆、更愉快時,才能稱得上是一個正常的人。

15

有多少次我成非我,有多少次非我似我……

16

聰明的水手並不隨著失事的船一塊下沉。靈魂也是如此,它並不隨著肉體的消亡而消亡。

17

做為生命,個體要求的是永生,也即不死;種族要求的則是永續,也即後代;存在要求的則是永恒,也即輪回。

18

看一個人是否有一點自己的東西,一個重要的標誌,是看他萬念俱灰之後,在他全部的信仰與理想都破滅之後,還能否生存下去。

19

人就是活生生的肉體加上活生生的靈魂,僅此而已。人若不接受其中任何一點,都會陷入虛無飄渺和自我分裂之中。

20

人們總是在尋求自我與逃避孤獨之間來回奔走,總是在孤獨中走向人群,在人群中尋找自我。

21

事物真正的中心應當遠離中心。一個人真正處於事物的核心時,他應當驀然發現:自己原來已置身於事物之外。換言之,事物真正的中心應當象彗星尾巴上即將脫落的最後一粒塵埃,象激流中騰起的最高的一朵浪花。

22

實際上,我們的存在是如此的抽象而渺茫,頂多稱得上是老天爺在他的算盤上所打出的一個個數字而已,用現在流行一點的話來說,頂多稱得上是老天爺在他的鍵盤上打出的一個個字符而已。

23

在人的所作所為中,總有一部分是發自個性的,是需要人自己負責的,是體現人自己的價值的。不然的話,人的存在就毫無意義,人的歸宿也虛無飄渺,人的死亡則僅僅意味著漆黑一團。

24

如果我們認識到,“自我”從來就隻是我們的一種本能執著和短暫記憶的話,那麽,來生的你與此生的你是否同一,又有什麽意義呢?一方麵,本能的執著隻是一種可憐的願望而已;另一方麵,既然任何記憶,放到無限的時間之流,都隻能是短暫的,那麽,以短暫的記憶去確認永恒的自我,豈不是徒勞的嗎?而且,如果我們僅能從記憶上去確認自我(實際上我們確實隻能如此),那麽,作為胎兒的你,以及幼年的你,卻不是一個記憶問題,而是一個告知(相信)問題了。既然你連幼年時的自己都不記得了,就更不用說前生了。由此可見,記憶並非關鍵。剩下的就隻是:誰能告知你的來生(或前生)?他怎樣才能使你相信你的來生(或前生)?

25

沒有那來自蒼穹的猛然一擊,任何人都發現不了自我的真相。

26

如果你在我的眼中還看到有一絲的猶疑和動搖,那是因為我的心還沒有達到大無畏、大自在的無我境界。

27

可以確定的是,自我不是肉體,而是意識。或許可以說,自我僅僅是我們的意識罷了。至於我們的意識能否離開肉體,則尚不為我們所知。

六、人性

1

請記住:人永遠隻是在乎自己的感覺!

2

不管人們如何穿著打扮,他的靈魂永遠是赤裸裸的。那企圖掩蓋自己內心的人,正如那一絲不掛的人試圖用雙手來遮掩自己一樣地可笑。

3

當一個人的靈魂剛剛覺醒,他幾乎不敢正視他人的眼睛。

4

某種缺陷,某種根本性的缺陷,對一個人來說,往往意味著營養。

5

魔鬼在人群中遊蕩,如饑似渴地吸吮著人類軀體上潰爛的傷口,而人們對此則有一種類似於吸食鴉片的快感。

6

我們都是在無知中做惡,但無知並不是我們做惡的理由,更不是能使我們免於懲罰的理由。

7

魔鬼許諾我們分期付款,條件是:我們必須承認自己欠了債。而且事實上,魔鬼從不攫取更多,他永遠隻是收取利息。至於本錢,他從不收回。這就是人類為什麽難以救治的原因。

8

也許一個人隻有真正做過惡,才能使自己的靈魂得到解脫。然而,人類究竟能否不做惡,也能使自己的靈魂得到解脫呢?

9

美德是這樣一種東西,你扔掉後才發現它是一根無用的拐杖。換言之,一個健全的靈魂並不需要美德,因為它已經超越了美與醜、善於惡的對立。

10

精神的美德正如身體的健康,必須失而複得才顯得更加珍貴和有用。

11

美好的事物不能獨存,純粹的精華必須寄生。

12

膽大者能夠不怕膽大者,而膽小者卻怕膽小者。因為,決定怕不怕的,並不在對象而在自身。關於這件事,我隻有一個小小的請求:讓惡人都提心吊膽地做惡吧!

13

隻有那永不能使人滿足的東西,才唯一能使人不斷得到滿足感。

14

人終究是應該圓滑一點的。因為事實上,不管什麽人,好象都太倔強了一點。

15

人們在靈魂上沒有秘密可言,亦沒有羞恥可言。事實上,人們從不為自己荒唐的念頭而害羞,卻總是為自己荒唐的表現而害羞。歸根到底,還是我們的靈魂對於自己身體感到害羞。

16

人從不在自己麵前害羞,也不在上帝麵前害羞,人總是在他人麵前害羞。一旦想到他人就是我的上帝,或者,他人就是我的靈魂,人就逐漸地不再害羞。所謂成熟,就是使自己不再害羞。

17

靈魂是一個戰士,肉體是它的鎧甲。不披掛這付鎧甲,靈魂常常易受傷害。但如果鎧甲過重,則不僅不會保護戰士,反而會拖累戰士。

18

我們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具有一點靈性,正是這一點點靈性引導我們一步步上升,直至登上進化的頂峰。在那兒,我們得以俯瞰那夢幻般的全體,並最終成為那全體的一部分,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19 誰能夠照亮自己內心深處那最隱秘的黑暗,熄滅那不知來自何處的最微妙的衝動,誰就是真正的智者和強者。

20

人之所以處於進化的潮頭或者說巔峰,就在於人不是完全被決定的,就在於人心具有一種奇妙的模糊性,而不是動物一般的精確性。

21

人類的惡行,乃屬可以寬恕而不可理解。而且,人類大多數的行為現象,都是情有可原而難以理解的,也許隻能以佛教的業力來解釋。

22

幾乎人類所有的災難都是由於不安份,都是咎由自取。自然養育了我們,隻是要求我們安份守已而已,但幾乎所有的人都不安份。

23

不管是行善還是做惡,人永遠隻能做到九成,而不可能十足。

24

一張憂愁的臉總是善良的。如果說一個殺人不眨眼的罪犯也有憂愁的時候,那是因為在他的靈魂深處,還有一點點未曾泯滅的人性。

25

人的理智相對於人的心量來說,僅是非常膚淺的部分,至少從人的大多數行為來看,確實如此。

26

一個人的美德猶如一隻螃蟹,你擁有它,它就抓住你不放;你放棄它,它就丟下你逃走。

27

即使不存在天堂,隻要存在地獄,那麽,人類的行為也會規矩得多。不完全是由於恐懼,部分地也出自希望。——虛無乃萬惡之源!

28

那些天真善良、心地純潔的人,如果能夠終身將這種品性保持下去,那不過證明他們更加幸運而已。——善良是一種難得的幸運!

29

一個善人總是首先看到他人的善。反之,一個惡人總是首先看到他人的惡。然而,不管怎樣,對於一個思想成熟的人來說,他對人性的醜惡與頑劣應當是有著充分的感受的。

30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總是要小看別人的。——因為大多數人既不能自知,也不能知人。

31

人的自私常常使人愚昧,人的愚昧常常使人自私。愚昧和自私幾乎是同義

七、存在

1

麵對永恒的無限,我們永遠是饒舌的啞巴,因為我們的話無論如何永遠也挨不著它。

2

宇宙的本質是一場無盡的大火。它可以燒掉一切,卻不能燒掉自己。

3

存在的大門是敞開的。然而,要想進入這扇門並不容易。你必須首先在門檻上跌一跤,而且這一跤必須是無意中跌倒,才能跌進去。生活的尷尬之處在於,不付出某種代價,我們就不可能進入存在的大門。而生活的奧妙在於,我們必須去探索這種代價究竟是什麽。

4

從存在的意義上,宇宙是孤立的,正如從存在的意義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我們“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誰也不能代替你自己!至於從絕對的意義上,則宇宙和生命不僅是孤立的,而且是虛無的、空的。正如《金剛經》所說的: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也正如文偃禪師的一句話:“終日著衣吃飯,未曾觸著一粒米、掛一縷絲。”

5

人本質就是他的存在,人的存在就是他的使命。他無須去證明什麽或獲得什麽,他隻要存在就行了。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力圖去證明什麽或獲得什麽。結果不僅徒勞,反而自尋煩惱。

6

當牛頓說:“自然不會徒勞無益地做什麽”,他的意思應當是:一切都是必然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一切都是意味深長的……

7

我們每個人都是文明的垃圾,而文明本身則是一具建造得越來越精致、火力越來越猛烈的焚化爐。

8

我們不可能用奇跡來戰勝世界,正如我們不可能用語言來消滅思想一樣。

9

現實世界最大的缺陷肯定在於它的真實的痛苦,而不是它的虛無飄渺。

10

可以表達的是現實的存在;隻可意味、不可言傳的乃另一種存在;而那不可意味的,則屬於存在以外。

11

存在存在,不存在不存在,這是關於此類問題的最好的和現成的答案。但是,幾乎沒有人會滿意這個答案。——不知這是造化的缺陷,還是我們自己的缺陷?

12

隻要曾經有,就是永遠有;凡是存在過,就會永世長存。我們什麽也拋棄不了。所謂放棄,即是存放;所謂消滅,隻是轉移。

13

存在不能追究,隻能觀看。

14

宇宙的本質就是一種純粹精神的顯現。就此而言,戰爭與災荒並不可怕,因為它們的本質都是那唯一實在的精神的顯現。我們之所以認為它們可怕,是因為我們是從自身,是從作為表象的自身去看待它們。

15

善惡苦樂本性無異(即所謂“太上忘情”),隻不過各人自作自受而已(即所謂“太公釣魚”)。

16

有生皆有死,不生亦不滅。宇宙本身是不可能被創生的,因此,它也不可能被消滅。而宇宙中的一切存在物都是由因緣聚合而產生的,因此也必然由因緣離散而消亡。

17

這個世界的缺陷主要地並不在於它空間上的有限性,而在於它時間上的局限性。換言之,它不能同時包含自身以外的東西,它隻能變成自身以外的東西。

18

如果我們能弄清任何一事件的含義,或者我們能弄清一事件的任何含義,我們實際上就把握了宇宙和生命的奧秘。

19

唉,世界就是一盤發了黴的大蛋糕!

20

宇宙是一顆破碎的心。——直接地說,因為我們生活的宇宙本身不完美,所以也不能使人快樂。

21

現實生活不是純數學、純邏輯、純理性的,這正是現實生活的無限可能性之所在。某種情感、詩意、非理性、非邏輯的東西,正是彌補理性缺陷和邏輯悖論所形成的空缺的最好的粘合劑。

22

生物種群的延續,隻是不同的個體宇宙——即以各自的自我意識為中心的宇宙——之間的相互聯係(緣起)而已。就象離開一盞盞具體的燈,並不存在一盞抽象的燈一樣,離開每一個有限的、相互依存的個體宇宙,並不存在一個獨立的、無限的、無中無邊的、不以任何個人的自我意識為中心的整體宇宙。不同的個體宇宙,雖然由於個體之間共業的原因而存在一些共相,以及由於因果法則和緣起規律而產生的一些幹涉現象(比如殺害),但這並不影響個體宇宙本身是自給自足的。那種所謂的沒有邊際、沒有始終、不依賴於任何人的意識又不以任何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世界(整體宇宙),恰恰是一種非實在的抽象的虛構。相對而言,個體宇宙雖然有生有滅、有始有終、有中有邊,一方麵要依賴於緣起,一方麵要依賴於意識,但卻不是一種虛構,而是在我們的經驗範圍之內。

23

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與其他動物交流思想——正如在人類曆史的早期,不同的人群開始用語言交流思想一樣——那樣,我們的世界就真正擴大了。也許,不同的生命始終是自成一體的?

24

你要麽是第一個,要麽是最後一個,雖然事實上,你往往既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但是不管怎樣,你不可能既是第一個,又是最後一個,——除非你是唯一的一個。而宇宙,剛好就是這麽唯一的一個。因此,宇宙本身包含了自己的開始和終結。換言之,宇宙無始無終、無邊無際,它沒有之前、之後或之外。因為對於那唯一的一個來說,之前、之後或之外都是沒有意義的。如果說,宇宙是存在,那麽,在它之前、之後或之外,就是不存在。

25

我們都是生命巨輪上的乘客,太陽是我們身邊的能使我們看到另外一個世界的奇妙舷窗。換言之,太陽是這個世界的生命通向另一個世界的唯一窗口。

26

如果設定我們是物質,那麽,我們——作為物質——僅僅是在時間的衝刷下消失在空間的灰塵而已!我們的存在黯然失色!

27

不管是宗教還是科學,在一切理論的核心處,你都會發現某種自相矛盾、模棱兩可和搖擺不定。因為,那種矛盾、模糊和搖擺,正是存在的本質。

八、認識

1

我們的眼睛就是靈魂的眼鏡,而且是一副有色眼鏡。——這句話包含了認識論的全部悲哀。

2

人的無知主要是對方法的無知,而那輕視方法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因為有著過於強烈的欲望。

3

人試圖認識自己,就象一隻吸吮著毒汁的蒼蠅,努力想睜開它那雙越來越暈眩的眼睛。

4

無知的人總是試圖看清這個世界,結果因靠得太近而被它擊倒。

5

我們說,我可以打自己,那隻是指,手可以打腦袋;我們說,我可以看見自己,那頂多是,眼睛可以看見鼻子。僅此而已。

6

真正的思想是這樣一隻鳥,你抓住它,它就死了;你抓不住,它就飛了。換言之,真正的思想永遠是擦著我們的手掌飛掠而過,我們能感受到的僅僅是它帶來的一絲風兒罷了。

7

更多的真實隱藏在我們的感覺以外,要相信:任何細微的事物都有其意義,隻是我們感覺不到或理解不了而已。我想起了一件事:在人的身體中,寄生著為數甚多的微生物。作為宿主,我們也許應該想想這件事的意義……

8

事物與語言可以互相觀看甚至互相擁抱,但絕不可能融匯一體。如果它們形影不離,那麽,語言已經到了很高的境界。

9

我們不能看見的是我們用以看見一切的心靈本身。從這個意義上,唯心比唯物是更深刻一些。

10

詩人不得不說出他的感想甚至囈語,而不管讀者能否聽懂。哲學家則不同,他什麽都想說得一清二楚,結果反而使人越聽越糊塗。也許哲學家們大多忘記了:語言並不等於思想,思想也並不等於事物。

11

在說出他的第523則格言後,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中得出他的最終結論:“一個人對於不能談的事情就應當沉默。” 雖然有時候,沉默(如維摩詰那樣的沉默)是一種很高的境界。然而,人類的經驗告訴我們,隻有對於不能想的事情我們才會保持沉默。實際上,生活並不封住我們的嘴巴,而是做得更巧妙:它限製了我們的思想。這就夠了。

12

我們難以保持沉默,是因為我們說不出一句完美的話。

13

我們認識的世界,加上我們未知的世界,就是整個世界。認識整個世界,是每個生命生存的意義,也是每個生命死亡的意義。

14

真正的思想其實並不是思想,而是一種夢幻般的實體。所謂宇宙,就是這種夢幻般的實體在無盡的時空中永恒地旋轉、流動。

15

由於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單純的“實”,因此,“名”的含混不清是不可避免的。

16

人們之間爭議的主要成份是語言的差異所致。

17

當人類的認識到達極致時,也許會得出這個結論:物質、靈魂與空,是三位一體的。同樣,有一件事情是人們不應當忽略的,即使是從物質的角度來看,心力(或稱靈力、思想力、精神力)不也是一種最奇妙的力嗎?我們費盡心力要尋找的那種大統一,難道不可能就是用以尋找這一切的心力本身嗎?

18

如果要準確地觀測對象,那麽,與對象保持某種意義的距離是必要的。——如果海森堡進一步思考,不知他會不會這麽說?——這就意味著,要準確地觀測對象,我們就應當盡量不去幹預、幹涉或幹擾對象。這種幹預、幹涉或幹擾不僅僅是物理意義的,也是心理意義的。也許,科學研究需要的不僅僅是盡可能多的客觀、冷靜與嚴謹,更需要盡可能多的虔誠、公正與良心吧!

19

心清則物明,神昏則物暗。沒有這種經驗的人,是不會知道人心之奇妙的。

20

哲學中沒有真理,但卻有足以滿足一個人求知欲望的空洞而含糊的知識;宗教中有真理,但卻包裹在過於實際和清晰的人類常識和迷信之中。

21

也許這個世界的一切確實是合情合理、完美無缺的,隻是由於我們自身的局限性而難以理解和相信罷了。人的頭腦中充滿了誤解與偏見,這就是人的缺陷。一旦消除這些誤解與偏見,人就將突破自己的局限性,就與整個世界融匯一體,就會獲得大自由、大自在。

22

我們必須設定:人類認識的是真實的,隻不過是有限而已。

23

真理乃思想的謎底,而真理本身卻是一個無底之謎。

24

除非真理來自你本身,否則你怎麽可能領會真理?

25

世界是有意義的,隻因為人類有限的智慧領會不了它的意義。人類力所能及的隻是很小很小的一個個片斷而已。

26

世上的真理很多,信服真理的人卻不多。然而,許多人之所以嘲笑真理,是因為他們並沒有按照真理去行動過。

27

在某種意義上,所謂人類的文明,就象一個瘋子拚命想打碎眼前的鏡子,去弄清自己究竟藏在哪裏。

28

一個過於注重細節的理想主義者,是不可能將一切都安排好的,因為世界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

29

“我”,一個無限大的問號,一個待揭之謎,難解之謎,無底之謎,謎中之謎。

30

歸根到底,我們的世界是由我們的五官決定的,任什麽理論與工具都改變不了這一事實。

31

我變了,則我的世界也變了。

32

心靈是連接物我的唯一橋梁,也是我們由此生通往來生的唯一橋梁。

33

那試圖認識自己的人,正如那試圖抓住自己頭發將自已提起的人一樣徒勞。

34

世界的最神秘的莫過於“神秘”這個字眼了。

35

毫無疑問,世界上最奧妙的事物就是人的心。

36

此生與來生的關係,正如此時與彼時的關係,是一種因果關係、(由業力)引起關係,並無什麽實體性的東西在二者之間傳遞。因此,真正的存在是一種力,真正的實體是一種空。

37

文字以外的事,不要以文字來表達。——這是一個悖論。

38

我眼所見,皆是我心。

39

從某種意義上,科學是一種整體性的延續性的探索。它相信:宇宙和生命的奧秘最終將能夠被人類所理解。相對而言,宗教禪定則是一種個體性的獨立性的體驗(雖然它也需要有指導)。它相信:宇宙和生命的奧秘應當能夠被每一個人類個體所理解。

40

蘇格拉底有句名言:我知道我一無所知。那麽,人類在思想上的盲點是什麽?這應當是人類所永遠不可能知道的。人類若能知道,那也就不成其為盲點了。

41

一旦科學開始以其有限的思維去思考無限的問題,那麽,它要麽就變成一種形而上學的思辯,要麽就變成了一種假想和推測,其結論明顯地不能考慮到所有可能導致問題發生改變的因素。因此,其結論的不可驗證性和不可靠性就與科學自身的宗旨相矛盾了。

42

對於自在之物的認識是一種超常的經驗,是一種頓悟、直覺,是一種格式塔、一種整體感。

43

美不一定是惡的,但肯定是具有危險的,正如古老的歐洲民謠所唱道:“玫瑰花兒哪有不帶刺兒的?”

44

世界的奇妙之處往往有某種模糊之處,它往往是某種短暫的清晰、怪異的含混等諸多自相矛盾的印象的濃縮體,因而難以言傳甚至不可思議。

45

真正的生命就是一種意識,而真正的意識就是一種主體,生命就是那能感知、能意識的主體。因此,什麽東西是一種生命,隻有那個東西自己才知道。機器人有沒有意識?那隻有機器人自己才知道。動物(或植物)有沒有意識?那隻有動物(或植物)自己才知道。作為一個正常的成年人,我隻能說:我有生命,我有意識。

46

對於一個宗教信仰者來說,對某些宗教內容保持某種批判和懷疑精神是很有必要的。這種懷疑和批判一方麵源自於對曆史和人性的透徹理解,一方麵源自於常識。

九、覺悟



所有的人都是一個。所有的思想都是一種。所有的語言都是一句。原因何在?因為所有的原因都是一個。

2

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

3

有一天,他終於發現:他曾經那樣恐懼、那樣想逃避的東西,原來卻是他根本就無緣得到的,那種東西僅反而一直在逃避他;他曾經那樣渴望得到、那樣執著追求的東西,原來卻是被強加於他的,是他不堪忍受而又擺脫不了的。於是他大失所望,終於大徹大悟。

4

在覺悟之後,你就是一切;在覺悟之前,你必須尋找一切。

5

精神是一朵旋轉的燃燒不熄的火焰,要想停留在覺悟中正如要想停留在不知不覺中一樣是不可能的。

6

精神是超越時空的。在一種純粹的精神裏,瞬間和永恒、短暫和持久是互相連接且首尾貫穿的怪圈,在此,它超越了時間;再者,它自由自在,包容一切又滲透一切,因此,也超越了空間。

7

不知不覺到了盡頭,就是覺悟;覺悟到了盡頭,就是不知不覺。思想的本質是無盡的循環。

8

他人隻是我們必須忍受的一種交流。一旦停止這種交流,他人就成了一種遙遠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然而,誰也不是多餘的。

9

我就是他人。他人與我是一體的。我的對立麵正是我自己。人要戰勝的並非他人,亦非世界,而始終是自己。我與他人並不是分裂的,自我本身才是分裂的。人若不明白這一點,就會永遠陷於自我分裂中不得自由。

10

說到底,軀體不過是一把囚禁靈魂的密碼鎖而已。

11

神通並非萬能或全知,而是能他人所不能,知自己所應知。同樣,覺悟並非料事如神,而是在適當的時候知道適當的事情。換言之,真正的覺悟並非先知先覺,而恰恰是後知後覺。

12

每一個被我們所發現的缺點都足以成為智慧之源。

13

司機是明智的:他從不考慮地平線以下的事情。

14

要更換一個天地,隻需更換一顆心即可。肉眼凡心所見是一個天地,慧眼道心所見是另一個天地。

15

我們意識到自己無能,就是一種能力;我們意識到自己有罪,就是一種贖罪;我們意識到自己內心有一片黑暗,就多了一份光明。

16

不管情況如何糟糕,反正我們接受現實。堅持這一點,我們就能得救,就能上升再上升。

17

從某種意義上看,知識是人類這個生命體上的一個累贅。

18

一切知識的終點都是智慧,一切智慧的終點都是覺悟。而真正的覺悟乃是覺悟到自己的渺小,而重新成為一個學生。

19

我們總是在自言自語,而始終在傾聽我們的則是那無處不在的靈魂。一個聰明人不僅應該學會與他人交談,與古往今來的聖賢哲人交談,而且應該學會與動物、植物交談,與天空、泥土、流水交談,而最重要的,是應該學會與自己的心交談。

20

總有一些妄想和執著是需要我們為自己保留的,除非我們確信自己完全脫離了苦難,我們才會扔掉這最後的一點妄想與執著,麵對那完全真實的自己。

21

我們不得不承認,笑比哭終究還是更空洞些。當一個人覺醒、徹悟,他會放聲大哭,涕淚悲泣;當一個人迷惑、惱怒、羞恨交加,他會神經質地狂笑不已。

22

不會吸取教訓意味著無可救藥的愚蠢,而明知故犯則無異於神經錯亂。

23

釋迦牟尼的覺悟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而是人類精神發展到一定階段所出現的覺悟與超越;同樣,尼采並非尼采,而是被稱作尼采的人類精神在某一瞬間的閃現。——古往今來的大聖大賢與大思想家亦皆如此。

24

世界原來如此寒冷,隻有從黑夜的夢中醒過來的人類才能感覺得到。因此,覺醒的人類,當務之急是要逃避寒冷、黑暗和孤獨,尋找溫暖、光明與夥伴。

25

所謂圓滿,就是能夠不斷地超越自己。

26

真理就如存在,總是需要不斷地超越自己。佛的覺悟與解脫,就在於沒有設立一個不可超越的永恒不變的終極存在,從而沒有停留在任何一種境界。佛所進入的無住涅槃,就是一種不斷變化的不斷超越自己的境界。

27

還有一種終極存在,是你永遠不能忽視的,那就是魔。所謂入佛界易,入魔界難,確實!

28

那真正危險的魔鬼,時時刻刻隱蔽在佛的背後;那真正危險的魔鬼,就是暗藏在佛背後的一把尖刀;那真正危險的魔鬼,就是佛的背麵!

29

眼前的一切,都在向我們展示:生命是有意義的,宇宙是圓滿的,一切都是奇妙無比的。——切莫做斷滅想!

30

一個人隻有在深切地認識到那些壞人或者自己的敵人(怨家)也是具有佛性的生命體時,他才會真正地生起一種同體慈悲,他才會真誠地、平等地甚至是謙恭地去對待每一個人。

31

不管你向誰扔出石塊,它最終都會穿過無限的時空,以無窮大的加速度打中你自己的後腦勺。

32

生活看似平常,卻實在是一大奇跡。若非出格之智,實無法真正領會生活的奧妙。

33

如果我們承認生命處於永無止境的進化之中,那麽,我們就不得不承認,一切缺陷都是暫時的,一切缺陷都是相對的,因此,一切缺陷本身都包含著完美。

34

那可能的完美隻能存在於缺陷之中,否則它就不可能存在。因為完美本身意味著它必須是一種完成,而完成本身即意味著它必須是一種有限,而有限本身則意味著是一種缺陷、缺失、欠缺。

35

在一盆水未生蟲子之前,蟲子在哪裏?在一棵樹未開花之前,花在哪裏?在一塊木頭未被燃起之前,火在哪裏?在一間暗室,燈打開之前,光在哪裏?同樣,燈熄滅之後,光又去了何方?——所有這些,隻能說緣起性空,隻能說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

十、信念

1

真正的覺悟無非是自覺地過一種簡單而寧靜的心靈生活而已,這種心靈生活一個明顯的標誌,就是對生命及其死亡充滿某種堅定的信念。

2

信仰不同於迷信,宗教不同於愚昧,真理不同於知識,猶如自尊不同於自負!

3

一個真正的佛教徒,對佛教的教義,應當是理解並尊重的;對佛教以外的事情,則應當是寬容而好奇的。因為,對於一個真正的佛教徒來說,如果他明白,一切的痛苦與罪惡,不僅有其存在的原因與理由,而且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那麽,他就會最終覺悟到:一切都是圓滿的!一切都與實相不相違!

4

佛陀最初是闡述了一個小乘真理。這個真理,簡單地說,就是怎樣消除生命的痛苦。但是,這裏有一個問題:生命的痛苦實際上並非是完全消極的現象,它還具有某些積極的意義。比如:從生物學的道理來看,痛苦的存在,可以調動生命體的防禦機能或進化機能,以防止生命體出現更大的損失,或者使生命體在戰勝痛苦的過程中得以進化。佛陀肯定知道諸如此類的道理。因此,他又提出了煩惱即菩提、世間即實相的大乘觀點。

5

看透了一切相,那就是佛。

6

佛是圓滿地存在著,佛在默默地觀看著……別問為什麽!

7

有一尊充滿智慧的法身佛,那就是人類!

8

有一尊活佛,那就是麥田裏的守望者!

9

我想,那真正的佛,就是我們自身以外的一切,乃至於就是包括我們自身在內的一切。從這個意義上,更直接地說,那真正的佛,就存在於我們心中。

10

人啊,留神罷,那真正的上帝,那真正的佛,此刻就存在於你我的心中。

11

人啊,留神罷,那真正的菩薩,那真正的基督,那真正的先知,就是你們之中那些受苦最深的人,就是那些無怨無悔地承擔痛苦和道義的人。

12

不是沒有來生,然後沒有信仰;而是沒有信仰,所以沒有來生。

13

我們每個人都要想一想:在這個塵世,究竟什麽才是使自己顧慮或留戀的?究竟什麽是值得自己顧慮或留戀的?人要走出這個世界,必須斷除後顧之憂。就象羅得一家走出火獄一樣,定然不能回頭看。一個人沒有了留戀,就有了信仰;沒有了顧慮,就有了出路。

14

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我們確知肉體必然死亡、腐朽、消滅,然而靈魂的歸宿,則非人力所能察知,唯餘信念了。

15

我們從來就不缺少自由,我們缺少的永遠是信仰、慈悲、智慧和力量。

16

宗教的超驗性——來生信仰,所謂“信不信由你”——使得它不同於實驗的科學;宗教的經驗性——個人體驗,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又使得它不同於迷信和空談。所謂迷信,不過是一種缺乏切身體驗的盲從心理罷了。

17

作為一種古老的宗教,我最欣賞佛教教義的地方,就是眾生平等,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18

光明是否降臨,取決於人最後一刻的信念。那是我們靈魂深處的某種真實存在,那也是人唯一的自由選擇。這種選擇,關係到我們自身乃至整個宇宙的命運。

19

不管人是否具有信念,他始終都麵臨信念的選擇。

20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秘密。而那發現自己有一個秘密的人,就必須找到一種信仰。否則,他永遠解不開這個秘密。

21

心靈的寧靜,是一種最難得的幸福。一顆心是否寧靜,不在於它遭遇什麽,而在於它具備什麽。

22

許多人之所以持唯物主義和虛無主義的觀點,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對心靈的奇妙之處缺乏某種體驗,因而他們對自然的奇妙之處也缺乏某種默契。這種體驗和默契,正是理解生命和自然的奧秘的根本之所在。同樣,一個缺乏內在體驗的人(哪怕他學識飽滿)很難形成對世界的某種信仰。

23

真正的信仰不會是迷信,而是一種通情達理的會心之信,一種去偽存真的如實之信。這種信仰很少直接地否定什麽(象某些斷滅論者或宗教懷疑主義者),但卻懂得恰如其分地理解自己所信仰的。

24

一個沒有信仰的人,他不會真正地關心死亡。反過來,正是對死亡的麻木無知使得他失去了信仰。

25

生命對人們最大的迷惑就是它的連續性和間斷性的矛盾。許多人不相信生命是連續性和間斷性的對立統一(即所謂輪回),他們隻相信短暫的一期現世。因此,他們也難以相信業報不爽,因為絲毫不爽的業報隻能是三世業報。總之,由於生命的法則隻有與死亡聯係在一起才能有完全的解釋,因此,也可以說,正是死亡的陰影迷惑了人們。

26

任何宗教信仰都必須有來世信仰的內容。換言之,任何宗教信仰,其實質都是某種來生信仰。因為,歸根到底,隻有把眼光放至無窮廣闊的宇宙時空中去看待生命現象和社會現象,才談得上是一種宗教理念和宗教情感。更進一步說,三世因果,乃是宇宙生命現象紛繁複雜的根源之所在。如果因果報應僅限於此生此世,則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就不可能有這麽多紛繁複雜的世間萬象。

27

如果一個人經曆了許多事,讀過了許多書,卻仍然沒有樹立起某種關於來生的信念。那麽,我不得不說,他要麽就是對人身太執著,要麽就是缺乏悟性(或者說慧根)。這種人肯定不會迷信,但很可能比較固執。他很難真正地相信別人,甚至也不能真正地相信他自己。更直接地說,他不相信宇宙和生命有某種終極意義。就此而言,他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懷疑主義者和虛無主義者。因此,他很難具有某種真正的信仰,尤其是關於來生的信仰。在他看來,死亡,就意味著斷滅。

28

對於來生的信仰,就是對於生命本身的信仰。

29

隻有那些多少有過一點超常體驗的人,才會真正地理解死亡;而隻有那些理解死亡的人,才會真正地相信奇跡;而隻有那些相信奇跡的人,才會真正地具備宗教信仰。

30

真正的宗教信仰,都源自於對於生與死的深切關懷與深刻體驗。

31

所謂信仰,就是堅信宇宙和生命有某種規則。當然,這種規則不僅僅是物理規則或數學規則。

32

我們生活在一個適合於我們,而且對我們來說是唯一真實和可能的世界,但我們卻無法使自己相信這一點。——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或許是人類的通病。

33

也許我們靈魂深處真正擁有的,就是一種選擇的本能。我們必須堅信:第一,這種本能唯獨我們具有;第二,宇宙的秩序和平衡建立在我們這種選擇的基礎之上;第三,即便是神,也控製和剝奪不了我們這種根深蒂固的本能;第四,這是人僅有的一點自我,沒有這種自我,人類便無異於禽獸。

34

我們的盡頭仍然是我們,隻有在盡頭用力向外一跳才不是。為此,我們必須用整整一生來尋找某種信念,這種信念能夠使我們在道路的盡頭,象嶗山道士穿牆而過一樣,突破一切障礙,躍入一種新的存在。

35

一切的生命,都是流動著的光。一切的一切,都是變化著的光。一切的生命,都是無量光佛的化身。一切的一切,都是無量光佛的法身。而那圓滿的太陽,就是無量光佛的報身。

一切的生命,都是不斷的輪回。

一切的一切,都是永恒的輪回。一切的生命,都是無量壽佛的化身。一切的一切,都是無量壽佛的法身。而那圓滿的太陽,就是無量壽佛的報身。

36

所有的佛都是一個。所有的菩薩都是一個。所有的眾生都是一個。

所有的眾生都是佛的化身。

所有的菩薩都是佛的化身。所有的佛都是光明的化身。

37

首先,是一切存在的本來麵目,那是圓滿的存在,是無窮無盡的存在,是無窮無盡的光明,那就是阿彌陀佛。其次,是生命的存在,是痛苦的存在,有了生命就有了痛苦,而一切生命都趨樂避苦,一切生命都渴望離苦得樂,那就是觀世音菩薩。再次,生命的存在永遠是不斷的精進,光明終將戰勝黑暗,善良終將戰勝罪惡,一切生命,終將離苦得樂,那就是大勢至菩薩。最終,一切生命都是一體,如同江河,源源不盡匯入不竭的大海,那就是清淨大海眾菩薩,那就是普度眾生,那就是極樂世界。

38

我堅信有另一個世界的存在,因為我已經多次感受到那個世界的氣息了。

全部章節已經發完,原來共500多則(此次發表有刪減)。歡迎諸位批評指教。

Email:ryhxdz@126.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