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下

心等虛空─毀我不嗔,讚我不喜。心等無量─慈悲喜舍,如如不動。心等平等─廣大包容,平等無二。心等真如─上下十方,無所不在。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健康的人吃的和你不一樣》---飲食推薦

(2008-10-24 07:34:37) 下一個
書籍簡介:

    我們一生吃進去的食物總量約60噸,這麽多的食物完全有能力改變我們的健康走向。同時,我們活在一個各種加工食物充斥的時代,那些影響食物安全的事件、基因改造、抗生素、激素、食品添加劑、功能性食品等等,無不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影響。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倡言,“你的食物就是你的醫藥”,但是我們所吃的食物真的能給我們帶來健康嗎?生活中充滿著食物陷阱,看起來美味誘人的食品,其實卻可能包含著不為人知的各種秘密,而這些秘密就是危害您健康的超級殺手!誰控製了我們所吃的東西?食物到達我們手中之前究竟發生過什麽?我們會給我們的汽車加入充足的燃料,但我們又給自己的身體加入了些什麽呢?

    現在,不少女性常常為了保持苗條的體形,吃得越來越少,但你可知道,吃得多固然會增加脂肪帶來了煩惱,而吃得太少也會造成很多困擾呢。節食減肥並不是減肥的好方法。即使在有些人那裏節食減肥得到了驗證,可那也許是以身體的某種損傷為代價換來的,隻是這種代價被忽視了。——你的吃相出賣了你的健康



前言

目錄(1)
目錄(2)
目錄(3)
目錄(4)
目錄(5)
目錄(6)
目錄(7)
序:食物能改變你的一生
人類80%的疾病是吃出來的(1)
人類80%的疾病是吃出來的(2)
飲食變化引發人類心理疾病(1)
飲食變化引發人類心理疾病(2)
明天,我們還能吃什麽?
殺蟲劑殘留:超標所造成的肌體侵害(1)
殺蟲劑殘留:超標所造成的肌體侵害(2)
殺蟲劑殘留:超標所造成的肌體侵害(3)
讓兒童提前發育和性早熟(1)
讓兒童提前發育和性早熟(2)
製藥行業供應的食品(1)
製藥行業供應的食品(2)
讓人成為實驗之中最無奈的實驗品(1)
讓人成為實驗之中最無奈的實驗品(2)
讓食物中毒事件層出不窮(1)
讓食物中毒事件層出不窮(2)
讓食物中毒事件層出不窮(3)
你知道自己吃進多少食品防腐劑(1)
你知道自己吃進多少食品防腐劑(2)
抗生素讓牲畜吃得少又長得快(1)
抗生素讓牲畜吃得少又長得快(2)
抗生素讓牲畜吃得少又長得快(3)
吃氫化油=吃掉健康(1)
吃氫化油=吃掉健康(2)
垃圾食品:不折不扣的能量炸彈(1)
垃圾食品:不折不扣的能量炸彈(2)
垃圾食品:不折不扣的能量炸彈(3)
癌細胞最愛吃微波爐食品(1)
癌細胞最愛吃微波爐食品(2)
我們的食物鏈已經開始毒跡斑斑(1)
我們的食物鏈已經開始毒跡斑斑(2)
我們的食物鏈已經開始毒跡斑斑(3)
吃微生物食物:被忽視的食物路徑(1)
吃微生物食物:被忽視的食物路徑(2)
吃微生物食物:被忽視的食物路徑(3)
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1)
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2)
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3)
少吃含有亞硝酸鹽的蔬菜(1)
少吃含有亞硝酸鹽的蔬菜(2)
少吃含有亞硝酸鹽的蔬菜(3)
不吃甲殼類、貝類食物(1)
不吃甲殼類、貝類食物(2)
吃深海產品,少吃或不吃近海產品(1)
吃深海產品,少吃或不吃近海產品(2)
節食是減肥的一大誤區(1)
節食是減肥的一大誤區(2)
節食是減肥的一大誤區(3)
暴飲暴食會造成提前衰老(1)
暴飲暴食會造成提前衰老(2)
吃飯快會縮短人的壽命(1)
吃飯快會縮短人的壽命(2)
吃飯快會縮短人的壽命(3)
吃飯快會縮短人的壽命(4)
肉食者:小心動物被殺之前釋放的毒
經常吃肉的人會壽命短(1)
經常吃肉的人會壽命短(2)
素食者:我不生病,我很強壯(1)
素食者:我不生病,我很強壯(2)
素食者:我不生病,我很強壯(3)
長期高糖飲食有損壽命(1)
長期高糖飲食有損壽命(2)
長期高糖飲食有損壽命(3)
皮膚健康——吃出你的美麗(1)
皮膚健康——吃出你的美麗(2)
食糖並非健康之敵(1)
食糖並非健康之敵(2)
代糖阿斯巴甜:關於致癌的疑惑
不起眼的鹽窺探你的健康
遠離讓人上癮的刺激物(1)
遠離讓人上癮的刺激物(2)
生命的脂肪,離開它人就不存在
粗糧到底好不好(1)
粗糧到底好不好(2)
經常單獨吃飯容易生病(1)
經常單獨吃飯容易生病(2)
齋戒:讓消化係統休息一下(1)
齋戒:讓消化係統休息一下(2)
能讓你舒服的食物才吃(1)
能讓你舒服的食物才吃(2)
吃的食物越健康,對我們的身體越有利
吃的食物越健康,對我們的身體越有利
食物能令心情更愉快:不同心情的飲食
食物能令心情更愉快:不同心情的飲食
讓你年輕十歲的食品(1)
讓你年輕十歲的食品(2)


前言

       
  我們一生吃進去的食物總量約60噸,這麽多的食物完全有能力改變我們的健康走向。同時,我們活在一個各種加工食物充斥的時代,那些影響食物安全的事件、基因改造、抗生素、激素、食品添加劑、功能性食品等等,無不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影響。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倡言,“你的食物就是你的醫藥”,但是我們所吃的食物真的能給我們帶來健康嗎?

  生活中充滿著食物陷阱,看起來美味誘人的食品,其實卻可能包含著不為人知的各種秘密,而這些秘密就是危害您健康的超級殺手!誰控製了我們所吃的東西?食物到達我們手中之前究竟發生過什麽?我們會給我們的汽車加入充足的燃料,但我們又給自己的身體加入了些什麽呢?

  健康飲食意味著從食物中就能很容易地獲得營養素的恰當搭配,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這幾乎已經是奢侈的幻想了。在很大程度上,隻要與巨大的健康風險無關,人造的化學物質就被準許進入人類的食物鏈,殺蟲劑殘留、激素食品、轉基因食品、過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抗生素食品、氫化脂肪等等,已經使吃到真正有營養、安全的食物變得很艱難。現在,在健康方程中同樣重要的一個方麵就是要盡量避免有害的化學物質添加,保護自己不受那些不可避免要攝入的化學物質的危害。現在的疾病,很大一部分是吃出來的,

  現代科學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每一個物種生存的化學環境,就飲食而言,我們不僅要考慮什麽樣的食物能帶給我們真正的營養和健康,還要從保護自己免受現代食品之害的角度,對自己的膳食做一些改變,或許這個改變很艱難,卻是讓你遠離現代文明病的捷徑。

  健康並不是一種偶然,而是一種選擇,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健康。為什麽有的人常年精力旺盛,即使再繁忙也不會疲勞,幾乎不生病;有的人卻經常小病不斷,藥不離口?營養師的回答是:健康的身體是吃出來的,多病的身體也是吃出來的。食物是人體最主要的營養來源,然而現代人往往因為忙碌,沒有注意食物的適當選擇,而在大快朵頤的同時,吃進了危害健康的東西。

  通過本書所提供的方法,我們可以馬上采取行動恢複健康和保證自己遠離有害食物。最後,我們要學會通過科學的飲食,用最適合自己的食物築成比藥物更為牢固的健康之堤。


       
       
目錄(1)



       
  序食物能改變你的一生6

  食物決定健康:人類80%的疾病是吃出來的6

  八成疾病都是吃出來的6

  要口味卻丟了健康6

  早餐桌上的逃兵危險!6

  快餐店和大排檔不是好地方6

  能吃是福?不見得6

  炸彈已經開始計時:飲食變化引發人類心理疾病6

  吃的不對,心理會生病6

  關於心理的一個有趣假設6

  給你一份快樂的食譜6

  致命的食物:明天,我們還能吃什麽?6

  食品在生產時就已經染毒了6

  食品加工過程令人觸目驚心6

  Part1小心餐桌上的變異食品6

  ——會吃的人對商品說明不屑一顧6

  1殺蟲劑殘留:超標所造成的肌體侵害6

  全球每年數十億人在間接“吃農藥”6

  不聲不響謀殺人體健康的殺蟲劑6

  超市並非絕對安全場所6

  小心農藥殘留的“雞尾酒效應”6

  別稀裏糊塗把毒吃進嘴裏6

  2激素類食品:讓兒童提前發育和性早熟6

  琳琅滿目的水果可能是激素的功勞6

  從出生到餐桌隻需7個星期的雞6

  六成性早熟是因為我們的食物6

  受傷的不僅僅是孩子們6

  激素食品我們躲的了嗎?6

  3功能性食品:製藥行業供應的食品6

  功能性食品有什麽功能6

  功能性食品也可能帶來致命傷害6

  天然食物是最好的食物6

  4基因改造食物:讓人成為實驗之中最無奈的實驗品6

  拿人類健康開玩笑的食物6

  轉基因食品是否被妖魔化6

  你願意當轉基因食品的試驗品嗎6

  5食品添加劑:讓食物中毒事件層出不窮6

  食品添加劑,是天使還是魔鬼6

  純天然的就一定好嗎6

  濫用添加劑,性命堪憂6

  睜大眼睛看這五種食品添加劑6

  6食品防腐劑:你知道自己每天吃進多少嗎6

  食物防腐劑,羞羞答答不敢示人?6

  食品防腐劑,防還是不防?6

  不含防腐劑的真的就OK嗎6

  7抗生素食品:抗生素讓牲畜吃得少又長得快6

  餐桌上吃肉時,你絕對想不到的事情6

  別讓人體成為抗生素的“收容所”6

  兒童是有抗食品的最大受害者6

  8氫化油食品:吃氫化油=吃掉健康6

  帶你認識氫化油6

  “壞油”吃太多,人就會生病6

  口感香酥的食物,氫化油的最佳藏身地點6


       
       
目錄(2)



       
  9垃圾食品:不折不扣的“能量炸彈”6

  世界衛生組織榜單上垃圾食品6

  拒絕垃圾食品為什麽這麽難6

  我們拿什麽來取代垃圾食品6

  10微波食品:癌細胞最愛吃微波爐食品?6

  微波爐,找麻煩的“捷徑”6

  微波爐輻射和微波泄露6

  微波爐熱牛奶:謀殺營養的愚蠢做法6

  Part2食物鏈生病了6

  ——了解食物距離與營養鏈6

  11我們的食物鏈已經開始毒跡斑斑6

  食物鏈就在我們身邊6

  我們是食物鏈中的最危險者6

  12吃食物鏈中較低層次的食物6

  農藥殺蟲劑潛入食物鏈6

  毒素在食物中是怎樣一步步增加的6

  越低層的食物越安全6

  13吃微生物食物:一條被忽視的食物路徑6

  被遺忘的角落:微生物世界6

  食用菌,微生物食物界的佼佼者6

  把菌菇類加入你的食譜錯誤!未定義書簽。

  14吃腿少的食物: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6

  四條腿的動物少吃點6

  為健康,盡量吃“腿”少的食物6

  一條“腿”食物更健康6

  15少吃根、薯、芋類,多吃茄果類和蘑菇6

  蔬菜裏為什麽會有硝酸鹽6

  癌從口入,不知不覺送命的蔬菜6

  將硝酸鹽趕出您的餐桌6

  16不吃甲殼類、貝類食物6

  甲殼類、貝類可能是藏毒納菌之地6

  如果你實在不能割舍貝類的美味6

  17吃深海產品,少吃或不吃近海產品6

  每周至少吃兩次深海魚6

  美味中的風險:近海魚汙染6

  哪些魚是有毒的6

  Part3人體是很聰明的6

  ——你的吃相出賣了你的健康6

  18節食是減肥的一大誤區6

  節食減肥為什麽瘦不下去6

  吃得太少也並不是什麽好事6

  追求一種不必挨餓的減肥方法6

  19暴飲暴食會造成提前衰老6

  暴飲暴食=慢性自殺6

  暴飲暴食,腦子變笨6

  吃七八分飽好過吃十分飽6

  20吃飯快會縮短人的壽命6

  為什麽生活節奏越快,肥胖的人越多?6

  少吃軟化食品能延長壽命6

  多咀嚼能增進視力6

  速食容易讓人遲鈍,多咀嚼能增強大腦思維能力6

  慢一點,讓食物給你一個健康的機會6

  一口食物咀嚼的理想次數是30次6


       
       
目錄(3)



       
  21肉食者:小心動物被殺之前釋放的毒6

  動物死前留給人類最後的禮物——屍毒6

  動物可能讓我們成為化學藥品的匯集地6

  22經常吃肉的人會壽命短6

  人類吃肉可並不合乎自然6

  肉類絕不是一種好的食物6

  23素食者:我不生病我很強壯6

  素食者真的是古怪的一族嗎6

  素食者其實比肉食者更健康6

  素食的人更禁得住疾病的侵襲6

  素食讓你精力更充沛6

  素食帶給你由內而外的美6

  素食就是僅僅不吃肉嗎6

  24長期高糖飲食有損壽命6

  對糖的了解你有多少6

  嗜糖=吸毒=吸煙?6

  危險的夥伴——食糖6

  高糖飲食和乳腺癌6

  孕婦偏愛高糖食品,胎兒容易畸形6

  25皮膚健康——吃出你的美麗6

  皮膚問題不僅僅關係美麗6

  皮膚的敵人是誰6

  皮膚喜歡的食物6

  26食糖並非健康之敵6

  糖的存在對於我們始終是一種誘惑6

  談糖色變?你太過慮了6

  食糖是最好的天然甜味劑6

  在飲食中完全拒絕糖並不現實6

  27代糖阿斯巴甜:關於致癌的疑惑6

  阿斯巴甜是什麽6

  阿斯巴甜的食用標準6

  阿斯巴甜真的安全嗎6

  28不起眼的鹽窺探你的健康6

  鹽帶給我們的健康隱患6

  從鹽要求,健康一生6

  29遠離讓人上癮的刺激物6

  咖啡中潛在的危險6

  離令你上癮的刺激物遠點6

  30生命的脂肪,離開它人就不存在6

  脂肪有益健康6

  科學地吃進脂肪6

  遠離人造脂肪6

  31粗糧到底好不好6

  粗糧並非雞肋6

  粗糧不宜吃多6

  粗糧並非人人皆宜6

  Part4嘴巴裏的飲食奧秘6

  ——嘴巴是最好的醫生6

  32經常單獨吃飯容易生病6

  我們的腸胃也是有感情的6

  和大家一起吃飯,既分享美味又分享健康6

  身體也會說話:當心腸胃鬧情緒6

  33齋戒:讓消化係統休息一下6

  歐洲流行的“齋戒生活法”6

  齋戒時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6

  齋戒能讓人感到愉悅6

  齋戒讓你的腸胃得到休息6

  別拿齋戒挑戰你的身材6

  34能讓你舒服的食物才吃6

  讓身體的本能來幫你挑選食物6


       
       
目錄(4)



       
  飲食嗜好也是身體警訊6

  35吃的食物越健康,對我們的身體越有利6

  通過食物選擇健康和活力6

  吃這些對我們身體有利的食物6

  測一測你的膳食能否維持健康錯誤!未定義書簽。

  36食物能令心情更愉快:不同心情的飲食處方6

  食物影響你的心情6

  能讓你保持快樂的食物6

  想改變情緒?先改變你的食物6

  37讓你年輕十歲的食品6

  讓你越吃越年輕的九種食物6

  讓你容易衰老的食物6

  少吃點,會讓你更年輕6

  38食物“好色”有益健康6

  每天吃不少於六種顏色的食物6

  是什麽讓蔬菜有五彩繽紛的顏色6

  多吃點顏色誘人的食物6

  莫以顏色論短長,每種顏色都吃一點6

  39蔬菜怎樣吃最有營養6

  了解這些蔬菜的營養誤區嗎6

  教你留住蔬菜營養6

  40多種食物一起吃:喜歡的就多吃一點6

  飲食如何才不單調6

  讓嘴巴鍾情多樣性食物6

  41再餓也不能吃的十種食物6

  餓了也不能吃這些食物6

  空腹跑步,離疾病更近一步6

  餓極了吃什麽6

  42隻吃你需要的食物6

  找到屬於你當然“最好的營養”6

  人體的燃料——穀類6

  田園中的肉——豆類6

  食譜中肉類並非“越多越好”6

  永恒的忠告:多吃蔬菜和水果6

  油脂,別太多也別太少6

  43少吃肉,多吃植物蛋白6

  你是否攝入了足夠的蛋白質6

  你還在僅僅依靠動物獲取蛋白質嗎6

  我們的膳食係統更適合素食6

  顛覆你吃的觀念:植物蛋白質是優質蛋白質6

  哪些食物含有豐富蛋白質6

  44您可能不熟悉的化合物:寡糖6

  寡糖——人體健康的多麵手6

  想減肥的人不必拒絕寡糖6

  45致命的危害——營養失衡6

  45%的癌症和營養因素有關6

  營養攝取應循規蹈矩6

  Part5別讓口感欺騙你的味蕾6

  ——餐桌上的“食色人生”6

  46吃得好不如吃得巧6

  化學殘留更少,更健康的有機食品6

  現在開始,多吃新鮮的食物6

  吃沒有加工過的食物6

  47偏食和速食可導致食不知味6

  鋅:味覺的指示燈6

  快餐綜合征讓你吃不出味道6


       
       
目錄(5)



       
  我們需要多少鋅6

  48好溫度讓你吃出好味道6

  飲食溫度適宜味道好6

  食物冷熱選好最佳溫度6

  貪吃涼食腸胃“感冒”6

  吃飯千萬別“趁熱吃”6

  4910種被“奪去”營養的食物6

  外表好看=營養好?6

  一些營養被幾乎掏空了的食物6

  遠離越吃越不健康的怪圈6

  50喝水而不是喝飲料6

  水——占你身體的三分之二6

  應該喝什麽樣的水6

  果汁、合成飲料不能代替水6

  含咖啡因飲料過量飲用危害健康6

  51有害健康的蔬菜6

  這些蔬菜不能吃6

  有些食物的皮不能吃6

  52根據食物的四性五味對食物進行搭配6

  食物的溫熱寒涼四性6

  以五味來選擇適合你的食物6

  食物四氣五味有學問6

  53食物中毒:美味之下的風險6

  食物中毒的真相6

  食物中毒的預防6

  食物中毒的家庭急救6

  Part6改變一生的飲食管理6

  ——你,吃對了嗎?6

  54過敏食物:別人的美食可能是你的毒藥6

  一個人的美食可能是另外一個人的毒藥6

  找出誰是你的食物“克星”6

  食物過敏,誰惹的禍6

  食物過敏也可以遺傳6

  別讓食物過敏害了你6

  55酸性食品:酸性食物過量是疾病之源6

  酸性食品有哪些6

  酸性食物讓你累6

  酸性食物害你沒商量6

  酸性食物吃多了會變傻6

  56堿性食物:吃了可以長壽嗎?6

  堿性食物令你長壽6

  老覺得累吃點堿性食物6

  想戒煙,多吃堿性食品6

  堿性食物知多少6

  多喝一點堿性活水6

  57陽性食物:吃得很多,仍能保持身材苗條?6

  食物也有性別:陽性食物6

  陽性食物,減肥者的熱量燃燒彈6

  多吃下麵的陽性食物能減肥6

  58陰性食物:給易怒和易激動者的最佳食譜?6

  食物和情緒之間的關係6

  多吃陰性食品緩解緊張6

  “陰性”食物不要熱後食用6

  59全粒穀物:完美的食物6

  全粒穀物,不僅是提供纖維素那麽簡單6

  精細穀物給我們的健康帶來浩劫6

  吃全粒穀物可以抗疾病6

  60有機食品:高質量食品6

  什麽是有機食品6


       
       
目錄(6)



       
  選擇有機食品的理由6

  Part7給身體的營養建議書6

  ——尊重消化係統,飲食才能發揮重要作用6

  61吃適合你血型的食物6

  血型——免疫功能的設計草圖6

  血型決定你該吃什麽6

  O型血適應高蛋白食物6

  A型血適應素食為主6

  B型血的人最有口福6

  AB型血消化係統敏感6

  62多吃含酶多的食物6

  神奇的酶,決定你的健康和壽命6

  酶能幫我們解決的問題6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酶的存在6

  一些富含酶的食物6

  63多吃深色蔬菜6

  深色蔬菜營養更豐富6

  蔬菜顏色中的健康密碼6

  要健康多吃這些深色蔬菜6

  64多吃含纖維食品6

  人體健康多麵手——食物纖維6

  膳食纖維讓你減肥不反彈6

  膳食纖維的食物來源6

  65多吃蒸煮食物有益身體6

  健康蒸煮,保持食物成分和營養6

  蒸煮對健康更有益6

  高溫烹調所帶來的健康隱患6

  健康蒸煮的要點6

  66多吃富含抗氧化劑的食品6

  自由基,人體內的恐怖分子6

  抗氧化劑食品保護中風病人6

  抗氧化食物“吃掉”自由基6

  67多吃生鮮膳食6

  “生食”拉起身體防護網6

  來自生鮮膳食的“奇跡”療法6

  生鮮膳食會使你更加年輕6

  怎樣吃生鮮食物?6

  68低熱量飲食延長生命6

  高熱量飲食的危害6

  低熱量飲食減緩衰老的腳步6

  低熱量飲食有益健康6

  低熱量飲食預防老年癡呆6

  如何選擇低熱量飲食6

  69少碰精製食物為妙!6

  精製食品是缺乏營養的“擺樣子”食品6

  準媽媽少吃精製食品為妙6

  精細食物是造成近視的原因6

  吃得太精細,容易便秘6

  食物變精細:“毀滅”一口好牙6

  70多吃時令蔬菜6

  多吃時令蔬菜更健康6

  反季蔬菜:方便背後有隱憂6

  反季節蔬菜要選有“外衣”的6

  警惕使用了保鮮劑的反季節蔬菜6

  71帶餡食物營養全6

  帶陷食物讓營養錦上添花6

  帶陷食物味道鮮美易消化6

  帶陷食物讓你不再偏食6

  帶餡食物做法有講究6

  72補腦食品:從飯桌開始你的好智力6


       
       
目錄(7)



       
  大腦工作需要充足的營養6

  食物中的“腦黃金”6

  73性功能補品,性福生活的補給站6

  性功能的維持離不開這些營養6

  這些食物越吃越“性福”6

  74吃得巧,睡得好6

  好食物幫你睡好覺6

  告別讓你睡不著的食物6

  Part8長壽飲食法讓你健康一生6

  ——健康飲食帶來健康生活6

  75卓越的罕薩人:罕薩人為什麽不生病?6

  罕薩人的健康之謎6

  罕薩人長壽的秘密——多吃杏仁6

  生吃蔬菜能抗癌6

  罕薩人喜歡全麥主食6

  罕薩之水,健康的源泉6

  76日本人為何長壽:日本人長壽飲食經驗麵麵觀6

  日本人低脂均衡的飲食結構6

  每天都吃魚大腦不衰6

  米飯與豆類營養均衡且互補6

  日本人對海藻和菌類情有獨鍾6

  百歲老人近兩萬,飲食清淡是關鍵6

  口味清淡,低鹽飲食更健康6

  77美式飲食會縮短人的壽命6

  “白粥饅頭”並不不輸給“麵包咖啡”6

  美式飲食危害健康6

  美式快餐正在侵害我們的下一代6

  78長壽飲食法:“陰陽”均衡飲食吃出生命力6

  食物的陰陽之分6

  讓疾病不治而愈的長壽飲食法6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食物6

  79抗時差飲食法:吃得好→吃得差→吃得好6

  時差是怎麽回事6

  食物刺激可以調整時差6

  吃得好→吃得差→吃得好6

  80神奇的地中海式飲食6

  地中海飲食究竟有什麽神奇6

  “地中海飲食”的七個關鍵詞6

  813周飲食調理,淨化你的身體6

  第一周:清除毒素6

  第二周:增加免疫力6

  第三周:充電更新6


       
       
序:食物能改變你的一生



       
  “人生最重要的智慧是:知道什麽能吃,什麽不能吃。”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


       
       
人類80%的疾病是吃出來的(1)



       
  “病從口入”這句話,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它指的是我們身體上的毛病大多是因為我們吃了不幹淨的食物引起的。現在,我們的餐桌文化是越來越豐富了,人們也越來越注重營養和衛生了,沒有理由病卻越來越多呀,我們免不了要犯嘀咕。營養學家給我們的解釋是:心腦血管、腫瘤、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大多是吃出來的!

  八成疾病都是吃出來的

  朝鮮戰爭的時候,曾有人對一些年輕的美、朝死亡士兵進行屍檢,結果驚奇地發現,兩者的動脈硬化程度竟有很大差別,大部分美軍士兵都存在動脈硬化現象。這是因為這些美軍自幼年開始就把牛奶當水喝,每年大約要吃100公斤牛肉,這無疑在這些美國大兵體內埋下了“定時炸彈”,雖然他們已經長眠於地下,但假使他們能夠在戰爭中存活的話,日後患心血管病和高血壓的危險也會大大增加。

  世界衛生組織《2002年世界衛生報告》指出,高血壓、高膽固醇、體重過重或肥胖、水果和蔬菜攝入量不足,是引起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這些都和我們的飲食方式脫不了幹係。

  據統計,我們每個人一年的平均飲食消費量達1噸之多,試想一下這麽多的東西被我們吃進肚子,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什麽影響?或許一時半會你看不出飲食對你的身體有什麽巨大的影響,因為它是悄悄地、一點點地進行的,等你察覺到的時候,就是症狀出現的時候,往往就已經比較嚴重了。

  如今,由超重和肥胖引起的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冠心病、腦血管病、脂肪肝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越來越多。這些疾病與人們的不良習慣有很大的關係,例如:脂肪、膽固醇攝入量過高,而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等食入過少;各種營養素之間搭配比例不合理,食物中偏重於肉食和高蛋白、高膽固醇、高脂肪食品,卻罕見五穀雜糧的身影;一日三餐的熱量分配不合理,飲食不規律、無節製,大吃大喝、暴飲暴食、食鹽攝入量過高。這些不良的包含習慣都會在你的身體裏埋下疾病的“根”。毫不誇張地說,這些疾病80%都是吃出來的。

  要口味卻丟了健康

  許多人的飲食多是追求口味,用俗話說就是愛吃香的喝辣的,營養的均衡被放到了一邊。比如,許多人愛吃肥肉,沒有肉就吃不下飯,每頓都必須有肉,寧願吃死也不願饞死,結果吃出了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卒中等,當出現了症狀和後果時才後悔,再怪自己的一張饞嘴就已經晚了。

  誰都喜歡吃有味道的東西,但是如果因此丟掉健康就不合算了。據有關資料表明,我國現有高血壓患者達1.2億人,在世界居於首位。除此之外,我國還有5000萬人血壓偏高,並且每年新發病人數約有200萬。湖南人一直以口味重出名,據調查顯示,湖南省腦血管病發病率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長沙市出血型中風的發病率在全國幾乎可以排到首位。哈佛大學醫學院布裏格姆婦科醫院南希庫克領導的研究小組對3126名“高血壓前期”患者進行了長期跟蹤調查。在長達10~15年的跟蹤研究中,由於這些“高血壓前期”患者飲食中鹽的攝入量得到了嚴格的控製,他們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比對照組低25%;即便患上心血管疾病,他們的死亡率也比對照組低20%。


       
       
人類80%的疾病是吃出來的(2)



       
  早餐桌上的逃兵——危險!

  現代社會工作節奏緊張,許多人不吃早餐。早餐是我們一日三餐的重頭戲。不吃早餐時,能量和蛋白質攝入的不足又不能從午餐和晚餐中得到充分補償,容易導致維生素A和維生素B、鐵、鈣、鎂、銅、鋅等營養素的缺乏。而且更為可怕的後果是,大大小小的結石在你的身體裏產生了,膽結石、腎結石一串串恐怖的名字會和你掛上鉤。另外,你還可能會患上慢性胃病和疲勞綜合症等。

  快餐危害你的健康

  很多人因為工作繁忙而不得不成為外食族,經常在外就餐的一個惡果就是體脂含量增加。千萬不要小看它,以為它僅僅是讓你的身材看起來臃腫而已,它可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的危險因素。而且許多餐館的衛生條件不容樂觀,傳播疾病易如反掌。

  還有許多人喜歡吃大排檔,因為它又便宜又美味。可是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你可能想不到疾病也在悄悄地逼近你。你很難要求這些大排檔有完善的衛生消毒措施,因此,惹上一些傳染性疾病(如肝炎)就不足為奇了。

  能吃是福?不見得

  人們常常說的一句話“能吃是福”,似乎吃得飽、睡得香就是健康的標誌。這麽能吃,怎麽會有病呢?

  經常飲食過飽,不僅會使消化係統長期負荷過度,導致內髒器官過早衰老和免疫功能下降,而且過剩的熱量還會引起體內脂肪沉積,使人肥胖。而肥胖又往往成為血脂異常、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發病的溫床。

  常常飽食,食物總是填滿胃部,實際上就是取消了人的消化係統這部機器應有的休養,由於食物長時間滯留胃中,逼迫胃大量分泌胃液,破壞胃黏膜,很容易產生胃糜爛、胃潰瘍,還能誘發胃癌。

  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長期飽食會導致大腦早衰。吃得太飽,胃腸道循環血容量增加,大腦的血液就供應不上了,不僅僅腦細胞的正常生理代謝受到影響,甚至還會引發冠心病人心絞痛,誘發膽石症、膽囊炎等。


       
       
飲食變化引發人類心理疾病(1)



       
  大家都知道,飲食及生活習慣會影響身體健康,但是您知道飲食習慣也會影響人類的心理健康嗎?根據研究,飲食習慣會引發各種類型的疾病及症狀,像自閉症、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焦慮症和強迫性人格等精神疾病,別不以為然,這可絕不是危言聳聽。

  吃的不對,心理會生病

  我們的情緒、思想、行為等都和腦中神經傳導物質有很大的關係,食物正是通過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和傳導來影響我們的情緒變化的,比如礦物質、脂肪酸等都會造成人類情緒戲劇性的起伏,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麽說有些抑鬱症是吃出來的了。

  英國健康專家指出,最近半個世紀以來,西方飲食和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是導致該國心理疾病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營養價值低和不均衡的膳食結構導致了諸如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多動症以及阿耳茨海默症等心理疾病的增加。殺蟲劑、肉食中的脂肪結構的改變等因素,已經使某些關鍵營養物質如必需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不複存在。

  人們日常攝入的omega-3脂肪酸食量正在降低,而對含有omega-6脂肪酸的食物消耗量卻在急劇上升,這不僅導致了抑鬱症的增加,還會對注意力和記憶力等諸多方麵造成影響。也有證據表明,患上阿耳茨海默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攝入太多含有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同時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又很吝嗇。另外,大腦必須利用氨基酸來製造神經遞質,缺乏氨基酸也會導致抑鬱。據統計,英國每年因心理疾病導致的財政支出高達1000億英鎊。健康專家們呼籲,應將膳食營養作為改善心理健康狀況的方法之一。

  關於心理的一個有趣假設

  美國學者的一項研究顯示,一個人愛吃什麽食物可以折射出他的性格和心理。這項研究認為,當一個人需要調整情緒時,會通過吃不同的食物來實現。比如說,一個人生氣的時候偏愛有嚼頭的食物;而沮喪的時候傾向於吃刺激性的食物,如甜食和咖啡等。

  這項研究還表明:如果一個人對食物有極度的嗜好,說明他性格外向、思想開放;常在自己的碗裏堆滿各種食物的人可能嫉妒心強;喜歡鹽分多的食物往往精神壓力大。

  當然,這隻是提供了一個有趣的假設,還需要科學來驗證,不過,它卻給了我們一點啟迪。你是否經常陷入抑鬱之中?你是否感覺無計可施?其實,如果想要轉變自己的情緒,隻需改變一下你的飲食習慣:

  碳水化合物和一些食物成分,如葉酸、omega-3脂肪酸、硒和色氨酸等,被認為可以緩解抑鬱症;

  鈣有抑製腦神經興奮的作用,腦神經有充足的鈣,容易保持情緒穩定,缺鈣則會情緒不安,易激怒、周身無力;


       
       
飲食變化引發人類心理疾病(2)



       
  經常吃海產品可以防止抑鬱症的發生。

  有位美國科學家發現,糖能夠緩解憂鬱、緊張和易怒行為,這可能是體內血管收縮素“5-羥色胺”的功勞。當人攝入碳水化合物之後,這種血管收縮素便會在大腦中不斷增加,使人的精神狀況變佳。根據研究,約有四分之一的人認為,雖然隻是短期的心情改變,但吃完巧克力的確會使他們心情愉快;然而卻也有五分之一的人認為,吃完甜食或含糖分高的食物會使他們有負麵的心情或情緒。

  給你一份快樂的食譜

  一份包含足夠碳水化合物、必需的脂肪、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和水的膳食能夠幫助人們改善情緒。如果你心理壓力過重、情緒欠佳,體內所消耗的維生素C會比平時多8倍。這個時候吃點含維生素C的新鮮水果或蔬菜,或者服用適當的維生素C片,能讓你的心情雲開霧散。

  當怒火攻上心頭,就要大發雷霆的時候,趕快吃些富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乳酪、魚幹及蝦皮之類,或者直接服用腸道容易吸收的鈣片,過不了多久,你便會感到自己的脾氣漸漸變得好了起來。

  富含維生素B類的粗麵粉製品、穀物顆粒、酵母、動物肝髒及水果等,能夠幫助你告別抑鬱、沮喪、抑鬱症。特別是B族維生素類有一種煙酸更能減輕焦慮、疲倦、失眠及頭痛症狀。


       
       
明天,我們還能吃什麽?



       
  從“問題奶粉”到“蘇丹紅”風波,從劣質火腿腸到各種方便食品,“色素加鹽”醬油,色染瓜子、花生等,不一而足,在“欽佩”這些人的“聰明”和“膽量”的同時,卻又讓我們不得不開始提心吊膽,。如今麵對再尋常不過的一日三餐,我們卻越來越沒有信心,也越來越無奈於這樣一個疑問:我們身邊還有安全食品嗎?

  食品在生產時就已經染毒了

  孔雀石綠、福壽螺事件、有毒多寶魚、紅心鴨蛋、瘦肉精……食物中的這些毒究竟從哪裏來?

  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中大量使用農藥,特別是使用一些高毒性、高殘留農藥,在消滅病蟲害的同時,也將農藥殘留在糧食、水果、蔬菜內,這部分食品還沒到我們手裏,就已經被汙染了。在城市蔬菜市場上您恐怕看見過這樣的場麵:一些人購買蔬菜時,專挑有蟲子的買,而那些沒有蟲子、幹幹淨淨的蔬菜卻受到冷落。這是一個叫人聽起來有點心酸的笑話。人們長期食用農藥超標的蔬菜,會導致頭暈、惡心、呼吸不暢,會影響到人體的免疫係統和造血係統,導致癌腫、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礙貧血性)和免疫係統紊亂所引起的諸多疾病,乃至窒息死亡。

  除此之外,過量使用化肥、催長素、催熟劑等,也會通過食物的攝入,影響到人體健康。

  2006年,上海市公布了對30件冰鮮或鮮活多寶魚的抽檢結果:30件樣品中被檢出含有硝基呋喃類代謝物的竟達100%,部分樣品還被檢出孔雀石綠、恩諾沙星、環丙沙星、氯黴素、紅黴素等多種禁用魚藥殘留。魚體內有大量的抗生素藥物殘留,會使食用者產生耐藥性,降低此類藥物的臨床效果,而且人體長期大量攝入硝基呋喃類化合物,存在致癌的可能性。

  食品加工過程令人觸目驚心

  大到安徽阜陽發生的劣質嬰兒奶粉事件,讓人聞紅色變的“蘇丹紅”事件,山西發生的用工業酒精兌成白酒,造成人們飲用後死亡事件,已經發黴的花生、瓜子,在染上色彩的外衣下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還有石蠟拋光的大米、漂白的麵粉、塗彩的鹵肉,等等,小到像用工業油冒充食用油,在食品、飲料中濫用色素、防腐劑等,都不同程度地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據報道,在東北的個別大中城市市場上不斷出現注水牛肉,個別不法分子利用小型水泵或注射器為牛肉注水,他們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300公斤的肉牛增到360公斤以上。由於牛肉纖維組織豐富,比較“吃”水,150公斤左右牛肉約可注水25~50公斤。

  我國《食品衛生法》明文規定,生產廠家禁止生產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食品,禁止加入非食品用化學物質或者將非食品當作食品。然而,各式各樣的毒藥正堂而皇之地被用在我們熟悉的商品中,一起起,一樁樁,雖然聽起來駭人聽聞,可卻經常在某個黑暗角落裏偷偷上演著……


       
       
殺蟲劑殘留:超標所造成的肌體侵害(1)



       
  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這也許是人們最經常說的飲食箴言。但是深入分析一下,就會發現,比起其他食品問題,這裏麵有一個問題更讓消費者擔心,那就是農產品中普遍存在的農藥殘留對健康的危害。尤其是近年來農藥超標已經成為百姓餐桌上的一大突出問題。

  現代農業已經習慣於各種化學品比如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的應用,依靠著這些“得力助手”,生產出了越來越多的糧食,但是它們帶來的危害足夠抵消給我們帶來的驚喜。殺蟲劑的使用,剝奪了土地中後續用以生產有質量的莊稼的營養成分,也降低了食物的營養量,當然它還帶來了另外一個可怕的後果,殺蟲劑的殘留給我們的肌體帶來了危害。

  全球每年數十億人在間接“吃農藥”

  過去三十幾年來,帕金森病、早老性癡呆以及運動神經疾病等大腦功能紊亂性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數大幅上升。一些科學家認為這和農藥的使用有關係。

  有資料表明,目前全球農作物中的農藥殘留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每年均有數十億人不同程度受到農藥的間接毒害。

  研究表明,蔬菜中殘留農藥在人體內長期蓄積滯留會引發慢性中毒,其主要是通過生物濃縮、蔬菜殘留兩個途徑對人體健康帶來潛在威脅,以致誘發許多慢性病症,如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癌症患者的大量增加無不與食用農藥殘留蔬菜有直接關係。農藥在人體內的蓄積,還會通過胚胎和人乳傳給下一代,殃及子孫後代的健康。

  目前農藥殘留對人體的危害主要表現在:

  ⑴致癌

  誘導有機體突變,造成或增加細胞突變的可能產生畸形。

  ⑵造成肥胖

  當肝髒無法對有毒物質進行解毒時,會用脂肪將其包起來,形成脂肪團。這就是為什麽有的人在減肥之後會有生病的感覺的原因之一——因為脂肪減少了之後裏麵的農藥重新進入了人體的緣故。

  ⑶幹擾內分泌

  有些農藥的分子與人體的雌性激素等荷爾蒙十分相似,從而使人體的激素平衡發生紊亂。這些激素幹擾劑能影響我們的行為、大腦以及生殖器官的發育,並會導致癌症。

  ⑷使人體消化功能紊亂

  消化係統功能紊亂的主要表現是腹痛、腹瀉及大便幹燥。

  ⑸影響免疫係統和造血係統

  引發癌腫、血液病和免疫係統紊亂。

  ⑹導致胎兒內髒發育不全或畸形

  殘留農藥中的有毒物質如有機氯在孕婦體內會通過胎盤和母乳被胎兒吸收,最終導致胎兒的某些內髒器官發育不全或畸形。一些科學家認為,在子宮內中毒是導致兒童行為失常疾病增多的原因。


       
       
殺蟲劑殘留:超標所造成的肌體侵害(2)



       
  ⑺影響生殖係統

  實驗室研究表明,某些農藥會降低精子數量,影響精子質量。據推測這些農藥還會導致女孩早熟。

  不聲不響影響人體健康的殺蟲劑

  殺蟲劑殘留物會持續存在食物鏈中,透過生物累積濃縮進入脂肪組織。

  人體如果暴露在低劑量的有機磷殺蟲劑下,會造成腹瀉,影響情緒及神經組織的變化。長期持續暴露在低濃度的殺蟲劑中會使農民患癌症的危險性增加,更會損害生殖係統,新生兒的早產和初生時體重的增加也和殺蟲劑殘留有某種聯係。

  菲律賓大學醫學院的一名教授指出,由於女性身上的脂肪組織比男性多,因此如果長期暴露在有殺蟲劑毒素的環境下,體內儲存的毒素也會更多。殺蟲劑可造成婦女不孕、習慣性流產、死胎以及出生缺陷;對男性而言,殺蟲劑可造成特定的生殖器癌症以及精子減少等。

  法國國家衛生與醫學研究所專家曾對阿根廷一個殺蟲劑使用非常頻繁的重要農業產區進行了研究。他們對該地區189個不育男子的精液進行了化驗,結果發現,這些男子精液中的精子數量和活力均遠遠低於正常水平。進一步研究顯示,這些男子的激素分泌受到了嚴重幹擾。究其原因,殺蟲劑彌漫在空氣中,其有害物質首先直接作用於睾丸,從而導致受害者激素分泌失衡,並最終影響整個生殖係統,造成男子精液質量下降或不育。

  殺蟲劑還會汙染地表的水質及地下水,破壞自然資源,危害我們的健康。

  超市並非絕對安全場所

  2006年6月12日,國際綠色和平環保組織在廣州公布:“在本市三家大型連鎖超市所銷售的蔬菜和水果中,超過8成半含有農藥殘留,2成半含非法農藥殘留;其中,在某超市抽取的一砂糖橘中更是檢出8種殘留農藥,包括3種禁用農藥。尤為令人擔憂的是,一種劇毒農藥甲基對硫磷的殘留量超過國家標準40倍。”在隨機抽取的樣本中檢出如此大量的農藥殘留,表明國內蔬果農藥殘留形勢十分嚴峻,消費者的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由此可見,超市裏的食品看似來源正規,實際上防止果蔬農藥殘留遠沒有人們想像的簡單!

  在目前蔬菜生產中,不少菜農由於缺乏科學施用農藥知識,濫用農藥的現象很嚴重:例如,對未成熟的杏噴灑農藥,為的是防止害蟲給水果表麵留下“黑斑”;對大棚裏的生菜、黃瓜和番茄定期噴灑農藥,為的是防止粉虱和紅蜘蛛齧咬。除此之外,有的菜農為了爭取蔬菜早上市,賣個好價錢,還采用早熟技術,使用化學製劑、激素類物質,促使蔬菜超越某個生長階段和環節催熟。如番茄本來不到成熟期,噴灑藥劑就會提前7~10天變紅。有的菜農違反施用農藥後安全期的規定,提早麵市出售。這樣一來,就導致了蔬菜產品中農藥殘留量超出國家規定標準,不僅使生態環境受到汙染,更嚴重的是損害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殺蟲劑殘留:超標所造成的肌體侵害(3)



       
  除此之外,化學農藥施用以後,大部分由於風吹雨淋、日光分解和高溫揮發等逐漸消失。但仍有一部分粘附在農作物的葉片上,被吸收或滲入植物體內;一部分滲入土壤和水中,又被植物的根部攝取,進入植物體內;一部分散布到大氣中,隨雨水進入到土壤和水中,被水生生物吸收。這些被植物、水生生物、魚類、禽、畜等攝入體內的有毒農藥,也被稱為農藥殘留。殘留的農藥可通過食物鏈逐步富集,並通過糧食、蔬菜、水果、魚蝦、肉、蛋、奶等食物進入人體,造成危害。

  小心農藥殘留的“雞尾酒效應”

  農藥疊加使用後會產生加性或協同效應,也稱雞尾酒效應,即三種或三種以上農藥的混合效應,往往超過其中各種農藥單獨效應的總和。也就是說,將三種不同農藥殘留物同時吃下肚對身體造成的危害,比單獨一種殘留物高100倍。英國利物浦大學毒物學家認為,幾種不同化學品混合在一起給身體帶來的影響要比把各種農藥的影響疊加起來大得多。人們把能對人的身體造成危害的農藥數量的千分之一作為農藥殘留物的最低標準,但在雞尾酒效應下,這一標準很快就被打破了。有些地方對農作物噴灑多達36種不同農藥,其中有些是屬於吸收性質的,清洗和削皮都無濟於事。因此,一份包括鮭魚、黑麵包、胡蘿卜、生菜、蘋果和草莓的看上去營養十分豐富的菜肴,很可能就會讓你同時吃下去100多種農藥殘留物。

  別稀裏糊塗把毒吃進嘴裏

  多數蔬菜的生長周期並不長,在種植過程中需多次施用農藥。在這些農藥中以有機磷殺蟲劑居多,如甲胺磷、氧化樂果、甲基對硫磷等,有機氯農藥也占據了一部分。無毒的綠色食品誠然是個不錯的主意,但是,高昂的價格和有限的供應渠道,使許多人吃不到健康的有機食品。那麽我們是不是束手無策了呢?也不是,下麵的方法或許有用:

  ⑴浸泡和衝洗

  殺蟲劑在水中溶解性低,用清水浸泡20~30分鍾,然後用流動水衝洗幹淨。當然浸泡的時間也別太長,長時間浸泡會使水中殘留農藥濃度增大,如果不用流動水衝洗反而會使得濃度較高的殘留農藥重新吸附在果蔬表麵。

  ⑵利用堿水

  有機磷殺蟲劑能較好地溶解在堿性水中,並在堿性條件下迅速分解,因此可以將果蔬在堿水中浸泡10~15分鍾,然後用流動水衝洗2~3遍。


       
       
讓兒童提前發育和性早熟(1)



       
  不少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現在水果沒味了,豬肉、肉不香了,魚肉也沒有那麽鮮美了,激素食品這個概念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於是一些模樣不怎麽好看的土雞土豬,農民自種的農家菜等等就成了城市人餐桌上的“珍品”。

  很多人都以為,雌性激素一類的荷爾蒙是我們身體中產生的自然物質,它們在我們體內循環,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健康。但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問題的真相。

  琳琅滿目的水果可能是激素的功勞

  冬季裏各色反季節水果飄散著陣陣或濃烈或淡淡的果香,但誰會想到,這些漂亮水果卻隱藏著不少“貓膩”。就在人們品嚐“靚麗”水果的同時,也不斷傳出一些不和諧音:濟南、西安等地相繼有三四歲的小孩因吃早熟的“激素水果”過多而出現男孩長胡子、女孩乳房鼓的性早熟症狀。

  一部分心急的果農,為了讓水果提前上市,在水果接近成熟期時就提前采摘,上市銷售前再用大量的膨大劑、增紅劑和催熟劑等化學激素,在將其催熟的同時又令其外觀變得更好看。像長著長尖的西紅柿、身材特別“胖”的草莓、個頭越來越大而口味卻越來越酸澀的獼猴桃,都是由於添加了化學激素的緣故。這些水果中因缺乏充分的氨基酸、糖分等,口感較差,營養也會降低。

  據食品專家的測量結果表明,大棚蔬菜所含的維生素C、糖分、礦物質、鈣、鐵等營養成分都比大田中正常生長的蔬菜要低,而有害物質亞硝酸鹽、砷的含量則比大田蔬菜高。

  從出生到餐桌隻需七個星期的雞

  為什麽雞肉不香了,豬肉沒味了呢?經常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下麵這則廣告似乎能夠幫助你解開疑惑——“四月肥,四月肥,四月不肥給你賠。”

  在這樣一個“動物速成”的年代裏,養殖戶們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各種激素的功能。使用激素也是他們最熱衷的事情。雞的自然壽命是7年,可是有的肉雞生長期隻有7個星期。哪怕是從小雞一出生就被“填鴨”式地不停地喂食,也不可能在短短7個星期內就長得如此健壯。不用說,生長激素自然是小雞迅速“成長”的功臣。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市場上的雞70%有眼病,30%常咳嗽,15%有氣喘和慢性支氣管炎。這樣的動物食品,我們吃了還會獲得什麽營養呢?

  六成性早熟是因為我們的食物

  當自己的幼女身高猛增的時候,家長會感到特別高興;但如果您不懂事的女兒早早來了月經時,會不會吃驚呢?目前,由於常吃含激素食品等原因,兒童性早熟問題已經擺到了我們的麵前。


       
       
讓兒童提前發育和性早熟(2)



       
  孩子出現性早熟時,會出現一些發育提前的現象。女孩可能出現身高加速增長,皮下脂肪增多和骨盆發育,乳房增大,乳暈著色,陰部、腋窩著色並出現色素較淺的長毛,陰道分泌物增多,有時還會出現類似月經一樣的陰道出血。男孩性早熟時會出現睾丸、陰囊增大、變黑,聲音變粗,出現喉結,身高增長加速,乳頭出現硬結和脹痛。

  受傷的不僅僅是孩子們

  某些用瘦肉精喂養大的牲畜、大個的草莓、畸形水果,以及無籽葡萄等食品中都含有激素,人在食用後激素沉積在體內會對人的生殖等功能產生破壞,這也是為什麽這些年來不孕不育的人如此多的一個因素。

  由於飼養時間的不夠,從而導致營養的不足,原本應含有40多種營養物質的雞蛋,由於使用了激素,不僅營養不達標,反而有害物質超標,更嚴重的是營養的缺乏會使人患上佝僂病。

  長期進食激素食品還會影響甚至破壞肝髒、腎髒等人體器官,破壞腸道內的有益細菌,更有甚者,可能會導致癌症。

  激素食品我們躲得了嗎?

  食品含不含激素,完全可以通過儀器設備檢測出來,但是檢測費用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比如說瓜果,一個單位的檢測費用要數百元,而對於肉類的檢測費用還要高很多,正是這種原因導致激素類食品能夠在我們的餐桌上長盛不衰。

  由於擔心激素的副作用,很多人在挑選農副產品的時候甚至會特意選擇那些長得“醜”、個頭小的,即使這樣,他們還是免不了擔心。

  其實過於憂慮也是不必要的。在購買時,首先要看水果的外形、顏色,比如:香蕉看起來很黃,但把兒還青著;西瓜瓤是紅的,籽還是白的。這些水果很有可能就是在沒有成熟之前使用了激素。自然成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上能聞到一種果香味,催熟的水果不僅沒有果香味,甚至還有發酵的氣味。購買水果時最好是先嚐後買,淡而無味或吃起來有生味的水果千萬不要買。


       
       
製藥行業供應的食品(1)



       
  在基本的生活得到滿足後,人們往往希望能有強身健體、防止疾病和延年益壽的食品,俗稱功能性食品。放眼各大超市、大小便利店,功能性食品越來越多。添加維生素C的口香糖、添加鈣的餅幹、添加多種營養素的方便麵……當然,懷疑聲也沒停止過,這些添加了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功能性食品,一般人吃了真的會有神奇的作用嗎?如果吃得太多,會不會對身體產生副作用?

  功能性食品有什麽功能

  一些學者和營養學家把添加了維生素和營養素等的新的功能性食品稱作“高技術食品”。一言以蔽之,功能性食品可以補償吃垃圾食品、缺乏鍛煉,以及現代生活壓力所造成的種種不足。

  人們不由得開始納悶:如果這些叫功能性食品,其他食品就沒有功能嗎?

  現在,無論你走進哪個超市放眼副食品貨架,都會看見很多添加各種營養素的產品:運動後飲用的功能性飲料幾乎全部含有維生素B6、維生素B12;不同的飲料中還含有維生素C、鈉、鉀、鈣等;口香糖櫃上有一排全部是添加維生素C的產品;杭州某食品公司出產的方便麵裏添加了各種維生素和鐵、鋅等營養元素,該公司還出產了一種添加15種營養素的飲料。

  功能性食品與普通食品的最大不同在於添加了功能因子。一般來說,功能性食品中包含一些有益於健康的原料,但通常也混合了許多不利於健康的食物。功能性食品的基本組成可謂千篇一律,以質量並不好的食物作為原料,加上幾種功能性因子,然後就可以作為一種“永葆健康”的食品出售,但它的作用真的有那麽神奇嗎?

  雖然功能性食品從一定程度上順應了人們的需求,但功能性因子的作用到底如何,目前國內尚無充足的科學檢測結果。廠家大打“功能”牌的目的,是不是一種跟風炒作,還值得懷疑。營養學界公認為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極易流失或被破壞,如果維生素含量多,飲料的口味就會受到影響,可以說營養和美味難以兼得。但如果隻是少量地添加,究竟對人體能起到多大作用呢?至於疲憊時或運動後喝點功能性飲料,能否起補充養分的作用,那就更難說了。

  功能性食品也可能帶來致命傷害

  據西方媒體報道,2001年7月,瑞典有三個年輕人的死亡與飲用紅牛飲料有關。他們中有兩人在喝了摻酒的紅牛飲料之後死亡,另外一人在繁重工作之後,連續喝了數罐紅牛飲料後,因腎功能衰竭而死。

  2004年2月,歐盟法官作出一項裁決,禁止紅牛飲料在法國境內銷售,因為紅牛飲料中含有過多的咖啡因,而長期過量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可引發高血壓和心髒病。


       
       
製藥行業供應的食品(2)



       
  這樣的消息對於功能性飲料市場而言無異於一顆重磅炸彈。

  天然食物是最好的食物

  可以說,一些真正的功能性食品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比如酸奶、燕麥片、全麥麵包等,所以沒有必要一味地去追求食物的功能。向一些垃圾食品中注入一些寶貴的營養物質的做法,其實是事倍功半。

  吃人造的功能性食品不能過量,特別是很多添加營養素的功能食品並沒有標注所含營養素的含量。此外,功能性飲料雖然能提供比較多的營養元素,但還是不能忽視日常的合理膳食,否則同樣可能引起營養不良。要想獲得健康,並不是簡單地吃一次營養強化的方便麵、喝一瓶強化飲料或者吃一些營養餅幹就可以實現的。


       
       
讓人成為實驗之中最無奈的實驗品(1)



       
  對老百姓來說,“轉基因食物”還是個新鮮事兒,似乎和自己沒多大關係,可如果告訴您這種東西您已經吃了不少的時候,很多人會嚇一跳:“什麽是轉基因食物啊?我怎麽不知道我什麽時候吃了,會不會有毒啊?”恐懼是因為不了解,這不,很多人都慌了。

  其實,轉基因食品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少見,如果你不想讓自己的身體成為實驗品,那麽還是了解一下什麽是轉基因食品,然後做出吃還是不吃的決定吧。

  拿人類健康開玩笑的食物

  基因是控製生物性狀的最基本單位,記錄著生物生殖繁衍的遺傳信息。通過修改基因能改變一個有機體的部分或全部特征。轉基因食品,就是指科學家在實驗室中把動植物的基因加以改變,再製造出具備新特征的食品種類。比如人們可以用鮮魚的基因幫助西紅柿、草莓等普通植物來抵禦寒冷;把某些細菌的基因接入大豆類的植株中,就可以遠離害蟲的侵襲。而以這些轉基因生物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在我國,轉基因食品還比較罕見,到目前為止,經農業部生物工程安全委員會準許商業化的轉基因作物僅有6個,其中有3個涉及食品,即兩種西紅柿、一種甜椒。就轉基因產品的標誌問題雖然兩年前已經立法,可很多廠家出於商業目的,向消費者隱瞞這一事實,使很多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買了轉基因食品。

  當越來越多的轉基因食品呈現在我們麵前時,我們首先想到的問題就是:轉基因食品能吃嗎?吃了轉基因食品後會有副作用嗎?害蟲都不敢輕易下口的轉基因作物,卻成為了我們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角色,那我們是不是連同那些抗蟲基因也消化了呢?愈來愈耐貯藏的西紅柿會引起人體的變異嗎?

  在英國,就曾發生由抗蟲土豆引起的環保組織狂摔超市中的轉基因食品,各種媒體紛紛聲討轉基因食品的事件。轉基因食品雖然已為美國、加拿大兩國的消費者所接受,但仍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消費者認為食用轉基因食品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轉基因食品是否被妖魔化

  弗蘭肯斯坦是英國作家瑪麗謝利於1918年所著小說中的主人公,他的職業是生理學研究,他最後被自己創造的怪物所毀滅。現在歐洲人把轉基因食品稱作“弗蘭肯斯坦食物”,就是說轉基因植物將造成生態災難,威脅人類的生存。這種比喻可能或多或少有些誇張,但是不可否認,他們的擔憂也並不完全是空穴來風。

  轉基因食物進入我們的身體,可能會導致某種毒理作用和過敏反應。比如說,轉入的生長激素類基因就有可能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轉基因生物體中使用的抗生素標記基因,也有可能使人體對很多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又比如,改造大豆的基因來自細菌、病毒等,用以改造食品的基因有的甚至來自蠍子、老鼠。所以,人們免不了擔心,這些改造的基因食品可能帶來環境被破壞、人體自身基因也被改造等惡果。當然,由於人體內生物化學的複雜性,有些影響還需要經過長時間才能表現和檢測出來。


       
       
讓人成為實驗之中最無奈的實驗品(2)



       
  英國農民曾經種植了一批轉基因的油菜。一位德國教授做了三年研究後發現,這種油菜使采集花蜜的蜜蜂體內細菌的基因也發生了改變。消息傳出後,引起軒然大波,政府不得不勸說種植者銷毀這些油菜。因為,這些種子、花粉、昆蟲、鳥類和蜜蜂可以不斷地變換地點,可能會對周圍的田地造成汙染。

  盡管有些人認為人們已經吃了很長時間的轉基因食物而沒有任何問題,但這不能因此證明轉基因食物就是完全健康的,因為正如吸煙影響健康誰都知道一樣,有的吸煙人還是在不知不覺中得了肺病,而另外一些嗜煙如命的人卻沒有這方麵的異常。

  你願意當轉基因食品的試驗品嗎?

  雖然對於轉基因食品的潛在危害仍有很大爭議,如涉及抗生素抵抗、新黴素的產生、不可預見的過敏反應等,但是它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影響目前尚不明確。很多的關注尚處於推測之中,沒有人可以預見轉基因食品進入我們的食物鏈可能帶來的後果,但是很多轉基因食品還是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流入了超市、市場,擺上了我們的餐桌。

  每個消費者都有知情權,有權知道自己買的商品的基本情況。按照規定,消費者在購買轉基因食品時,可向經營者詢問商品的性能、質地、有效期限、生產廠商等問題,而生產廠商則要在標牌上把產品的基本情況介紹清楚。

  如果“吃”進了沒有粘貼標誌的轉基因食品,您可以向衛生、工商等職能部門舉報,根據“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的要求,對違反其規定的,可以沒收非法銷售的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以1萬~5萬元的罰款。


       
       
讓食物中毒事件層出不窮(1)



       
  可以說,今天的人們,隻要一天離不開食品,就一天離不開食品添加劑。時間就是金錢,食品加工的價值就在於節省了消費者的時間,但食物的營養價值常常因此丟失。事實上,添加劑所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從蘇丹紅到日落黃、對位紅、漂白劑、防腐劑……食品添加劑所帶來的安全隱患一直讓我們擔憂。

  食品添加劑,是天使還是魔鬼

  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物質或者天然物質。食品添加劑共分22大類,包括1600多個品種,絕大多數從植物中提取,部分由人工合成。

  據了解,目前我國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包括:

  ⑴為增強食品營養價值而加入的營養強化劑;

  ⑵為保持食品新鮮度而加入的,如防腐劑、抗氧劑、保鮮劑等;

  ⑶為改善品質而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粉、增味劑、甜味劑、疏鬆劑、抗結塊劑和品質改良劑等;

  ⑷為便於加工而加入的消泡劑、脫膜劑、乳化劑、穩定劑等。

  食品添加劑的存在對於食品生產商來說是必要的,如果一種食品不香、不甜、不好看,有誰會去買?而食品添加劑恰恰彌補了加工食品的缺陷。

  當然,盡管添加劑在加工食品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過量或違規使用無疑給食品安全蒙上了一層陰影。

  很多我們喜歡的食品的味道,其實是許多食品添加劑製造出來的味道。食品加工的信息沒有被公開,很多人天真地相信“一流廠家生產的東西沒問題”、“大型超市銷售的東西不會有錯”,我們的舌頭正在被食品添加劑破壞著還不自知,這實在是很可悲。

  純天然的就一定好嗎?

  出於對“添加劑”的恐懼,追求所謂純天然就成為很多人選購食品時的重要甚至唯一標準。“不含防腐劑”、“無任何添加劑”等一時成為廣為使用的食品宣傳用語。

  然而,“純天然”食品也有諸多的潛在隱患是我們意想不到的:如不含抗氧化劑的食品可能出現氧化反應,產生危害人體健康的氧化物質,而又不易被察覺,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潛在危害;一些不含防腐劑的食品,因不能有效抑製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在保存過程中可能腐敗變質。因此,對於所謂純天然食品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

  濫用食品添加劑,性命堪憂

  曾經有這麽一個笑話:一個顧客問香腸店老板,他已經連續7年都在這裏買香腸,能否給他優惠的價格。“7年!”肉食店老板轉過身驚訝地說:“你現在怎麽還活著?”


       
       
讓食物中毒事件層出不窮(2)



       
  這個笑話告訴我們什麽呢?它以一種幽默的方式提醒我們小心濫用食品添加劑之害。食品添加劑問題其實非常值得我們憂慮,因為它們可能影響兒童的學習能力,甚至是一種致癌物。

  理想的食品添加劑應是有益而無害的物質,但有些食品添加劑,特別是化學合成的食品添加劑往往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不合標準,那麽它就會成為人類健康的殺手。當然,食品添加劑隻有達到一定濃度或劑量水平,才顯示出毒害作用。

  香噴噴的鹵鴨、晶瑩剔透的粉絲、鮮嫩的野山菌,市場上花花綠綠的食品以其色、香、味時刻挑逗著我們的食欲。您可能沒有想到,這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可能是食品添加劑的功勞。

  為了使鹵味看上去色澤鮮豔,加入雙氧水、亞硝酸鈉、工業片堿、胭脂紅等;為了使瓜子更好看,放進了大量的明礬、工業鹽、石蠟、黑色素,還有泔水油;為了使野山菌看上去更加鮮嫩可口,將菌菇放在防腐劑、漂白劑裏浸泡加工……人工合成色素在合成過程中,有的可能混入雜質如砷、汞等物質,具有致癌性,對人特別是對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健康危害更大;防腐劑、漂白劑都含有硫磺成分,跟水發生作用後就會產生二氧化硫,是一種致癌物質。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研究人員早在2000年就調查了食品添加劑食用情況,結果發現食品添加劑對兒童行為有不良影響,導致兒童易怒、注意力差、多動和過敏等多種反應,這份研究被稱為“懷特島研究”。

  據近年來食品安全方麵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有超過20萬人食物中毒,也就是說這些問題食品平均每天能毒倒500人!這其中有的發病急,症狀明顯、嚴重,搶救不及時可導致死亡;有的發病慢,毒素反複損傷肌體組織而發生慢性病變或癌變。在患癌症的人中,有一半左右是食品汙染造成的,而其中的一些汙染的根源就是食品添加劑。由於濫用食品添加劑,食物中的重金屬汙染會在人體內形成慢性積累,從而引發癌症、軟骨病等多種以前聞所未聞的疾病,也難怪現在的怪病越來越多。

  睜大眼睛看這五種食品添加劑

  消費者應注意食品添加劑有五種:

  ⑴漂白劑

  用病死的母豬肉做肉鬆,為改變肉製品的色澤,就加入大量雙氧水使死豬肉變色;用氧化漂白劑掩蓋肉類、海產的腐敗變質外觀;將含甲醛成分的致癌的工業用品“吊白塊”添加到米粉、腐竹等食品中去。

  ⑵著色劑

  濫用檸檬黃等加工情人梅;水果罐頭中超量使用日落黃,使其看上去顏色鮮豔,不褪色;以添加一種名為加麗素紅的色素類飼料喂養雞,使其產出顏色偏紅的雞蛋。


       
       
讓食物中毒事件層出不窮(3)



       
  ⑶防腐劑

  這在某些腐竹、米麵製品中經常被使用。

  (4)香精、香料

  相當一部分企業私自生產、經銷、使用未經國家批準的食品香料,或使用低質、違規原料,以牟取暴利。冷飲、糖果、烘焙食品、膨化食品、乳製品、肉製品等都可能含有過量的香精。?

  (5)甜味劑

  過量使用糖精鈉的現象很常見,特別是在某些劣質飲料、蜜餞和果脯中。


       
       
你知道自己吃進多少食品防腐劑(1)



       
  有統計資料顯示,幾乎每一次食品抽檢都不可避免地發現一些有問題的食品,防腐劑超標已經不再是什麽稀奇事。中央電視台的每周質量報告中的“四川泡菜”就是一個頗為典型的例子。加工泡菜的工人透露,他們在加工泡菜中的保鮮劑——苯甲酸鈉使用量居然是0.3%,超過了國際標準60倍之多。

  食品防腐劑,羞羞答答不敢示人

  食品防腐劑是防止因微生物的作用引起食品腐敗變質,延長食品保存期的一種食品添加劑,它還有防止食物中毒的作用。因此,加工的食品絕大多數有防腐劑。醬油中一般含有防腐劑苯甲酸鈉,麵包和豆製品常常添加防腐劑丙酸鈣,醬菜、果醬、調味品和飲料中常加入山梨酸鉀,葡萄酒等果酒的防腐傳統上用亞硫酸鹽,等等。可見,防腐劑的身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

  現在,食品加工業很發達,食物中毒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輕易謀害我們的生命,人們對一些有害微生物的“威力”已有深刻的認識。比如說,有一種非常可怕的細菌叫“肉毒菌”,它能夠產生世界上最毒的物質——“肉毒素”,它究竟有多毒呢?隻需1克肉毒素便可以置200萬人於死地。還有一種可怕的黴菌叫“黃曲黴”,它產生的“黃曲黴毒素”是最強的致癌物質之一。當然,還有一些威力不那麽大,但卻同樣危害我們健康的微生物,如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腸杆菌、副溶血弧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如果食品的加工和儲存過程中沾染了這些有害微生物,造成的後果就實在太可怕了。這種風險,無論哪一家食品企業也不願意承擔。

  食品防腐劑大顯身手的機會到來了。目前國內能夠做到“無菌包裝”的食品還不多。大自然中微生物無處不在,即使生產過程中對食品本身進行了滅菌,如果包裝環境不是無菌狀態,食品也難逃被汙染的厄運,所以添加防腐劑是必要的。正因為有了它們,我們才可以安心地消費許多細菌容易繁殖的食物。

  時至今日,人們對食品的選擇逐漸變得理性起來。太甜的果脯、煮得太爛的肉、太鹹的醬菜、幹得掉渣的麵包、油膩膩的方便麵,都難以吸引人們的眼光。於是低鹽的醬菜、低糖的果脯、入口綿軟的糕點、非油炸方便麵等應運而生。這些食品要想多保存幾天,隻好求助於防腐劑啦。

  食品防腐劑,防還是不防?

  超市裏能買到的包裝食品越來越多,防腐劑等食品添加劑功不可沒。總的來說,國家批準使用的防腐劑都是安全的,它們的毒性並不比每天吃的食鹽高多少,完全不必因此恐慌。但一些食品生產企業利用防腐劑兼具抑菌、消毒的特點,把防腐劑視為萬能藥劑,將防腐、抑菌、消毒等多種工序合而為一,這就意味著防腐劑的用量可能要增加許多。還有一些食品生產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往往使用最廉價但毒性也較大的防腐劑類型,例如,一些水產品銷售商用甲醛來防止水產品的腐敗,掩蓋其品質劣變。這對我們的健康來說,可是不小的考驗。


       
       
你知道自己吃進多少食品防腐劑(2)



       
  很多食品具有天生的穩定性,有防止變質和抵抗微生物的能力。但在產品中加入水後,便失去了這種抵抗力,必須通過防腐劑抵抗病原菌的襲擊。防腐劑和抗生素一樣,什麽細菌都在劫難逃,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體內幫助消化的腸內菌也會受到傷害。有些防腐劑甚至含有微量毒素,長期過量攝入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的損害。即使是作為國際上公認的安全防腐劑山梨酸和山梨酸鉀,過量攝入也會影響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

  嬰幼兒的代謝係統尚未發育成熟,即使是對成年人無毒的物質,也可能擾亂嬰幼兒的代謝機能。為了保護嬰幼兒的健康,國家規定在兩歲內嬰幼兒的食品中禁止添加除營養強化劑之外的任何食品添加劑,也包括防腐劑。

  不含防腐劑的真的就OK嗎?

  走進超市賣場,打出“本品絕對不含任何防腐劑”、“真正安全、健康”等醒目字眼的食品廣告不時衝擊著人們的眼球。許多食品把“本品絕不含防腐劑”作為一個賣點,在包裝上印得特別大。

  我們應理性看待防腐劑。防腐劑除了防止食品腐爛變質外,有時也可以防止食物中毒的發生。當然一些防腐劑由人工合成,使用不當會有一定副作用,長期過量攝入會損害人體健康。一些小廠商為謀求經濟效益,本身使用了防腐劑而標注“不含防腐劑”,往往名不副實。例如,一些飲料一方麵在配料表中標明了含有防腐劑苯甲酸鈉,另一方麵又宣傳“不含防腐劑”,這無疑是典型的自相矛盾,自欺欺人。


       
       
抗生素讓牲畜吃得少又長得快(1)



       
  香港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7%受調查的尿道炎個案,感染了很少在社區感染的抗藥性惡菌——超廣譜大腸杆菌,染病者越來越年輕。負責研究的學者推斷,問題可能與農場濫用抗生素飼養禽畜有關。也就是說,含抗生素的肉食有可能削弱現代人抵抗力的問題開始浮現。

  餐桌上吃肉時,你絕對想不到的事情

  《羊城晚報》曾在頭版頭條的位置發表題為《嘩!這BB七種抗生素全耐藥》的報道:一早產兒竟然對頭孢、泰能、馬斯平、複興達等七種抗生素均有耐藥性。

  另據報道,廣州市婦嬰醫院的一項統計顯示,在對出現感染的新生兒進行的十幾種抗生素藥敏試驗中,70%的嬰兒對少則一種、多則數種的抗生素出現耐藥性,且發生耐藥的人數和耐藥程度,較過去明顯增加,以至於一些醫院新生兒科的醫生對此有些“見怪不怪”。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自身和親人的健康都越來越重視。不僅孕婦很講究產前進補,每天都要吃雞蛋,喝雞湯、豬蹄湯和牛奶,很多人也都養成了“藥補不如食補”的習慣。但這些食補原料的安全性卻越來越令人擔憂。新生兒耐藥現象就可能與準媽媽講究產前進補,每天吃的雞蛋和喝的雞湯、豬蹄湯及牛奶中有抗生素殘留有關。

  據報道,奶牛每到換季時容易發作乳腺炎,通過注射抗生素進行治療後,其牛奶在一定時期內會殘存抗生素,在加工為鮮奶產品的過程中也無法去除,對抗生素過敏的人飲用後就會產生過敏反應,也會使非過敏人群對抗生素類藥產生抗藥性。國家有關部門2003年底的一項普查顯示,在北方市場近800份乳品采樣中,抗生素殘留超標居於不合格項目第一位。2006年上半年的一項檢測顯示,當前我國市場上有50%左右的牛奶抗生素殘留超標。也就是說,隻要是人類飼養的,絕大部分動物都可能被喂養抗生素,不僅包括豬、牛、羊等畜類,也包括雞鴨鵝等禽類,還包括魚、蝦、蟹等水產。

  很多在藥店需憑醫生處方才能購買的抗生素,飼料場、養殖廠或養殖戶則能輕易批量購買。據報道,中國每年生產700噸諾酮類(一種抗菌素),其中有一半被蟹場、蛇場、烏龜場、黃鱔場等養殖戶用掉,再加上其他種類的抗菌素,不知總數有多少噸。一麵是利益的驅使,一麵是監管的漏洞,有了市場需求,不少飼料廠就會積極主動地生產“有抗飼料”,而那些陷入“耐藥性”惡性循環怪圈的養殖場或養殖戶,又不得不對生病的禽畜加大抗生素的用藥劑量。惡性循環之下,“有抗食品”就通過餐桌變身成健康的“隱形殺手”,人體也成為抗生素殘留的“收容所”,耐藥性不斷增強。目前在動物飼料中普遍加入土黴素、四環素類藥物,實際上等於持續低劑量用藥,有利於致病微生物獲得抵抗力或“先天性抵抗力”的產生,成為抗藥菌株。


       
       
抗生素讓牲畜吃得少又長得快(2)



       
  別讓人體成為抗生素的“收容所”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在2004年調查了13間化驗所,共抽查519個尿道炎門診病人樣本及81個住院病人樣本。研究發現,有42個尿道炎樣本感染抗藥性超廣譜大腸杆菌,比率為7%。這些細菌會隱藏在動物體內經過食物鏈傳播,加上現代人喜歡嗜吃生魚、生肉或半生不熟的肉類,將隱藏在禽畜體內的抗藥性大腸杆菌一並吃下肚,導致發病。

  想想為了加強補充體內所需要的各種營養,人們每天都要吃雞、鴨、魚和肉,喝各種湯,卻不知道吃進去喝進去多少抗生素。好多人疑惑,抗生素不是治病的藥嗎,怎麽會變成了有害物?

  經常食用含有抗生素的“有抗食品”,即使是微量的,也能使人出現蕁麻疹或造成過敏性休克;與此同時,“有抗食品”還會使病菌的耐藥性越來越強,當人體患病時再用抗生素治療,效果就會下降。而對治療無效的原因,醫生往往又不易查明,導致延誤病情,耽誤治療。遇到這種情況,醫生有時會加大抗生素使用量或使用更高效的抗生素,結果更糟。30年前,人體注射青黴素20萬單位就可以了,後來逐漸發展到80萬單位、100萬單位,甚至更高。而且人體耐藥的速度遠遠快於新藥開發的速度,等於在人體內埋下一顆“隱形炸彈”,長此以往,會陷入“無抗生素可用”的境地,人類將再次麵臨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脅。

  2006年4月,央視新聞聯播報道,北京一家知名醫院收治了一名普通的咳嗽患者,盡管醫生給他用了多種類型的抗生素,但仍然沒能挽回他年輕的生命——奪去他生命的是對抗生素產生極強耐藥性的“升級版”病菌。

  此外,由於抗生素本身就是一種藥物,引起不良反應在所難免。我國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記錄顯示,中國藥物不良反應有三分之一是由抗生素引起的,由於抗生素的種類越來越多,它引發的不良反應也越來越多,幾乎已經涉及了人體的每一個生理係統。

  更為可怕的是,長期食用這種“有抗食品”,可能會使一些人畜共患的致病微生物或有明顯變異的致病微生物直接傳給人類。這樣一來,那些原本對人類沒有威脅的微生物也有可能奪去人類的生命,如果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流行,後果更加不堪設想。

  兒童是有抗食品的最大受害者

  “有抗食品”對兒童的危害程度要比成人嚴重得多。兒童的生殖、免疫、神經等係統正在快速發育中,新陳代謝要比成人快得多,從食品中吸收有害物質也多。如果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殘留在人體內大量積蓄,兒童會出現耳聾,成人則會影響腎髒;四環素濫用會對成人造成肝髒損害,對兒童會影響牙齒和骨骼發育;而氯黴素的濫用極易損害人類骨髓的造血功能,並由此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生,等等。


       
       
抗生素讓牲畜吃得少又長得快(3)



       
  由於兒童不能獨立選擇食品,家長一定要增加對兒童的保護意識,避免“有抗食品”扼殺了孩子們的健康,購買食品特別是乳、肉、蛋等畜產品時,不僅要選擇品牌和生產廠家,還要留心包裝上是否具有“無抗生素”的相關標誌或解說。目前我國已有“無抗牛奶”、“無抗蜂蜜”等具有相應標誌的安全食品上市,消費者可以根據相關標誌和品牌進行選擇。

  當然,在我國社會誠信體係尚未健全的情況下,也不能一味迷信所謂標誌或廠商承諾,最好還要多了解一下廠商的相關情況,認真想想它是否真的具有社會責任感,是否真的具備“無抗食品”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條件。


       
       
吃氫化油=吃掉健康(1)



       
  也許是因為脂肪和肥胖之間的親密關係,使得人們談“脂”色變,對脂肪敬而遠之。其實,你的身體是需要脂肪和油的,脂肪酸是均衡飲食中的重要一分子,它是我們的神經正常運作、胎兒大腦發育的基礎。這麽說脂肪並非都是壞分子,但同時我們在生活中也容易看到很多人患上與脂肪酸有直接關聯的皮膚病、心髒病、癌症。為什麽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答案就在於氫化了的脂肪。

  帶你認識氫化油

  一個聽起來非常專深而又陌生的名詞,似乎隻是食品科學家的事。其實,氫化油就是一種食用油,我們幾乎每天都可能跟它打交道,隻是我們見到時不認識罷了。氫化油也沒有什麽神秘的,隻不過是含豐富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經過加氫、過濾、脫色、脫臭等工藝處理而成。

  植物油因為含有多量的不飽和脂肪酸,有易氧化、不耐長時間高溫烹調的缺點。為改善此缺點,食品加工業者將之氫化、飽和化,氫化油因此應運而生。

  植物油經氫化後其分子結構更加穩定而不易被氧化而變質,因而用氫化油煎炸的食品在貨架上的保鮮期延長。超市或西式快餐店等場所出售的炸薯條、炸雞腿等油炸食品都是用氫化油所加工的。氫化油還是製作餅幹、糕點、酥皮的重要原料。我們平常吃的糕點中大多含有這種氫化油。氫化油可以讓蛋糕、麵包等變得更加鬆軟可口,讓炸雞和炸薯條等變得更加香脆。

  鮮嫩的生日蛋糕端上餐桌,香甜的味道總讓人忍不住大啖一番。其實製作生日蛋糕上的顏色鮮豔花朵的主要原料是人造奶油,而人造奶油中大部分都是氫化油。除此之外,氫化油還藏身於巧克力、冰淇淋、奶油餅幹、方便麵、蛋黃派、多納圈、咖啡伴侶和奶油麵包等食品中。

  “壞油”吃太多,人就會生病

  國外研究證實,經常攝入占總熱量5%的氫化油,即每天10~15克(相當於100克奶油蛋糕或50克桃酥)就會危害健康。

  植物油脂肪酸多為順式結構,但通過氫化後改變了這種原有的分子結構,變成了反式結構的脂肪酸。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會促使動脈硬化形成,增加人類心血管病的患病率,比飽和脂肪酸更不利於健康。有調查表明,人造黃油攝入量越多,患心髒病的危險性就越大。

  反式脂肪酸有增加血液黏稠度和凝聚力的作用。我們的血管就會像餐廳的牆壁一樣沾滿了油汙,尤其是微血管,因為細小,更容易被這種油所堵住。有實驗證明,攝食占熱量6%反式脂肪酸的人群的全血凝集程度比攝食占熱量2%的反式脂肪酸人群高,因而使人容易產生血栓。


       
       
吃氫化油=吃掉健康(2)



       
  孕期或哺乳期婦女食用氫化油過多,當母親體內反式脂肪酸占總脂肪酸一定量時,反式脂肪酸還能通過胎盤轉運給胎兒。母乳喂養的嬰幼兒都會因母親攝入人造黃油使嬰幼兒被動攝入反式脂肪酸,使胎兒和新生兒比成人更容易患上必需脂肪缺乏症。反式脂肪酸還對中樞神經係統的發育產生不良影響,抑製前列腺素的合成,幹擾嬰兒的生長發育。

  哈佛大學的沃爾特韋萊特教授對6.7萬名護士進行了一項研究,讓她們保存12年以來的飲食記錄。研究結果表明:氫化脂肪與心髒病、癌症和皮膚癌的增加率有明顯的聯係。

  口感香酥的食物——氫化油的最佳藏身地點

  雖然少用氫化油的呼聲高漲,但目前尚無過多的法律約束,世界上隻有丹麥一個國家明文禁止在食品中使用反式脂肪酸。其法律規定,每100克食用油中隻能含有2~5克反式脂肪酸,這個含量極低,意味著基本不能使用。

  氫化油便宜好用,讓商家愛不釋手。由於氫化油食品無法由外觀判別,凡標示上注有“氫化植物油、部分氫化油、植物奶油、烤酥油”等字樣,或是英文為“Hydrogenated”,一定要提高警覺,那意味著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酸。

  另外,“麥淇淋”、“烤酥油”、“植物奶油”、“人造黃油”等,這些聽起來跟反式脂肪酸完全不沾邊的添加物,實際上都可能是“氫化植物油”的美麗化身。

  很多的西點、餅幹、糕餅、蛋糕、麵包等烘焙食品在製做過程中需要加入烤酥油來增加酥脆的口感和濃鬱的香氣,而烤酥油就是一種氫化油。根據美國的調查,從這類食品攝取的反式脂肪酸幾乎占總量的一半,隻要是口感越酥脆的產品,加入的烤酥油就會越多,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自然也就越高。


       
       
垃圾食品:不折不扣的能量炸彈(1)



       
  油條、燒餅一直是我們的傳統早點,而現在,漢堡、薯條作為時尚快餐是孩子們的最愛。汽水、果汁等取代了白開水成為很多人每天的主要飲料。就在人們在飲食上不斷求精、求新、求洋的同時,“垃圾”食品也正悄然來到您的餐桌上。

  世界衛生組織榜單上的垃圾食品

  我們通常把僅僅提供一些熱量、沒有別的營養素的食物,或是營養成分超出人體需求量並最終在人體內變成多餘成分的食品稱為垃圾食品。

  世界衛生組織(WHO)經過3年的研究和“評選”發布了一張榜單。雖然這隻是一張食品榜,但它揭示出了6種最健康食品和10大垃圾食品。在3年的時間裏,世界衛生組織對人們日常飲食中涉及的各種食品都進行了分析和研究,評選出了最佳蔬菜、最佳水果、最佳肉食、最佳食油、最佳湯食、最佳護腦食品等6種最健康食品。同時,油炸食品、醃製食品、加工肉食、餅幹、碳酸飲料、方便食品、罐頭、果脯、冷凍甜品及燒烤食品則“入選”了Top10垃圾食品。

  ⑴油炸食品

  代表食品:油條、油餅、薯片。

  垃圾標簽:肥胖、高脂血症、冠心病、致癌。

  熱量高,含有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質,經常進食易導致肥胖;是導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最危險食品。

  在油炸過程中,往往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質。

  ⑵醃製食品

  代表食品:酸菜、鹹菜、鹹蛋、鹹肉。

  垃圾標簽:高血壓風險、胃腸炎症、潰瘍。

  在醃製過程中,需要大量放鹽,造成常常進食醃製食品者腎髒的負擔加重,發生高血壓的風險增高。

  食品在醃製過程中可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質亞硝胺,導致鼻咽癌等惡性腫瘤的發病風險增高。

  高濃度的鹽分可嚴重損害胃腸道黏膜,故常進食醃製食品者,胃腸炎症和潰瘍的發病率較高。

  ⑶加工的肉類食品

  代表食品:熏肉、臘肉、肉幹、魚幹、香腸。

  垃圾標簽:血壓波動及腎功能損害。

  含有一定量的亞硝酸鹽,有導致癌症的潛在風險。此外,由於添加防腐劑、增色劑和保色劑等,造成人體肝髒負擔加重。

  火腿等製品大多為高鈉食品,大量進食可導致鹽分攝入過高,造成血壓波動及腎功能損害。

  ⑷燒烤類食品

  代表食物:羊肉串、鐵板燒。

  垃圾標簽:含有強致癌物質三苯四丙吡。

  肉直接在高溫下進行燒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再與肉裏的蛋白質結合,就會產生一種叫苯並芘的致癌物質。這種化合物隨食物進入胃後,與胃粘膜接觸,構成胃癌發病的危險因素。


       
       
垃圾食品:不折不扣的能量炸彈(2)



       
  ⑸餅幹類食品

  代表食品:餅幹、糖果。

  垃圾標簽:心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

  食用香精和色素過多,易損傷肝髒;熱量多而營養成分低。

  ⑹汽水可樂食品

  代表食品:汽水、可樂。

  垃圾標簽:骨質疏鬆和動脈硬化。

  汽水是一種由香料、色素、二氧化碳和碳水化合成的飲品,含大量碳酸,會帶走體內大量的鈣,導致骨質疏鬆;含糖量過高,超過人體正常需要;喝後有飽脹感,影響正餐。

  ⑺罐頭類食品

  代表食品:水果罐頭、魚罐頭、肉罐頭。

  垃圾標簽:胰腺負荷加重、導致肥胖。

  罐頭內食物的營養素都遭到大量的破壞,特別是各類維生素幾乎被破壞殆盡。另外,罐頭製品中的蛋白質常常出現變性,使其消化吸收率大為降低。

  很多水果類罐頭含有較高的糖分,可在進食後短時間內導致血糖大幅攀升,胰腺負荷加重。

  ⑻方便麵

  代表食物:方便麵。

  垃圾標簽:心血管風險、影響肝髒。

  一方麵,因鹽分含量高增加了腎負荷,會升高血壓;另一方麵,含有一定的反式脂肪酸,對心血管有相當大的負麵影響。加之含有防腐劑和香精,可能對肝髒等有潛在的不利影響。

  ⑼冷凍甜點:

  代表食物:冰淇淋、冰棒和各種雪糕。

  垃圾標簽:導致肥胖、降低食欲、刺激胃腸道。

  因含有較高的奶油,易導致肥胖;因高糖,可降低食欲;還可能因為溫度低而刺激胃腸道。

  ⑽果脯、話梅和蜜餞類食物

  代表食物:果脯、話梅和蜜餞。

  垃圾標簽:致癌、損害肝髒。

  含有亞硝酸鹽,在人體內可結合胺形成潛在的致癌物質亞硝胺;含有香精等添加劑,可能損害肝髒等髒器;含有較高鹽分,可能導致血壓升高和腎髒負擔加重。

  拒絕垃圾食品為什麽這麽難

  提到上癮,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藥品、毒品或者香煙,其實生活中的一些食品經常食用也會產生上癮的症狀,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有害無益。

  多數人都偏愛漢堡、薯條、炸雞翅、烤腸等高熱量、高脂肪、高糖的食品,因為它們通常口味較重,對人的味覺產生刺激。某些油炸或加工食品中含有很多香料、色素、調味劑、膨化劑等人工添加劑,這些化學製劑使食物在顏色、味道、外觀上對人產生巨大的誘惑,而人的味覺一旦接受了這種美味的刺激就會上癮,難以抗拒。更有一些不法商販在食物中加入使人上癮的藥物,這些藥物會影響人體的中樞神經係統,使人產生依賴,甚至上癮。


       
       
垃圾食品:不折不扣的能量炸彈(3)



       
  我們拿什麽來取代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的誘惑難以抵擋,但滿足口福的代價卻是健康。戒掉垃圾食品確實很難,但不妨嚐試多吃一些“好”食物:

  ⑴最佳水果

  依次是木瓜、草莓、橘子、柑子、獼猴桃、芒果、杏、柿子和西瓜。

  ⑵最佳蔬菜

  紅薯裏含有豐富的纖維、鉀、鐵和維生素B6,不僅能防止衰老、預防動脈硬化,還是抗癌能手,所以它被選為蔬菜之首。其次是蘆筍、卷心菜、花椰菜、芹菜、茄子、甜菜、胡蘿卜、薺菜、苤蘭菜、金針菇、雪裏蕻、大白菜。

  ⑶最佳肉食

  鵝肉、鴨肉化學結構接近橄欖油,有益於心髒。雞肉則被稱為“蛋白質的最佳來源”。

  ⑷最佳護腦食物

  菠菜、韭菜、南瓜、蔥、花椰菜、菜椒、豌豆、番茄、胡蘿卜、小青菜、蒜苗、芹菜都有補腦作用。此外,核桃、花生、開心果、腰果、鬆子、杏仁、大豆等殼類零食對腦子也很有好處。

  ⑸最佳湯食

  雞湯最優,特別是母雞湯還有防治感冒、支氣管炎的作用,尤其適於冬春季飲用。


       
       
癌細胞最愛吃微波爐食品(1)



       
  在微波爐裏烹調食物或許並不是一件好事,它雖然不會像傳統的烹調方法那樣把我們的食物燒糊或者烤焦,但是微波爐卻能夠從根本上改變食物的化學性質,降低食物的營養成分並產生一些毒素。

  微波爐,找麻煩的“捷徑”

  1980年,在巴黎日用電器展覽會上,一種被稱為“烹飪之神”的炊具引起了人們的強烈興趣。將裝有食品的器皿,放進一台類似於電視機的箱體內,關上箱門,啟動開關,不一會兒,色澤鮮亮、香味濃鬱的佳肴就做成了。而且,裝食物的器皿並不燙手,箱體本身也沒有被加熱。究竟是什麽這麽神奇呢?是微波爐。

  微波爐裏有個叫磁控管的電子管,釋放頻率為2450赫茲的微波,迫使食品中自由自在、雜亂無章排列的各個水分子,按照微波電場的方向首尾一致地“站隊”。微波電場每秒鍾變化幾十億次,水分子也隨著節奏運動幾十億次,這樣頻繁的運動產生了大量的熱能,將食品“燒”熟了。

  微波爐加工食物既快又方便,經濟實惠,但是,在微波爐的方便背後卻存在一個問題——它對我們的健康可能具有潛在的危害。

  1991年,一位名叫NormaLevitt的婦女死於一次輸過經微波爐加溫的血液之後。這是第一次有重大證據表明,用微波爐加熱物品對被加熱的物品的化學性質造成了根本的破壞。如果僅用微波爐把血液加熱到體溫就能使血液包含致人於死命的毒性,那麽我們用更高的溫度在更長的時間內加熱食品,又能發生什麽呢?

  微波爐的作用可不僅僅物體加熱那麽簡單。在食物被“燒”熱的同時,許多新的奇怪的分子也出現了,而且它們並不能被我們的身體所識別和接受,有些具有毒性,還可能致癌。有添加劑、人造色素的食物,例如意式薄餅及薯片等,經微波爐加熱後更會釋出大量化學物質,對人體有害。據此,我們可以推斷經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或動物,體內會發生嚴重的生理變化。

  前蘇聯的金斯克無線電技術研究院的科研人員經研究發現,微波爐會減少食物中60%~90%的營養素,包括礦物質和生化酶、維生素B、維生素C和維生素E,以及抗脂肪膽物質,甚至連蛋白質的營養成分也減少了。

  當你把食物放進微波爐時,恐怕你從未想過這會削弱你的免疫係統吧。1992年,瑞士聯邦技術研究院的誌願者,在吃了微波爐加熱過的食物後,血液中的血紅蛋白數目下降了,白細胞數目增加了。可見,微波爐加熱的時候減少了供給細胞的氧氣的分量,加重了免疫係統的負擔。

  除此以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經常吃微波食品的人的消化係統紊亂,淋巴係統發生障礙,血液中的癌細胞增加,更容易患胃腸癌。


       
       
癌細胞最愛吃微波爐食品(2)



       
  所有這些都告訴我們,微波食品包含了不同於普通食物的分子和能量。這些異常的分子和能量被人體吸收,不利於健康。

  微波輻射和微波泄露

  如果我們與工作的微波爐距離太近,會因受到過量的輻射能量而出現頭昏、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心動過緩、血壓下降等狀況。我們身體各器官中最容易受到微波傷害的部位就是眼睛。如果眼睛較長時間受到超過安全規定的微波輻射,視力會下降,甚至引起白內障。研究發現,當人眼靠近微波爐泄漏處約30cm,微波漏能達1mW/cm2時,會突然感到眼花,眼底檢查可見視網膜黃斑部上方有點狀出血。

  微波爐的加熱腔體,是采用金屬材料做成,一般來說微波不能穿透。微波爐的爐門玻璃也是采用一種特殊的材料加工製成,可以防止微波泄漏。如果微波爐內壁存在裂痕,或製造材料有瑕疵,那麽微波爐內的射線就會泄漏,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危害。

  你可以這樣來對微波爐進行安全性檢查:打開微波爐,拿著收音機站在一旁,如果收音機受到幹擾的話,那麽就表明你的微波爐有可能會泄露電磁波,需要修理或者調換。

  微波爐熱牛奶:謀殺營養的愚蠢做法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越來越離不開微波爐,尤其是早餐的時候,人們更追求速度和便捷,而用微波爐加熱牛奶就成為最常見的現象。

  直接把袋裝奶放進微波爐加熱,會影響人體健康。必須先將牛奶倒入微波爐專用的容器內,再用微波爐加熱。

  當然,如果能避免加熱飲用,就盡量不要加熱,這樣能保存牛奶完好的營養價值。如果用微波爐加熱牛奶時間過長,會使牛奶中的蛋白質受高溫作用,由溶膠狀態變成凝膠狀態,導致沉積物出現,影響乳品質量。牛奶加熱的時間越長、溫度越高,其中營養的流失就越嚴重,


       
       
我們的食物鏈已經開始毒跡斑斑(1)



       
  人和食物鏈有什麽關係嗎?應該說,不僅有關係,而且關係不是一般的大。在我們年幼時一定聽大人們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土”,這是食物鏈的最生動表述。我們人類與大自然也通過食物鏈而連接著。

  食物鏈就在我們身邊

  打開電視機收看“動物世界”欄目,我們往往會看到這樣的畫麵:凶猛矯健的老虎追逐鹿群,鹿群中的弱小者終於被追上,成為老虎的一頓美餐。

  食物鏈指的就是由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鏈條關係。這種關係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比如:有樹的地方常有鳥,有花草的地方常有昆蟲。動物吃植物,食肉動物吃食草動物,動物屍首腐爛為植物吸收後,植物又為動物所食。如此輪回,植物、昆蟲、鳥和其他生物靠生物鏈而聯係在一起,因相互依賴而共存亡。

  食物鏈的例子常常就在我們身邊,比如植物長出葉子和果實是昆蟲的食物源,昆蟲又是鳥的美食,有了鳥的存在,才會有鷹和蛇,有了鷹和蛇,鼠類才不會成災……當動物的糞便和屍體回歸土壤後,土壤中的微生物會把它們分解成簡單化合物,為植物提供養分,使其長出新的葉子和果實。就這樣,食物鏈建立了自然界物質的健康循環,它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現象,維係著物種間天然的數量平衡。

  食物鏈上的各種生物相互影響,一環扣一環。如果某一環節發生故障,鏈條就斷了,生態係統就會發生紊亂。

  我們是食物鏈中的最危險者

  處於食物鏈最高層的人類,往往更容易受到毒害。環境汙染物進入生物體的途徑之一是通過食物鏈實現的。汙染物在食物鏈中的積累和匯集,可使許多並不能造成危害的微量毒物,逐漸積累、放大到足以引起嚴重中毒甚至死亡的濃度。

  比如說如果自然界有了汞的汙染,而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把汞轉變成有機汞,魚類吃了含有有機汞的微生物就會把有機汞儲存在身體中,而人吃了這樣的魚,汞就會進入人的神經細胞中,人就會得水俁病。

  人類的食物幾乎找不到一塊淨土,一項曆時五年的研究之後,研究人員在鯨體內發現累積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當我們吃下那些帶有大量殺蟲劑殘餘的海洋生物和食品時,不可避免地會引起中毒和產生許多並發症。這種食物鏈的汙染是很難切斷的。

  12吃食物鏈中較低層次的食物

  現在一個中國北方漢子喝著二鍋頭嚼的豬頭肉跟楚漢相爭時樊噲啖的豬腿恐怕很難相提並論。現在的動物屍體是內外都有毒:現代農業廣施化肥和農藥,動物吃植物,毒素進入動物的體內,人又以動物為食,人便成為有毒物質的最高匯集者。沒辦法,食肉者位於食物鏈的較高環節。


       
       
我們的食物鏈已經開始毒跡斑斑(2)



       
  農藥殺蟲劑,潛入食物鏈

  從1939年開始,人們就使用殺蟲劑DDT,以噴霧方式對抗黃熱病、斑疹傷寒、絲蟲病等蟲媒傳染病。之後,各式各樣的殺蟲劑就陸續出現,但很快一些昆蟲及植物對殺蟲劑及除草劑出現抗藥性,於是化學工廠又研發出更多的新產品。就這樣,一代又一代的殺蟲劑出現在了農田裏,甚至我們的餐桌上。

  現在,全世界的農田都用有毒的化學物品(殺蟲劑與肥料)來防治蟲害和增加產量。農業使用的殺蟲劑及肥料經由滲透與雨水衝刷,深入土壤,接著進入食物鏈,這些毒藥就停留在植物與吃植物的動物身上。例如,農田裏噴灑DDT作為殺蟲劑,這種強烈的毒藥已被證實會擾亂生物的荷爾蒙分泌。已有的醫學研究表明它對人類的肝髒功能和形態有影響,並有明顯的致癌性能。DDT以及其它類似的殺蟲劑,會保存在植物、動物及魚類脂肪內,並能在其中長期積累,一旦儲存起來,便很難破壞。

  1962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RachelCarson在其發表的著作《寂靜的春天》中提出了他的懷疑和憂慮:DDT進入食物鏈,最終會在動物體內匯集,例如在遊隼、禿頭鷹和魚鷹這些鳥類中匯集,結果使一些食肉和食魚的鳥類接近滅絕。

  毒素在食物中是怎樣一步步增加的

  食物鏈有累積和放大的效應,當捕食者吃了體內含有有毒物質的食物時,這些有毒物質就會積累在捕食者體內,這樣營養級高的吃營養級低的,有毒物質就會越積累越多。許多人擔心吃蔬菜水果會農藥中毒,卻不知道自己天天吃肉,使更多的有毒農藥被吃進肚子裏。

  人類食用的動物基本都是人類飼養的。用作飼料的植物在種植過程中,為了防止蟲害,就大量使用農藥,因此,植物上多多少少會有農藥殘留。由於這些植物是動物吃的,人們對農藥的危險期不重視,往往直接用有農藥毒的飼料喂動物。可以說所有的動物體內都有農藥,隻是或多或少罷了。人隻要吃動物,那就同時把動物體內的農藥也吃了。這樣,人體內的農藥也就越來越多了。

  美國愛達荷州立大學的研究結果顯示,肉類中的DDT等殺蟲劑殘留物的含量是植物的13倍,那也就是說食肉者身上的農藥殘留量可能比食素者高出13倍。而且植物上的農藥殘留物可以洗滌,而動物肉內的農藥殘留物則無法洗掉。報告還指出,今天的美國人民和其他“先進”社會裏的人民,吃進肚子裏的有毒農藥殘餘,如DDT的含量,九成以上是來自所食用的肉、蛋、奶,隻有不及一成是來自水果、蔬菜、穀物類。

  由於生物放大作用,殺蟲劑及其他有害物質對人和生物的危害就變得十分驚人。一些毒素在身體組織中累積,不能變性或不能代謝,這就導致殺蟲劑在食物鏈中每向上傳遞一級,濃度就會增加,而頂級取食者會遭受最高劑量的危害。


       
       
我們的食物鏈已經開始毒跡斑斑(3)



       
  如果一種濃度很低的有毒物質被食物鏈的低級部分如草吸收,它對草的生長並不造成什麽影響。但兔子吃草後有毒物質很難排泄,會逐漸在它體內積累。鷹又吃兔子,有毒物質會在鷹體內進一步積累。美國國鳥白頭海雕之所以麵臨滅絕,原因就是DDT逐步在它體內積累,導致生下的蛋是軟殼,無法孵化。如果我們人類吃了這種鳥或者蛋後又會有什麽樣的後果呢?

  越低層的食物越安全

  有毒的東西進入食物鏈以後,從草到吃糧食的豬羊,到高蛋白,一層一層地不斷累積,因此吃食物鏈中較低層次的食物無疑是一個保險的好辦法。

  現在,全世界的農田裏恐怕都充滿了有毒的農藥、化肥等毒物,這些毒物通過飼養動物而存留在它們體內,尤其是脂肪內。這些有毒之物一旦被貯藏到動物脂肪裏,就很難再分解排泄,數量超過一定限度時,就會癌變形成腫瘤。

  你吃素食,吃蔬菜瓜果,最多隻是吃下了一份的農藥;而你吃肉,就是接收了該動物一生吃下的無數份農藥。動物吃了草或其他飼料,裏麵含藏的化學農藥絕大部分就會留在肉內。我們吃牛肉,就是全部接收那頭牛一生之中所吃的毒物。這樣作為食物鏈上最高級的生物,隻會把濃度最高的毒藥吃進肚子裏。

  為了在短時間內得到較多的肉以獲取最大利潤,動物們被關在不見陽光的房子裏,被強迫喂食,注射荷爾蒙以刺激生長,給它們吃開胃藥、抗生素、鎮定劑以及化學混合飼料。於是你在吃肉的同時又把專門為飼養動物而添加的抗生素、鎮靜劑、開胃刺激藥、化學催肥藥物等有毒物質一起吃進了肚子裏。


       
       
吃微生物食物:被忽視的食物路徑(1)



       
  吃動物性食物和吃植物性食物,是人類傳統的食物路徑,其實還有一條被忽視的路徑可以去走,就是吃微生物食物。

  被遺忘的角落:微生物世界

  可以說,吃動物加植物,是人類長期食物的主要模式。那麽,除了動物和植物這兩大食界成為人類的食物來源外,還有沒有“第三食界”可以吃呢?有的,這就是微生物世界。

  大約距今32億年以前,微生物就悄悄地在地球上出現了,那時,整個地球是它們獨霸的天下,後來才陸續出現了植物、動物和人類。

  很早,人們就知道獵取動物當食品,栽培植物收獲糧食,逐漸地發展了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畜牧業和農業。但是,資曆最古老的微生物卻一直無聲無息地度過了漫長的歲月,盡管人們也早已利用微生物來釀酒、發酵、造醋,但由於它們太小,小到人的肉眼無法看到,所以,人們無從知道它們的存在。

  直到300多年以前,列文胡克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架能放大200倍的顯微鏡,人類才能夠在顯微鏡下看到了微生物的“倩影”。

  微生物的世界主要是由一群肉眼看不見的單細胞生物所構成的,其種類之繁多、數目之龐大,超乎我們的想象。如果把生物界劃分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三個界別,微生物可稱為“第三界”。

  微生物這個家族非常龐大,成員也很多,根據它們的一些特點,我們把它分成細菌、放線菌、真菌和病毒四大類。微生物形體雖小,然而它是生物界的一大類群。無論從萬米的高空、數千米深的海洋到廣闊的大地,從人們的體內到極端惡劣的外環境,到處都有微生物的足跡。它以最快的繁殖速度和“奇趣”的代謝本領,適應著千變萬化的生活環境。

  微生物除了製造食物和生產有用的物質外,環境中的微生物其實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構成的食物鏈中極重要的一環,如果沒有微生物所扮演的分解者,忠心地把死亡的生物體不斷分解成活生物體成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地球上的生物很快就會麵臨食物短缺而停止繁衍。

  此外,人類所製造的垃圾和各類毒性物質對環境造成的汙染,如果不是靠著微生物的分解,其對人類的危害將不隻是現今的千百倍而已。

  食用菌:微生物食物界的佼佼者

  微生物也像動物、植物一樣,具有生命。它可以由小長大,可以“生兒育女”,繁殖後代,也可以“吃”進食物,排出廢物,直至死亡。也就是說,生命體(無論動物、植物)所有的特征它都具有,隻不過是它的個子特別特別的小,小到我們根本無法用肉眼識別隻能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它。當然,有的大型微生物我們用肉眼也可以看到,如蘑菇、木耳等,盡管它們比較大,但我們也把它仍歸於微生物這一類。


       
       
吃微生物食物:被忽視的食物路徑(2)



       
  食用菌是世界上公認的優質蛋白質資源,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含人體必需的十幾種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幾倍到幾十倍,並含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多種抗生素等物質,被人們譽為“健康食品”,是人類的“第三類食品”。在我國2005年10月發射的“神舟6號”載人航天飛船上所搭載的8類64種物品中,生物菌種也用於太空育種試驗。

  食用菌中對肉瘤的抑製率達80%~90%以上的有100餘種。其中香菇多糖、靈芝多糖、姬鬆茸多糖、豬苓多糖均在臨床上得以應用,療效顯著。

  經常食用一些食用菌如香菇、蘑菇、草菇、靈芝、蟲草菌等,有利於調動人的食欲,增加營養,增強人體免疫力,阻抑體內病毒的增殖,抑製體內腫瘤的增生。食用菌多糖具活性成分,有活化人體細胞免疫、促進淋巴細胞的轉化等作用,並能激活T細胞與β細胞。食用菌還能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

  食用菌具有調節心髒功能、改善心髒血液流動、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等功能。

  不少食用菌可降低血糖值。銀耳孢子多糖對糖尿病有明顯的預防作用。冬蟲夏草能促進細胞分泌胰島素,使血糖值降低。靈芝多糖B和靈芝多糖C有明顯降血糖作用和抗放射作用。

  ⑴香菇

  香菇中的蛋白質含有18種以上氨基酸,而人體必需有的8種氨基酸,香菇中含有7種。

  香菇含有大量維生素,其中前維生素D和維生素B1、維生素B2的含量特別多。香菇所含無機物中鈣和磷的含量較多。香菇中含有大量鉀鹽及其他礦物質元素,被視為防止酸性食物中毒的理想食品。

  曬幹的香菇中麥角甾醇能轉換成維生素D2,經常食用對預防人體特別是嬰兒因缺乏維生素D而引起的血磷、血鈣代謝障礙導致的佝僂病有益,可預防人體各種黏膜及皮膚炎症。

  香菇所含的香菇嘌吟能促進膽固醇的代謝,有助於膽固醇的體外排泄。

  香菇中含不飽和脂肪酸甚高,還含有大量的可轉變為維生素D的麥角甾醇和菌甾醇,對於增強抗疾病能力和預防感冒有良好效果。腫瘤切除患者常食香菇,可以預防腫瘤的複發與轉移。

  ⑵黑木耳

  黑木耳,性平、味甘,有涼血、活血、止血、益胃、潤燥的功效;內含蛋白質、脂肪、多種糖類、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礦物質等;富含多糖膠體,有良好的清滑作用,是礦山工人、紡織工人的重要保健食品。

  黑木耳還能減少血液凝塊,預防血栓等病的發生,有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它含有抗腫瘤活性物質,能增強機體免疫力,經常食用可防癌、抗癌。


       
       
吃微生物食物:被忽視的食物路徑(3)



       
  ⑶猴頭菇

  猴頭菇是中國傳統珍貴食用菌,與熊掌、海參、魚翅並稱“四大名菜”,並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之說。同時猴頭菇也是一種貴重的良藥,古時候就被作為難得的健身補品。年老體弱者食用猴頭菇,有滋補強身的作用。

  猴頭菇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粗纖維、16種氨基酸、礦物質及維生素等。從猴頭菇內提取的多肽、多糖和脂肪族的酰胺類物質,對肉瘤有抑製作用。醫藥上的“猴頭菌片”,就是一種從猴頭菌絲體中提煉出來的無毒性抗癌新藥,已被廣泛應用。猴頭菇對消化不良、消化道惡性腫瘤、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也有較好療效。


       
       
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1)



       
  各種肉類都有其特定的口味和營養特點,都可作為人的美味佳肴。但常與油鹽柴米打交道的主婦們都知道,食物的營養很講究。現在的營養學研究證明:吃畜肉不如吃禽肉,吃禽肉不如吃魚肉。畜肉中,豬肉的蛋白質含量最低,脂肪含量最高,即使是你以為不含脂肪的瘦肉,其中看不見的隱性脂肪也占28%。禽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不僅總的脂肪含量低,所含脂肪的化學結構更接近橄欖油,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可以保護我們的心髒。而以油脂的含量來說,四條腿的動物(豬、牛、羊等)多於兩條腿的動物(雞、鴨等),兩條腿的動物又多於沒有腿的動物(海鮮)……總的來講,沒腿的、少腿的比多腿的營養價值要高,所以盡量多吃少腿的。

  四條腿的動物少吃點

  所謂“四條腿兒”的,主要是指豬、牛、羊肉,也被稱作紅肉。這些肉類中蛋白質含量較高,但其脂肪以飽和脂肪酸為主。大家知道,脂肪高和飽和脂肪酸高會影響人體健康,包括易患心腦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22個國家的調查表明,凡是脂肪攝入量高的地區,居民的冠心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高。

  在四條腿的動物中,豬肉的蛋白質含量最低,脂肪含量最高,即使是“瘦肉”,其中肉眼看不見的隱性脂肪也占28%。更重要的是,肉的脂肪酸多為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飽和脂肪酸容易使膽固醇在冠狀動脈血管壁上沉積。因此,某些需要限製脂肪酸攝入量的心血管、高血脂病患者,千萬不要以為吃“瘦肉”就是安全的。

  而且醫學研究資料指出,紅肉中的一些物質與結腸致癌的發生有密切關係。歐洲科學家對將近50萬成人開展研究後發現,每天吃兩份牛肉、羊肉、豬肉或者火腿和鹹肉等紅肉製品者,罹患腸癌幾率增加三分之一。高危險人群是每天食用紅肉超過160克的人。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英國《癌症期刊》發布文章稱,對中老年婦女來說,即使每天隻吃少量的紅肉,她們患乳腺癌的幾率也會大幅增加。他們對3.5萬名35~69歲的婦女進行了8年的跟蹤研究,研究發現對於中老年婦女來說,即使每天隻吃57克紅肉,她們患乳腺癌的幾率也會增加56%。對於過了絕經期的婦女來說,她們麵臨的危險更大,調查結果顯示,如果她們每天吃103克的紅肉,患乳腺癌幾率將增加64%。這是因為飽和脂肪酸會導致胰島素水平上升,而女性胰島素水平上升有可能加快乳腺癌細胞的發育。

  地中海地區希臘的克裏特島人和意大利南部的薩卡人,20世紀60年代的慢性病發病率為世界最低,壽命最長。這是為什麽呢?美國調查發現:克裏特島人20世紀60年代每周隻吃紅肉1~2次,而吃其他動物性食物比如奶類、禽肉比吃紅肉多。


       
       
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2)



       
  為健康,盡量吃“腿”少的食物

  所謂“兩條腿兒”的,主要是指雞、鴨、鵝、鵪鶉、鴕鳥等禽肉,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大,又易於消化、吸收,是良好的肉類食品,被稱作白肉。

  人類對脂肪總是不放心,常常處於一種兩難的境地,特別是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更多地擔心過量攝入脂肪會不會對身體健康有害。科學家對此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據法國專家對該國西部加斯科地區居民食譜的分析發現:禽類脂肪與豬、牛、羊的脂肪不同,其所含有的成分更接近橄欖油。當地居民的脂肪攝入量是法國其他地區的兩倍、是美國人的50倍,但死於心髒病的比例僅為1:1250。其奧秘就在於,這裏的居民進食的脂肪大多來源於鵝、鴨等禽類,這不僅無害於心髒,而且還具有保護作用。

  當然,在進食白肉時,烹飪方法要科學,盡量清蒸或是清燉,而少用油煎油炸。如果一定要用油,也盡可能使用植物油,有條件的家庭可用橄欖油。

  尤其要注意的一點,雞、鴨、鵝等禽類屁股上端長尾羽的部位,學名“腔上囊”,是淋巴腺體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細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致癌物質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故禽“尖翅”是個藏汙納垢的“倉庫”,千萬不要吃。

  沒有“腿”的食物更健康

  “沒有腿兒”的主要是指魚類和菌類,也包括其他水產品。

  常聽到老一輩的人對小孩說:“乖!多吃點魚,多吃魚腦子聰明。”其實這話還真不假,魚肉是蛋白質的重要來源,魚類的蛋白質含量約15%~24%,100克魚肉能保證人體每天所需的蛋白質的一半。而且這些蛋白質吸收率很高,約有87%~98%都會被人體吸收。魚肉還供給人體所需要的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等。魚肉中還含有多種脂肪酸,它的脂肪含量比畜肉少。

  研究發現,有規律食用魚肉對人體具有保護作用,比如每兩天吃80克魚的人比一星期吃魚不超過一次的人患病幾率減少30%。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呼籲:人人多吃魚肉,少吃紅肉。

  醫學研究發現,愛斯基摩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很低,原來是因為他們的飲食中有大量富含EPA及DHA的海魚類;在日本的調查,也發現沿海漁村的居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較內地農民低。

  魚肉中的EPA及DHA這兩種特別的ω-3係列脂肪酸,可降低血脂質,特別是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且會使血小板比較不會凝集,而有預防血栓形成引起的心髒血管疾病及腦中風的功效,可以保護心髒。


       
       
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3)



       
  多吃魚還能使人快樂。芬蘭地區的研究發現,一周吃不到一次魚的人罹患輕微抑鬱症的比例比常吃魚的人高,因為魚肉中的EPA及DHA可以消除憂慮,預防精神分裂症。總之,吃魚可以讓人更健康聰明。

  總之,各種肉類都可以吃,但最好能夠兼“吃”並蓄,比如說“四條腿兒”的、“兩條腿兒”的和“沒有腿兒”的各占1/3。在加工烹調中,最好采用煮和燉的方法,盡量不吃炙烤、熏、醃的肉製品,以達到預防癌症的目的。


       
       
少吃含有亞硝酸鹽的蔬菜(1)



       
  吃蔬果雖有益健康,但因氮肥施用過量,存在於葉菜中的硝酸也會誘發食道癌、胃腸癌及肝癌等疾病。近年來,不少農民普遍施用氮肥以加速蔬菜生長,菜農往往大量、單一地施用氮肥,超過了植物的需要量,甚至在要收摘之前還在施肥。由於植物來不及把它們全部用來合成營養物質,隻好以硝酸鹽的形式留在蔬菜中,成為隱患。

  蔬菜裏為什麽會有硝酸鹽

  蔬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副食品之一,人體中的許多微量元素需要通過食用蔬菜來攝入,它可提供豐富而又廉價的蛋白質、礦物質、各種維生素和纖維素,從而維持平衡。因此可以說,沒有蔬菜人就不能生活,但同時蔬菜又是一種容易富集硝酸鹽的作物。

  人體攝入的硝酸鹽約81.2%來自蔬菜,這與蔬菜種植過程中施用氮肥有關。氮肥是指含有作物營養元素氮的化肥。元素氮對作物生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體內氨基酸的組成部分,是構成蛋白質的成分,也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起決定作用的葉綠素的組成部分。氮還能幫助作物分殖。施用氮肥不僅能提高農產品的產量,還能提高農產品的質量。

  菜農種菜追求的主要是經濟效益,菜農在生產過程中常濫施化肥,特別是單一地使用氮肥,一旦超過蔬菜生長的需求量,有的在采收前還在不斷追肥。但過量施用氮肥,會造成土壤中硝態氮增加,致使蔬菜來不及把化肥全部合成為營養物質,隻好以硝酸鹽的形式將其存留於菜體內。含硝酸鹽量最高的蔬菜出自於塑料大棚裏的催生栽培,一年四季都能夠栽培,長出的菜大多屬於“反季節蔬菜”。由於催生蔬菜的生長期短,不能充分進行光合作用,因此導致硝酸鹽大量蓄積在菜體中。

  癌從口入,不知不覺索命的蔬菜

  硝酸鹽對人體健康的損害不亞於農藥等物。科學家們的研究報告說,硝酸鹽會增加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人的風險。糖尿病是目前高發病症,在發達國家發病率達10%左右,我國一些大城市的發病率也達5%以上。不少專家認為,這與食用高含量硝酸鹽的蔬菜有很大關係。

  硝酸鹽不僅容易誘發糖尿病,對腎髒造成的損害也十分嚴重。腎髒是過濾血液和廢物、排泄水分及鹽分的重要器官。如果人們攝取了高濃度的硝酸鹽,將會加重腎髒的負擔,也能引起溶血性貧血。

  蔬菜儲藏一段時間之後,由於酶和細菌的作用,硝酸鹽被還原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一種有毒物質,它在人體內與蛋白類物質結合,可生成強致癌性的亞硝酸鹽類物質,嚴重者可致死。更為甚者,亞硝酸鹽在強酸性條件下,能和胃中的含氮化合物結合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


       
       
少吃含有亞硝酸鹽的蔬菜(2)



       
  大量的動物實驗已確認,亞硝胺是強致癌物,並能通過胎盤和乳汁引發後代腫瘤。同時,亞硝胺還有致畸和致突變作用。人群中流行病學調查表明,人類某些癌症,如胃癌、食道癌、肝癌、結腸癌和膀胱癌等可能與亞硝胺有關。人類某些癌症的高發區,往往亞硝胺攝入高。我國河南林州市是有名的食管癌高發區,那裏的居民有喜食酸菜的習慣。酸菜是一種黴變發酵製作的醃菜,開胃生津,但科研人員發現其中亞硝胺含量很高。

  在人們的日常膳食中,絕大部分亞硝酸鹽在人體內像“過客”一樣隨尿排出體外,隻是在特定條件下才轉化成亞硝胺。所謂特定條件,包括酸堿度、微生物和溫度。所以,通常條件下膳食中的亞硝酸鹽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隻有過量攝入亞硝酸鹽,且體內又缺乏維生素C的情況下,才會對人體引起危害。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上已證實:硝酸鹽、亞硝酸鹽同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形成有密切關係。常食用硝酸鹽、亞硝酸鹽含量超標的蔬菜,會引起慢性中毒,並能誘發食道癌、胃癌等疾病。

  另外,施入土壤中的銨態氮肥僅有30%~60%被作物利用,其餘則在土壤中經硝化作用轉化為硝酸鹽汙染水質等。

  因此,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每千克蔬菜中硝酸鹽、亞硝酸鹽的含量分別不得超過4.32毫克、15.6毫克。而各地環保部門對蔬菜的檢測結果是:許多蔬菜普遍超標。據有關食品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每千克有機栽培的菠菜中僅含有690毫克的硝酸鹽,而催生菠菜中硝酸鹽每千克高達3000毫克,吃這樣的蔬菜等於吃硝酸鹽。

  將硝酸鹽趕出您的餐桌

  蔬菜硝酸鹽含量因蔬菜種類和施肥措施而異,且同一種類不同品種、不同采收時間都有較大的差異。其中,雪裏蕻的硝酸鹽含量最高,圓茄子和胡蘿卜最低,二者相差90多倍。蔬菜中硝酸鹽含量由強到弱的規律是:根菜類、薯芋類、綠葉菜類、白菜類、蔥蒜類、豆類、瓜類、茄果類、食用菌類,硝酸鹽含量高低相差可達數十倍。

  一般而言,蔬菜的根、莖、葉(即營養體)的汙染程度遠遠高於花、果、種子(即生殖體),這可能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保護性反應。因此我們應該盡可能多吃瓜果和食用菌,如黃瓜、番茄、毛豆、香菇等。

  在日常生活中,對蔬菜的食用要有所選擇:

  應少購溫室裏長出的種種“反季節蔬菜”。這種蔬菜營養低、口味差,硝酸鹽含量高,過多食用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最好選購本地生長的蔬菜。一般講,經長途販運而來的蔬菜,所含的硝酸鹽往往會成倍增多,要多食根莖和瓜果類蔬菜。


       
       
少吃含有亞硝酸鹽的蔬菜(3)



       
  另外,蔬菜最好吃新鮮的。如果將蔬菜放在冰箱中保存,轉變為亞硝酸鹽的速度會比較慢一些。但如果儲藏時間較長,仍然有亞硝酸鹽含量過高的問題。煮熟的蔬菜放置時間過久,蔬菜中的硝酸鹽就還原成為亞硝酸鹽,人們吃後非常容易造成食物中毒。

  對不放心的蔬菜,在食用前應作一定的減害處理,如日曬、漂洗和浸泡等。這些方法是降低菜體內殘留硝酸鹽的有效方法。報告稱,洋蔥、大蒜有阻斷人體內亞硝酸鹽生成亞硝胺作用。進食時充分咀嚼,唾液也能使亞硝胺喪失對人體細胞的致突變作用。


       
       
不吃甲殼類、貝類食物(1)



       
  市場上的海鮮種類很多,各種海魚、蝦、蟹、貝類等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中。按說吃海鮮是最安全的,但現在的海水汙染問題比較普遍,海鮮類食物的汙染不容樂觀,尤其是甲殼類、貝類海產品更可能是藏毒納菌之地。

  甲殼類、貝類可能是藏毒納菌之地

  蛤、蟶等貝殼類、甲殼類海產品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但它們常年生活在水底汙泥中,那裏是化學毒物最集中的地方,在水產品中,它們是富集毒素最多的品種。

  20世紀末世界範圍內每年排放入海的汙水總量為80多億噸,而2005年排放入海汙水達317億噸。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累計濱海濕地麵積減少50%,海水養殖環境不容樂觀,90%以上的貝類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當氣候過暖、工業和生活汙水大量排放使海水富營養化導致浮遊生物急劇生長和高度密集(赤潮),在海上垃圾場所捕獲的海產品中經常會含有細菌和重金屬,有的還含有輻射性的物質,毒質在貝類體內積聚富集,便會令某些貝類有毒。

  已經進入生物體各組織、器官的致命化學毒素,絕不是簡單浸泡和衝洗就能去除的。比之海洋的廣大水域,河流湖泊中的汙染物更不易擴散淡化。因此,淡水環境中的甲殼類、貝類食物尤其吃不得。

  貝類與魚類不同,它的生長位置比較穩定,一旦遇到水質汙染,較難回避。加上雙殼貝類屬於濾食性生物,它在濾食餌料生物的同時,也會將水中的有害物質吸入體內,從而會引起人的食用中毒。

  貝類毒素是目前已知最毒的有機化合物,包括麻痹性貝毒、腹瀉性貝毒、健忘性貝毒、神經性貝毒等。人類誤食含有麻痹性毒素的貝類5~30分鍾內,輕度中毒會出現嘴唇、舌頭周圍刺痛的感覺,在中度和嚴重中毒的情況下會發展到手臂、腿、頸部,最嚴重的患者會導致呼吸麻痹,直至死亡。腹瀉性毒素的症狀則類似於食物中毒,對人體的肝細胞具有破壞作用。

  另外,貝類本身帶菌量比較高,蛋白質分解又很快,一旦死去便大量繁殖病菌、產生毒素,同時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敗。不新鮮的貝類還會產生較多的胺類和自由基,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過敏體質的人尤其應當注意,因為有時候過敏反應不是因為海鮮本身,而是由海鮮蛋白質分解過程中產生的物質導致的。

  在有霍亂流行的地區,貝殼類、甲殼類水產品不僅體外容易被病菌汙染,而且貝類會把細菌作為食物來源,把細菌富集在體內。如果生吃、半生吃很容易使細菌進入人體,而加醬油等調料的醃漬品不僅不能殺死病菌,反而促進細菌繁殖,食後更加危險。還有些人喜歡吃海鮮火鍋,但一定要把食品涮熟,如果溫度穿透不到食物的裏層,在食物裏麵染有病菌時,人進食後同樣可以發病。


       
       
不吃甲殼類、貝類食物(2)



       
  研究表明,甲肝病毒在由傳染源汙染的一般環境中可存活1個月,在水生貝類裏能存活3個月左右。人們可通過食用這些貝類生物感染甲肝。據權威機構報道,2001年7月份對蛤等貝類水產品抽樣檢查,結果發現有7%攜帶甲肝病毒,消費者在選購時還需謹慎。

  如果你實在不能割舍貝類的美味

  貝類產品在生產、流通、銷售各環節中容易受環境影響被汙染或變質,因此,消費者應在超市、大型批發市場等正規渠道購買貝類產品,食用時盡量不要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貝類產品。同時,要注意國家有關部門的消費預警公告,不要食用處於預警期有安全隱患的貝類。有一種織紋螺在廣東地區比較常見,食用這種螺容易中毒,它可引起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狀。織紋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神經性毒素,潛伏期最短為5分鍾,最長為4個小時。

  貝類等海產品從產地到市場售銷,中間環節應有暫養、殺菌過程,一般情況需要7~10天方能上市。消費者選購時,要看清存放貝類的水質是否清澄,是否有排泄物。

  在加工烹調貝類等海產品之前,最好將它們放置於水盆或塑料桶內,加水,暫養兩三天時間。同時在水中滴入少許植物油,聞到油味之後,它們便會將殼中的泥沙吐出,這樣就可輕易巧妙地將泥沙去除幹淨,從而使烹調後的味道更佳,沒有泥腥味。食用前要把貝類浸養於清水中一段時間,並定時更換清水,使貝類自行排出體內的毒素;食用時應避免進食其內髒、生殖器及卵子等。

  選購活貝之後也不能在家存放太久,要盡快烹調。但有些人吃貝類習慣於隻在開水裏燙一下,認為這樣吃味道鮮美,其實這樣很容易得病,因為病菌並沒有死。烹煮雖不能把耐熱的毒素消滅,但徹底烹煮達至沸點,會大大減低微生物汙染所造成的風險。兒童、病患者及老年人較容易因進食含有毒素的貝類而中毒,故應加倍小心。

  喜食貝類者最好提前接種疫苗,在度假前接種疫苗可以降低度假期間患黃疸性肝炎的危險。還有一個防治甲肝的好方法是:吃貝類前一定要將它在70℃以上的水裏煮透。

  在烹調貝類時,可以適當放大蔥,大蔥不僅僅能夠緩解貝類(如螺、蚌、蟹等)的寒性,而且還能夠抵抗過敏。不少人食用貝類後會產生過敏性咳嗽、腹痛等症,烹調時就應多放一些大蔥,避免過敏反應。


       
       
吃深海產品,少吃或不吃近海產品(1)



       
  在多種魚類接連被查出問題之後,魚到底該怎麽吃還真成了問題。較之深海環境而言,所有近海漁場及養殖場都是高危地區,人工養殖的海帶、基圍蝦尤其危險。深海魚類大多沉積的汙染物不多,可以放心食用。

  每周至少吃兩次深海魚

  所有生活在遠海的魚,一般汞含量都不會超標。因為遠海中海水受汙染少,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魚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含量也大大低於近海魚,食用起來比較安全。

  另外,我們平常吃的帶魚、鯧魚、鮁魚等,本來生活在近海,但由於海水汙染,近年來轉移到遠海,因此也可以放心食用。

  有資料表明,在日本、韓國、冰島等國家和地區女性的乳腺癌發生率較低,這與當地人喜歡吃深海魚類有很大的關係。這是因為,魚類中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和ω-3脂肪酸可抑製癌細胞形成,阻止癌細胞繁殖。

  芬蘭的研究人員曾發現,魚油中ω-3脂肪酸可能會抑製一些癌細胞的生長,而深海魚類往往富含這類脂肪酸。沙丁魚、青魚、黃魚、大馬哈魚等都含有較多魚油,墨鬥魚的墨汁也含有獨特的抗癌物質。

  日本北海道大學的高橋太郎教授以大量的實驗結果證實,多攝取DHA和EPA能明顯抑製老年性癡呆症、癌症、心血管病或減少其發病率,還能幫助青少年增強腦健康、提高記憶力。

  另有專家指出,日本成為全球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是與大量食用深海魚特別是秋鮭魚分不開的。

  美味中的風險:近海魚汙染

  海魚在帶給我們美味與營養的同時,也帶給我們健康的隱患。美國FDA就曾宣布,鯊魚、鯖魚、鱈魚、金槍魚等含汞量過高,警示人們應少吃這些魚類。其實,被汙染的海魚體內不僅有汞,還會有鉛、鎘等重金屬以及其他汙染物。

  海洋環境汙染可以造成魚類體內汙染物含量較高,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那些能在人或者生物體內蓄積的重金屬鉛、鎘、汞和難降解的有機物六六六、DDT和PCBs等。上述重金屬和有機物可以在體內蓄積,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鎘一旦進入人體就不容易排出。鎘在體內蓄積到一定濃度就會造成損害,而且病程長,不易痊愈。鎘的慢性毒性主要造成肝、腎、肺、骨和睾丸等組織的損害,其中以對腎髒的損害最為明顯。鎘的攝入還與高血壓、動脈硬化和心髒病等有關。瑞士有研究顯示,給實驗動物飲用含鎘0.005mg/kg的水一年以後,動物的血壓明顯增高,它們患心髒病、腎衰竭、肺癌及前列腺癌的機會也大大增加了。

  鉛會損傷人的神經、消化及造血等係統。所以人們吃魚頭時若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鉛中毒,出現肌肉關節酸痛或引發神經衰弱綜合征等。急性鉛中毒者還可出現中毒性腦病,嚴重頭痛,甚至昏迷。據記載,1827年醫生隻是籠統地認為世界著名音樂家貝多芬死於肝病和水腫。直到一個多世紀後,經過科學分析,醫學家才推論貝多芬可能是由於過多地吃了受汙染的魚而死於鉛中毒。貝多芬生前非常愛吃多瑙河的魚,而且食量驚人。而19世紀上半葉,正是歐洲工業革命蓬勃發展的時期,很多工礦企業把大量的含重金屬的汙水排入多瑙河,造成河水的嚴重汙染,喜歡吃在這種環境中生長的魚的貝多芬當然就成了受害者。


       
       
吃深海產品,少吃或不吃近海產品(2)



       
  國內外研究均表明,DDT和PCBs等一些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具有類雌性激素的作用,可幹擾正常的生殖和發育。國外研究還表明,DDT可引起胎兒發育缺陷、先天性畸形發生率增加,並可導致孕婦自然流產率升高。

  有一些較易受汙染的近海魚,如大黃魚、小黃魚、烏賊等,這些魚受汙染後,人的肉眼很難辨別其汙染程度,所以還是少吃為佳。如果你真的喜歡吃,也應盡可能地不吃或少吃魚頭、魚皮和內髒。因為汙染物一般蓄積在肝、腎、肺等內髒組織中,肌肉中含量較低。

  哪些魚是有毒的?

  含有各種化學毒物的工業廢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海,使生活在這些水域裏的魚類發生中毒。多種化學毒物長期蓄積在魚腮、肌肉和脂肪裏,致使魚體帶毒。吃了被汙染的魚,人體可能慢性中毒、急性中毒,甚至誘發多種疾病,可致畸、致癌。因此購魚時要特別注意鑒別:

  看形體。汙染嚴重的魚,形態不整齊,頭大尾小,椎彎曲甚至畸形。

  看眼睛。帶毒的魚眼睛渾濁,無光澤,有的甚至向外鼓出。

  看外觀。魚鱗部分脫落,魚皮發黃,尾部灰青,有的肌肉呈綠色,有的魚肚膨脹。這是鉻汙染或魚塘大量使用碳酸銨化肥所致。

  看魚腮。腮是魚的呼吸器官,相當於人的肺。大量的毒物就可能蓄積在這裏。有毒的魚腮不光滑,較粗糙,呈暗紅色。

  聞氣味。正常的魚有明顯的腥味,汙染了的魚則氣味異常。被不同毒物汙染的魚有不同的氣味。煤油味是被酚類汙染;大蒜味是三硝基甲苯汙染;杏仁苦味是硝基苯汙染;氨水味、農藥味是被氨鹽類、農藥汙染。含酚量高的魚腮還可能被點燃。

  當然,魚類要適量進食,一次不要吃太多,或間隔幾天吃一次。可以搭配吃些蔬菜、水果,在吃海產品的同時吃些西蘭花、西紅柿、香菇、蘋果等蔬菜、水果,有利於汙染物的排出。

  關於怎樣烹調將毒素降到最低,美國弗吉尼亞的健康專家曾經撰文提醒我們:

  最好吃個頭小的魚,因為這種魚被汙染的可能性要小一些。

  在烹飪之前要去掉魚的皮、脂肪,尤其是腹部和頭部的,以及所有內髒。

  在烹飪之前可以將魚稍微炸一下,這樣可以避免汙染物進入魚肉內。


       
       
節食是減肥的一大誤區(1)



       
  現在,不少女性常常為了保持苗條的體形,吃得越來越少,但你可知道,吃得多固然會增加脂肪帶來了煩惱,而吃得太少也會造成很多困擾呢。節食減肥並不是減肥的好方法。即使在有些人那裏節食減肥得到了驗證,可那也許是以身體的某種損傷為代價換來的,隻是這種代價被忽視了。

  節食減肥為什麽瘦不下去?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很多人認為胖是吃出來的,減肥當然要從“吃”上打主意,比如限製脂肪、碳水化合物……很多胖人為了減肥而節食,在開始的幾周確實會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好景不長,沒過多久他們的體重就開始反彈,甚至超過節食前,這是為什麽呢?

  美國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科研人員在美國《兒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對相當多的人來說,節食不但不能減肥,反而會使體重增加”。他們用3年時間對15萬名9歲~17歲的孩子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發現,經常通過節食減肥的人比不節食的人體重更容易超重,而且更容易暴飲暴食。

  美國研究人員還對一些堅持節食的減肥人士進行了調查,雖然這些調查對象在4~6周的時間裏確實能減掉一些體重,但隨著時間推移,大多數人的體重又會逐漸恢複到原來的水平,甚至比減肥前更胖。

  人們在開始減肥時,會以為體重的減少是由於消耗了體內的脂肪,不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其實不然。人們在節食時,身體的第一個反應是從立即可得的能源處獲得能量,這種立即可得的能源貯備在糖元裏,而非脂肪裏。也就是說剛開始節食的時候,體重的減少主要是消耗掉了糖元,隻有當身體適應了規定的飲食後,它才開始消耗脂肪和肌肉。而缺少運動的減肥者,消耗掉的將會是肌肉,而不是脂肪。可見,靠節食減肥並能持之以恒的人,體重減少的既有脂肪,也有糖元、水和肌肉。

  還有人為了以最快的速度減肥,不但節食,而且節水。這樣時間長了身體會因脫水引起電解質紊亂,危及健康。況且因失水而減去的體重很容易回升,結果就等於沒減。

  而久坐不動的人,節食減肥後身體開始變得虛弱。在規定飲食期一過,脂肪迅速地死灰複燃,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胖子便一個個“重新崛起”,甚至可能創下自己體重的新記錄。

  不僅如此,當身體適應了節食的狀態後,就會提高對能量的利用效率,降低新陳代謝率,從而使再次減肥更加困難重重。

  節食的人雖然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減掉部分體重,但減肥效果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與其節食減肥,不如常年遵守合理健康的飲食習慣,經常鍛煉身體。


       
       
節食是減肥的一大誤區(2)



       
  吃得太少也並不是什麽好事

  美國一家雜誌刊登了一項研究報告,報告稱,控製饑餓的荷爾蒙同時也對生殖係統起著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當吃得太少時,過度瘦身對女性的危害有很多種,不可忽視。

  ⑴脫發

  對身體過瘦的人來說,體內脂肪和蛋白質均供應不足,因此頭發頻繁脫落,失去光澤。如果過分節食,頭發缺乏充足的營養補給,其中包括缺少鐵的攝入,便會枯黃無光,最後導致大量脫發。

  ⑵骨折

  體瘦的女性髖骨骨折發生率比標準體重的女性高1倍以上,這是由於過瘦的人,體內雌激素水平不足,影響鈣與骨結合,無法維持正常的骨密度,因此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發生骨折。

  ⑶脂肪肝

  如果有個不算胖但還一直在節食的人說:“我得了脂肪肝。”恐怕大部分人都會覺得這實在有點不可思議。其實完全有這種可能。當人體處於長期饑餓狀態時,機體無法獲得足夠的葡萄糖、膽堿、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不能合成脂蛋白,就會影響肝髒的脂代謝,導致脂肪在肝髒大量沉積,從而形成脂肪肝。

  ⑷貧血

  營養攝入不均衡使得鐵、葉酸、維生素B12等造血物質本身就攝入不足;由於吃得少,基礎代謝率也比常人要低,因此腸胃運動較慢、胃酸分泌較少,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

  ⑸胃下垂

  長期饑餓使食欲不振、脹氣、脹痛,這很可能是胃下垂的征兆。

  ⑹記憶衰退

  大腦工作的主要動力來源於脂肪,吃得過少,體內脂肪攝入量和存貯量不足,機體營養匱乏。這種營養缺乏使腦細胞受損嚴重,將直接影響記憶力,變得越來越健忘。

  ⑺月經紊亂

  脂肪參與了性激素的轉化、代謝和儲存,與生殖功能有著密切的關係。節食減肥、過度消瘦、脂肪過少的女性,卵巢功能受到影響,以致月經紊亂,甚至會發生閉經或不孕等情況。

  ⑻子宮脫垂

  沒有了足夠脂肪的保護,子宮容易從正常位置下垂,甚至脫出陰道口外,形成子宮脫垂。

  麵對眾多疾病的潛在威脅,廣大正在瘦身的女性,要注意自身的健康,不要舍本逐末,為追求一時的美麗而毀了自己的健康。

  追求一種不必挨餓的減肥方法

  別以為吃得少就能減肥,最新研究表明:一天隻吃一頓500卡的熱量和一天吃三頓累積的1000卡總熱量,減重的程度和速度並沒有什麽不同。

  節食最初1~2周,體重會迅速下降,但逐漸地,人體發揮它的調節功能,肌體會對節食所造成的能量短缺做出反應——降低細胞代謝率以減少能量的消耗。因此,到後來,即使你每天隻吃一點點,體重也不會繼續減輕,因為此時代謝率已變得很慢,體內脂肪無法迅速而有效地燃燒。


       
       
節食是減肥的一大誤區(3)



       
  因此,要除脂減肥,必須提高代謝率,才能燃燒體內多餘的脂肪。對於節食減肥者,每天的食物熱量不能低於1000卡,既可以避免長新脂肪,還可以維持迅速有效的代謝率以燒掉舊脂肪。節食期間如果每周做3次以上的有氧運動,體內代謝就能以更快的速度進行,體重一定會繼續下滑。

  對自己身材不滿意的人,不妨借鑒此減肥方法,不必挨餓卻能重獲窈窕,何樂而不為


       
       
暴飲暴食會造成提前衰老(1)



       
  剩飯剩菜占著鍋沒關係,把身體搞壞可就劃不來了。暴飲暴食是一種不良的飲食習慣,它會給人的健康帶來很多危害。曾經有人用兩組老鼠做試驗,一組限製其進食量,每天最低給18卡的熱量,另一組則不加限製,讓其放量進食,每天最少給75卡的熱量。結果是吃的少的那組老鼠的個頭長得小,平均體重170克,發育遲,但平均壽命長,達990天。而吃得多的那組老鼠個頭大,體重600克,但平均壽命短,僅780天。這就提示,暴飲暴食有損健康。

  暴飲暴食=慢性自殺

  麵對美味佳肴,人們都難以克製大吃一頓的欲望,有人甚至為此不到吃撐決不放筷子。但是長期飽食的危害不可小視。我們都知道,食物中的養料必須經過胃腸消化器官的消化,才能被人體吸收。暴飲暴食時,在短時間內有大量食物進入胃腸,就會使胃腸負擔一下子加重,消化液的分泌量顯得不足,以致大量湧入胃腸的食物不能被充分地消化吸收,它們在胃腸停留過久,會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因為胃液少,還會降低胃液的殺菌作用。食物在腸子裏停留的時間過長,會發酵而產生毒素,使胃腸生病。因此,暴飲暴食之後容易出現頭暈腦漲、精神恍惚、腸胃不適、胸悶氣急、腹瀉或便秘,嚴重的會引起急性胃腸炎,甚至胃出血。

  吃大魚大肉、大量飲酒會使肝膽超負荷運轉,肝細胞加快代謝速度,膽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損害,誘發膽囊炎,促使肝炎病人病情加重。

  暴飲暴食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的消化酶和消化液,沒有“出路”的胰液對胰腺進行“自我消化”,進而引起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一種十分凶險的疾病,常伴有強烈的腹痛、嘔吐及全身症狀。出血壞死型胰腺炎可出現嚴重代謝紊亂,甚至休克。急性壞死性胰腺炎還會影響胰腺分泌胰島素的功能,使胰島素分泌得過少甚至分泌不出來,從而導致繼發性糖尿病。

  據美國心髒病學會最近發布的報告顯示,暴飲暴食會增加患心髒病的危險。他們研究了2000名心髒病患者的飲食,其中有158人在發病前26小時曾大吃大喝,另有25人在心髒病發作前兩小時曾大吃一頓。研究指出,暴飲暴食後兩小時內出現心髒事件的危險幾率是平時的4倍,1小時內發生心髒事件的幾率則為10倍。進食過量的油膩食物、煙酒等刺激性食物,由於小腸的吸收,血內脂肪的濃度會隨之增高,血液黏稠度加大,血流緩慢,而引發腦動脈閉塞,腦血流中斷,腦梗塞形成。

  暴食會吃進過量的高脂肪、高蛋白、高糖分的“三高”食物,這些都是酸性食物,使人的血液和體液偏向於酸性,造成身體免疫力下降。


       
       
暴飲暴食會造成提前衰老(2)



       
  暴飲暴食,腦子變笨

  除了腸胃外,大腦也是暴飲暴食的受害者。吃得過飽時,會使大腦反應遲鈍,加速大腦的衰老。

  營養學家和醫學專家研究認為,雞、鴨、魚、肉等食物中含有豐富的麩酸鈉,它們在進入人體後可分解為穀氨酸和酪氨酸等,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轉化為有毒有害物質,隨血流到腦部後,幹擾大腦神經細胞正常代謝。所以有人在大吃大喝後一段時間後,會突然出現頭暈腦漲、眼球凸出、上肢麻木、下頜發抖、心慌氣喘、血壓增高等一係列“美味綜合征”症狀。

  過量飲食後,大量血液集中於胃腸係統時間過長,使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而不能正常代謝,患老年癡呆的時間會提前。

  長期飽食會使人體內熱量攝入過多,脂肪過剩,血脂增高,引起一種叫“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增加,導致腦動脈的粥樣硬化,使供給大腦的氧和營養物質減少,造成人的記憶力下降、大腦早衰和智力遲鈍。

  吃七八分飽好過吃十分飽

  保持健康的最有效的方法在科學上稱為“低熱量飲食”,通俗地講就是吃七八分飽最好。美國科學家曾經用猴子做過實驗:讓100隻猴子吃十分飽,另外100隻猴子隻吃七八分飽,定量供應。結果發現,吃七八分飽的猴子要比吃十分飽的猴子高壽得多。

  小孩子長身體的時候,適當多吃一點問題不大,可是進入成年後,特別是到中老年時,由於身體各個係統的代謝功能已經趨於平穩,甚至出現下降趨勢,因而人體所需的熱量也相對平穩或減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吃“十成飽”,就會增加胃腸負擔,造成體內能量過剩。相反,如果每餐隻吃“八成飽”,不僅能預防多種疾病,如糖尿病、心髒病、腎病等,還能消除或防止許多常見的老年病症,如白內障、須發變白、身體虛弱等。此外,節製飲食還可以延緩或防止各種癌症的發生。


       
       
吃飯快會縮短人的壽命(1)



       
  吃飯需要咀嚼,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生存本領。生活中會發現不少人吃飯速度相當快,狼吞虎咽,三下五除二,10分鍾不到一頓飯就解決了。這種吃法看起來經濟,但並不智慧。咀嚼的作用不僅僅在於把食物咬碎,而且是維持我們身體健康的關鍵,對於活化身體細胞和神經起著非常必要的作用。如果忽視咀嚼,則會把一切顛倒過來。

  為什麽生活節奏越快,肥胖的人越多?

  我們常常在速食店或公司餐廳裏見到鄰座的人迅速用完餐就匆匆離去,快節奏生活之下,不少都市白領一日三餐的時間越來越短,然而殊不知吃飯過快會帶來很多健康隱患!

  如果一個人的體重是正常的,那麽他每餐進食的食物量是與他的胃容量和食欲相吻合的。吃飯快導致人肥胖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我們大腦每天都會接收很多的信息,當你餓的時候,你的胃反應給你的大腦,這時你才會知道你餓了,反之飽了也是一樣。如果你吃得太快,不細嚼慢咽的話,大腦還沒收到飽了的信息你就還會繼續吃下去,到最後肯定隻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吃多了。這樣就無法調整食物的攝取量,也就是說腦的中樞無法得到飽脹感的刺激。所以無論吃多少,總是覺得沒吃飽而會吃得很多,變得肥胖。日本的相撲選手清楚並且正是利用了這一點。現在的青少年肥胖者越來越多,就是因為他們像相撲選手那樣吃,又不像相撲選手那樣運動,肥胖問題就是當然的事了。

  日本獅子牙科衛生研究所和東京牙科大學社會齒科研究所聯合組織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超過肥胖傾向指數24的被調查者中,有43%的人表示是速食主義者;此外,50%吃飯猶如囫圇吞棗的人都具肥胖傾向。

  少吃軟化食品能延長壽命

  現代食物加工越來越細,蛋糕唯恐不鬆軟,蔬菜水果能“喝”就好了。飲食正在柔軟化,各種方便食品、一口大小的膨化食品甚囂塵上。在經濟發達國家產生的現象是,人們開始追求柔軟香甜的食物,但實際上這是非常危險的。飲食文化的西方化,使得便利店裏出售的食品都是能夠馬上就吃完的。一口食物最多咀嚼七八次,少則四五次,在嘴裏蠕動幾下便咽了下去。這種食物不需要人們的咀嚼就可以吃很多,而這些都是高熱量的食物。現在的年輕人所吃的漢堡包、通心粉隻需要咀嚼620次。大約50年前,每頓飯的咀嚼次數大概是1400~1500次,半個世紀之後,咀嚼的次數下降了一半。現代人已從40多年前每餐咀嚼900~1100次、用時20~30分鍾,下降為目前的每餐咀嚼500~600次、用時5~10分鍾。這種飲食習慣很容易產生各種疾病,並且威脅到老年之後的健康,很容易導致癡呆症。


       
       
吃飯快會縮短人的壽命(2)



       
  其實,食物在口腔裏經過怎樣的過程進入到胃裏麵,其結果有很懸殊的差異。經過細嚼慢咽的食物,以非常小的形狀進入到胃裏麵,很容易消化,所以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完成消化過程。

  但是如果不細嚼慢咽,把很大塊兒的食物送進到胃裏麵之後,胃為了消化食物,就必須不斷地運動。在這個過程當中,胃不僅要消化食物,還給予胃自身強烈的刺激。

  食物在進入我們身體之前,在口腔裏就會發生這麽複雜的變化。應該記住所謂吃得健康不僅僅是指食物的質量,攝取食物的方法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也許人的命運在把食物放進嘴裏的刹那間就已經決定了——你的壽命長短由你的飲食習慣所決定!

  多咀嚼能增進視力

  最近科學家發現,人們患近視普遍增多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人們比過去更喜歡吃軟的食物。日本科學家用三維模型比較了古代人、現代人、未來人的臉型變化,實驗結果表明三個時代的人其下巴和眼睛周圍的變化非常明顯。古代人的下巴非常發達,反過來未來人的下巴變得越來越長,眼睛周圍的骨骼突出。負責研究的堤幸貞美說:“咀嚼的力量弱化,臉部骨骼的發育程度降低。這不僅僅包括下巴周圍,就連眼窩也開始深陷。所以就很容易得近視眼。我們推測古代人由於吃的東西比較堅硬,所以咀嚼的力量是現代人的1.5倍。而未來人咀嚼的力量將弱化到現在的2/3。由於咀嚼力量弱化,未來人很容易得近視眼。”

  咀嚼和近視眼有關聯的說法使我們聯想到現在的青少年大多數都帶著眼鏡的現象。去掉一些客觀因素,怎麽解釋在一個班裏一半以上的小學生都戴眼鏡呢使用計算機太多了嗎學習壓力太大了還是像教授說的那樣咀嚼的次數越來越少了呢

  下麵介紹一個有關飲食的變化對眼睛產生影響的最新研究成果。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羅連科坦因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發表的一篇論文說,精製的麵粉和穀物、白糖等使胰島素的數值上升,影響眼球的發育,是導致遠視和近視的原因。他以南達太平洋島嶼上的人們為研究對象,警告說一代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就可以導致近視的蔓延。這個地方近視眼的發病率從過去不到l%發展到現在的50%。現在這些不需要咀嚼就可以食用的柔軟食物的基本特征就是含有過量的糖分,擾亂了身體原來的秩序,對眼睛產生影響。把這種主張和現在孩子們的眼睛狀況聯係起來看,這種主張顯得非常具有說服力。

  當我們吃較硬的食物時,頜麵部的肌肉收縮力加強,通過牙齒傳入中樞的衝動信號隨之增強,中樞神經係統對隨意動作的調控能力也有所加強。所以,喜硬食者,其視力、體質等狀況都比較好。


       
       
吃飯快會縮短人的壽命(3)



       
  速食容易讓人遲鈍,多咀嚼能增強大腦思維能力

  日本是世界上對咀嚼活動研究最發達的國家,日本岐阜大學的咀嚼學會曾開展過咀嚼行為對大腦有著怎樣影響的研究。被試驗者躺在FMRI(大腦成像)設備上麵,對眼前瞬間經過的影像進行記憶,研究者對他們記憶的程度進行測定:然後再讓被試驗者咀嚼兩分鍾的食物,再用同樣方法重新進行測定。實驗出現了令人驚奇的結果:被試驗者咀嚼食物之後回答問題的正確率比平常增加了30%,說明大腦海馬層的活躍性提高了(咀嚼之前的正確率是56.25%,咀嚼之後的正確率是87.25%)。這個結果意味著兩分鍾的咀嚼行為使記憶力得到了提高。

  日本科研人員發現,咀嚼會刺激腦部主管記憶力的部分。腦部的海馬趾細胞,也就是管學習的部分,會隨著年紀漸大而衰退,短期記憶力也會衰退。日本研究人員用掃描的方法,發現咀嚼的動作或下巴的張合,可以增加海馬趾區內的細胞活動,防止其老化。

  英國一所大學的研究表明,經常咀嚼能夠增強記憶。研究人員讓兩個人通過咀嚼口香糖來做實驗。實驗對比發現,嚼口香糖者在記憶力測試中勝過不嚼口香糖者。研究人員認為,嚼口香糖時不斷的咀嚼動作加快了心髒的運動,血液源源不斷地輸往腦部,腦細胞間信息往來頻繁,由於刺激作用,腦的荷爾蒙分泌增多,大腦的思維能力和工作效率顯著提高,從而促進大腦活動,提高人的思維能力。據美國醫學專家的研究統計,咀嚼少的兒童智商普遍低於以耐咀嚼食物為主的兒童。

  咀嚼促使人分泌唾液,而大腦中負責分泌唾液的區域與記憶和學習有密切關係。咀嚼能活化大腦皮層。經常咀嚼或叩齒、漱口,有活化大腦皮層的作用,可預防大腦老化和老年癡呆。

  慢一點,讓食物給你一個健康的機會

  醫學工TXT圖書下載網www.bookdown.com.cn研究發現,吃飯慢的時候,所分泌的唾液中含有一種能使人保持年輕的物質——腮腺激素。它能強化肌肉、血管、結締組織及骨、軟骨和牙齒的活力,還有增強血管彈性和活躍結締組織活力的作用。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到30歲左右,大量分泌腮腺激素的耳下腺開始萎縮。要活化它的功能,最有效、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咀嚼。咀嚼可刺激耳下腺,從而保持腮腺激素的分泌。有了足夠的腮腺激素,血管和皮膚等組織的彈性和活力就能得到保持,人即使上了年紀,也會紅光滿麵,不乏青春之色,顯得格外年輕。

  咀嚼還能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可調節體內糖的代謝,能預防糖尿病,並有助於糖尿病的治療。充分咀嚼食物,不僅可以按摩牙齦、鍛煉頜骨和牙齒,有效地預防牙病,而且還可防治口臭、老年性便秘、老年性哮喘等疾病。


       
       
吃飯快會縮短人的壽命(4)



       
  除此之外,吃飯慢的好處是還能防癌。實驗證明,人們在咀嚼食物時分泌的唾液,除有大量的澱粉酶幫助消化外,還含足量的溶菌酶,有很強的抑菌、消毒作用。唾液還能中和、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質,所以多咀嚼還能防癌。專家們通過實驗表明,細嚼30秒能使致癌物質的毒性降低。

  一口食物咀嚼的理想次數是30次

  一般應該咀嚼幾次為好呢?據專家說,一口食物在嘴裏至少經20次咀嚼,才能得到唾液給我們帶來的恩惠,30次則較為理想。從營養學角度分析,在我們享用的食物裏,穀類、肉類和蔬菜的比例應該是3:1:1。以此比例進食,就能維持健康。

  因為吃得快,粗嚼已成了習慣,一下子改為細嚼慢咽很有難度,要麽不知不覺地忘了,要麽一口食物嚼20次成了任務,數夠數了,減負一般地咽下去。因此,吃飯快沒有咀嚼習慣的人,可嚐試在飲食裏麵增加需要咀嚼很多次的食物。例如我們常吃的各種野菜、辣白菜、海苔等食物,不僅僅幫助吸收營養,還可以激活包括中樞神經在內的整個身體機能。

  為了健康,何不把咀嚼看成愉快的事,把就餐時間視為與家人輕鬆享受食物的時間,慢慢體會“嚼”的節奏,你的生活也會越“嚼”越好。


       
       
肉食者:小心動物被殺之前釋放的毒



       
  “人的確是禽獸之王,他的殘暴勝於所有的動物。我們靠其他生靈的死而生活。我們都是墳墓。我在很小的時候就發誓再也不吃肉了。總有一天,人們將視殺生如同殺人。”

  ——達芬奇

  動物死前留給人類最後的禮物——屍毒

  科學實驗表明,人體在恐懼、憤怒或緊張的時候,立刻會發生近似於病態的變化,呈現出一些臨床症狀,如心跳紊亂、血壓陡增、呼吸窘促,乃至昏厥等。動物在碰上危險恐懼時同樣如此,其體內的化學平衡會有極大的變化,產生強烈的毒素。

  動物死前的憤怒、怨恨、無奈,又見到其他的動物或死或生地躺在四周,自己也為了生存與自由而徒然地掙紮奮鬥,其血液中的荷爾蒙——尤其是腎上腺素的分泌會亢進,大量的荷爾蒙及毒質會留在肉內,隨著血液循環的緊急加速,全身馬上就會布滿有毒的元素,令整個軀體充滿了毒素。

  而動物被殺後,血液停止循環,在10分鍾內,屍體內的每一個細胞中的小液胞自然展開、產生溶解酵素導致細胞組織的自然破壞或自身分解。酵素開始蝕化肉細胞內的細胞組織,冷藏或加防腐劑隻能降低腐敗的速度,不能完全停止腐敗。肉中代謝毒素含有黃堿,這種物質與咖啡、香煙中的有機堿刺激物極為相似。

  據《大英百科全書》記載:在動物的血液與身體組織內含有各種毒素,包括尿酸及其他體內的有毒排泄物。人類吃肉,也把這些毒質吃進體內,毒化了自己的身體組織,使自己生病。據美國營養學會宣布:“動物屍體的肉裏的確滿載著有毒性的血以及其他副產廢料。”

  動物可能讓我們成為化學藥品的匯集地

  在現在的人工飼養環境下,為了加快牲畜的生長速度,提高飼養動物的產肉率、產蛋率或產奶率,越來越多的化學添加劑、抗生素等被混合進飼料之中,科學家甚至在南極洲的動物體內也找到了農藥的蹤影。

  人類作為這些產品的最終消費者,也同時讓自己的身體成為了這些化學添加劑和各種化學藥品匯集總地,因為動物體內終生聚集的飼料殘餘農藥和化學汙染物質,在動物死後都會悉數“過戶”給那些食肉者。在肉的美味的掩護下,動物身上的毒素進入人的體內。在人不知不覺中,它們張開利牙,破壞著人們的身體。到一定的時候,人的健康就一去不複返了。人們這時就算醒悟,也為時已晚。


       
       
經常吃肉的人會壽命短(1)



       
  很久以來,我們都以為要吃肉才能得到營養,動物都是生來給人吃的,因此有許多人聽到“吃素”時,第一個反應就是:“吃肉有什麽不好?成千上萬的人都在吃,我為什麽不吃?”全球健康統計數字不斷顯示:吃肉最多的國家民族,其患病率特別是患心髒病和癌症的比率也最高,而各地吃素的民族患病率最低。

  在英國,素食者購買人壽保險花費的錢要比肉食者少。因為素食者患心髒病的幾率較低,保險公司據此認為他們的風險也較低。而且,素食餐館投保食物中毒的費用也較低,因為素食的食物中毒幾率要比肉食低。

  人類吃肉可並不合乎自然

  經過許多近代的研究探討,科學家們得到的結論是,早期的人類,除非是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否則他們是隻吃蔬果而不吃肉類的。直到後冰河時期,他們平時所需的水果、堅果與蔬菜不敷所需,為了活命,他們才開始吃動物身上的肉。冰河時期以後,人類吃肉的習慣延續了下來。然而,在曆史上卻有許多人仍堅持作為素食主義者。

  人類吃肉合乎自然嗎?

  不!科學家們知道任何動物的飲食必然與它的生理結構有關。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科研人員曾對食肉動物和食素動物的消化係統進行過比較,他們發現:食肉動物如老虎、獅子等的消化道較短,大腸平直光滑,食素動物如牛、馬、羊等消化道較長,並且大腸彎曲多皺。人類的胃腸結構雖介於食肉動物和食素動物之間,卻更接近於食素動物。無疑,就人類目前的胃腸結構上看,我們更適合吃素。

  瑞典科學家林內曾說:“人類的結構,不論從內在或外表來看,都充分顯示出蔬菜與水果是他的自然食物。”人類從有文字記載的曆史開始,我們發現素食品一直都被當成是人類自然的食物。

  肉類絕不是一種好的食物

  愛斯基摩人幾乎全部吃肉,靠動物脂肪維生,很快就衰老,平均壽命隻有27年半。前蘇聯東部的吉爾吉斯民族也是主要食肉,那些族人很早熟,壽命也很短,平均壽命是40歲。

  動物中的脂肪如膽固醇在人體內很難分解,附著於人體血管上,日積月累,血管變得越來越窄,通過的血液量越來越少,迫使心髒承受很大的負擔,要用力將血液送到阻塞而緊縮的血管中,這就容易患上心髒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海外一些素食主義者倡議素食是保護環境的一種方式,他們警告:“吃肉是個人的慢性自殺,更是人類文明的慢性毀滅。”

  與心血管疾病一樣,癌症也是當今人類的一大殺手。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僅1996年新增的癌症病例和因癌症而死亡的病例就分別達1000萬例和700萬例。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0年,發展中國家的癌症病例總數將增加2倍,在發達國家則增加40%。


       
       
經常吃肉的人會壽命短(2)



       
  相反,人類學家實地考察研究過全球各地不吃肉的民族,了解當地人的健康、體力、精神活力、壽命,他們研究的民族包括巴基斯坦的亨薩斯族、墨西哥原居民奧托米族、美洲西南部的原居土人等,發現這些部族活上110歲而仍然精力充沛、身體壯健者司空見慣。

  一個在希臘進行的調查亦發人深省。專家們令參與研究的對象分別開始多吃各種不同的食物,然後量度他們後來患腸癌的發病率,結果發現:

  多吃羊肉:患癌相對幾率為2.61倍

  多吃牛肉:患癌相對幾率為1.77倍

  多吃生菜或卷心菜:患癌相對幾率為0.76倍

  多吃菠菜:患癌相對幾率為0.44倍

  (1倍是對照標準,少於1倍即是患癌比率低於平均數。)

  該研究報告的結論肯定:多吃肉易患腸癌,多吃蔬菜較少患腸癌。

  在主要以澱粉、植物為食物的國家和地區,如亞洲、非洲等腸癌的死亡率明顯低於北美和西歐等高肉食國家,其中以高纖維低肉食的日本人最為突出。


       
       
素食者:我不生病,我很強壯(1)



       
  “我認為,素食者的生活方式是一種純粹從身體上抵擋誘惑的有效方法,能帶給人類最有益的影響。”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古人雲: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人類所得的大部分的疾病是由飲食而引起的,所以人們若能節製並平衡飲食,就可以減少許多生理疾病。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傾向素食,一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的“素食潮”正在興起。

  素食者真的是古怪的一族嗎?

  當今崇尚吃素的人,不僅中國有,其他國家也有;曆史上,許多知名人士都是素食主義者,如愛因斯坦、莎士比亞、達芬奇、達爾文、羅素、泰戈爾、托爾斯泰、蕭伯納、甘地等。當代崇尚素食的世界名流也不乏其人,已故英國王妃戴安娜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中的很多人認為素食者有些古怪,更不用說絕對的素食主義者了。但我們來分析一下具體情況吧!世界的主要宗教,如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以及印度教都在其核心學說裏包括了素食主義的內容。

  素食者其實比肉食者更健康

  我們的身體並不隻是一架精密的機器,它還是一個複雜而美妙的創造,我們必須依照天然的構造來供給它們應有的食物——天然的水果、蔬菜、豆類等。依據統計,美國的素食者大多數是較瘦而又較健康的。美國人有一半的人口超重,而平均素食者要比肉食者輕了20磅。美國國立健康學院研究過5萬名素食者,發現他們活得較長,顯然也較少患心髒病,與肉食者相比較,得癌症的比例要低很多。

  根據營養學家研究,素食者比肉食者活得更長。比如墨西哥中部的印第安人,它們是原始的素食主義民族,平均壽命極高,令人稱羨。佛教的僧、基督教複臨安息日會教友,也因素食而獲得高壽。

  長期吃肉的人,其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如果太多,則往往會造成血管阻塞,成為高血壓、心髒病等病症的主因。植物食品中不含有對心血管構成威脅的有害物質,因此素食可減少血管疾病的發生。

  人體內的廢物,主要經由血液帶至腎髒。肉食者所食用的肉類中,可能包含著動物血液,這無疑會加重腎髒的負擔。而素食能起到讓腎髒“休息”的作用。腎髒病患者如果堅持素食,外加乳製品的攝入,既可減輕腎髒負擔,又不減少蛋白質的攝入量,實為一舉兩得。

  素食的人更禁得住疾病的侵襲

  對於素食,最大的誤解之一就是它會使得一個人變得衰弱、缺少活力,蒼白而且病懨懨的。但事實上,許多的研究顯示,素食者較肉食者更為強壯、敏捷而有耐力。


       
       
素食者:我不生病,我很強壯(2)



       
  有關資料表明,長期吃素的人,其體內白血球的抗腫瘤能力比長期吃肉的人強兩倍,患心血管疾病、癌症、痛風、關節炎、腎功能衰竭、大腦癡呆症等疾病的比率也比普通人小得多。

  1998年底,美國“發現號”太空船發射升空前,美太空總署宣稱,過去給太空人吃的“食用生物能量餐”將被廢除,取代它的是專門為21世紀太空旅行所研製設計的“素食太空餐”。這份世界上最“高”的菜譜,是由康奈爾大學農業和生物工程學家簡亨特主持,是由太空總署讚助的三年研究計劃的一部分,以“好吃、營養全麵、簡單省事”為宗旨,但是以馬鈴薯、小麥、大米、黃豆、地瓜、花生、豆子、萵苣、番茄、紅蘿卜和小蘿卜為主。

  素食讓你精力更充沛

  常看《動物世界》的人想必都知道非洲的獵豹是典型的食肉動物,它奔跑的速度非常快,可卻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因為它的耐力很差;可斑馬、羚羊、駱駝等非食肉動物,它們雖不及獵豹跑得快,卻很有耐力,它們一口氣快速奔跑的時間要比獵豹等食肉動物長得多。

  耶魯大學的愛文費舍博士做過一個耐力測驗,令人驚訝的數據表明,素食者的精力幾乎是肉食者的兩倍。

  布魯塞爾大學的吉伯尼與艾歐特克博士則做了更為細致的耐力分解實驗。。他們的研究結果也證明,素食者在精疲力竭之前比肉食者在同樣情況下所能承受負荷的時間多出了2~3倍;而每次耐力實驗之後,素食者從疲勞中恢複過來的時間竟比肉食者快了近5倍。

  事實上,世界上最有力而長壽的動物都是素食的。馬、牛、水牛、大象等都擁有強壯而健康的身體。它們的力氣與耐力使它們能為人類搬運重物以及做其他粗重的工作,沒有哪一種肉食性動物能有這種精力與耐力。

  素食帶給你由內而外的美

  對於流行時尚,女人們絕不會袖手旁觀。由於長期素食能保持皮膚光滑柔嫩,因此素食主義迅速在女性中蔓延開來。

  長期食堿性的植物性蔬果,血液中的乳酸便會大量減少,就很少產生有害物質隨汗排至皮膚表麵而損傷皮膚健康的現象。經常素食者全身充滿生氣,髒腑器官功能活躍,血液中的乳酸便會大量減少,自然就不會產生有害的物質,因而皮膚顯得柔嫩、光滑、紅潤。素食堪稱是種由內而外的美容法。

  素食能把血液調節為微堿性,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從而把蓄積體內的脂肪及糖分燃燒掉。因此,用素食方法來減肥相當有效,而且健康自然,不會有藥物和節食減肥所產生的那些副作用。

  當然,素食者也要保持飲食平衡,每日各種蔬菜都吃一些,保證各種元素的攝取,那麽身體就一定會健康。


       
       
素食者:我不生病,我很強壯(3)



       
  素食就是僅僅不吃肉嗎?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認為素食缺少營養會導致營養不良,是導致人們熱衷肉食的主因。但對於素食倡導者們來說,這隻是一個偽問題。素食並非就是簡單的不吃肉,它也同樣需要科學進食。早在1997年11月舉行的國際素食食譜會議上,康奈爾大學的營養學教授克林堡就公布了一個“金字塔式的素食食譜”。這項研究成果顯示,人身體的第一需要是每一餐都吃的多種基礎食物(即金字塔的底層),包括水果、蔬菜、穀類食物、燕麥、小麥、粗麥包、大麥、麵條、麵粉製食品及玉米。至於中間的一層,也是每天都需要吃的,包括:果實、種子、蛋白、奶類製品、大豆乳酪、牛奶和植物油。頂部的尖端是一些“不是必需”的食物,可以間或少量地吃,例如:雞蛋和甜品。這個營養均衡的素食食譜,可以幫助人們減低染上許多疾病,如癌症、心髒病、肥胖症、骨質疏鬆和一些慢性退化病症的機會。

  當然,光吃掉這座“金字塔”還是不夠的,研究者們也強調了金字塔“外圍地區”的重要性,比如每天適量的運動、喝大量的水等。克林堡教授指出,光靠吃低脂肪食物並不能完全防止癌症及心肌疾病,除非加上健康的心態和運氣。

  相比之下,這比起肉食的人已經好很多了,有證據顯示,以動物為基礎食物的人,他們患癌症及心肌疾病的機會相對要多得多。


       
       
長期高糖飲食有損壽命(1)



       
  糖源於印度,已經有大約五千多年的曆史,可以說是最古老的食品之一。但是直到20世紀初,糖還屬於奢侈類性質的食品,當時每人每天的消費量還不到1羹匙。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對食糖的消費量有了2800%的增長,這不能不說是現代飲食中的最大變化之一。

  對糖的了解你有多少?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其實,食糖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調味品,炒菜、熬粥、製作點心和小吃,樣樣都要用到它。黑熊為了飽嚐蜜糖,不惜被蜜蜂蟄得遍體鱗傷;而蒼蠅隻要在1000毫升水中有0.2克食糖,就可以感到甜味。人們常用“甜蜜蜜”、“比蜜還甜”來形容美好的情感和幸福的生活,由此可見甜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幾乎每一個人都喜歡吃糖,喜歡甜味。我們不僅從一出生就會對甜的東西感興趣,甚至在胎兒階段吸食的羊胎素也是甜的,另外母乳也是甜的。

  人們經常食用的是白糖、紅糖和冰糖,從化學的角度來看,紅糖、白糖、冰糖都是蔗糖,隻不過純度不同而已:紅糖最粗,白糖純些,冰糖最純。製糖的過程也不複雜:主要是把甘蔗或甜菜榨出汁,濾去雜質;再往濾液中加石灰水,經過濾除去沉澱;然後將濾液通入二氧化碳,使石灰水沉澱成碳酸鈣,再重複過濾,就得到蔗糖水;把蔗糖水放在真空器裏減壓蒸發、濃縮、冷卻,就有紅棕色略帶黏性的結晶析出,這就是紅糖。

  而白糖是由紅糖經洗滌、離心、分蜜、脫色等幾道工序製成的。

  白糖比紅糖純得多,但仍含有一些水分,再把白糖加熱至適當溫度除去水分,就得到無色透明的塊狀大晶體——冰糖。

  嗜糖=吸毒=吸煙?

  從水果到飲料,從牛奶到甜點,現代人的飲食中越來越離不開糖,這是否是一個值得憂慮的現象?英國健康專家弗裏西蒂勞倫斯對此表示,高糖飲食其實就像吸煙一樣十分有害,多吃糖與吸尼古丁一樣危險。

  醫學實驗證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含有大量白糖的甜食對大腦的作用和毒品有異曲同工之效。它會使你上癮,期使你舒服,長期使你屈服。

  如果讓動物習慣性地攝入甜食,就會刺激它們大腦中類阿片類物質的產生,這種物質會刺激神經末梢,讓人感到興奮,功用幾乎相當於嗎啡。大腦感覺到這種興奮,就會對它產生渴望。一旦停止甜食供應,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失去平衡,它們就會感到痛苦、煩躁不安。這種現象與毒品上癮的反應非常類似。

  不僅如此,科學家通過大腦掃描發現,嗜糖的人看見冰淇淋時大腦反應出的快感和吸毒者看見大麻時一模一樣。


       
       
長期高糖飲食有損壽命(2)



       
  危險的夥伴——食糖

  世界衛生組織一份有關人類死因的調查分析顯示,長期高糖飲食者的平均壽命比正常飲食者短約10~20年。

  研究人員指出,長期高糖飲食,會使人體酸堿失衡。糖是含鈣的酸性食品,攝入過量必然和人體的鈣發生衝突,使人體內出現中性或弱酸性環境,人體免疫力也隨之下降,各種致癌因子便會乘虛而入,期攝入高糖食物易致腫瘤。平時好吃高糖類食物的人,由於自身免疫功能減退,患癌症的機會比普通人高4~5倍。

  糖是人體的主要能量來源。糖攝入過多,而運動量不相應增加,糖就會轉化成脂肪在體內堆積,導致肥胖,還可導致血脂過高、動脈血管硬化和肥胖症。

  吃糖過多,尤其是進食粗纖維類糖還會刺激腸黏膜,加重肝髒負擔,引起腹脹、腹瀉,進而阻礙各種營養素的吸收與利用,導致營養缺乏。

  常吃糖容易引起齲齒。糖為口腔內的細菌提供了生長繁殖的良好條件。這些細菌和殘糖一起能使牙齒、牙縫及口腔裏的酸性增加,由於牙齒經常受酸性侵蝕就容易引起齲齒或口腔潰瘍。

  大量的糖在體內進行代謝,需要消耗大量維生素B1,從而導致丙酮酸、乳酸代謝產物在體內蓄積。如果這些代謝產物在腦組織內過多蓄積,就會使兒童情緒不穩定、愛激動哭鬧。還有研究表明,少年兒童自幼嗜糖,極易罹患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

  飲食中攝入的糖分過高可導致近視。日益精製的高碳低脂飲食,使攝入的糖分越來越多,而營養素越來越少,尤其是維生素A、硒元素和必需脂肪酸DHA。結果,眼睛“糖化有餘,營養不足”。

  高糖飲食和乳腺癌

  據一項研究表明,控製糖類攝入的節食者,在減輕體重的同時,發生乳腺癌的風險也降低。

  在對1866名墨西哥婦女的研究中,碳水化合物占攝入總能量的57%或以上的患乳腺癌的風險比飲食較平衡的高出2.2倍。

  據研究,女性的乳房是一個能大量吸收胰島素的器官,而早期乳腺癌細胞的生長,正需要大量的胰島素。若長期大量攝入高糖食物,能使血內胰島素含量經常處於高水平狀態,對乳腺癌細胞的生長繁殖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孕婦偏愛高糖食品,胎兒容易畸形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孕婦經常吃高糖食物,產下畸形兒的機會比一般孕婦高出1倍。

  柏克萊大學的研究員分析,近1000名孕婦的血糖情況後發現,孕婦進食較多糖分或經過提煉的碳水化合物食品,出現畸胎的機會較正常人高,其中最容易出現的就是脊髓問題。如果孕婦本身太胖,胎兒脊髓發育不良的幾率要高3倍。研究報告指出,高血糖會增加胰島素分泌,可能刺激胎兒生長異常,而孕婦攝取過高糖分,則可能導致胎兒罹患糖尿病。


       
       
長期高糖飲食有損壽命(3)



       
  大量醫學研究還表明,攝入過多的糖分會削弱人體的免疫力,使孕婦機體的抗病力降低,易受病菌、病毒感染,不利優生。


       
       
皮膚健康——吃出你的美麗(1)



       
  皮膚,如果沒有它,哪裏還會有我們?它不僅將我們所有的器官都包裹起來,而且可以保護我們免受感染、輻射和脫水的傷害,幫助我們維持體溫,而且賦予我們美麗的外表。

  您是否注意到:住在沿海的人,皮膚往往呈一種醬黑色;生活較寬裕的人,膚色比較白皙。過去大多數人認為是曬太陽程度的不同形成這種膚色的差異。是的,這確實是一個原因,但不是全部,還有一種影響因素,那就是食物的組成不一樣。

  皮膚問題不僅僅關係美麗

  你的皮膚是你的身體是否健康的晴雨表。它的狀態往往受到體內健康狀況的極大影響。如在頻繁參加幾次晚會後,我們都會因身體感到疲倦而臉上看上去有點暗淡無光。體內發生的所有情況,都會在皮膚上麵有所顯現,比如在劇烈的運動之後以及感覺熱和流汗的時候你就會臉紅,或者我們對吃的某些食物有過敏反應的時候就會產生皮疹。因此,要讓你的身體係統好好地運行,對皮膚問題的處理也顯得很重要。

  許多皮膚問題,都可以追溯到消化道的失衡,不僅營養素的攝入不足會影響到你的皮膚健康,消化和吸收功能低下也一樣會有影響。

  皮膚的敵人是誰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皮膚滋潤、細膩、柔嫩,富有彈性。然而有些人的皮膚卻不盡如人意,顯得粗糙,缺乏光澤。分析其原因,一方麵與遺傳因素和疾病的影響有關,另一方麵與後天的營養和保養有關。

  不同的外界因素以及我們身體內部的作用都會帶來衰老的跡象。其罪魁禍首就是氧化劑導致的氧化損傷。氧化劑來自汙染、香煙、油炸和燒烤食品、被氧化了的食用油、日光,甚至包括我們人體自身的消耗氧氣製造能量的過程。

  氧化劑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傷害是毀滅性的,它們會損害脂肪、蛋白質、連接組織和核酸。身體中尤其容易受到影響的部位是細胞膜和細胞內的DHA。很顯然,這會嚴重地影響皮膚的狀態。

  皮膚喜歡的食物

  食物和皮膚之間有著密切的聯係,那麽,哪些食物是皮膚最喜歡的呢?皮膚科專家們為此做出如下總結:

  ⑴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化學實驗證明,黑色素形成的一係列反應多為氧化反應,但當加入維生素C時,則可阻斷黑色素的形成。

  酸棗、鮮棗、番茄、刺梨、柑橘、新鮮綠葉蔬菜等都是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⑵含維生素A的食物

  維生素A可使目光明亮,皮膚滋潤細膩。主要食物來源:動物肝髒(狗肝不可多食),全脂奶及其製品,綠色和黃色蔬菜,紅心甘薯、胡蘿卜、青椒、南瓜等。


       
       
皮膚健康——吃出你的美麗(2)



       
  ⑶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維生素E在人體內是一種抗氧化劑,特別是脂肪的抗氧化劑,能抑製不飽和脂肪酸及其他一些不穩定化合物的過氧化。而人體內的脂褐素是不飽和脂肪酸的過氧化物。維生素E則具有抑製脂褐素過氧化的作用,從而有效地抵製了脂褐素在皮膚上的沉積,使皮膚保持白皙。同時維生素E還具有抗衰老作用。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有卷心菜、菜花、芝麻油、芝麻、葵花子、菜子油、葵花子油等。

  ⑷含鐵質的食物

  皮膚光澤紅潤,需要供給充足的血液。鐵是構成血液中血紅素的主要成分之一,故應多食富含鐵質的食物,如動物肝髒、蛋黃、海帶、紫菜等。

  ⑸水——大自然的潤膚霜

  水是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設想一下,一個充滿了水的球,它摸起來就會感覺緊致而結實。如果放出一些水來,球就會萎縮,甚至會出現皺紋,我們的皮膚也是一樣的。

  護膚健美顯然離不開水。雖然至今尚有爭論,多數人還是認為多飲水好。多喝水可使皮膚滋潤、水靈,體態豐滿,缺水會使皮膚顯得幹枯、多皺紋、無光澤。


       
       
食糖並非健康之敵(1)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就離不開糖,但是糖可導致肥胖、糖尿病、多動症、心腦血管等疾病,很多人認為糖是這些疾病的罪魁禍首,並且誇張地稱之為“白色毒藥”,一時間令許多人“望糖卻步”。老實說,糖並不是一個壞家夥,它可是我們人體內的重要能源。我們日常活動所消耗的能量大部分來自糖類。

  糖的存在對於我們始終是一種誘惑

  食糖對人體的營養價值主要表現在食用後能供給人體較高的熱量。1000克食糖能產生4000千卡的熱量。放出的熱量越多,食糖的營養價值越高。人食用糖以後,糖分很快被吸收,僅3~5分鍾後,血糖量就會增加,身上就會感到溫暖,有利於強筋活血,促進血液循環。

  除了為人體提供熱能外,糖還要參與細胞的多種代謝活動,維持神經係統的正常功能,促進蛋白質的合成等。

  糖幾乎是大腦唯一的燃料,它為大腦持續、穩定地提供能源。吃糖能刺激腦的活動,有利於提高功能,這已經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所證實。在情緒激動時適當吃點糖可以起到改善情緒的作用。

  紅糖含有豐富的鐵和鈣,還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多種維生素及錳、鋅、鉻等微量元素,具有補血、破淤、舒肝、驅寒等功效,尤適於產婦、兒童及貧血患者食用。

  可以說,糖是人類賴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質。如果沒有了糖和氧氣以供我們進食和呼吸,我們將不久於人世。食糖讓許多味道平平的食物變得好吃起來,它是人們難以抵擋的誘惑。

  談糖色變,你太過慮了

  許多人認為,糖吃多了會肥胖,而且會得糖尿病。一些醫生也建議人們吃低糖食品。我們經常聽見這樣的論調:“無糖”的才是“健康”的。其實,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

  如果將人體比作機器,那麽維持其運轉的“燃料”70%來自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並不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血液中必須有充足的糖,才能充分供應細胞所需的能量。研究表明,當食物中的糖消耗殆盡時,人容易產生倦怠感。如果血糖持續下降,疲乏將變成衰竭,出現頭暈目眩、虛弱以及站立不穩的症狀,嚴重的還會出現心律不正常、兩腳發軟或者發生嘔吐。

  澳大利亞營養專家雷特瑞芙在一次研討會上,專門談到了學術界對食糖與健康關係的研究成果。她認為,沒有事實可以證明攝取食糖會破壞人體均衡攝入其他營養素,過去認為食糖不易保持體型是一種誤解。吃糖可以抑製食欲,自然會減少對高脂肪食物的攝取。流行病學的研究結果表明,糖的攝入量與肥胖的發生率沒有直接關係,脂肪的攝入才與肥胖有密切關係。


       
       
食糖並非健康之敵(2)



       
  另外,吃糖並非糖尿病的誘因,因為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的功能受損才引起的。

  吃糖也不是引起齲齒的唯一原因。眾所周知,英國一直保持著較高的食糖人均消費量,但齲齒發生率卻較低。相比之下,在人均食糖消費量低的我國,齲齒發病率卻很高。防止齲齒的關鍵是保持口腔衛生,吃完糖後及時刷牙。

  食糖是最好的天然甜味劑

  近年來,各種化學合成甜味劑展開了強大的市場攻勢,有的產品甚至直接冠以“健康糖”的名稱,各種無糖食品也應運而生。其實一些無糖食品並非真的無糖,因為食品中少不了米、麵等澱粉類物質,而澱粉在人體消化過程中要轉化為葡萄糖。

  按國際慣例,無糖食品是指不含食糖即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和澱粉糖(葡萄糖、麥芽糖、果葡糖)的甜食品,但必須是含有食糖屬性的食糖替代品,如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麥芽糖醇、甘露醇等)。而一些所謂的“無糖食品”,雖然未使用蔗糖作為甜味劑,但卻“偷梁換柱”,把蔗糖的替代品糖精充作甜味劑。這類甜味劑所產生的熱量較低或基本不產生熱量,但並不等於不含糖。

  對健康人來說,吃糖隻要適量,對健康是無害的。因而健康人沒必要專門去吃添加化學合成甜味劑的無糖食品。

  在飲食中完全拒絕糖並不現實

  完全拒絕吃糖是一件困難的事。那麽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該吃多少糖?吃什麽樣的糖才能更健康呢?

  每天最好不要超過40克糖。30~40克是什麽概念呢?在人們常吃的甜食中,幾塊餅幹約含糖10克,一大勺果醬約含糖15克,1罐可樂約含糖37克……隻要稍稍不注意,30~40克糖的數量限製就會被突破。

  大量吃甜食雖然有害,但如果是少量並在合適的時候食用,對健康也具有一定的好處。比如低血糖患者饑餓時會感到眼前發黑、四肢發軟,最好的辦法就是馬上喝一杯糖水。當你工作或學習一段時間,感到大腦工作效率變低時,不妨飲一杯糖水,可以迅速補充糖分,提升血糖,進而提高大腦的功能狀態。

  此外,運動醫學研究證實,運動員在劇烈運動前如果補充少量含糖飲料,可以幫助他們提高運動成績;運動之後及時補糖,可以消除疲勞。普通人如果在洗澡前、饑餓時、需要提高注意力時少量吃糖,也有好處。

  食糖的健康吃法是與食物一起少量食用,以便減慢食糖的消化速度,防止血糖的迅速上升而引起精力和情緒的巨大波動。吃糖的時候,最好和高纖維素食物比如說全麥麵包、蔬菜及天然穀物一起食用。


       
       
代糖阿斯巴甜:關於致癌的疑惑



       
  喜歡甜食嗎?很多人的回答恐怕都是喜歡!可是我們也知道多吃甜食不好,會胖,會齲齒,會……對糖尿病患者來說,甜食更被嚴格控製。

  但是現在,市麵上出現了“隻讓你吃甜,不讓你吃糖”的人工甘味劑(代糖),這好像是愛吃甜食的人的福音。目前被使用得最廣、知名度最高的代糖是阿斯巴甜,但是它的安全性也一如糖精等人工甘味劑一樣被人質疑,真相到底是什麽呢?

  阿斯巴甜是什麽?

  阿斯巴甜並不是刻意研發的產品,和盤尼西林一樣,它也是偶然之間被發現的。它由L-苯丙氨酸及天門冬氨酸所構成,由於甜味接近蔗糖,經溶解稀釋後與蔗糖風味十分接近,有涼爽感,甜味純淨,沒有苦澀餘味、甘草味、化學味及金屬味。其配製的飲料還可增加水果風味,降低咖啡的苦味,甜度又是蔗糖的150~200倍。因其用量少,熱量低,被廣泛地運用於食品加工。標榜低熱量的可樂及防止齲齒的口香糖,都是利用阿斯巴甜作為甜味劑。它已成為糖尿病患者與體重控製者的福音。

  阿斯巴甜的食用標準

  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對阿斯巴甜的每天允許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50毫克,歐洲則為每公斤體重20毫克,國內則尚未製定相關標準。一罐易拉罐(355毫升)的低熱量飲料約含180毫克阿斯巴甜。目前世界上有90多個國家準許將阿斯巴甜作為食品添加物。

  阿斯巴甜真的安全嗎?

  阿斯巴甜包含三大組成部分:甲醇、苯丙氨酸、天門冬氨酸。由於食物中阿斯巴甜的用量是毫克級,代謝所產苯丙氨酸的量也較低,一般不會對人體產生重大影響。研究指出,由於阿斯巴甜的用量極低,極微量的甲醇攝取不至於危害人體。

  另外,有人懷疑阿斯巴甜中的天門冬氨酸是否會造成腦部傷害、內分泌失調或腫瘤。事實上從一般飲食中會攝取到更多的天門冬氨酸。所以雖有質疑,但也因為阿斯巴甜的攝取量低,一般還是認為不會造成大害。

  苯酮尿症患者對於苯丙氨酸的代謝能力較差,阿斯巴甜就不適用。國內的法規也規定,含阿斯巴甜的產品也應加注警示語。也有報告指出有少數人對阿斯巴甜不耐,有頭痛、抽搐、惡心、過敏反應的症狀,但案例不多。


       
       
不起眼的鹽窺探你的健康



       
  鹽雖看似不起眼,卻可讓我們的食物變換無窮風味。在古代,鹽是極為珍貴的東西,是財富的象征。鹽曆來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但是,你知道嗎,鹽並不是多多益善!

  鹽帶給我們的健康隱患

  通常人體組織中的水分含鹽的濃度為0.9%,即100毫升水中含0.9克鹽,它是我們人體不可或缺的物質。鹽中的鈉離子和氯離子幾乎參與人體的所有活動,具有調節人體內水分的均衡和分布、維持體液平衡的作用,適量攝取食鹽有益於健康。

  醫學專家證實,食鹽過多,對人體是有害的,它會引起高血壓,並對心、腦、腎等主要生命器官造成損害。

  飲食中鈉鹽過多,在腎小管重吸收方麵,過多的鈉離子與鈣離子相競爭,使鈣的排泄增加。同時,鈉鹽還刺激人的甲狀旁腺,使之分泌出較多的甲狀旁腺素,促使骨鹽溶解,尿中鈣的排出量大,極易發生骨質疏鬆甚至骨折。

  很多人都知道吃得太鹹是患高血壓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您可能不知道,胃病與吃得鹹也有關係。食入過量的高鹽食物後,因食鹽的滲透壓高,會對胃黏膜造成直接損害。高鹽食物還能使胃酸減少,這樣就使胃粘膜易受損而產生胃炎或胃潰瘍。高鹽及鹽漬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它在胃內被細菌轉變為亞硝酸鹽,然後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胺,具有極強的致癌性。

  支氣管哮喘患者在攝入鈉鹽量增加後,對組織胺的反應性增加,易於發病或使病情加重。而限製鈉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支氣管哮喘的發生和使病情加重。

  另外,飲食中的鹽過多還加重心髒負擔。吃得鹹的人血液總量會增加10%~20%,對心髒將產生很大的壓力,容易促發心力衰竭,出現全身浮腫及腹脹。患有腎炎、肝硬化的人,也會因食鹽過度而加重病情。

  從“鹽”要求,健康一生

  “少吃鹽,血壓低,活得健康長壽”的說法已眾所周知。世界不少國家衛生行政部門也都發布了關於飲食中合理鹽量的建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每人每日攝入的鹽不應超過6克。那麽如何計算用鹽量呢?記錄一袋食鹽(500克)從開始使用到吃完的天數,用500克除以天數,再除以家中就餐的人數,便可大致估算出每人每天食用的鹽。

  在飲食上還要注意少喝湯、少吃泡麵、少吃快餐食品。湯料平均含有60%的鹽,喝愈多湯就是吃進愈多鹽。一個99克的方便麵含7.8克鹽,一天的鹽量就超過了,因此強烈建議少放或不放調味包。快餐食品如每塊比薩餅中含鹽高達2~3.8克。做菜時少放鹽,多用蔥、薑、蒜、辣椒、香菜來調味。多利用蔬菜本身的強烈風味,例如青椒、西紅柿、洋蔥、香菇、香菜,和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煮魚和海鮮時,可以擠些檸檬汁,不必用鹽就可增加美味。


       
       
遠離讓人上癮的刺激物(1)



       
  人是永遠追逐快感的動物,食物的色香味總能喚起我們記憶興奮的神經。多數人知道在臨床上控製使用的麻醉藥品易使人上癮,但不一定知道有些食物也會使人上癮。

  咖啡中潛在的危險

  長久以來,多種飲料中均含有咖啡因,它作為香料可以令味道更好。在一些軟飲料中加入的少量咖啡因,是構成飲料中微妙的口感及香味的主要成分。

  咖啡因能夠給人帶來興奮感。多巴胺和腎上腺素這兩種神經遞質讓人興奮,而一種叫做腺苷的物質總是阻礙細胞釋放這兩種神經遞質,咖啡因恰好抑製了腺苷的活動。這樣,體內多巴胺和腎上腺素含量升高,人自然感覺頭腦清醒、興奮、激動。

  咖啡因在幫助人們完成工作任務、保持清醒方麵的確有作用,但是前提是人們應該選擇正確的方式來消耗咖啡因。咖啡因的提神益處對於那些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都在喝咖啡的人是沒有幫助的。

  此外,還有許多研究表明,咖啡因會降低人記憶單詞的能力。正如一位研究人員所說,“咖啡因讓這個節奏緊張、人人疲憊不堪的社會雪上加霜。”這確實是現代人生活的寫照!

  美國芝加哥拉希大學醫療中心的睡眠專家讓一組實驗對象少量多次地飲用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另外一組則完全不碰咖啡因。結果顯示,第一組實驗對象在認知能力測試上表現更佳,他們沒有在傍晚出現疲勞現象。不過,僅僅是在下午或者晚上喝咖啡,並不會有助於你在睡眠時間保持清醒。

  咖啡並不是咖啡因的唯一來源。一杯濃茶中的咖啡因含量幾乎與一杯普通咖啡中的含量相等。咖啡因是許多飲料如可樂、功能飲料紅牛中的必要成分。巧克力和綠茶中也含有少量咖啡因。

  離令你上癮的刺激物遠點

  如果想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你必須遠離這些刺激物。下麵是戒掉刺激物的方法:

  ⑴戒咖啡

  對於已經染上了咖啡癮的人,如果突然停止使用咖啡因,則可能會產生所謂的“咖啡因戒斷症候群”。聰明的做法是先減少咖啡攝入量。原來每天喝兩杯,變為每天喝一杯,最後一個月是隔一天喝一杯,有時候連續兩三天不喝,也沒覺得什麽。也許前三天,你會感到疲倦、無力,十分渴望喝杯咖啡,那說明你已經對咖啡上癮了。

  挺過這幾天後,如果感覺很好,健康也得到恢複,則說明你沒有咖啡也可以過得很好。當然,如果能用大麥茶、花草茶或草藥茶代替,那就更好了。

  ⑵戒濃茶

  濃茶能通過神經反射以及直接的影響使胃黏膜出血,分泌功能失調,黏膜屏障破壞,促成潰瘍發生。


       
       
遠離讓人上癮的刺激物(2)



       
  如果你對茶上了癮,每天都必須要喝幾杯,那麽你應該強迫自己少喝茶了。你可以試驗性地戒兩個星期左右,看看沒有茶是否也能感覺不錯。

  茶的最佳替代品是花草茶或果茶。當然,偶爾飲用淡茶也有利於身體健康。

  ⑶戒巧克力

  一項關於巧克力上癮的研究發現,當所謂的上癮者處於抑鬱的情緒狀態時,他們傾向於吃更多的巧克力,但是,消極的情緒狀態往往並不因吃巧克力而得到改善,以致巧克力上癮者常常體驗到不斷增加的內疚感。

  最佳的戒癮方法就是一個月不食用巧克力和含有巧克力的食品。你可以用不含糖和巧克力的健康食品來替代。一個月後,你便會發現,你似乎已經不那麽需要巧克力了。

  ⑷戒可樂

  每一罐可樂或功能飲料含有46~80毫克的咖啡因,絲毫不比咖啡低。此外,可樂含有大量的糖和色素,其刺激作用不可小視。在需要飲用飲料之前,最好查看一下它的配料表,盡量遠離含咖啡因和色素的高糖飲料。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改變長期養成的飲食習慣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做到的,不要給自己增加壓力,最好先試驗性地戒一個月左右,觀察其效果和自己的感覺。


       
       
生命的脂肪,離開它人就不存在



       
  俗話說病從口入。由於攝入量大於消耗量,體內就會出現熱量過剩、脂肪堆積等現象,進而損傷心腦血管功能,導致疾病發生。所以,很多人認為脂肪是健康的大敵,對脂肪或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敬而遠之,以此來保證健康。這種做法是明智之舉嗎?錯!

  脂肪有益於健康

  脂肪有益於健康,關鍵在於正確地食用脂肪。必需的脂肪可降低癌症、心髒病、過敏反應、老年癡呆症、關節炎、抑鬱、疲勞等患病率,而現在的情況是,這些與脂肪缺乏相關的疾病和症狀正在逐年上升。

  如果你恐懼脂肪,那你就剝奪了身體進行健康基礎維護的必須營養素,增加了出現亞健康的風險。

  脂肪提供人體所需總能量的10%~40%。它分布在各內髒器官間隙中,可使其免受震動和機械損傷。脂肪中的磷脂和膽固醇是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在腦細胞和神經細胞中含量最多。此外,脂肪還具有調節體溫和保護內髒器官、關節的作用。

  科學地吃進脂肪

  首先是要控製脂肪攝入總量。成人每公斤體重需要2.5克脂肪,體重為50~60公斤的成人,每日必需食用125~150克脂肪。每餐保證吃些肉、蛋、奶等食品,基本上可滿足需要。

  其次是調整膳食中脂肪酸的攝入比例,特別是保證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的合理搭配。人們所需的脂肪酸有三類: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我們常用的食用油通常都含人體需要的三種脂肪酸。中國人的日常膳食中往往是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量而不飽和脂肪酸攝入不足。飽和脂肪酸可以使血膽固醇升高,而不飽和脂肪酸則有助於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因此,在日常飲食中應注意補充一些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這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積極作用。

  遠離人造脂肪

  人造脂肪,很多人過去不注意它,現在開始小心了。我們平常所吃的食物中很多都含有人造脂肪,如植物奶油、冰淇淋、糕點,快餐店裏的炸雞和炸薯條等。人造脂肪不但增添食品外形美觀,而且使烘焙後的食品如餅幹、麵包等口感更酥軟,加上成本低廉,效果可以與天然黃油媲美,保質期也很長,因而頗受人們青睞。但是,由於其氫化加工的同時破壞了人體的必需脂肪酸的結構,因而使它失去了應有的營養價值。

  如果在配料表上注有“氫化植物油”、“植物奶油”,就說明該食品中含有人造脂肪。為了健康,這類食品還是少吃為妙。


       
       
粗糧到底好不好(1)



       
  我們平時習慣把大米、白麵稱為“細糧”,玉米麵、小米、高粱米等稱為“雜糧”或“粗糧”。並且,多數人認為吃細糧比吃粗糧好。其實,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粗糧並非雞肋

  我們習慣將大米和麵粉以外的糧食稱為粗糧,包括小米、玉米、高粱和豆類,因而很多人對其不屑一吃。其實,多吃粗糧對人體的健康大有益處。

  首先,粗糧營養豐富,可供給人體所需熱量的60%~70%、蛋白質的50%~60%,還可供給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食物太精細,膳食纖維必然很少,往往食後不容易產生飽腹感,很容易造成過量進食而發生肥胖。這樣,血管硬化、高血壓的發病率就會增高。粗糧所提供的纖維素更是任何動物性食品所不能比擬的。纖維素在腸道內能吸附水分,並使之呈凝膠狀,這能使人體對糖分的吸收緩慢而均勻,從而降低血糖,起到防治糖尿病的作用。纖維素還能阻止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並促進對膽固醇的排泄,有利於防止動脈硬化和心髒病。

  此外,膳食纖維還會與體內的重金屬和食物中有害代謝物相結合排出體外,是腸胃傑出的“清道夫”。

  多吃粗糧還可強化人的咀嚼和消化功能。正如刀越磨越快的道理一樣。人的咀嚼和消化功能也隻有不斷受到外界的刺激和磨煉,才能健康發達。吃粗糧能有效地鍛煉牙周組織、麵部肌肉和強化消化係統的功能,達到延緩這些器官的退化的目的,從而延緩人體衰老,增進健康長壽。

  從營養角度看,粗糧比精加工的糧食,營養保存得更多。經過精加工的糧食,將損失掉大部分維生素和無機鹽,因為這些營養素大部分存在於穀皮、穀膜和穀胚中,碾磨加工越精細,穀皮、穀胚脫落越多,維生素和無機鹽也就損失得越多。

  粗糧不宜吃多

  吃點粗糧的確有益於健康。不過,進食纖維素並非多多益善。若過多進食纖維素,對人體也不利。長期大量進食高纖維食物,會影響人體對食物中的蛋白質、無機鹽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會使人體蛋白質的補充受阻,脂肪攝入量不足,微量元素缺乏,因而影響骨骼、心髒、血液等髒器的功能損害,降低人體免疫抗病的能力。

  那麽吃多少高纖維素食即粗糧才真正有利人體呢?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的纖維素攝入量以10~30克為宜,蔬菜中纖維素較多的是韭菜、芹菜、茭白、番瓜、苦瓜、空心菜等,不妨適量食用。

  粗糧並非人人皆宜

  粗糧雖好,但也並非任何人都適合,因而應該認真選擇,食用有度,否則會給一些人群帶來傷害。


       
       
粗糧到底好不好(2)



       
  胃腸功能較差的老年人(60歲以上)及消化功能不健全的兒童要少吃粗糧,並且要做到粗糧細吃。

  患有胃潰瘍、腸潰瘍、急性胃腸炎的病人的食物要求細軟,所以要盡量避免吃粗糧。

  缺鈣、鐵等元素的人群應慎食粗糧。粗糧裏含有植酸和食物纖維,它們結合形成沉澱,阻礙對礦物質的吸收,影響腸道內礦物質的代謝平衡。

  患有慢性胰腺炎、慢性胃腸炎的病人要少吃粗糧。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應適當吃粗糧,不可超量。如果長期每天攝入的纖維素超過50克,會使人的蛋白質補充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造成骨骼、心髒、血液等髒器功能的損害,降低人體的免疫能力。

  粗糧最好在晚餐食用。食用粗糧最好安排在晚餐,正常人吃的頻率以兩天一次為宜,如果是因為“三高”病情需要的話,也可安排一天兩次。


       
       
經常單獨吃飯容易生病(1)



       
  很多人上班時家人往往還沒起床,所以隻好自己一個人吃早餐甚至不吃;至於午餐則在公司附近的餐廳吃飯,如果沒有邀同事一起吃飯的習慣,就隻有一個人匆匆地吃完飯再趕回公司,這恐怕是很多上班族的生活模式;如果回到家時已經很晚了,家人早已吃過晚餐,隻好又一個人邊看電視邊吃飯。

  其實如果經常一個人單獨吃飯,即使營養充分,也往往會覺得健康狀況不甚理想。如果同時又感覺食欲不振,就該留意了,這是因為單獨進食容易產生緊張並引起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我們的腸胃也是有感情的

  胃腸道也是有感情的器官,它們的蠕動尤其是各種消化腺的分泌,都是在神經係統支配下進行的。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心情好的時候,即使粗茶淡飯,也感到特別香甜;憂愁的時候,縱有山珍海味,也會味同嚼蠟。可見,胃腸的機能對情緒極為敏感。如果你性格憂鬱,多愁善感,或整天伏案工作,思慮過度,更吃飯不香,盡管吃得很少,仍然感到肚腹飽脹。

  人的胃腸道擁有非常豐富的神經細胞,很容易接受外界刺激,反應異常靈敏,一旦受刺激就會“鬧情緒”,出現一係列的植物神經功能性紊亂如胃腸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食欲下降和飽脹等消化不良樣的症狀。

  人們情緒良好的時候,神經係統處在正性的適度興奮狀態。植物性神經也是如此,腸胃也會以相同的速度快樂完整地蠕動和分泌、接納和消化食物,從而有益於健康。

  如果人們長期在緊張、憂慮等惡劣情緒下進餐,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腸胃功能也會進入紊亂狀態,可能會惡心、嘔吐、打嗝、食之無味、腹脹、腹痛或者情緒性腹瀉。若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則可能變成器官性疾病。

  現代醫學家使用多種方法進行測試,發現情緒對胃機能的影響十分明顯。與試驗者進行緊張的談話或采用催眠暗示的方法,使受試者處於不同的情緒狀態,結果發現:氣憤、恐懼、激動、焦慮等情緒可使胃的分泌量增加,酸度增高;而抑鬱、悲傷、失望等情緒,則使胃液分泌量減少,酸度下降,胃的運動也減慢。

  和大家一起吃飯,既分享美味又分享健康

  一群人吃飯,你一言我一句的,浪費時間,一個人吃飯效率更高。你可能會這麽想,其實這是錯覺。

  我們先看看一家人進餐的狀況:當一家人心情舒暢地圍著餐桌吃飯時,大家心情平和,每個人咀嚼著自己愛吃的美食,有說有笑,氣氛融洽,既交流了感情,又享受了佳肴,十分溫馨。

  當然,和家人或朋友一起進餐可不僅僅是溫馨這麽簡單。在這種充滿親情的環境下進餐時,心情輕鬆愉快。人們精神愉悅時,其胃液的分泌也相對地旺盛,可促使腸胃加快蠕動,使食物盡快消化和吸收,消化係統自然暢通無阻。


       
       
經常單獨吃飯容易生病(2)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據英國一調查機構的調查顯示,20年前,英國人每餐吃飯時間平均為33分鍾,那時的人有充分的時間與家人一起享受美食和輕鬆的氣氛。但現代人每次吃飯匆匆忙忙,就像打仗,很多時候都是獨自進食。數據顯示,現代人平均吃一頓飯時間僅是14分鍾27秒,隻有20年前的一半多。

  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進食,有助於培養細嚼慢咽的習慣,有利於促進唾液的分泌。唾液中含有多種物質,既可以促進機體對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又可以改變食物中的有毒物質的化學結構,殺菌、解毒。經常多次地咀嚼還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因為咀嚼是接受大腦的指揮,同時又不斷地給大腦以刺激。

  身體也會說話:當心腸胃鬧情緒

  一個人吃飯,有的一邊看書報一邊吃飯,有的一邊看電視一邊咀嚼,有的則一邊想著不愉快的事情或沒完成的工作一邊進餐。單獨進餐的人往往心情不開朗,容易產生緊張、煩惱、氣憤等不良情緒。負麵情緒對消化器官所造成的影響非常大,它能使胃腸的血管收縮,阻礙其活動,並抑製消化液的分泌,對胃而言,這是相當危險的事。

  我們知道,從胃壁分泌出的胃液中含有鹽酸和胃液素。胃液可以使食物消化、溶解。從實驗中顯示,如果把導管伸入胃中取出胃液,並倒在盤中的牛排上,過不了幾分鍾,牛肉就會被消化溶解掉。那麽,我們的胃為什麽沒有被溶解掉呢?這是因為,胃壁在分泌胃液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分泌黏液,以保護胃壁免於遭受胃液的侵蝕。

  但是,當一個人情緒不穩定甚至感到孤獨、苦悶、緊張、煩惱或氣憤時,胃壁的血管便會自動收縮,血液循環變慢,保護胃壁的黏液分泌也大為減少,但是胃液的分泌可沒有減少。在這種情況下,胃液極容易導致胃壁穿孔,造成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胃潰瘍有的是長年累月單獨進餐形成的,也有的人是在受到了沉重打擊的時候在極短的時間內造成胃穿孔的,醫學上稱之為“突發性胃潰瘍”,它往往在不到10秒的時間內發生。

  當然,如果一個人單獨吃飯一次,胃就穿孔一次,那也太誇張了。但如果你長期養成了獨自進餐的習慣,你得胃潰瘍的幾率就比別人高,所以吃飯時最好和家人、朋友或同事等在融洽的氣氛中進行。如果實在沒有辦法,你隻能獨自進餐,則可一邊進食、一邊觀賞輕鬆的電視節目,總之,盡量使自己在輕鬆的心情下進食。


       
       
齋戒:讓消化係統休息一下(1)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必須連續工作幾十年,沒有休息時間,甚至連周末也被剝奪,那該多麽恐怖。經過一天的辛苦工作,我們需要在睡眠中得到放鬆和休息,以恢複精力迎接第二天的工作。但是你可能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們的消化係統是24小時不停地工作的,它們是沒有休息和恢複的機會的。對於一些經常應酬或者飽食終日的人來說,更是這樣,他們的消化係統從出生起。一直到死亡,就一直沒有休息過,因為裏麵始終有需要消化的食物,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胃需要一刻不停地工作。

  歐洲流行的“齋戒生活法”

  齋戒作為一種自然療法早就有了,而在宗教中,它的曆史更為久遠,它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益處具有輝煌的曆史。

  歐洲現在流行一種“齋戒生活法”,有很多非宗教人士在嚐試練習“齋戒”療法。據報道,現在德國,至少就有幾百萬人,在一年中的某一段時間裏嚐試齋戒。這種齋戒生活法的要求相當極端,在齋戒期間,幾乎不能吃任何固體食物,隻能大量喝水、果汁、蔬菜汁、茶或湯。有些人希望用這種方式挑戰自己身體的極限,有些人希望能治療某些疾病,更有人是希望減肥,各種需求不一而足。

  一些人錯誤地認為,齋戒要忍饑挨餓,肯定會影響身體的健康和發育。殊不知,齋戒不僅在精神和道德方麵有許多教育意義,而且它對人的身體健康還有許多裨益。

  齋戒時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

  齋戒食素,信佛敬神,自然是人們的一種信仰。去除其迷信的成分,認真加以分析,齋戒還是可以提倡的。尤其是在物質生活十分富裕的今日,美酒迭進,珍肴頻頻,適當齋戒,可清理胃腸,降低膽固醇吸收,軟化血管,防止肥胖病、心腦血管病等。

  齋戒,在飲食上就是吃素,禁葷腥。纖維素被營養學家稱之為第七營養素,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它能增強胃腸消化吸收功能,促進胃腸蠕動。食物中的粗纖維能降低腸道中膽固醇的攝取,並且促進膽固醇在肝髒的分解,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及高血壓、糖尿病的發生。

  我們腸道中寄存的細菌,會產生大量毒素,如吲哚、吲哚乙酸等。這些毒素被人體吸收後,會導致機體慢性中毒,從而促進衰老。齋戒膳食中的粗纖維食物可刺激腸管蠕動而促進排便,防止便秘,預防痔瘡、大腸或結腸癌的發生。

  美國科學家宣稱,動物實驗表明,定期采取“齋戒”來控製飲食有益於健康。科學家將老鼠分成三組,其中一組每隔一天才喂食一次,另外兩組分別保持正常三餐和將攝食量減少40%。實驗表明,“隔天齋戒”的老鼠在對付糖尿病和其他一些腦部神經係統病症時表現出色。


       
       
齋戒:讓消化係統休息一下(2)



       
  科學家猜測,當動物處於“輕度饑餓”狀態時,將會對體內細胞產生某種柔和的壓力,結果反而加強其抵抗外界壓力和疾病的能力。人類和老鼠“共享99%的基因”,所以,這個實驗不僅僅對老鼠有意義,對人類健康也是同樣道理。

  齋戒能讓人感到愉悅

  當一個人虔誠祈禱時,如同練氣功的入靜,的確能平和心氣,讓身體得到休息放鬆,進而也可以治療一些因情緒或心理上的鬱結導致的慢性病。在齋戒的日子裏,我們在適度忍受饑餓的同時,會感受頭腦的清醒,擯棄平時的雜念,可以安心思考。

  “齋戒能讓人感覺到一種愉悅感,”德國神經學家格哈德這樣解釋“齋戒愉悅”的現象,“當我們的身體得不到食物,我們的大腦便會釋放一種快樂激素‘血清素’。”“當一個人開始齋戒24小時以後,血液中的糖分消耗完了,壓力激素充滿人的整個身體。3天以後,人體內的新陳代謝調整到緊急狀況。到了第3天,他麵臨一場饑餓危機,不過12到24小時以後就會消失。”

  齋戒讓你的腸胃得到休息

  人的腸胃終年累月處於高效超負荷的工作狀態,不利於腸胃調整休息和人體的新陳代謝,容易增加脂肪和腸道殘留物,形成肥胖等慢性病。再加上人類生存環境的日益汙染,導致人類賴以生存的五穀、蔬菜等食源過多地受到殘留農藥和化學藥劑的侵害,越來越多的“毒”被我們吃進了肚子,“病從口入”已不是危言聳聽。人體內有害細菌和毒素的堆積時刻危及人體健康。

  而齋戒能使腸胃做一次徹底清理,消除瘀積或潛藏於腸胃內的病菌與毒素,增加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能力。毒素排出,腸道清潔,身體也就健康了。

  齋戒有利於人體消化係統的新陳代謝,給腸胃減壓,使它們得到合理的休息,不會因過分疲勞而導致衰老或疾病。

  別拿貿然齋戒挑戰你的健康

  很多人希望利用齋戒來減肥,但貿然這麽做是危險的。

  人體每天攝入足夠的營養素以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常年進行齋戒的宗教人士,可以說身體已經習慣了齋戒期間的新陳代謝規律,而普通人卻難以適應。在“齋戒”期間,我們的身體還是需要進行正常的代謝,如果沒有足夠的營養來補充,新陳代謝就會受到影響。沒有攝入足夠的營養,就會導致營養缺乏。

  對於普通人來說,最普遍的營養規律就是營養均衡,膳食合理,就是要求每天食入足夠的三大營養素。而齋戒減肥期間,隻吃蔬菜汁等,隻能補充一些維生素和糖分,這不利於肌體的正常運行。

  當你進行了短時間的齋戒之後,就會知道是否可以繼續齋戒。進行齋戒也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想進行長時間的齋戒,最好從短時期的齋戒開始。完全不吃不喝對身體是不利的,最好從半齋戒開始,每天喝幾次蔬菜汁、水果汁是必要的。


       
       
能讓你舒服的食物才吃(1)



       
  你每天挑選食物時是根據食物的營養價值還是僅僅憑自己的口味,實際上一份健康的飲食是這兩者綜合的結果。雖然一般營養學雜誌很少寫,且營養學會議很少討論,但你的本能往往會替你找到最有益於健康的食物。

  讓身體的本能來幫你挑選食物

  味覺在本質上是一種“化學感覺”。這就是說,食物中的化學物質跟味蕾發生反應並產生一個信號,信號在傳入大腦後立即被精確地予以分析,由此甜、酸、苦、辣一一體味出來。

  有些人的味覺特別靈敏。加拿大有位廚師能用舌頭辨別出一噸清水中僅僅一滴醋的存在。俄羅斯有個雙目失明的姑娘,靈敏的舌頭輕輕一舔便能準確地分辨出數百種蘑菇是否有毒。有的人愛吃甜食,而有的人嗜好辣味,每個人的口味都不同。

  如果你細心觀察自己的身體,會發現即使你僅是想想而已,有些食物已讓你感覺到美味和舒服,另有些食物則讓你反胃。我們吃東西時,味覺和愉悅很重要,而且很多有益於健康的食物是可以讓我們心情舒暢地進食的。

  在你生病的時候,或許有這樣的發現,有些平時難吃的食物,突然變得美味了。例如,當你感冒或咳嗽時,檸檬或許不那麽酸了,甚至甜甜的。這又是另一個大自然暗示我們,如何在患病時療愈自己,以及在重病時,依照飲食的本能而行會較有益處的原因。

  飲食嗜好也是身體警訊

  人們對食物的選擇和接受,很大一部分是取決於對味的選擇。一般的味覺是指辨別食物味道的感覺,是由溶解於水或唾液中的化學物質刺激舌麵的味蕾細胞,反映至大腦皮層而引起興奮的結果。這叫化學味,包括鹹、甜、酸、辣、苦、鮮、香和千變萬化的複合味。你突然愛吃某些食物時,這可能是身體本能需求的自然反應,或是體內缺乏某種營養素,這是身體給你發出的警訊:

  ⑴愛吃甜味

  甜與脾髒關係密切。愛吃甜食是脾髒的需要,當你脾虛的情況改善了,你就不會那麽愛吃甜食了。突然愛上甜食,可能是脾髒機能退化的征兆。

  ⑵愛吃酸味

  首先聯想到的就是懷孕,這是由於體內荷爾蒙變化而改變口味。膽道功能和肝功能不佳,也會偏愛酸味。

  ⑶愛吃苦味

  苦味入心髒,當心髒機能衰退的時候,會突然變得“能吃苦”或“愛吃苦”。

  ⑷愛吃鹹味

  口味重,愛吃鹹味的人,可能是體內缺碘。口味過鹹會有損腎髒,造成高血壓。

  ⑸愛吃辣味

  陰陽五行說中有辣入肺的說法,即如果想吃辣的食物,則表示肺髒的氣過虛。已有科學資料顯示,口腔癌癌前病變的前兆——口腔白斑,正是因為人群喜吃燙、辣食物而致。


       
       
能讓你舒服的食物才吃(2)



       
  ⑹愛吃香蕉

  香蕉中鉀質含量豐富。當你特別想吃香蕉時,說明你的身體缺鉀。當感到壓力緊張時,我們的新陳代謝就會加快,因而使鉀的水平下降。鉀含量高的香蕉,正好作補充。

  ⑺愛吃冰淇淋

  冰淇淋是乳製品,含有鈣質,砂糖含量很高,低血糖患者和嗜吃甜食的人,很難抵擋它的誘惑。

  ⑻愛吃鹹魚

  因鹹魚中含有高鹽分,人體腎髒在排除這些過高的鹽分的時候,負擔非常重。愛吃鹹魚的人應注意腎髒病、高血壓。腎髒不好的人最忌諱吃得太鹹,對鹹魚,能不碰就不碰。

  ⑼愛吃泡菜

  泡菜又酸又鹹,膽、肝和腎髒功能不佳的人,可能對泡菜特別喜歡。


       
       
吃的食物越健康,對我們的身體越有利(1)



       
  食物能給你帶來什麽?難道食物僅僅是為了給你提供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嗎?錯!食物帶給我們的可能是健康,也可能是疾病。我們吃的食物越健康,對我們的身體就越有利。

  通過食物選擇健康和活力

  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從出生到死自己無法選擇。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快樂,可以讓自己的身體充滿健康活力。

  說到健康,它最好的朋友就是飲食,然而它最大的敵人同樣也是飲食。現代人對於飲食的追求,遠遠超越了填飽肚子的本能。西方有句諺語“吃得怎樣,你就怎樣”,意思是說:吃得健康,你就健康;吃得不健康,你就不健康。假如,我們有兩隻雞可以選擇,一隻是羽毛脫落的瘸腿雞,另一隻則羽翼豐滿、非常富有生命力,我們就一定會選擇那隻充滿旺盛生命力的雞。

  人類從嬰兒呱呱落地直到生命的終結,體內不斷進行新陳代謝,通過呼吸及飲食物,吸取營養素,排出廢物,以維持生命和健康。可見食物能影響我們的一生。

  吃這些對我們身體有利的食物

  健康就像一座天平,天平的一端是你的飲食習慣,天平的另一端就是你的健康。也就是說,你的飲食習慣決定了你的健康水平。在這當中,食物的種類更是充當著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一些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的食物能讓你的養生和健康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⑴最佳蔬菜

  紅薯為所有蔬菜之首,其次是蘆筍、卷心菜、花椰菜、芹菜、茄子、甜菜、胡蘿卜、薺菜、金針菇、雪裏蕻、大白菜。

  紅薯中富含纖維、鉀、鐵、維生素B6,能防止衰老,而且還能有效預防動脈硬化、腫瘤和癌症等。

  蘆筍,可改善機體代謝,消除疲勞,所含的微量元素如硒、鉬、錳、鉻等在抑製腫瘤細胞生長和治療癌症上可起到重要作用。蘆筍還能清除人體內代謝過程產生的有毒物,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卷心菜營養相當豐富,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纖維素、碳水化合物及各種礦物質。除此以外,卷心菜內還含有維生素U,維生素U是抗潰瘍因子,並具有分解亞硝酸胺的作用。

  芹菜、茄子、甜菜、金針菇、大白菜等含豐富的維生素C,含有抗氧化物質,可阻止致癌物質的活性,增加解毒化合物的數量,抑製亞硝胺、多環碳氫化合物等致癌物質。

  ⑵最佳水果

  最佳水果是以水果中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以及熱量進行綜合評估的。最佳水果依次為木瓜、草莓、橘子、柑子、獼猴桃、芒果、杏、柿子和西瓜。


       
       
吃的食物越健康,對我們的身體越有利(2)



       
  木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和多種氨基酸。其所含的木瓜堿具有抗癌作用。木瓜有助於青少年荷爾蒙的生理代謝平衡,可減少青春痘、色斑的產生。

  草莓營養豐富,含有果糖、蔗糖、檸檬酸、蘋果酸、水楊酸、氨基酸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此外,它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非常豐富。草莓的營養成分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多吃也不會受涼或上火。草莓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

  柑子、橘子、獼猴桃(奇異果)、杏、柿子、西紅柿也富含維生素C、胡蘿卜素,具有抗氧化、消除自由基,預防癌症發生的作用。

  ⑶最佳肉類

  雞肉、鴨肉、鵝肉是最佳肉類。

  鵝肉、鴨肉,脂肪雖不少於畜肉類,但其化學結構近似於橄欖油,有益於心髒病人,也是動物蛋白良好的來源。雞肉則被稱為“蛋白質的最佳來源”。

  ⑷最佳湯食

  雞湯是最佳湯食。

  雞湯特別是老母雞湯向來以美味著稱,“補虛”的功效也為人所知曉。雞湯還可以起到緩解感冒症狀,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的作用。所以,在戰勝感冒和流感過程中,雞湯是一種積極的“非正規軍”。

  美國精神科醫生發現,精神抑鬱時,飲用雞湯可以促進人體腎上腺素的分泌,使人精神振奮。

  ⑸最佳健腦食品

  菠菜、韭菜、蔥、椰菜、菜椒、豌豆、西紅柿、胡蘿卜、小青菜、蒜苗、芹菜等蔬菜,核桃、花生、開心果、腰果、鬆子、杏仁、大豆、堅果等殼類食物以及糙米飯、豬肝等是最佳健腦食品。

  為了保護大腦,需吃一些能阻止腦血管病變的“還原物”。如下食品含有維生素E,具有還原物的作用,能保持血管壁的彈性:核桃、花生、開心果、鬆子、杏仁、大豆以及糙米等。營養保健專家研究發現,這些食物有助於發展人的智力,使人的思維更加敏捷,精力更為集中,甚至能夠激發人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菠菜雖廉價而不起眼,但它屬健腦蔬菜。由於菠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是腦細胞代謝的最佳供給者之一。此外,它還含有大量的葉綠素,也具有健腦益智作用。

  堅果素有“強腦之果”的美稱,含優質蛋白質、十幾種重要的氨基酸以及對大腦神經細胞有益的多種維生素、鈣、磷、鐵、鋅等。無論是對準媽媽還是對胎兒,堅果是補腦、益智的佳品。


       
       
食物能令心情更愉快:不同心情的飲食處方(1)



       
  不說您可能不知道,人的心理和情緒狀態還與食物有一定關係呢!隻要注意吃得對、吃得好,遠離怒、疑、懶、悲等不良情緒並非難事。

  食物影響你的心情

  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人的情緒變化與平時所吃的食物是密切相連的。有的食物會引起人們焦慮、憤怒、悲傷、不滿、恐懼、狂躁;而有的食物則能令人愉快、恬靜、安寧。他們發現,遊牧民之所以驍勇好鬥、粗獷、剽悍,與他們長期進食肉類、乳類等食物,並且伴以超量的飲酒不無關係。而出家人之所以清心寡欲、與世無爭,是由於他們長期食用蔬菜、水果及豆類製品等,並且極少飲酒。

  研究發現,食用碳水化合物比吃其他食品更使人精力充沛,心情舒暢,這是因為碳水化合物在消化分解時會使大腦產生大量的羥色胺,促使人心情變得舒暢、安寧,甚至可以使人減輕痛感,而狂躁和憂鬱症患者的大腦內通常缺少羥色胺。

  英國醫學專家研究證明,水果、蔬菜、黑麵粉及糖類,對心情焦慮、壓抑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如馬鈴薯、燕麥、黑麵包、水果、蔬菜中就含有能使人心情愉悅、安寧的物質,常吃會使人心情舒暢、恬靜。

  研究者還認為,英國人之所以比較安靜、幽默,是因為與他們喜歡吃燕麥有很大關係。許多失眠者都有這樣的體會,睡前喝一杯熱牛奶或糖水,或者吃一兩片麵包,就可安然入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這些食物可以促使人的大腦產生更多的5-羥色胺。5-羥色胺可促使人心情舒暢、安寧,甚至可以減輕人的痛感。

  “一個好心情,勝過十副良藥”,而吃出一個美好的心情,則可能要遠遠勝過十劑良藥,因為吃的本身就是為人體提供營養的最重要途徑。

  能讓你保持快樂的食物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指出,未來人類將受到三大慢性疾病的威脅,分別是癌症、心髒病和抑鬱症。而有些食物卻有助於保持心理平衡,吃下它們,你會變得心情開朗,因為它們所含的物質,都有抗抑鬱功效。

  ⑴深水魚

  研究顯示,全世界住在海邊的人都比較快樂和健康。

  哈佛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與常用的抗憂鬱症藥如碳酸鋰有類似的作用,能夠阻斷神經傳導路徑,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

  ⑵香蕉

  自尊心受挫、意誌消沉都與5-羥色胺水平低有關。5-羥色胺是一種來源於色胺酸的有機物。香蕉含有大量的色胺酸,所以,細嚼慢咽地吃上一根香蕉有助於改善情緒。

  ⑶葡萄柚

  葡萄柚不但有濃鬱的香味,還能淨化繁雜思緒,也提神醒腦,加強自信心,其所含的高量維生素C,不僅可以維持紅血球的濃度,使身體有抵抗力,而且也可以抗壓。


       
       
食物能令心情更愉快:不同心情的飲食處方(2)



       
  ⑷全麥麵包

  碳水化合物可以幫助增加血清素。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茱蒂絲沃特曼博士就說:有些人把麵食、點心這類食物當作一種可以經常吃的抗憂鬱劑。吃複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麥麵包、蘇打餅幹,能量釋放緩慢而又均衡,可使人體血糖水平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因而不會很快感到饑餓且精神飽滿。另外,全麥麵包富含微量礦物質硒,能起到振奮情緒的作用。

  在吃富含蛋白質的肉類、奶酪等食品之前,先吃幾片全麥麵包,可以保證色氨酸能進入大腦,而不至於被其他氨基酸擠掉。

  ⑸櫻桃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發現,櫻桃中有一種叫做花青素的物質,可以降低發炎。密歇根大學的科學家們認為,吃20粒櫻桃比吃阿司匹林更有效。

  長期在電腦前工作的人會有頭痛、肌肉酸痛等症狀,如每次能吃20粒櫻桃,每天吃3次,這些症狀可有所改善。

  ⑹大蒜

  德國一項針對大蒜對膽固醇的功效的研究,從病人回答的問卷中發現,他們吃了大蒜之後,感覺比較不容易疲倦、不容易發怒,而且自信心增強。研究人員之前沒想到,大蒜竟然有這種額外功效。

  ⑺葵花子

  葵花子富含鎂。鎂有助於維持肌肉和神經的正常功能,保持心率穩定。鎂還參與能量代謝和蛋白質合成的過程。

  想改變情緒,先改變你的食物

  ⑴煩躁的人

  措施:應多吃含鈣、磷豐富的食物。

  飲食處方:要多吃含鈣、磷的食物,如可多吃花生(含鈣量多)、牛奶、大豆、鮮橙、牡蠣、蛋類(含磷較多)、菠菜、板栗、葡萄、土豆等,且要吃得清淡一點,不可口味太重。

  ⑵脾氣暴躁的人

  措施:補鈣、補維生素B。

  飲食處方:首先要減低鹽分及糖分的攝取,少吃零食,多吃海產品,如貝、蝦、海帶、蟹;多食各種豆類(含有豐富的鈣質)、桂圓、幹核桃仁、蘑菇。

  ⑶抑鬱傷感的人

  措施:補充色胺酸。

  飲食處方:缺乏色胺酸是誘發抑鬱症的重要原因,記得多補充富含色胺酸的食物——花豆、黑大豆、南瓜子仁、魚片等。另外,香蕉、葡萄、蘋果、橙子能給人帶來輕鬆愉悅的感覺,讓憂鬱遠離。

  ⑷粗心大意的人

  措施: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C。

  飲食處方:多吃辣椒、魚幹、筍幹、油炸蘿卜、牛奶、紅棗、田螺、卷心菜;多食瓜果蔬菜,減少攝取肉量,少食酸性食物。


       
       
讓你年輕十歲的食品(1)



       
  從古至今,女人最為害怕的就是衰老,當自己發現臉上第一條皺紋的時候,那種惴惴不安的感覺對每一個女人都是刻骨銘心的。衰老固然不可避免,但是總可以讓衰老的腳步放慢些、再慢些。許多工作繁忙而渴求美麗的女性盡管能抽出時間來做美容、買衣服,甚至服用保健品,卻往往會忽視自己的飲食,千萬不要忘記,飲食具有神奇的身心健康力量,遠不是保健品和美容品所能完全替代的……從今天開始你該更加關注一下自己的食譜了!

  讓你越吃越年輕的七種食物

  愛美的女性,誰不想使自己更年輕,並能留住一份健康的美?想要年輕10歲,其實沒有那麽難。多吃下麵的食物,並且長期堅持下去,你就會看到效果:

  ⑴香蕉

  香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和鐵質,還含有協調身體酸堿度平衡的磷和礦物質,是提神醒腦的最佳保健食品之一。

  ⑵酸奶

  酸奶不僅有助於消化,還能有效地防止腸道感染,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與普通牛奶相比,酸奶脂肪含量低,鈣質含量高,還富含維生素B2,這些元素都對人體大有裨益。

  ⑶綠茶

  綠茶內含有的多酚是一種健康作用百倍於維生素C的植物化學因子。日本的研究表明,每天飲用10杯綠茶可以減低患心髒病的危險,用它做漱口水還可以抑製口腔細菌的生長。

  ⑷果仁

  因為果仁中含有豐富的鐵質和各種維生素,能強健皮膚細胞,把氧帶到紅血球,使您保持健康美麗。

  ⑸番茄

  番茄裏含有豐富的番茄紅素,它是同類營養素中最強有力的抗氧化劑。除此之外,其中的胡蘿卜素在消滅氧自由基方麵也很出色。據研究測定:每人每天食用50~100克鮮西紅柿,即可滿足人體對幾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要。

  ⑹花菜

  花菜中含有大量的抗癌酶,其含量遠遠超過其他含酶食物。除此之外,花菜還含有可以防止骨質疏鬆的鈣質、女性常常缺乏的鐵元素以及有利於孕婦的葉酸。

  ⑺燕麥

  燕麥裏含有茁葡聚糖,是一種海綿狀可溶解的纖維素,可以化解早期的膽固醇,所以每天吃點燕麥可以起到降低膽固醇的作用。燕麥裏還含有亞油酸,所以燕麥有抑製膽固醇升高的作用。燕麥所含的多種酶類有較強的活力,能夠幫助延緩細胞的衰老。

  讓你容易衰老的食物

  我們在生活中常可以見到這樣的現象,相同年齡和相同工作環境的人,從外表上看可以相差十歲甚至更多。有些人之所以有未老先衰的現象,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中常吃某些易催人早衰的食物是一個重要原因。


       
       
讓你年輕十歲的食品(2)



       
  ⑴含鉛食品

  科學家發現,含鉛量過多的食物例如鬆花蛋等不宜多吃。含鉛量過多的食物容易造成神經傳導阻礙,引起記憶力衰退,還會使人麵色灰暗,過早衰老。

  ⑵含鋁食物

  鋁製的鍋、盆、勺、碗、筷等,西藥中的胃舒平、氫氧化鋁,食品中的油條等都含有較多的鋁。人如攝入過多的鋁,將會直接破壞神經細胞內的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菠)的功能。如,老年癡呆症與鋁有密切關係,鋁能促使人過早衰老。

  ⑶醃製食品

  醃鹹菜中含有硝酸鹽,在人食入後,在腸道細菌作用下,還原為有毒的亞硝胺。現在認為,亞硝胺是一種致癌物,毒害身體,促人早衰,甚至誘發癌症。

  ⑷黴變食物

  黃曲黴來自被汙染的花生、黃豆、玉米、薯幹、肉類、油類等食物,被認為是一種致癌物。如果食用被黃曲黴汙染的食物,就會引起中毒,輕則頭昏、心悸、嘔吐、腹瀉,加速衰老,重則甚至引起癌症。

  ⑸某些水

  水壺、水瓶等儲水用具,久用會產生水垢,如不及時清除,經常飲用,會引起消化、神經、泌尿和造血器官病變而老化。經常喝沒有燒開的水,也容易致癌,促人衰老。

  ⑹酒精飲料

  大量或經常飲酒,對健康極為不利。酒中含有酒精,它不是人體正常所需要的成分,在胃內就被吸收,進入肝髒進行解毒。久而久之,其超過了肝髒的解毒能力,就會使肝髒產生酒精中毒,進而引起炎症或腫瘤。特別是那些肝有病變的人,尤其不能飲酒,以免影響肝功能,促進衰老。

  少吃點,會讓你更年輕

  美國的一項實驗表明,老鼠每天減少30%的食量所換來的結果居然是延長了30%的生命。更不可思議的是,一個瘦人的心髒可能比胖人年輕10~15年。

  這個結論也在自由基學說中找到了旁證。自由基學說認為,氧負荷對細胞衰老有深刻影響,如果適當限食,人體的氧負荷降低,就減少了氧自由基的產生,延緩衰老進程,延長壽命。適當限製飲食的同時要加食一些清除自由基的食物,如含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A或富含β-胡蘿卜素的食物,同時適度運動,就可以減慢衰老的步伐。

  上述研究告訴我們,稍微少吃一點,減少熱量的攝取,就能夠幫助身體延緩衰老的速度。少吃一點,既簡單又不傷身,對追求生活質量的現代人來說,不妨試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