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闡義
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度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其中一字一句都包含著正等正覺的真實工夫,沒有一絲一毫的虛偽。
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中的主要部分,共有八十四句。其全名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神咒》。大悲咒得名的由來是:有一次佛陀告訴阿難尊者說:“如是神咒,有種種名:一名廣大圓滿,一名無礙大悲,一名救苦陀羅尼,一名延壽陀羅尼,一名滅惡趣陀羅尼,一名破惡業障陀羅尼,一名滿願陀羅尼,一名隨心自在陀羅尼,一名速超十地陀羅尼。”觀世音被稱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由來是:有一次他曾經在千光王靜住如來住所時,靜住如來特為他說了“廣大圓滿無礙大悲陀羅尼”。並且對他說:“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據經的記載:當時觀世音菩薩聽了此咒後,即由初地證至第八地——不動地。於是發出誓願說:“設我當來之世能利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如此發願後,果真頓時身生千手千眼,並且十方大地為之震動,十方諸佛亦都放出無量光明,遍照十方的無邊世界。
至於大悲咒之所以有種種異名,釋尊曾經告訴阿難說:這是起因於觀世音菩薩的宏願。菩薩曾在世尊處發誓說:“設若諸人天誠心念我名者,亦應念本師阿彌陀如來名,然後誦此陀羅尼大悲神咒。如一夜能持誦五遍,則能除滅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設若諸人天誦持大悲章句者,即於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接引,並且隨其所願往生諸佛國土。設若諸人天誦持大悲心咒者,得十五種善生,不受十五種惡死。因此大悲咒,不但能除一切災難以及諸惡病苦,且能成就一切善法遠離一切怖畏,所以我們應以十分虔敬的信心與清淨心去授持它,方能契合菩薩的大悲心。沉淪在三界五趣的眾生,果能經常持誦大悲咒,不但能治一切心病與身病,且能由此超脫生死輪回,願眾生齊誦本咒,同證佛果。
大悲咒為九十九億恒河沙數如來所說,功德威力無與倫比,是所有法會佛事上必備之品。大悲咒為任何學佛者所必修,猶金錢為世人所必具,此咒能圓滿眾生一切願望並治八萬四千種病。觀世音菩薩白佛言:「如眾生誦持大悲咒,不生諸佛國者,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遂者,誓不成正覺,惟除不善及不至誠」。
大悲咒的發音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1)
ná mó ·hé là dá nā ·duō là yà yē。
南無·阿唎耶。(2)
ná mó ·ā lì yē。
婆盧羯帝·爍缽囉耶。(3)
pó lú jié dì ·shuò bō là yē。
菩提薩埵婆耶。(4)
pú tí sà duǒ pó yē。
摩訶薩埵婆耶。(5)
mó hē sà duǒ pó yē。
摩訶迦盧尼迦耶。(6)
mó hē jiā lú ní jiā yē。
唵。(7)
ōng。
薩皤囉罰曳。(8)
sà pó là fá yì。
數怛那怛寫。(9)
shù dá nā dá xià。
南無悉吉利埵·伊蒙阿唎耶。(10)
ná mó xī jí lì duǒ·yī méng ā lì yē。
婆盧吉帝·室佛囉楞馱婆。(11)
pó lú jí dì·shì fó là léng tuó pó。
南無·那囉謹墀。(12)
ná mó·nā là jǐn chí。
醯唎摩訶皤哆沙咩。(13)
xī lì mó hē pó duō shā miē。
薩婆阿他·豆輸朋。(14)
sà pó ā tuō·dòu shū péng。
阿逝孕。(15)
ā shì yùn。
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多·那摩婆伽。(16)
sà pó sà duō·ná mó pó sà duō·ná mó pó qié。
摩罰特豆。(17)
mó fá tè dòu。
怛侄他。(18)
dá zhí tuō。
唵·阿婆盧醯。(19)
ōng。·ā pó lú xī。
盧迦帝。(20)
lú jiā dì。
迦羅帝。(21)
jiā luó dì
夷醯唎。(22)
yí xī lì。
摩訶菩提薩埵。(23)
mó hē pú tí sà duǒ
薩婆薩婆。(24)
sà pó sà pó。
摩囉摩囉。(25)
mó là mó là。
摩醯摩醯·唎馱孕。(26)
mó xī mó xī·lì tuó yùn。
俱盧俱盧·羯蒙。(27)
jù lú jù lú·jié méng。
度盧度盧·罰闍耶帝。(28)
dù lú dù lú·fá shé yē dì。
摩訶罰闍耶帝。(29)
mó hē fá shé yē dì。
陀囉陀囉。(30)
tuó là tuó là。
地唎尼。(31)
dì lì ní。
室佛囉耶。(32)
shì fó là yē。
遮囉遮囉。(33)
zhē là zhē là。
麽麽·罰摩囉。(34)
mó mó·fá mó là。
穆帝隸。(35)
mù dì lì。
伊醯伊醯。(36)
yī xī yī xī。
室那室那。(37)
shì nā shì nā。
阿囉嘇·佛囉舍利。(38)
ā là shēn·fó là shě lì。
罰沙罰嘇。(39)
fá shā fá shēn。
佛囉舍耶。(40)
fó là shě yē。
呼盧呼盧摩囉。(41)
hū lú hū lú mó là。
呼盧呼盧醯利。(42)
hū lú hū lú xī lì。
娑囉娑囉。(43)
suō là suō là。
悉唎悉唎。(44)
xī lì xī lì。
蘇嚧蘇嚧。(45)
sū lú sū lú。
菩提夜·菩提夜。(46)
pú tí yè·pú tí yè。
菩馱夜·菩馱夜。(47)
pú tuó yè·pú tuó yè。
彌帝利夜。(48)
mí dì lì yè。
那囉謹墀。(49)
nā là jǐn chí。
地利瑟尼那。(50)
dì lì sè ní nā。
婆夜摩那。(51)
pó yè mó nā。
娑婆訶。(52)
sā pó hē。
悉陀夜。(53)
xī tuó yè。
娑婆訶。(54)
sā pó hē。
摩訶悉陀夜。(55)
mó hē xī tuó yè。
娑婆訶。(56)
sā pó hē。
悉陀喻藝。(57)
xī tuó yù yì。
室皤囉耶。(58)
shì pó là yē。
娑婆訶。(59)
sā pó hē。
那囉謹墀。(60)
nā là jǐn chí。
娑婆訶。(61)
sā pó hē。
摩囉那囉。(62)
mó là nā là。
娑婆訶。(63)
sā pó hē。
悉囉僧·阿穆佉耶。(64)
xī là sēng·ā mù qié yē。
娑婆訶。(65)
sā pó hē。
娑婆摩訶·阿悉陀夜。(66)
sā pó mó hē·ā xī tuó yè。
娑婆訶。(67)
sā pó hē。
者吉囉·阿悉陀夜。(68)
zhě jí là·ā xī tuó yè。
娑婆訶。(69)
sā pó hē。
波陀摩·羯悉陀夜。(70)
bō tuó mó·jié xī tuó yè。
娑婆訶。(71)
sā pó hē。
那囉謹墀·皤伽囉耶。(72)
nā là jǐn chí·pó qié là yē。
娑婆訶。(73)
sā pó hē。
摩婆利·勝羯囉夜。(74)
mó pó lì·shèng jié là yè。
娑婆訶。(75)
sā pó hē。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76)
ná mó hé là dá nā·duō là yè yē。
南無阿利耶。(77)
ná mó ā lì yē。
婆嚧吉帝。(78)
pó lú jí dì。
爍皤囉夜。(79)
shuò pó là yè。
娑婆訶。(80)
sā pó hē。
唵·悉殿都。(81)
ōng·xī diàn dū。
漫多囉。(82)
màn duō là
跋陀耶。(83)
bá tuó yě。
娑婆訶。(84)
sā pó h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