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下

心等虛空─毀我不嗔,讚我不喜。心等無量─慈悲喜舍,如如不動。心等平等─廣大包容,平等無二。心等真如─上下十方,無所不在。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令人震驚的輪回轉世故事

(2008-10-02 04:58:18) 下一個
在入定回溯的研究者中,最有名的是布雷恩.韋斯(BRAIN WEISS)博士,他的第一本著作《多次前世,多位大師》已發行了二百萬冊,被譯成二十幾種文字。中譯本名為《前世今生》也曾在台灣暢銷。韋斯博士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在耶魯大學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曾任教於比茲堡大學和邁阿密大學。在這之後的11年裏,他任邁阿密西奈山醫學中心的精神科主任。在80年代初就任西奈山精神科主任時,韋斯博士已經發表了40餘篇學術論文,作為一個受過正規教育的學者,他對一些超心理現象不屑一顧,對於前世和輪回的問題一無所知,也毫無興趣。

可是這時,他遇到了一位叫凱瑟琳的病人。凱瑟琳年近30歲,患有多種恐懼症和憂鬱症,在當時她的症狀變得非常嚴重。韋斯醫生對她進行了一年的傳統心理治療,可是她病情依舊。凱瑟琳非常恐懼窒息,拒絕服用任何藥物。最後,凱瑟琳同意嚐試一下催眠治療。韋斯醫生覺得凱瑟琳的心理疾病可能來源於被抑製的童年記憶,如果在入定狀態下,病人回想起這些被壓製的記憶並釋放當時的負麵情感,其心理疾病就會痊愈。凱瑟琳的確在入定狀態中回憶起了童年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可是令韋斯驚訝的是她的症狀並無好轉。於是韋斯決定將凱瑟琳推回更早的童年記憶。在下一次治療中,韋斯對入定中的凱瑟琳說:“回到你的症狀產生的時間。” 下麵發生的事情是韋斯始料不及的:

“我看到一些白色的台階通往一所建築,一個有柱子的白色大型建築物。前麵空曠,沒有門廊。我穿著一件長裙,一種用粗布做的袍子。我梳著辮子,長長的金色頭發。”韋斯很不解,就問她那是哪一年,她當時叫什麽名字。“阿朗達,18歲。我看到那座建築物前麵有一個市場。有籃子,把籃子扛在肩上。我們住在一個山穀裏沒有水。那年是公元前1863年,那裏土地貧瘠、炙熱、到處是沙子。有一口井,沒有河。水從山上流入山穀。”

凱瑟琳回到了大約四千年前位於中東的一個古老時代,她有著和現在不同的麵容、服飾、身體、頭發和名字。她記得有關地形、服飾和日常生活的細節,直至她死於洪水,而她的孩子則被大水從她的懷中衝走。當她死後,她的神識飄到她身體的上麵。在這一次治療中,凱瑟琳還回憶起她的另外兩個前世,一個是18世紀的西班牙妓女,一個是公元前的希臘婦女。

維斯的驚異可想而知。他知道凱瑟琳沒有臆想症,也沒有多重人格,沒有吸過毒。他當時想,凱瑟琳也許是處在幻想或做夢的狀態。可是非常奇怪的是,凱瑟琳的病症開始得到神奇的好轉,而幻想或做夢不會達到這種效果。在以後的治療中,凱瑟琳回憶出了十幾個前世,重新經曆了造成她今生的各種恐懼的久遠的原因,這種高層次的理解使得她從恐懼中解脫出來。凱瑟琳在入定中,常常發現她今生所熟識的人出現在她的前世裏,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韋斯博士曾經是她的老師,而她的已婚男友曾經在久遠前的部落戰爭中殺死過她(當時她是個男孩子),他們今世的關係也不很和諧。

每次離開人世時,她的元神都飄離到身體的上方,被慈祥的光吸引回性靈世界,她還會遇到性靈導師,這些高級生命甚至可以通過凱瑟琳的口向韋斯傳達一些精神信息。在這種狀態下,凱瑟琳的精神覺悟遠遠超出她平時的自我。

在這個過程中,韋斯的懷疑也逐漸消退。尤其是在一次治療中,凱瑟琳在入定中經曆了一個古老年代的去世之後,飄離了自己的身體,並被引向她已經熟悉了的精神之光。她對韋斯說:

“你的父親也在這裏,還有你的兒子,是個很小的孩子。你的父親說你應該知道他,他的名字是阿維榮(AVROM),你的女兒的名字就是隨他起的。他死於心髒病。你的兒子的心髒也很重要,因為它是倒過來的,象雞心。他因為愛你,為你做出了很大的犧牲。他的靈魂是非常高級的,他的死還了他父母的債。他也想讓你知道醫學隻能做那麽多,它的範圍是非常有限的。”

維斯目瞪口呆,無言以對。凱瑟琳對他並不熟識,對他的家人也一無所知。維斯一生中最大的悲哀就是他的第一個兒子的夭折,這個孩子出生10天後被診斷有心髒疾病,心髒就如同是倒過來的,這種病的發病率是千萬分之一。這個孩子出生23天後離開了人世。維斯的父親死於心肌梗塞,他的猶太名字是阿維榮(AVROM)。維斯的女兒在維斯的父親去世四個月後出生,被取名為艾米(AMY),紀念維斯的父親。這些都是凱瑟琳無法知道的。

驚異的維斯問凱瑟琳:“誰在那裏?誰告訴你這些事情的?”

“是那些師父,”她柔聲道,“那些精神大師告訴我的。他們還告訴我,我已經在這個世上活了86次。”

治愈凱瑟琳後,維斯醫生對心理治療的觀念有了極大的轉變,我們今生很多的恐懼和病痛都源於古老的過去,讓病人進入其宿緣世界,重新經曆當時的創痛,是一種直接的釋放痛苦的方法。這件事情過去四年之後,維斯終於鼓起勇氣,冒著學術地位的風險,寫出了他的第一本關於輪回轉世的書,告訴人們生命的不朽和意義。他後來用這種方法治療了數百名病人,這些病人來自社會各個階層,有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包括無神論),這些案例被記錄在他的另一本書《追昔撫今》中。

比如一個叫艾蘭(ELAINE)的病人是一位心理學家,她患有頸部、肩部和上背部的陣發性的劇痛,她還患有恐高症。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看到黑暗,我意識到我的眼睛被蒙上了。然後,我在外部看到我自己。我站在一個塔的頂部,是一個用石頭建築的作為堡壘的塔。我的雙手被反綁在背後。我二十出頭,我是一個在戰爭中被擊敗的一方的戰士。然後我感到我後背的劇痛。我能覺得我牙關咬緊,我的胳膊僵直,我的拳頭緊握。我被刺穿,我可以感到我從後背被刺穿,但是我拒不屈服,我沒有叫出聲。然後我感到自己墜落下去,我感到我被水淹沒。

“我一直害怕高度和水淹。當我出定時,我仍然在抖動,以後的幾天我非常痛苦。我都無法觸摸我的麵部的骨頭,疼痛非常強烈。但是第二天的早晨當我醒來時,我想:“有一些變化,非常大的變化。”

這變化就是艾蘭(ELAINE)的背部的疼痛和她對高度的恐懼消失了。在接下來的治療中,艾蘭生動地經曆了中世紀法國的一世,她是一個貧窮的二十幾歲的男子,無辜的他被誤判死刑,並被當眾施以絞刑。對這一世的回憶之後,她長期的頸部的疼痛消失了。

在另一個例子裏,丹(DAN)是一位年近40的商業主管。他有一位叫瑪莉.羅(MARY LOU)的女友。他們深愛對方,可是,瑪莉.羅在飲酒之後常常與其他男性有些輕浮的舉動,盡管她從未做出出格的事。可是這常常使丹怒不可遏,失去理智。在入定中,丹驚恐地觀看了他與戀人的幾個前世:

“我在用一個長長的匕首刺向她,她對我不忠,我一怒之下殺了她。”這件事發生在7至8世紀,那時他是一名回教戰士。丹在另外兩個前世中也殺了瑪莉.羅。在另外幾個前世中,他在很困苦的時刻拋棄了她。他們兩人也曾扮演其他的角色,比如家人、朋友和仇敵,有時他們的性別和角色正好反過來。

在這之後,丹的憤怒被理解和愛所代替。中國人常說:不是冤家不聚頭,確有道理。相聚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以前的惡的一麵,不然同樣的事情會重複發生,就如同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要反複補考一樣。而在這一世裏,丹在考試中得到了一些提示,想必會考得好一點。

維斯還引述了羅伯特.賈門(ROBERT JARMON)醫生的一個例子。這個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輕的商業主管,很奇怪的是,每當月圓之夜,他就變得不可理喻的焦慮和害怕。在入定中,他說:“他們要抓到我們了。我們必須特別小心。今夜是月圓之夜。”這個病人回到了一個前世,在這一世中,他是二戰時在歐洲戰場上的美國士兵,被德國人俘虜。他的最後的記憶就是被德軍從背後槍殺,當時他麵對一條河,月光從河麵上反射上來 -- “別時茫茫江浸月”,“唯見江心秋月白”。

這位病人提供了他這個前世的名字,他還提供了他在30年代大學畢業的時間、地點和分校。他的妻子後來對此做了考據,發現確有這樣一個人畢業於這所分校,隻是時間差了一年。在這次前世回溯之後,這位病人“抬頭見月傷心色”的反應消失了。

維斯在他的書中記錄了很多這類案例。他的病人在入定中看到的命運的展開常常超乎他的想象力。維斯也曾回憶起自己的前世,在心如止水的時刻,久遠的記憶偶爾象電影一樣從他的眼前閃過。在一個前世中,他是一位有權勢的祭司,從這個祭司的眼睛他知道那就是他,因為他能知道他的情感。他穿著一個五顏六色的長袍,站在一個很奇特的建築外麵,在觀察環境時,一個詞“ZIGGURAT”漸漸映入他的腦海,但他不知道這個詞是什麽意思。這位祭司年輕時是位理想主義者,可是隨著權勢日增,他逐漸沉浸在名利色欲之中。這位祭司在離開紅塵俗世時發現他的權力、財富都帶不走,他虛度一生,追悔莫及。

那天晚上,維斯又想起ZIGGURAT這個詞,在百科全書中他查到了這個詞,那是一種廟宇的名字,恰好是他見到的那種,這種廟宇屬於巴比倫時代,巴比倫時代的空中花園就是一個例子。

在另外一次前世的閃現中,維斯是歐洲中世紀的一名囚犯。他因為宣揚前世輪回的思想,被鎖在地牢裏,在被連續幾天的酷刑折磨後,離開了人世。很顯然,維斯的今生在延續著他的前世。

維斯的第三本書《唯愛是真》詳細記錄了一個有趣的案例。有一位男士和一位女士在大約同一時間找到維斯進行治療,維斯驚異地發現他們回憶出相同的前世,在其中一世中,那位男子是個住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善於製作陶器,他被羅馬士兵活活拖死,在女兒的懷中停止了呼吸。而那位女士從女兒的角度回憶起同樣的事件。維斯以前曾經將一些夫婦和親人分別回溯到相同的前世,可是這一次這兩個人並不相識。根據職業道德,維斯博士不能告訴這兩人對方的回憶或任何情況,他隻是有意安排約見的時間,使得兩人在維斯的辦公室有過一麵之交。當這兩人的療程結束時,維斯博士仍然沒有勇氣突破職業規定。可是這時命運之手展現了自己的巧妙安排。這兩人在同一天去機場搭乘飛機去不同的地方,可是其中一個人的飛機因故不能起飛,被轉到另一個人將要乘坐的班機上,於是兩人得以相識、相愛。

世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偶然的,這出戲的腳本早以寫好,緣份未到,求也求不來,緣份到時,躲也躲不開。

·摘自《西方醫學界對輪回轉世的研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