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磨坊

小磨坊出活比較慢,能磨多少是多少吧。
個人資料
正文

暑假回國-問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

(2010-11-01 21:21:01) 下一個
在美國的時候就看見新聞說從成都到都江堰開通了"和諧號"動車組,30分鍾就到達。這次回去就計劃著一定帶孩子們去坐坐"和諧號",順便去青城山,都江堰一遊。

很多年沒有去過火車站了,還是人多雜亂。但是"和諧號"的候車室和其他車次是分開的,要寬鬆的多,覺得一路上連檢票的沒有。列車上果然幹淨整潔,和以往傳統記憶裏的火車是天壤之別。而且確實速動,不知不覺間就到了都江堰火車站。

我們安排的是上午先去青城山。從火車站坐車到青城山很近,大概十幾分鍾,公共汽車隻要一塊錢,就不必坐出租了。不過在公共汽車上遇到吵架的,好像是因為搶位置。兩人針鋒相對吵得不可開交,旁邊的人勸也勸不住,這種公共場所大吵也算是中國一大特色了。我們的孩子沒見過這陣勢,還有點詫異和害怕。其實以我個人回國的經驗,至少在成都坐公共汽車,看見我抱著孩子,不管多擠的車上,都有人讓位子給我們,讓人感覺風氣越來越好。

下了車,就看見鬱鬱蔥蔥樹木環繞下的青城山門。


青城山並不高,隻有一千多米。但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石梯千級,曲徑通幽,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同時青城山為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全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數十座道教宮觀。以前我們來此春遊的時候都必然爬到最高點上清宮和老君閣的,不過現在因為08年地震的原因,隻有天師洞以下開放,再往上就在封山維修了。

拾級而上,一路蒼翠遮陽蔽日,實為避暑勝地,不愧一個幽字。我們家弟弟小小年級居然也憑著自己的力量經雨亭、天然閣、怡樂窩、引勝亭,爬到了"天然圖畫"坊,著實不易。雄偉的牌坊矗立於長長的石級之上,地勢極為險峻。



天然圖畫坊雖然沒有大的道觀,香火也很旺盛。


老大畢竟大一些,跟著老爸一路爬到了天師洞,還意猶未盡,可惜前麵封山沒有路了。出了山門我還在想怎麽沒有看見建福宮,那應該是進山前最大的道觀了。轉眼就看見一個被腳手架綠帆布遮蔽的建築,原來就是建福宮,也是因為地震要重新修複。可見要恢複地震對當地的影響還需假以時日啊。

鑒於錯誤的記憶偏差,從青城山回都江堰我們仍選擇了公共汽車,雖然隻有一塊錢,但晃晃悠悠將近一個小時才到達。早知如此就要坐出租了,但是我們記憶中都覺得青城山都江堰很近啊。在車上兩個孩子都晃悠睡著了,我顧了一個,顧不了另外一個。旁邊一個熱心漂亮的身著旗袍的女士主動摟著老大靠在她肩上,天氣炎熱再靠著個孩子,直讓她出了一身汗,讓我又感動又過意不去。

在遊覽都江堰之前,我們先來到南橋找了個茶館小憩。這裏江水滾滾,微風習習,幾乎每一個茶桌都座無虛席,很有生活氣息。


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水利工程。到了這裏,不應該僅僅感到這裏是名勝古跡,更應該想到這是一個是建於公元前256年左右,然而至今仍在使用的大型水利工程,李冰父子的豐功偉績至今造福著整個成都平原。到了這裏,我們沒有理由不飲水思源,沒有理由不對李冰父子肅然起敬。

位於離堆公園內的伏龍觀,不過現在都江堰改成一片都江堰風景區,已經沒有單獨的離堆公園了。門票也成當年的1毛錢變成如今的90塊了。


寶瓶口就在伏龍觀的側麵,它是起分流作用,能自動控製內江進水量,是人工鑿成控製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


以前擺在離堆公園門口的"離堆"石碑,現在挪到了伏龍觀前麵。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


“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堤,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其主要作用是把洶湧的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魚嘴是以卵石壘砌,建築在岷江衝出山口呈彎道環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較枯,水流經魚嘴上麵的彎道繞行,主流直衝內江,內江進水量多;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勢不再受彎道製約,主流直衝外江,內、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動顛倒。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決了內江灌區冬春季枯水期農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澇問題。


飛沙堰,又稱“泄洪道”,具有瀉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顯著功能。 飛沙堰,魚嘴,寶瓶口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三大件。盡管飛沙堰看上去十分平凡,但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飛沙堰的另一作用是“飛沙”,岷江從萬山叢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



安瀾索橋,橫跨內外兩江,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觀。以前這裏用粗竹纜橫掛江麵,上鋪木板為橋麵,人走上去橋就左右晃動。我們當學生的時候春遊到這裏,必然是全部人晃晃當當走上橋,故意把橋晃得左右搖擺,這是每一次來這裏必做的惡作劇。


走過安瀾索橋,就到了二王廟景區,是紀念李冰父子的。廟內主殿分別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並珍藏有治水名言、詩人碑刻等。同樣因為地震這片景區完全封鎖不對遊人開放。不過李冰當年治水總結出的治水三字經(“深淘灘,低作堰”)和八字真言(“遇灣截角,逢正抽心”),卻讓我從童年的記憶至今不曾忘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路邊群眾 回複 悄悄話 N年前去過,俺啥也記不得了,就記得在青城山腳下吃了一碗紅油炒手, 辣S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