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宦官誤國

(2008-10-08 10:44:09) 下一個
轉帖自天涯

深陷美國金融危機泥潭的中國經濟

        美國發生了金融危機,美國政府和國會決定印7000億美元去搞“金融援助”。中國政府對此事很關心,上上下下地在談論著要幫美國一把,也去援助援助。美國發生了金融危機,中國政府為什麽如此熱心呢?要知道,中國國內的“鬧心”事一點也不比美國少啊。一位最近來聯合國辦事的中國政府領導人道出了個中的原委:“中美兩國從未像今天這樣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 

        且不論這個“廣泛的共同利益”到底是些什麽利益,先讓我們看看中國拿什麽去“援助”美國。有人可能會說,當然是中國的外匯儲備了。是的,中國是有一筆外匯儲備,據有關方麵透露,這筆儲備高達近兩萬億美元。7000億美元,美國政府和國會折騰幾個來回還沒搞定,也不過是中國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一多一點。這樣看來,有這麽大一筆財富,中國政府果真出手,那就不僅可能拯救水深火熱的美國人民,說不定還能就手抄了美國金融的底,從此實現“大國崛起”的美夢呢。隻是很可惜,這筆號稱兩萬億的外匯儲備,並不全是貨真價實的的真金白銀,而是一串名不副實的數字符號,其中的很大部分是永遠無法兌現的“白條”。換句比較“專業”的話就是,中國的外匯儲備是一筆典型的銀行“呆帳”,其中的很大部分根本就是“壞帳”,它們不是任何真正意義上的“財富”。因此,無論是援助還是不援助美國的金融,都不會給中國人民帶來有實際意義的好處。不援助,會造成中國眼前的損失;援助了,會使中國的經濟更深地陷入殖民地經濟的陷阱,造成持久的、更深重的損失。

  在解釋我的這個看法之前,讓我們簡單地分析一下中國外匯儲備的來源。大體上說,中國的外匯儲備來自貿易順差和外資引進。

  先讓我們看看貿易順差。為了敘述方便,我們暫時將這個貿易限定在純粹的中國企業在外貿中的外匯淨剩餘。中國的出口產品的絕大部分是技術含量很低的民生產品。我們就以用一億條才能換一架波音飛機的褲子為例,除了特殊麵料,絕大部分製作褲子的材料都可以來自國內,因此,整個產品製造過程中,企業基本不需要進口。賣掉褲子以後,企業得到了外匯,其中主要是美元(中國外匯超過三分之二是美元)。但美元並不能在國內流通,它們要進行下一個生產過程,就要將他們掙到的外匯換成人民幣。向誰換呢?向中國的銀行。事實上,目前中國境內的絕大部分外匯不在企業手裏,而是被中央銀行收購去了。當企業下一個生產和流通環節結束後,銀行就再重複一次這樣的收購過程。就這樣,中國的銀行通過不斷地發行人民幣來收購外向型企業掙來的外匯,形成了一個越積越多的外匯儲備,同時造成越來越大的通貨膨脹的壓力。在一個外貿收支大體平衡的經濟體係裏,外匯儲備是不會變成呆帳的,因為需要進口產品的企業,會用自己手裏的人民幣向銀行兌換外匯或直接向銀行貸外匯再以人民還貸。但是,由於中國經濟的低端特點,銀行手裏越來越多的外匯沒有人需要。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是美國,而美國又恰恰是個虛擬經濟的國家,它隻向中國買東西,卻很少向中國賣東西。當然,美國也不是什麽都不造,他們的高科技產品和技術就是中國非常需要的,但它們卻是對中國禁運的,中國有錢也買不到。當然了,美國也會賣給中國一些大飛機和諸如大豆之類的農產品,但是,大飛機的需要是有限度的,而大量地進口大豆呢?又一不小心中了人家的奸計,被人家將自己的大豆企業徹底摧毀。於是,在中美貿易中,中國隻能是永遠的“順差”,給人家的,是實實在在的民生產品,拿回來的,是什麽都買不到的美元。這些美元就相當於中國某些地區的“白條”。

  再看引進外資。外資企業投資中國,帶來的是美元等外匯,但這些外匯不能直接用於給工人發工資、建造廠房和購買原材料。同樣地,他們要向中國的銀行兌換人民幣。如果這些企業的的產品是針對中國消費者的,當外資將利潤帶走時,還需要換回外匯,這樣就不僅不會增加,而且可能減少外匯儲備。但是,相當多的外資產品是針對本國消費者的,這樣就會發生和前麵說的一樣的情形:外資帶走的是產品,留給中國的是“呆”在銀行裏的外匯和增加了的流通人民幣,外匯再一次變成“白條”。

  即使是這樣的“白條”,中國也是受盡了盤剝才積攢下來的。香港經濟學家郎鹹平有一個“6+1”的產業鏈理論。他把整個產業鏈分成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產品製造、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七個部分。他認為,從2005年開始,世界進入他所說的“產業鏈戰爭”的時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把價值最低且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製造業一端(即“1”)放在了中國,而將產品設計、原料采購、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等六塊非製造業(即“6”)都掌控在自己的手裏。“6”是“軟”的生產環節,“1”是“硬”的生產環節。在這樣一種“6+1”產業鏈的定位下,中國就淪落在了價值的最低端。他以芭比娃娃為例:芭比娃娃在美國沃爾瑪的零售價近10美元,在這個產業鏈裏,中國隻能得到1美元的價值,而且還給自身帶來了難以避免的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但美國人通過“6”,獲得了9倍的價值,而且這9倍的價值沒有汙染、沒有浪費。也就是說,中國每創造1萬元的價值,就為美國創造9萬元的價值;中國越勤勞、越製造,美國人就會越富裕。他得出結論說:正是這種產業鏈的錯誤定位,美國維護了綠地和美好家園,而中國則遭到了汙染和浪費。因此,郎鹹平建議中國的企業在“6+1”中的“6”上作文章,使產業升級。應該說,郎鹹平的觀察是符合實際的,但是他並沒有指出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他的建議,如果是針對美國的某個企業,可能會起到他所希望的產業升級的作用。但是,這樣的建議對中國的企業卻毫無幫助。我這樣說,絕不是想以一個門外漢的身份,去挑戰一個認為中國大陸真正的經濟學家不超過十個的香港經濟學家,也不是說中國的企業管理人不能領會他的思路,而是因為中國企業根本不具備實現他的思路的條件。

  中國企業受盤剝,不是因為企業管理者的無能,而是因為中國帶有強烈殖民地性質的經濟環境。作為經濟學家,郎鹹平這樣從微觀的角度來考察經濟不無道理。但是我認為,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來解釋發生在今天中國的“產業鏈戰爭”似乎更容易讓人理解。按照這個理論,商品生產可以簡單地分為生產和流通兩個過程。我們知道,商品的價值是由產業工人的勞動創造、由商業工人的勞動實現的。工業資本家要實現他們的商品的價值,就要將本該他們全部得到的利潤分一部分給商業資本家,這個商業利潤就體現在出廠價和零售價的差別上。一個在中國生產的芭比娃娃的全部利潤(或嚴格地說是剩餘價值),都是由中國工人創造的。那麽,為什麽中國企業的出廠價如此之低,美國沃爾瑪的零售價如此之高呢?在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體係裏,工業利潤應該大體上等於商業利潤,否則,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就會自動調節。但是,今天郎鹹平考察的經濟體係,卻完全不是這樣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體係。他所發現的不平等的根源,是兩個社會之間勞動力價值的天壤之別。在美國,沃爾瑪要將芭比娃娃賣出去,它首先要計算它的成本,即運輸、倉儲、商店地價和營業人員的工資。今天的美國,最低工資是每小時六美元左右,而中國工人的工資又是多少呢?去掉所有的中間過程,簡化地理解這1美元和10美元的差別,我們不難發現,這種差別的根源就是兩地勞動力價值的不同。這種差別,完全不能通過市場調節來達到平衡。這不是殖民地經濟,又是什麽呢?由此引起的所謂“產業鏈戰爭”,其實並不是從2005年才開始的,而是貫穿於整個殖民地時代。我不知道郎鹹平用辦法讓中國企業家們單純從經濟角度改變這種不平等。

  考察今天中國的外向型經濟,我們會發現,中國的商品輸出完全不同於早期資本主義國家的商品輸出。早期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得益於工業化帶來的高效率。除去進入國外市場初期的“傾銷”,輸出商品的價格是高於國內價格的,商品輸出國產業工人的工資也是高於輸入國商業工人工資的。這些商品換來的,是真正的黃金和白銀和是可以在公園門口掛出“華人與狗禁止如內”牌子的政治利益。這種高額的利潤和利益,是他們不惜動用炮艦來轟開商品經濟落後國家大門的根本原因。今天中國的商品輸出,卻是反其道而行之,它是心甘情願地用中國勞動人民的血汗,去養活殖民主義的寄生蟲。

  按照列寧主義的理論,在帝國主義時代,世界列強已經將世界市場劃分完畢。現在看來,這種“劃分完畢”並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動態的。在今天,世界上最大的霸權國家是美國,它對世界的統治是通過“全球化”的方式,以強勢美元的手段將世界能源和市場控製在自己手裏。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試圖通過“轉型”進入這個體係的國家,幾乎無一例外地都變成了它的經濟殖民地。在俄羅斯和中南美洲許多國家越來越看透這個體係的強盜性質而尋找新的發展道路的時候,中國的“改革家”們卻通過大量的政府政策,將這種經濟殖民地的角色扮演地有聲有色。

  我曾聽到這樣的議論:中國有這麽多的外匯儲備,政府為什麽不動用它們解決養老和醫療這樣的社會福利問題?這樣的議論,反映出許多人對這些所謂的“儲備”的真實性質並不了解。兩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用人民幣兌換而來的“白條”,並沒有多少購買力,怎麽可能用它來解決社會福利問題?難道用它再換回人民幣不成?  血汗換來的外匯不能花,又時時刻刻有貶值的可能。怎麽辦呢?隻有想法盡量保住它們的虛幻的價值了。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麽政府不是用它們購買國家需要的實物,而是成立一個“中投公司”來投資。據透露,中國外匯儲備的一半,投資在美國。這種投資是投資在波音和高科技這樣的實體嗎?不是,是投資在類似“兩房”這樣的金融公司和美國政府的債券上。這種投資會帶來什麽結果呢?賠了,手裏的“白條”貶值;賺了,手裏的“白條”增值,但無論貶值還是增值,白條的性質都不變,都不可以變現。

  現在回頭看中國的“救市”。不救,原來的“投資”就會貶值,甚至會完全“打水漂”,同時因美國金融破產導致的購買力下降,中國的引進外資和外向型經濟將受到影響;救呢,則可能將更多的外匯套在問題百出的美國的虛擬經濟上不能脫身。即使是最好的結局,即幫助美國複蘇了經濟,從而振興了市場,其結果也不過是使對方能用更多的“白條”榨取更多中國人民的血汗,從而使中國更多地依賴美國經濟。這就是我為什麽在前麵說,“不援助,會造成中國眼前的損失;援助了,會使中國的經濟更深地陷入殖民地經濟的陷阱,造成持久的、更深重的損失。”

  難道中國的當權者看不到這一切嗎?難道我們的領導人真的“很傻、很天真”嗎?不是的。盡管巨大的外匯儲備的很大部分是永遠無法兌現的“白條”,對於買辦官僚階層來說,中國殖民地經濟給他們帶來的“紅利”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既可以將這些“紅利”以人民幣的形式在國內“先富”,也可以將它們以美元的形式在國外“豪擲”。也許,這樣理解我們就能真正懂得“共同利益”了。

===================================================

轉帖自天涯

          在2002年6月25日,筆者在《經濟展望》《美元泛濫埋葬全球金融》一文中,寫了這麽一段話——今天,美國民眾借了幾萬億美元用於消費,美國的跨國公司在海外擁有幾萬億美元的投資。請經濟學家來解釋,是告訴你,美元的債務與債權相減,美元的債務是幾萬億美元。請那位皇帝和格林斯潘解釋,是告訴你,美國民眾用一堆紙消費了全球大量資源。美國跨國公司用一堆紙占有了全球大量資源。一堆紙+一堆紙=一大堆紙在世界各國這裏。而美元則掌握了世界各國的靈魂與生命。

中國外匯儲備與甲午戰爭

  上麵這段話,伴隨著中國外匯儲備美元紙幣儲備從2002年2000多億美到今天1.8萬億美元,成為全球頭號美元紙幣儲備大國的6年擴張史。一場人類曆史長河中注定前無古人、決無後人的中國洋務買辦的又一部新版荒唐史。

  近期部分國人與網友都應知道,外匯儲備中2000多億美元購買的美國次級債,已是分文不值。目前中國外匯儲備的構成是——3700多億美元美國兩房債券,5000多億美元美國國債,2000億美元中投控製,3000多億美元短期債務,分文不值的2000多億美國次級債,2000多億美元現金或歐元資產,共計1.8萬多億美元。現在去掉分文不值的2000多億美元美國次級債與3000多億美元短期債務,中國外匯儲備以未平倉價格計算是1.3萬多億美元。

  中國現在是強大到了2000多億美元視如糞土的上古時代嗎?甲午戰爭中,中國共計賠償日本2.4億兩白銀。當時,一艘優等的重型鐵甲戰艦,需170萬兩白銀,這樣,日本等於獲得140艘優等的重型鐵甲戰艦。而現在一艘最先進戰列艦在10億美元,也就是中國2000多億美元美國次級債為美國海軍無償送上200艘最先進戰列艦。現在美國一艘最先進航空母艦,包括全部艦載飛機,價值在100億美元。目前美國能夠投入到太平洋地區最優秀航空母艦絕超不過6艘能力。也就是中國外匯儲備2000多億美國次級債為美國太平洋艦隊無償提供了二十艘全球最優秀航空母艦,來永久性保護太平洋地區,來永久性製定中國旁邊太平洋地區軍事、政治與文化的基本原則。中國外匯儲備中2000多億美國次級債已無償贈送給美國人了,當然,中國現在還有1.3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這個1.3萬多億美元中國外匯儲備在今天美國金融政客眼中是中美債權的神聖之合約,還是深埋在心底的眼中刺?這個答案請中國主流經濟學家與一個中國普通海軍戰士回答,答案必然兩樣。

  對某些中國主流經濟學家來說,2000多億美元賠了算什麽,因為我們還有1.3萬多億美元外匯儲備。但是請國人與網友明白,這個1.3億美元外匯儲備價值是未平倉的價格。現在,中國持有美國兩房3700多億美元債券與美國國債5000多億美元,共計9000多億美元,100%都是長期債券,也就是至少十年以後,才能按票麵價值去兌匯。如果按現在市場價去兌匯,這9000多億美國債券最多隻值3000億美元。那麽中國主流經濟學家就會告訴大家,我們10年後再去兌匯不就行了嗎?

  所以現在所有問題的答案,就在中國外匯儲備手中還剩餘的3000多億美元現金和歐元資產。這3000多億美元現金和歐元資產,是中國手中最後的預備隊了,如果未來能讓中國手中最後的預備隊迅速進入美國國債或美國兩房債券或美國其它資產,讓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從現在9000多億美元上升到1.1萬億~1.2萬億美元時,美國人發動美元強力貶值,屆時,以市場價計算,中國1.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隻值3000~4000億美元。到時,石油價格也100%在300美元/桶。這樣,中國就將為進口資源一年多支付2000億~3000億美元。所以,到時中國要麽去強平美國國債或美國兩房債券或美國股票資產,去購買中國急需的資源及應對人民幣貶值衝擊,要麽我們大家不用石油或讓人民幣爆貶。請國人與網友注意,在中國外匯儲備手中沒有預備隊時,美國人發動美元貶值,中國去平倉美國國債,美國兩房債券和美國股票時,市場是沒有接盤的,1.2萬億~1.3萬億美國資產能平倉出3000億美元已是不錯的了。所以,今天中國外匯儲備什麽時候崩盤隻是時間問題了。中國外匯儲備再將無償贈送美國海軍或美國教育部或美國養老基金,至少1萬億美元,也隻是時間的問題了。中國外匯儲備這個最終結果中國主流經濟學家們是100%不懂的。

  請問我們會不會請美國人全權掌管我們的國防部或我們的財政部?那麽我們現在是不是持有1.8萬多億美元資產,而美元資產價格是不是100%由美國人來決定,那我們現在的外匯儲備價格與中國人民幣匯率價格是不是100%也由美國人來決定,那這與請美國人來全權掌握我們的國防部或財政部有什麽區別?所以什麽叫美國次級債,就是一個美國窮人,一個一輩子買不起房子的美國窮人。美國銀行請這個美國窮人申請買房,條件是零首付+大禮包,然後美國銀行從中國外匯儲備中拿了這筆錢貸給了這個一輩子買不起房的美國窮人。於是,美國次級債問題爆發了。這個美國窮人又回到了他原先的棚戶區,美國銀行多了一筆壞帳,這筆壞帳的主人是中國外匯儲備,或更確切是中國全體納稅人。而用不了幾年,這筆壞帳建造的房子又通過美國銀行的財務操作,賣給了一個新到美國的中國移民。

  筆者本文開頭6年前的那段話,放到今天隻是驗證中國曆史上百年不變的循環律——宦官誤國。所以現在石油價格為什麽大跌,美元為什麽大漲?請注意,如果石油價格不大跌,美元不大漲,中國這些主流經濟宦官們是不敢在國人與網友已漸漸清楚中繼續把中國所剩不多外匯儲備預備隊再投到美國資產上麵的。所以,現在美元大漲,石油大跌,小布什親自到中國捧場。這是不是為這些中國主流經濟宦官們打氣,是不是中國外匯儲備預備隊又將大量進入美國資產的大包圍圈中,答案很快就會明白。所以,如果中國外匯儲備隊大量再進入美國資本包圍圈時,石油100%是再爆漲,美元100%再爆貶,一句老話100%驗證——宦官誤國。

中國股市

  今天中國的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煤炭人均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大量的農業主產區越來越受製中國水利工程落後的製約。中國原本是農業大國,也是全球煤炭儲備第二位大國。現在全球農產品與煤炭價格大漲。而全球第二號煤炭儲備大國,國內煤炭是高度緊張。而原本農業大國,現在是無糧出口讓農民也賺賺全球化的錢。倒是,紡織廠,鋼鐵廠等等全球低端惡性競爭產業在中國是琳琅滿目。

  如果過去10年,中國能有目標地大量把外匯儲備資源以中國股市實施資源配置總框架、以低能耗格局為基準、以購買公共福利為戰略的依靠內需拉動經濟的總思路,以農業與環境是後代財富的理念去推進中國經濟結構轉變,那今天中國經濟的勞動生產率、今天的中國的教育素質、今天的中國金融與經濟的世界格局將完全不一樣。

  可歎的是,1996年以前,美歐就開始建立低碳經濟增長框架,以知識型經濟為增長模式,大量地把高能耗與低端技術密集型產業向它國傾銷。而那時,中國主流經濟學家們都認為天降寶貝一樣恭迎這頓美歐免費大餐。結果,現在中國是世界頭號高能耗+低端製造業出口大國。  股市配置資源總框架,是一國基本戰略。外匯儲備的基本戰略是一國貨幣權與資源權。貨幣權就是這國資源配置的總框架,以我們現在幾千個鋼鐵廠、幾百個汽車製造廠來比較,美日歐隻有2或3個鋼廠或汽車製造廠,就控製了整個產業體係的結構。而美日歐這種配置必定是100%最優配置。所以,現在中國銀行體係同時要向二千多個鋼鐵廠同時貸款,而這二千多個鋼鐵廠的目標隻是一個---造鐵,這二千多個鋼鐵廠同時產生了二千多個財務,二千多個物流,二千多個重複再重複的資源重置配置。再反過來看中國銀行體係這同時產生的二千多筆鋼廠貸款,隻能是中國銀行帳麵公式化利潤,也就是做大貸款分母。這樣壞帳分子再多,中國銀行帳麵都是漂亮的。這場遊戲最終結果是,分母某一天做不上去了,大家就一塊死吧。

  股市配置隻會出現越強的企業收購弱小的企業。越強企業股價越高,行業壟斷性就會越強,全球對抗中就越容易生存或壯大。中國外匯儲備的功能隻能是加速中國越強企業的並購力。如拿外匯儲備去購買美國國債,美國企業債券與美國企業股份,必然會更喪失本國資源權與貨幣權。這樣反而是拿中國財富去為美國建立美國貨幣權與資源權。

  現在中國主流經濟學家們,一提美國就是那麽地強大。請問我們現在中投拿2000億美元購買美國企業,而如果中投拿2000億美元購買中國行業優秀上市公司。那麽十年後,沒有獲得中國2000億美元的美國公司與獲得2000億美元中國財富的中國優秀行業龍頭上市公司的命運是如何?這是不是一個媽媽有奶,自家小孩不喂,拿去貸款給美國人家去喂養小孩?那十年後這中國媽媽100%大談美國人就是“種氣”好,幸好當初把奶喂養了美國小孩,現在這美國青年是又高又大。而如果當初就是把奶喂養了自家小孩,那必定也是浪費,中國青年必定100%是今天骨瘦骨瘦的。所以,今天中國外匯儲備如繼續大力投資美國資產而不去投資中國股市與中國資源權,那麽李鴻章的作為在中國曆史中,隻能是小太監級別了。

  2007年6月筆者呼籲國人與眾多網友,2008年美國資本的戰略目標是——中國股市2008年底跌到2000點,中國樓市是繼續大漲。而中國國內美元賣辦、宦官集團與私人利益集團必定全力配合美國資本對中國控製與打擊。現在是經濟白癡都明白,如果中國不投入1.8萬億美元巨額財富去捍衛美國資源權與貨幣權,美國敢全力讓美元貶值嗎?美國資本敢全力狂炒石油嗎?小幣什上台為什麽去攻打伊拉克?美伊開戰前,伊拉克每天石油產量可達600萬桶,而現在是每天200萬桶,這相差的400萬桶/天,相當中國目前一天進口量。那就是美伊不開戰,現在全球石油市場每天至少多出口400萬桶。那今天全球多了這400萬桶/天石油或少了這400萬桶/天石油,全球價格會怎樣?難道美國人對伊拉克開戰前不明嗎?當然,美國人是不是明白,這裏就不去談論。隻是荒唐的對比是,中國人掌握1.8萬億美元紙幣,美國人掌握全球石油控製權。所以2008年中國股市為什麽100%暴跌,因為股市是最優資源配置,中國如果有了最優配置,那美國小孩怎麽可能又大又高?

  現在許多國人都很開心,中國奧運的成功舉辦,中國奧運軍團的優異成績。但這些與美國急需中國大量對美國資產的投入,在這場中國盛宴中是一場插曲,還是一場布局中的盛宴。一個民族的財富與價值是民富才國強。所以,今天中國外匯儲備與中國股市是不是再一場布局中的盛宴後迎來一場全球殖民文化的再窒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