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王朝的強弱排名,滿清倒數第一
(2008-09-19 15:58:23)
下一個
中國自秦以降,一共出過九個大王朝,它們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
另外,還出過五十幾個小王朝。評價一個王朝的好壞優劣,主要有哪些考量呢?
—,國勢的強盛;
二、民生的安福;
三,政治的清明;
四、文化的發達;
五,結局和影響。
這些題目,還是大了一點。具體來說,應該包括:疆域,國祚,軍事,皇帝,攝政,治世
,變亂,人口,民生,民族,文化,影響,結局,等等。我們來看看九大王朝的各項排名。
1疆域: 唐、清、漢、元、明、隋、秦、晉、宋
評說:宋朝的疆域最小,似無異議。
秦的邊界大至為起於遼東鴨綠江江口,向北至沈陽西折,經呼和浩特到河套然後沿黃河南
折,經蘭州到緬甸密附近的中緬邊界折向東南,到越南鴻基附近抵海。這一邊界對中華民
族有著重要意義,這也就是後來漢族的主要分布地區.
漢代疆域在秦的基礎上主要有三方麵的擴大,在北部,在北方邊界基本沒變的情況占據了
朝鮮三十八度線以北的領土,南部占據了大半個越南,最南在胡誌明市附近,西部擴張最
大,通過在藏族先民地區和匈奴地區之間的武威到酒泉一線的一條不寬的通道,控製了中
亞地區,最西達到了巴爾喀什湖西岸以及塔什幹附近。漢代的領土擴張奠定了中國對朝鮮
、越南和新疆的統製基礎
唐朝疆域最大:東北達外興安嶺、庫頁島,西至鹹海,南及南海,東至大海,李白就出生在
貝加爾湖畔的碎葉城(今屬俄羅斯),唐代,中國領土又一次進行了大規模擴張,在北部,得
到了東北南部、朝鮮西部、整個外蒙和大半個西伯利亞,最北達到貝加爾湖西北的安加拉
河一帶,在西部,到達了鹹海和伊朗邊界,囊括了整個阿富汗和決大多數的中亞五國領土
,南部第一次確認了對海南的統製。
隋,晉(西晉)與秦領土大致相仿,宋(北宋)略小於秦,南宋和東晉最小.元是大蒙古帝國的一
部,包括金,南宋和蒙古三部分,較漢略小。到了明朝,由於繼承了元的大部分領土,中國
領土出現了第三次大規模擴張,在北方,占據了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全部東北地區的和大量
了遠東領土,但外蒙和大部分內蒙地區不在疆域內,西部,恢複了除新疆外的所有領土,
在西南,占元朝的光,不僅恢複了自唐末由於南詔和大理的興起而長時間失去了雲南地區
,而且還第一次確立了對西藏和青海的統製,這其中還包括整個不丹和錫金以及大半個克
什米爾。到清代,除基本繼承了明的領土外,領土還有大規模的擴張,在北部,取得了內外
蒙的全部領土和唐努烏梁海地區,在西部,取得了新疆和錫爾河以東地區在東部,第一次確
定了對台灣的統製,但與明最盛時相比,在遠東,失去了烏第河以北地區,在西南,失去了
不丹和錫金。從清末開始,中國出現了第三次大規模的領土縮小,大家都很清楚,我們失去
了東北、西北、西南的大量領土,還有整個外蒙和唐努烏梁海地區以及台灣,值得一提的
是聞一多先生的七子我們收回了五個,台灣多少也還在中國人手中,但琉球就不知什麽時
候能回家了。
2國祚: 漢、宋、唐、明、清、晉、元、隋、秦
評說:漢四百一十年(西漢214年,東漢196年),宋三百一十九年(北宋167年,南宋152年
),唐二百八十九年,明二百七十六年,清二百七十五年(1636-1911,1636年皇太極改"後金"
國號為“清”,1644年清軍入關,1911年清亡),元九十七年(1271-1367,忽必烈1271定國號
為大元,1279年滅宋,1367年元亡)晉四十五年,隋三十七年,秦十五年。秦是中國的創立
者,從“始皇帝”算起是十五年;從秦王政即位算起是四十年;從秦滅周室,史家以秦代
周紀年算起是四十九年。以上數據來自,至於元清,本屬異族,不應從他們的立國者算起(因為奴
兒哈赤和成吉思汗所建之國實為當時中國之外國),而應從他們歸化於中國算起,既從大清和大
元的國號出現算起.如果從他們入主中原算起,則時間更短.
雖然兩漢中間有個王莽的新朝,十五年。唐代,武則天的“周朝”也有十五年.看似有個斷
層,但兩漢皇帝的血統一脈相承,唐朝皇帝也是這樣,而且在斷層前後政治體製,國家結構,乃
至國號都未改變.所以這種斷層隻相當是一種短命的政變.
3軍事: 唐、漢、元、明、秦、隋、清、晉、宋
現在比較唐、清兩朝。
對外戰爭:唐征朝鮮,終滅高勾麗國及百濟國;清對朝鮮隻是名義上的宗主國,從未滅朝鮮
。唐與日本的戰爭,大唐白江口一戰全殲日軍海軍,摧毀日本在朝鮮的領地,使日本人幾百年
來不敢正眼看中國,並以學習中國為榮;清日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和朝鮮派遣軍全軍覆滅,簽
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後來又簽《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讓日本在旅順設置的關東都督
府,把大連旅順等地變成日本的殖民地關東洲,日本從此稱中國人為"人",至今蔑視中國.唐
對北方民族突厥的戰爭,東突厥前汗國為唐大將李靖所破,後汗國為回紇首領“懷仁可汗”
所滅,西突厥為唐大將蘇定芳所滅。國破之後,突厥餘族被迫西遷,沒西遷的與漢族和新疆
各少數民族融合,不複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存在,唐對突厥的戰爭,以突厥在中國的徹底消
失而告終;清對北方蒙古民族的戰爭,必須巴結一部分蒙古部落,封王賞侯,嫁公主結為親
家,使之助戰才行,這裏多虧了蒙古各部四分五裂.清對準噶爾蒙古人用兵,從康熙打到乾隆
,斷斷續續花了一百多年,幾次重要大戰,勝的極為僥幸,這還多虧了漢軍八旗的大炮。唐滅
西突厥設安西都護府,正式控製西域,成為中國對新疆主權的最早曆史依據;清攻回疆,維
部首領從來是時叛時降,斷斷續續的戰爭一直打到清末,還被俄羅斯割去幾十萬平方公裏土
地。唐與西藏曆史上最強大的土蕃爭奪中亞,屢次大敗土蕃;清對已經被蒙古人所滅的西藏用
兵,從來以多打少,還有失利,清對西藏隻有名義上的主權,而從來沒有實際的管理權,所以海外
的西藏獨立分子認為中國對西藏1949年以前沒有曆史主權。 唐與印度的戰爭,唐大唐右衛長
史王玄策檄召鄰近各部軍府節度使,及近處各大唐番屬國, 集兵馬萬餘,自為總管,蔣師
仁為先鋒,一仗擊潰天竺數萬先頭象騎,斬殺天竺兵將三千, 趁勢攻入中天竺。全殲阿羅順
那殘部。活捉了阿羅順那,滅中天竺,共收得土地五百八十餘所。東天竺王屍鳩摩嚇得魂飛
魄散,忙送牛馬三萬頭、弓刀纓絡財寶若幹,向唐師謝罪,以示臣服大唐,玄策方才罷兵回
朝。執阿羅順那及一幹降臣,綁俘長安.而清與印度之戰, 應該是廓爾喀人侵入西藏後,清軍入
藏與廓爾喀人的戰鬥,當時的廓爾喀人就是現在的尼泊爾人,清軍在加德滿都(尼泊爾首都)附近
大敗,損失慘重,被迫和談,撤軍回國.
元朝如果隻以中國本部算(疆域也是按這個算的),在與日本的戰爭中兩戰兩敗,在於越南的
戰爭中也完全失敗,應該在唐,漢之後. 清朝對外簽定了1000多個不平等條約,割讓了十幾塊
土地,被十幾個國家侵略,賠巨額賠款,至今都沒有還清(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拒絕支
付),大批國土被強行租給他國,成為國中之國,淪為世界最大的半殖民地國家。
漢滅匈奴。終其一朝,未再逢強敵;秦滅六國,北服匈奴,未輸過外敵,所以漢秦強於清。
剛才列舉對外戰爭,很明顯唐強於清,說明唐當時在世界上軍事強大.那有人說對內戰爭呢
。於是列舉平三藩之亂,收取台灣,平諸次少數民族、教門幫會起義,清朝很多。我隨便舉
一例反駁,鎮壓太平天國和義和拳時,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都攻陷北京了,這種對內戰爭說明
清朝軍事強大嗎,清軍如果不是靠侵略者的洋槍洋炮,還鎮壓不了呢.這就象一個人左手打自
己的右手一樣,再怎麽打出血都不能證明自己會打架.相反內戰越多,越說明國家管理得不好
,政權不穩定,內戰更使人民生活悲慘,哪還能說自己軍事強大啊.美國立國三百年就一次內
戰,你說美國軍事弱小嗎?唐的安史之亂、藩鎮之亂,隻能說明唐中央集權弱,地方大員軍權
太大而已.曆史上的王朝都是亡於人民起義,唐亡於黃巢起義,清也亡於革命黨起義.所以對
於內戰,應該算負分,內戰越多負的越多,所以元清都要扣很多分.順便說一句,平三藩之亂的
潘舜臣,平定新疆的左宗堂,收取台灣的施琅都是漢人,這些還都是漢人的功勞。
4皇帝: 唐、漢、秦、明、宋、隋、晉、清、元
評說:皇帝優劣的排名,主要根據一個朝代好壞皇帝的比例來定。而皇帝的好壞,則依據
功業、政績、才識、品德等各項標準來劃分。我另作《給曆代皇帝評級》一文,可資參考
。
5攝政: 唐、漢、明、宋、隋、元、晉、秦、清
評說:這裏說的攝政,是指代替皇帝掌握朝政的人。他(她)可能是太後、皇後,也可能是
攝政王、外戚權臣、輔政大臣,其權勢應在當朝皇帝之上,甚至可以決定皇帝的廢立。一
般性的“權傾朝野”,不在此列;實際掌權不足一年的,從略。
隋沒有攝政人物,可將之作為“零點”;實權人物壞多於好(以年代論)的朝代,排在隋的
後麵;反之,排在隋的前麵。其奸壞,以施政為主要考量,私德為次。
秦:趙高,二年。漢:呂後.十五年;霍光,十九年;王莽,二十三年;竇太後,四年;
鄧太後,十五年;梁冀,二十年;董卓,三年;曹操,二十四年。晉:賈後,十年。唐:
武則天,四十一年;韋後,五年。宋:劉太後,十一年;高大後,八年。元:鐵木迭兒,
七年;燕帖木兒,六年;篾兒赤伯顏,九年;脫脫,九年。明:張太後,七年;張居正,
十年。清:多爾袞,七年;鼇拜,八年;慈禧太後.四十八年;載灃,三年。
其中,秦、晉全壞,尤以“指鹿為馬”的宦官趙高最為惡劣,應名列榜尾。太後與皇後當
權,並不一定是壞事。北魏馮太後、遼蕭太後,都是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九大王朝中
,稱製、聽政的皇後太後中.因亂政而留下惡名的隻有漢竇太後、晉賈後、唐韋後三人,
掌權時間加起來總共才十九年。其餘幾位都不乏可圈可點之處。漢鄧太後提倡經學,深好
儒術,自身也相當能幹;宋劉太後去世後.名臣範仲淹對她的評價也是很正麵的,“今當
掩其小故,以全大德”;宋高太後,也勤勉問政,尊重司馬光一類學者名臣;最賢明的一
位當推明張太後她執政的七年.可以說是明朝的黃金時代。
漢、唐、清三個王朝,都各有一位“女強人”長期當政,即漢朝的呂後、中唐的武則天、
晚清的慈禧、這三位我都歸到“正麵形象”一類。呂後為政,尚能識大體,用能任賢,“黃
老之治”即為明證,她下承文景之治,開創大漢富國強兵之路。武則天是以一女兒身稱帝,前
無古人,後無來者,能上承“ 貞觀”,下啟“開元”,使大唐繼續興盛。慈禧扼殺變法,頑
固不化,屠殺改革派,囚禁皇帝,奢侈浪費,抽海軍軍餉慶壽,致使甲午殘敗,喪權辱國,還恬不
知恥的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慈禧無論在才識,遠見,膽量,思想,氣魄上都遠遠
不如呂後和武則天,假如慈禧是一個碌碌無為的傻瓜,那也好了,大清或許有救,偏偏她也很
聰明,善於玩弄權術,攝政四十八年,硬是做了曆史的反推動力,最終導致清的滅亡.
6治世: 漢、唐、明、宋、隋、秦、晉、清、元
評說:治世即政治清明安定、人民生活富足的年代。一般認為,秦、晉、元三代無治世。
其餘六大王朝:漢代有黃老之治到文景之治,約五十年;漢宣之治,二十五年;明章之治
,二十一年,合九十六年。隋代有開皇之治,二十四年。唐代有貞觀之治,二十三年;水
徽之治,約二十年;開元之治,三十年;大中之治,十三年,合八十六年。宋代有太祖、
太宗“致治”,三十年;仁宗晚年,十年,合四十年。明代有仁宣之治十一年;張大後當
權,七年;弘治之政.十八年,合36年。清代有康雍乾盛世,約50年,康熙早年戰亂太多,
人民生活艱苦,談不上治世,乾隆晚年,國家政治腐敗,貪汙成風,內亂不斷,也談不上治世,從
康熙晚年到乾隆早年,隻有大約50年時間才是治世。
7變亂: 宋、漢、明、唐、元、隋、秦、晉、清
評說:這一項是“逆排名”,越亂的排到越後。所謂禍亂,主要有:一,朝廷之亂;二,
諸侯之亂;三,民變;四外患。不包括建立王朝和統一中國的曆次戰爭,如秦滅六國,楚
漢之爭,晉滅東吳,唐平群雄……直至揚州三日與嘉定三屠等;也不包括成功的對外戰爭。
亂世是治世的反麵,夜是判斷一個王朝好不好的重要依據。但亂世不象治世那樣,可以一
概而論。蓋“幸福的世道都是一樣的,不幸的世道卻各有各的不幸。”年代較長的王朝,
禍亂也較多;有些禍亂,甚至是治世發生的,如漢初黃老之治時的呂氏之禍,文景之治時
的吳楚七國之亂,清康熙年間的三藩之變等等。亂世就是政治不清明安定、人民生活悲慘
的年代,亂世越長,朝代越黑暗.
隋僅一亂,即“天下大亂”.自大業七年各地民變,曆七年而亡。秦因趙高之禍,引起天
下大亂,僅兩年三個月而亡。晉因賈後之禍,引起長達二十年的八王之亂,接著五胡亂華
,開創了中國曆史上最漫長、最黑暗的一段的亂世。元代的主要亂因,是內部的權位之爭
,包括昔裏吉叛變、乃顏之亂、海都內犯等,後有民變,曆二十年天下大亂而亡。
其他各朝的主要變亂如下——
漢:吳楚七國之亂、王莽纂漢、宦官之禍、外戚之禍、羌亂、十常侍之亂、黃巾起義、董
卓之亂、諸侯割據。
唐:安史之亂、權宦用事;藩鎮之亂、回紇之患、吐蕃入寇、南詔之患、黃巢之亂。其中
,尤以安史、黃巢為烈,藩鎮、宦官之禍亂為久。
宋:宋遼爭戰、西夏爭戰、王小波李順之亂、蔡京亂政、方臘之亂、宋江之亂、靖康之恥。
明:靖難之變、土木之變、安化王之變、寧王之變、土司之亂與徭變、大同兵變、倭寇、
海盜、韃靼之犯、播州楊應龍之變、寧夏之亂、緬甸之役、朝鮮之役、魏忠賢亂政、遼東
戰爭、天下大亂、甲申之變。
清:圈地占田、服飾之易、三藩之變、文字獄、兩次台灣之變、準噶爾之亂、苗民起義、
緬甸之役、安南之役、廓爾喀之役、白蓮教起義、海盜、陝西兵變、天理教起義、箱民之
亂、天地會、撚軍之亂、回溫張格爾之變、徭民起義、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之役、太平天
國、回民起義、新疆事變、中法安南之戰、甲午戰爭、列強租界、義和團、八國聯軍入侵
、英軍入侵西藏、日俄戰爭、革命黨起義。
清代禍亂最多,甚至席卷大半個中國,如義和團運動,太平天國,撚軍等,對外戰爭一敗塗地,
到處割地賠款,版圖不斷縮小,甚至首都幾次被攻陷,中國被淪為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生活悲
慘,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其悲慘程度是當時世界上難以想象的(《中國革
命史》語)
8效能: 唐、漢、明、隋、秦、宋、元、晉、清
評說:有人認為,專製的政府較有效能。此說不確。明是中國最專製的王朝,其政府效能
卻十分低下。還有人認為,廉潔可以產生效能。此說也不確。宋是曆代最節儉的王朝,其
政府效能仍不高。對王朝而言,皇帝的勤政,中樞機構的精簡,地方製度的完善,是最為
重要的。
秦:建立皇帝製度,秦始皇勤於公務,每有公文必親筆批閱,常至深夜,令人想起“周總理辦公
室的燈光”。
漢:中央政府權力逐漸增大,地方割據勢力逐漸弱化,效率提高
晉:大封宗室,各自為大。地方割據勢力加強。
隋:軍國大事由內史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地方官由吏部任免,加強了效能。
唐:初襲隋三省製;後以政事堂為最高權力機構,提高了中央工作效率;再後又以翰林參預
機要,削弱宰相職權;至藩鎮時代,中央集權減弱,地方權利太大。
宋:以擴大皇極為中心建立一套龐大的官僚體製,其後越來越膨脹,凡職都得皇帝親自任命
,凡事都要皇帝指揮。
元:改三省製為一省製,以提高效能,但不理想。
明:初為丞相製,不久改內閣製,效率提高
清:承明製,改內閣為軍機處,基本和明朝的內閣製差不多.但皇帝高度獨裁,每逢生日和過年
就不辦公,官員腐敗,權臣舞弊,皇帝還到處賣官,中國曆史上最大的貪官和坤就是乾隆的
小舅子。清末更是異常腐敗,有"一年窮知縣,十萬雪花銀"的說法
9民生: 明、唐、漢、宋、隋、晉、秦、元、清
評說:民生即人民生活,在漫長的農業經濟社會中,最主要的人民就是農民。每個王朝都
有其興亡史,同一王朝不同時期的人民生活,差別是極為巨大的。我主張分兩方麵討論。
一是承平時代,人民富到什麽程度,富了多久,二是離亂時代,人民窮到什麽程度,然後
綜合給出一個排名。
秦:徭賦很重,刑法苛刻。
晉:民能勸課農桑,減輕賦役,形成暫時繁榮。
元:民分四等,從事農耕的漢人、南人地位低下。國家對人民采取搜刮政策,人民饑寒交迫
,民變迭起。
隋:開皇之治二十餘年,民生尚稱繁庶;煬帝窮兵黷武,民變四起,天下大亂。
宋:是兩極分化的典型。一是士與民的貧富懸殊,知識份子和官吏生活優遊,一般百姓窮苦
。二是城與鄉的差別較大,財富集中在繁華的都市(如《清明上河圖》)。
漢:是第一個強盛王朝.又極為重視農耕,農民的生活水平高。文景之治以後,一般百姓都
能吃到梁肉。
唐:在安史之亂前的約一百三十餘年,人民遠比漢時富足,“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
豐實”(杜甫);徭賦也遠低於漢、晉。安史之亂後情況變壞,但開元之治後,又有恢複。
明:前期的約一百五十餘年,民生富庶,“百姓充實,府藏衍溢”,明末由於天災人禍,民
變迭起(《明史》)
清:朝亂世最多,百姓生活最為艱苦。從而起義也最多,苗民起義,白蓮教起義,天理教起義,
箱民之亂,天地會、撚軍之亂、徭民起義,回民起義,太平天國起義等等,都是迫於生計和民
族壓迫發生的,就是清朝吹噓的康乾盛世裏,也大範圍發生過人吃人的慘劇(可以從《天
下糧倉》裏了解一二),再加上列強入侵,賠償巨額賠款,辛醜條約以後,中國人成為世界上
受壓迫,受剝削最嚴重,生活最悲慘的民族之一,一下子從明朝時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變成
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
10民族: 唐、漢、明、隋、宋、晉、秦、清、元
評說:這一項是指“大中國”範圍內,各民族之間,尤其是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係。
元:的民族關係最差,公開實行種族歧視政策,人分四等。蒙古帝國西征滅國四十餘個,屠
殺許多民族,毀滅許多百萬人口的城市。元初南下時,掠民為奴;統治時期大肆搜刮;元
末亡於民族起義。
秦:滅六國,統一中國,書同文,車同軌,奠定漢民族基礎,居功至偉
晉:時外患並發,致使五胡亂華。
宋:弱,對夏、對遼、對金用兵,多以失敗收場。
明:推翻元朝,對蒙古人有過大屠殺。
隋:在數百年民族融合的基礎上建國,本可以開創如漢、唐一般的盛世,但窮兵黷武三征高
麗,最終導致民變。
唐:憑借兵力,降服突厥、契丹、高麗和西域,有天下歸心之勢。唐朝皇帝不搞私心,大力任
用外族人才,對外開放,博采中外,很多外國人都來中國留學,北方少數民族尊稱唐太宗為"天
可汗".
漢:滅匈奴。經略西域,胡**睦相處。
清:入關後就搞“揚州十日”與“嘉定三屠”,及鎮壓準噶爾部的大屠殺。滿人大搞文字獄
,剃法令,搞民族壓迫及不平等,以維護其滿洲貴族統治。對西藏,確立達賴、班撣的精神領
袖地位,以喇叭教奴化藏人,並使其影響蒙古,達到奴役兩個原本極為強悍的民族的目的;
實行改土歸流、分割西藏與青海,蠶食和限製了藏人的傳統專有地域。對蒙古,搞盟旗製
度,限製蒙古人自由放牧的自由,又不許蒙古學習漢文化,還有喇叭教來奴役蒙古民族。對“
西域”,實行分地限人的政策,赤裸裸進行民族歧視。閉關鎖國,不求進取,不但被西方列強
侵略,連小小的日本,也多次淩辱中國.正是這樣的政策,清朝結束時,國家幾乎徹底分類裂
,蒙古,新疆,西藏,紛紛尋求獨立,滿人也遭到報應,被幾次屠殺.連北京慈禧的墳都被刨了
.
11文化: 唐、漢、宋、明、秦、隋、元、晉、清
評說:文化的含義,不僅僅是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筆記小說,主要還應包括科
技、教育、生產營造的進步,及文物典章製度。此條是指綜合排名。
秦:統一漢字及度量衡製度,建立中央集權,功莫大焉;但焚書,夷滅各國文化的豐富性,
罪莫大焉。
漢:發明造紙,創立有中國特色的修史方式,漢賦繁榮一時,漢文明與古羅馬帝國比肩,領
先世界。
晉:佛教漸盛,時興清談。
隋:創立的政治典章製度,為中國王朝製度的經典唐為文學、佛學的高峰時代,建築宏大,
發明印刷術。
盛:唐文明遠播日本,朝鮮,東南亞,至今仍有影響,長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
盛唐文明世界獨領風騷
宋:發明活字印刷、火藥、指南針,文學、藝術、出版發達。
元:戲曲創作繁榮。
明:器物精巧,文學繁榮並逐漸通俗化,著述極豐超越前朝,火器得到巨大發展。
清:朝中國與世界的差距越來越大,最終成為半殖民地國家,在西方人眼裏,成為地地道道的
野蠻人,被外國大炮強行轟開國門,被迫學習外國文化。
12影響: 唐、漢、明、秦、宋、元、隋、晉、清
評說:這一項,主要是指曆代王朝對後世的影響力,不是指曆史地位。其次,也包括對世
界格局的影響。
秦:是統一的“中國”之源;它開創的中國疆域,大致維係了近兩千年;它的朝代名、成為
中國在國際上正式的、永久國名(China);它是中國主體民族漢族的創造者,漢文字的定型
者,兩千餘年政治典章製度的創建者。
清:對外簽定1000多個不平等條約,喪權辱國,割地賠款,被外國人譏笑為"東亞病夫",甚至在
中國土地上掛著"中國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使中國從一個讓世界敬畏的國家變成世界
上別人最瞧不起的國家之一;中國割地賠款,搞得主權盡喪,國破民窮,成為世界上最落後的
國家,人民生活最悲慘的國家之一,經過近一個世紀的努力,現在還是個發展中國家。
漢:形成了中國的主體民族,以及在世界上獨領風騷、影響後代至為深遠的漢文化;它使西
方人知道,東方存在著一個極為強盛的文明國家,可比美古羅馬帝國。
唐:接受容納了大量的外來民族和文化,是留給後世漢文化經典最多的朝代;它的兵力,曾
抵達鹹海和和伊朗邊界;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和最富裕的國家。
宋:形成影響中國上千年的“傳統”倫理觀;對後世文化影響亦不可低估。
明:使通俗文化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跟海外的民間交往頻繁。
元:兵力橫掃歐亞大陸;奠定了中國戲劇的基石。
隋:創立科舉製,影響以後曆代的政體與學風。
晉:形成士大夫習氣,至今猶存。
13結局: 漢、秦、隋、唐、明、晉、宋、元、清
評說:每一個王朝都有自己的興亡史。有興就有亡,有開端就會有結局,這是很正常的。
朝代的結局應包括兩個方麵。一是王朝的結局,即它的下場如何;一是它所統治的國家的
狀況,即它在怎樣一種背景下收場,善後如何。
秦:皇帝被權臣所殺,皇室向義軍投降;天下大亂,群雄逐鹿。
漢:皇位禪讓於權臣;天下大亂,群雄割據。
晉:皇帝被外族所殺;中原淪陷,衣冠南渡。
隋:帝被叛將所殺;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唐:皇帝被叛將所殺;群藩割據,軍閥混戰。
宋:皇帝被北元俘虜
元:大都陷落,皇帝逃往草原;“分裂”為中、蒙兩國。
明:皇帝自殺
清:皇帝淪為洋人的走狗,外怕列強,內懼強臣,四麵楚歌,被迫退位,隨後滿族遭到屠殺;
國家四分五裂,蒙古,新疆,西藏,紛紛獨立;國家大亂,軍閥連年混戰;成為典型的半殖民
地國家。
綜合排名: 唐、漢、明、宋、隋、秦、元、晉、清
評說:以上共十三項,每項第一名8分,第二名7分,依次遞減,第九名0分。每項得分相加,即為各王朝的總分數。總分為104分。
唐94分,漢92分,明72分,宋56分,隋46分,秦42分,元28分,晉24分,清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