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哥哥回老家,寫了篇關於抹山的文章。抹山,因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於此而得名,據稱老朱母親路過此山時突感不適,生下老朱。
清康熙《泗州誌》雲:“明光集,西南一百二十裏,明太祖誕生。......明光山,縣西南一百裏,泗州誌雲係明太祖誕生之處。昔年常見五色雲氣,故名。”後元璋取天下,肇基大明,國號洪武,尊母陳氏淳皇後,封趙郢為趙府。土人以昔陳後摸索行進之山為“摸山”,簡寫抹山。
明光有明皇故裏之稱,抹山,我從小耳朵裏麵聽出繭子,不過說來也慚愧,我還真沒去過。這次回老家,一定要去看看。今天找老同學借了山地車,認定方向,早上7點多開始騎行。
明光市原名嘉山縣,民國時期從鳳陽、定遠和盱眙一部分劃分出來。由此也引出了一段公案,朱元璋的出生地到底是在哪裏?
有段花鼓戲很有名:“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一般人都會認為朱元璋出生在鳳陽人。其實明代鳳陽府包括現在的鳳陽縣和明光市,老朱出生在明光倒也不矛盾。
還有人以為明代鳳陽很窮,其實那時鳳陽是明中都,戰亂後人口稀少,老朱就強行把江浙富戶大量移民到鳳陽府。因為路引製度,移民不能隨便返鄉。如果要回鄉祭祖怎麽辦?他們就扮演乞丐,打著花鼓,唱著諷刺皇帝的民歌回鄉,這大概是花鼓戲內容的由來。
朱元璋發明的這套“路引”製度,是為了限製人民移動。如果你要出門,就得讓地方官提供一封介紹信-路引。如果沒有路引,你出門連飯都吃不上,因為別人不敢賣飯給你。硬要走,估計隻能像現在的西藏背包客,帶著爐子大米上路,自己做飯。
明光有很多關於老朱的傳說,流傳抹山傳說、趙府傳說、尿布灘傳說、明光山傳說、珍珠翡翠白玉湯傳說、梅大井傳說、一馬之地傳說、千裏送鵝毛傳說。
小時候最喜歡去家附近的縣汽車站亂串,因為熱鬧,有許多走南闖北的江湖賣把式的在候車大廳前或外麵廣場賣藝。最常見的是說書的,最逗的就是關於老朱的珍珠翡翠白玉湯。相傳老朱做和尚後出去雲遊化緣,有一次多日沒有得食,餓暈街頭,被一老婦救起。老婦回家把餿豆腐、菠菜梗、白菜幫和剩飯一起煮了,做了飯給他吃。老朱得食,精神大振,問老婆婆剛才吃的是什麽,那老婆婆苦中求樂,開玩笑說那叫“珍珠翡翠白玉湯”。
後來老朱坐了金鑾殿,一日胃口不佳,想起了珍珠翡翠白玉湯,讓禦廚也做。不過禦廚怎麽也做不出舊時的味道,不得已,隻好請當日的老婦來,老婆婆聽完說道,珍珠,米粒爾;翡翠,菠菜也;白玉,餿豆腐是也。這怪不得禦廚,誰敢給皇帝吃這些東西啊,不要命了。
從明光出發,沿洪武大道,路況很好,過104國道,經過一段顛簸的土路,就是一段高等級的公路,不過無頭無尾,不知為何。然後接上村裏的水泥公路,兩邊灌木外是無邊的稻田,稻花吐穗,騎行路上,感覺上真是稻花香裏說豐年。
不多久,就見到一明黃色建築位於道左。細看是躍龍崗,老朱的出生地,不過裏麵什麽都沒有,荒草淒淒中立一石碑,應該是後立的。
回到大路上,不久就到了湖邊,右側是高出湖岸的平台,那應該是尿布灘了。從小就知道離縣城不遠的尿布灘,是傳說中的老朱出生後其母陳氏曬他尿布的地方,這是第一次見到,還真是個風水寶地。
朱元璋在《欽此明光》中如此描述:
銜山抱水居委菁,鳳枝龍脈九州屏。
春風蕭夜話鐵馬,明光欽此寶地名。
大壩的左側是淮河的支流,池河,流入不遠處的女山湖。有人家養鵝,白羽翩翩,青蓮片片。如果是夏初,應該還有蓮花朵朵,也是春色滿園關不住。借用半首王安石的詩;四顧山光接水光 憑欄十裏芰荷香 ,也很貼切。
過大壩,就是上抹山的大路。兩側都是農田,稻穀結穗,玉米迎風,還有葡萄園。公路上有農人在打穀子,隻好眯眼經過。抹山上多是樹林,有人家養了孔雀,號稱孔雀山莊,有雞在野外覓食,還有人家的土狗成群,懶洋洋地躺在公路上,騎行到了跟前,或匆忙跑走,或波瀾不驚地睡著。山行一路綠蔭,倒是爽快。
抹山寺邊有幾株桂花,前幾日的大雨搖落不少,地麵一片金黃,帶有淡淡的清香。寺廟裏麵有一株600年的老樹,觀音像和大雄寶殿都是新建的。問工作人員,說主持要冬天才來,現在寺廟裏就他一人,屬於關閉狀態。冬天,難道是臨時抱佛腳?
從抹山下來,左轉進入尿布灘。路麵已經硬化,有農人在路麵上曬鵝毛,收了後還留下來一地鵝毛,洋溢著一股禽類排泄物的味道。
尿布灘上雜樹從生,左轉右轉找到一處可以攀爬的地方,也就三四米高,因為穿短褲,不敢久留,匆匆離去。有一上海牌照的小車停在路邊,估計也是回鄉探親,順路一探老朱的發家寶地。
據說老朱的長相十分醜陋,酒糟鼻,鼻孔朝上;嘴大顴骨高,乃地包天。不過成敗王寇,應不以外貌論英雄。老朱是個強悍的江淮男兒,於亂世中擊敗外虜,重新創立一個以漢文化為主的國家,當得上亂世梟雄。不過老朱的成長過程中,親眼目睹親人死於戰亂,苦大仇深,他的性格應該決定了明王朝的最終命運。
他有一首打油詩,其詩道: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來,掃退殘星與曉月。
俗不可耐卻又不同凡響,也是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