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攝攝

悠然,隨心,隨性,隨緣
個人資料
正文

意大利十日談(八)

(2011-08-19 07:16:17) 下一個

第八日 - 九月十七日

博蓋塞美術館(Borghese Gallery)

位於博蓋塞公園內,以收藏意大利巴洛克風格的雕塑和文藝複興時期的繪畫著稱,是意大利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

巴洛克藝術是16世紀後期開始在歐洲流行的一種藝術形式,不僅在繪畫方麵,巴洛克藝術代表整個藝術領域,包括音樂、建築、裝飾藝術等,內涵也極為複雜。但最基本的特點是打破文藝複興時期的嚴肅、含蓄和均衡,崇尚豪華和氣派,注重強烈情感的表現,氣氛熱烈緊張,具有刺人耳目、動人心魄的藝術效果。

參觀博蓋塞藝術館, 每兩個小時僅準許360 人入內,到點後,美術館會清場。保險起見,行前我在網上預定了六張票。票價每張8.50歐元,另三歐的手續費。預定的時間是11點到1點。

由於行前我沒有弄清博蓋塞藝術館的具體位置,害的大家吃足了苦頭。沿街打聽著過去,等狼狽不堪地到了藝術館,正趕上開場放人。後知後覺,發現最近的地鐵站是西班牙台階那一站。

入館之前,每個人都被要求寄存背包和相機。

館內收藏著貝爾尼尼、卡諾瓦等雕刻大師的雕刻作品,及拉斐爾、提香、卡拉瓦喬等著名畫家的畫作。因為不允許拍照,從網上綁架了照片欣賞一下。

雕塑類:

Pauline Bonaparte《波利娜.波拿巴》 - Antonio Canova
 

《波利娜.波拿巴》是安東尼奧.卡諾瓦的作品。這尊半裸的、與真人大小一致的雕像是卡諾瓦以拿破侖最喜歡的妹妹波利娜為原型塑造的。

景仰一下拿破侖的媽媽: 生的兒子不可一世,生的女兒傾國傾城,了不得啊!

這件世界聞名的傑作是波利娜請安東尼奧.卡諾凡雕刻的:她右手支撐著頭,左手拿著象征愛神維納斯在與天後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的選美比賽中獲勝的金蘋果,所以這個雕像的另一個名字也叫《扮成維納斯的博爾蓋塞》。當時裸體或半裸體的人物肖像還不普遍,據說波利娜的丈夫卡米洛親王(Camillo Borghese)看完後氣得就把雕像鎖了起來。

這是我們入館後欣賞到的第一副作品,我認為也是最好的作品。讓人歎為觀止的除了人物的容貌和神態栩栩如生,連美人側臥的貴妃蹋也雕刻得很有質感。視覺上非常的柔軟舒適,連沙發的紋理都清晰可見。

Apollo and Daphne《阿波羅與達芙妮》 Gian Lorenzo Bernini
 

這是貝爾尼尼的力作。雕塑講述的是太陽神阿波羅與河神的女兒達芙妮的故事:有一次,阿波羅看到小愛神丘比特正拿著弓箭玩。他不客氣的警告丘比特說:“弓箭是很危險的東西,小孩子不要隨便拿來玩。” 小愛神丘比特有兩枝十分特別的箭。凡是被他用那枝用黃金作成的利箭射到的人,之後遇見的第一個人,不管是誰,他都會瘋狂的愛上他,要是那枝鉛做的鈍箭射到的人,之後見到的第一個人,就會十分厭惡,反感。

丘比特被阿波羅這麽一說,心裏很不服氣。他趁著阿波羅不注意的時候把金色之箭射向阿波羅。正巧這時候,來了一個名叫達芙妮的美麗少女。調皮的丘比特把那枝鉛做的鈍箭射向達芙妮。阿波羅就對達芙妮產生了瘋狂的愛慕,而達芙妮卻對阿波羅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厭惡。

被愛情之箭射中的阿波羅深深的愛上了達芙妮,可是達芙妮卻不領情,往山穀裏飛奔而去。阿波羅特別迷茫,但他對於追求達芙妮並不灰心,他拿著豎琴,彈出優美的曲子。不論誰聽到阿波羅的琴聲,都會情不自禁的走到他麵前聆聽他的演奏。

躲在山裏的達芙妮聽到了這優美的琴聲,也不知不覺陶醉了,向阿波羅這邊走來。阿波羅立刻跳出來要擁抱達芙妮。達芙妮看到阿波羅,拔腿就跑,阿羅在後麵苦苦追趕。達芙妮跑得再快,也跑不過阿波羅。跑了好一陣子,達芙妮已經跑得筋疲力盡,眼看阿波羅就要追上了,這時候,河神聽見了達芙妮的求救聲,立刻用神力把她變成一棵月桂樹。隻見達芙妮的秀發變成了樹葉,手腕變成了樹枝,兩條腿變成了樹幹,兩隻腳和腳指變成了樹根,深深的紮入土裏。

阿波羅看到了,懊悔萬分。他很傷心的抱著月桂樹哭泣,可是月桂樹卻不停的搖擺。雖然達芙妮已經變成了月桂樹,但是阿波羅依然愛著她。他很癡情的對月桂樹說: “你雖然沒能成為我的妻子,但是我會永遠愛著你。我要用你的枝葉做我的桂冠,用你的木材做我的豎琴,並用你的花裝飾我的弓。同時,我要賜你永遠年輕,不會老。”

變成月桂樹的達芙妮聽了,深深的受了感動,連連點頭,表示謝意。也許是受到了阿波羅的祝福,月桂樹終年常綠,是一種很受人們喜愛的植物。後來人們給勝利者頭上戴桂冠,其典故就源於這個神話傳說。

Pluto and Proserpina《普洛塞爾皮娜的劫難》
 

這是貝爾尼尼年僅23歲時創作的雕塑。內容取自羅馬神話故事:天神朱庇特(Jupiter)的兩個弟弟,一個是冥神普魯托(Pluto),另一個是海神尼普頓(Neptune),兩人都聽命於朱庇特。在九大行星中,他們就是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普魯托整天在冥界生活感到有些寂寞孤單,就想到人間討個老婆,他看上了穀物女神的女兒,有一天他趁姑娘采花時突然把她掠到冥界中,並改名為普洛塞爾皮娜。

姑娘的母親為了尋找女兒把大地上的糧食都燒光了,人們辛勞一年顆粒無收,無奈之下隻得來祈求天神朱庇特。迫於朱庇特的壓力,冥神普魯托最終答應讓他的妻子每年有一半時間陪母親,一半時間在冥界陪他。當幾近瘋狂的穀物女神見到女兒後,頓時怒氣全消,大地立馬長出了穀物、鮮花和果樹,人們也能安居樂業了。以後每年當母親見到女兒時就心花怒放,大地也萬物生長茂盛,而另外一半時間則憂傷悲痛,大地就變得一片凋零;從此大地有了季節之分。

《大衛》(David)
 

是貝爾尼尼在25歲時的作品,不同於米開朗基羅的《大衛》,但也是雕刻的精品。

作品取材於聖經《舊約全書》中大衛王的故事,在聖經中他被描繪為驍勇善戰的勇士、音樂家和詩人。當時以色列人正在與腓力斯人(Philistines)作戰,在對方陣營中有一個虎背熊腰、力大無窮的巨人哥利亞(Goliath)天天來罵陣,但以色列人無人敢應戰。

這天耶西(Jesse)最小的兒子大衛帶著食物來看望在軍中服役的兩個哥哥,見到這種情形主動要求應戰,以色列國王掃羅(Saul)看大衛和巨人個頭、身材相差懸殊不同意,他的哥哥也覺得大衛這是以卵擊石、自不量力,但大衛說他牧羊時殺死過熊和獅子,這個哥利亞比它們要小多了,掃羅看到大衛堅持也就同意了。

哥利亞見到出戰的是個連鎧甲都沒穿的俊美少年,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裏,揮舞著大刀氣勢洶洶地奔了過來。隻見大衛拿起彈弓,將鵝卵石壓在弦上,瞄準哥利亞的額頭,等到他走近時猛地鬆開右手,石頭擊穿了哥利亞的腦門,大巨人轟然倒地,大衛趕緊跑過去用哥利亞的大刀割下他的頭顱,腓力斯人見狀立刻潰不成軍,以色列人乘勝追擊,收複了大片土地。

後來大衛接替掃羅成為了以色列第二任國王。

(truth Unveiled by time)《被時間揭開的真理》
 

是貝爾尼尼在1645年開始創作的,到1652年完成了作品的絕大部分。當時貝爾尼尼因聖彼得大教堂西邊兩個塔樓的結構問題而飽受爭議,也遭到了對手嚴厲的抨擊,再加上他的資助人教皇烏爾班八世(Pope Urban VIII)去世,使得他的整個事業處於低穀;他為自己創作了這尊雕像,同時也是為了反駁那些誹謗者。在他的遺囑裏明確指出將這尊雕像傳給他的長子作為永恒的警示,並要求永久地保存在他出生的家裏,所以直到1924年這尊雕像才被移到此美術館。

赤裸的少女左手拿著太陽,側著臉麵帶微笑,淺棕色大理石布幔高高地掛在身後。貝爾尼尼可能希望用女性來代表真理。 看完一樓的雕刻精品,二樓還有名家名畫,大部分都是以聖經、希臘神話、羅馬神話為題材的作品。

《狄安娜》(Danäe)是科雷喬(Antonio Correggio)的作品。
 

畫中坐在床上的是狄安娜(羅馬神話中的月亮女神、狩獵女神和貞潔女神)和丘比特。狄安娜和太陽神阿波羅(Apollo)是孿生兄妹,都為天神朱庇特(Jupiter)的孩子。出生後阿波羅被封為太陽神和藝術神,狄安娜則被封為月亮神和狩獵神。

《神聖和世俗的愛》(Sacred and Profane Love)
 

是威尼斯畫派的鼻祖提香的作品,該作品也叫《維納斯和新娘》(Venus and the Bride),是博爾蓋塞美術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畫中兩位貌美的女性坐在山清水秀、山丘起伏的城外的一個石棺上,以左上角的城堡和右上角的教堂作為背景。左邊身著白色華麗衣服的新娘戴著手套坐在丘比特旁邊,她右手拿著象征愛情的玫瑰,左手放在象征著“人間短暫幸福”的一罐珠寶上;右邊性感的裸女維納斯右手支撐著傾斜的身體,左手披著紅色綢衣,拿著一盞正在燃燒的、象征著“天堂永恒幸福”的火焰。倆人中間放著一個銅盤,邊上有一些散落的玫瑰花,後麵的愛神丘比特正用左手在石棺裏玩水。

西班牙台階(Spanish Steps)        

從藝術館出來,我們接著去了不遠處的西班牙台階。這裏永遠繁華熱鬧,附近還有不少一線的奢侈品商店。

要想在台階上拍照留念是個很大的挑戰,如果你不想和一群陌生人照集體照的話。Matthew用了個攝影技巧,囑咐我做泥塑狀,長曝後出來的效果就如同我穿越了時空,很酷!
 

這套總共138級的台階是在1725年法國大使出資修建的。那為什麽叫了西班牙台階呢?就是因為西班牙使館坐落於此。當初修建台階的目的是為了連接台階上麵的山上聖三一教堂和下麵的廣場。注意教堂前麵也有一座古埃及的方尖碑。西班牙台階被戲稱為“意大利人設計、法國人出資、英國人遊覽、如今被美國人占領”,但卻被西班牙人得了名惠。

西班牙台階右邊是濟慈、雪萊紀念館(Keats-Shelley Memorial House),除了他們的個人資料外,還展出有拜倫等人的手稿、書信。濟慈就死在這間屋子裏,年僅25歲。他最膾炙人口的名篇是《夜鶯頌》和《秋頌》等。雪萊曾被恩格斯譽為“天才的預言家”,他最廣為人知的預言是“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在濟慈、雪萊紀念館的隔壁有個小的禮品店,店主很湊趣地把它命名為拜倫(Byron)。濟慈、雪萊和拜倫被稱為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

許願池(Fontana di Trevi)

再然後,我們去了羅馬市內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噴泉-許願池。 (Fontana di Trevi) 噴泉位在三條街的交叉口,Trevi即是指此意。
 

從狹小的街道出來,第一眼看到這座噴泉的時候,我被深深震撼了,還從來沒見過這麽大的噴泉呢!之前在拉斯維加斯的愷撒宮見過山寨版的,如今看來是小巫見大巫了。

這座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噴泉敘述的是海神的故事,背景建築是一座海神宮,在中央立有一尊被兩匹駿馬拉著奔馳的海神像,兩旁則是水神。海神宮的上方站著四位少女,分別代表著四季。噴泉的主體在海神的前麵,泉水由各雕像之間、海礁石之間湧出,流向四麵八方,最後又匯集於一處。

噴泉的水池裏滿滿的全是遊人投下的硬幣,一個硬幣一個心願,據說正確的許願方法是:右手拿硬幣越過左肩拋入池中。

萬神廟(Pantheon)我們最後去的是萬神廟(Pantheon)。 "Pantheon”是個希臘詞,其意為"所有的神”。

 

萬神廟最初的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7年的羅馬共和國時期,該廟由奧古斯都大帝(屋大維)的女婿兼副手阿格裏巴所建,為的是紀念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和克利奧帕特拉(埃及豔後)。但是這座最初的廟宇在公元80年被大火焚毀,直到公元125年才由喜愛建築的羅馬皇帝哈德良下令重建。
 

早在古代,萬神殿就因其完美的比例而被譽為“羅馬奇觀”。時至今日,它仍是一個奇觀:屹立不倒。這座神殿堪稱圓屋頂的登峰造極之作,而圓屋頂正是羅馬人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在15世紀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圓屋頂,其高度和直徑相等,構成一個完美的半球。
 

萬神廟自文藝複興時期以來就是偉人的公墓,左右兩側分別埋葬著近代意大利統一時期的兩位國王,艾曼紐爾和烏博托父子。

艾曼紐爾的墓
 

烏博托一世和妻子瑪爾蓋麗妲王後的墓
 

在萬神殿裏還埋葬著一些偉大的意大利藝術家,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拉斐爾。
 

萬神廟今天還是意大利的一個教堂,這裏定期舉行彌撒以及婚禮慶典。
 

從萬神殿出來,大家去逛商店,這是瑋期待已久的時刻。結果呢,商店六點鍾就開始關門了。有沒有搞錯!今天是星期五啊!瑋十分的失望,埋怨我們在萬神廟耽誤的太久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