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坡

散散漫漫野性,瘋瘋癲癲莽夫。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學點馬克思:(3)共產主義

(2013-01-29 22:17:38) 下一個


前麵說過,馬克思對認識論其實沒什麽建樹,他隻是把費爾巴哈的機械唯物論和黑格爾的唯心辨證法嫁接了一下,反搞得他的唯物論不是個嚴謹的唯物論了。老馬的得意之處不是用唯物論分析認知過程,而是用唯物論分析社會過程。他把“物質決定精神”發展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於是社會文化觀念製度的變化就取決於社會的生產方式的變化,而推動因素就是生產力,於是經濟基礎就決定了上層建築。既然生產力在不斷發展進步,那社會文化觀念製度就在不斷發展進步。我不感興趣爭論老馬對以往曆史的解釋是否牽強附會。過去的都過去了。我感興趣的是老馬因何預言未來社會走向共產主義。

 

社會大同的理想並不新鮮,古往今來誰不向往?!但大多數理性的人都認為那不過是夢中天堂,東方的桃花源,西方的烏托邦,美好期冀而已。而老馬卻信心百倍地論證它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


不是嗎?在老馬看來,剩餘價值的被剝削,必然導致經濟危機和兩極分化。經濟危機和被剝削者的反抗必然導致資本主義社會的滅亡。而避免剩餘價值的被剝削的根本出路就是生產資料公有化,人人作平等的勞動者,按勞分配。進而,由於“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那麽私心必是私有製的產品。可以推論,隻要滅了私有製,人們就沒了私心。之後,在按勞分配原則對生產力的大解放的條件下,人們的勞動熱情高漲,大大豐富了物質產品,人的道德覺悟也空前提高,就可進入“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天堂了。哇,多好!

 

然而, 社會主義實驗田在轟轟烈烈了近百年後終於宣告失敗,重新進入資本主義。看上去挺美挺邏輯的事竟然行不通,問題出在哪裏?

 

問題不在邏輯而在出發點。

 

就單純的認識論而言,如果你認為認知的產品是物質與意識的交互作用的產物,就意味著你承認物質與意識各自獨立存在,也就是所謂的二元論。那麽,物質與意識誰是第一性,其實無所謂。問題是馬克思的唯物論是一元論,認為精神是物質的產物,本原是物質。馬克思骨子裏接受了巴哈的機械唯物原理人吃什麽就是什麽”。

 

那麽,人們不僅要問,既然世界本是物質的,而物質不僅產生物質,還產生精神,那精神也該是一種物質吧?!那就沒有獨立“精神”,“精神”就被否決了,還有何用?如果“精神”不同與物質,那它就是獨立的,那就回到二元論了。馬克思哲學家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用“意識的反作用”、“主觀能動性”來描述“精神”作用,說這是辨證唯物論。我不知道“意識的反作用”或“主觀能動性”是馬克思的原創還是後來者的彌補。即便是老馬的原創,他也沒把它當回事兒,“主觀能動性”很空洞,就是個辯論中的一塊補丁。

 

在老馬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 曆史唯物論中,他實際完全否定人的“主觀能動性”。因為在論證共產主義的必然性時,曆史唯物論這塊基石下其實暗藏著另一個假設:人性是不存在的!

 

既然“物質決定精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就是說人性是隨外部物質條件而變的。人性既然是可變的,而且不是自己獨立地變,那就意味著人性是不存在的!人性就是環境灌入的水,灌什麽是什麽!(這就是為何馬克思的後人特別信奉“灌輸”的作用吧!)

 

顯然,老馬骨子裏是個徹底的機械唯物論者。這不怪他,怪巴哈,其實也不怪巴哈,怪當的生物學和心理學。那的生物學已經因進化論的發表把人為動物的一,無神大流行,靈魂說敗退,生理學和心理學開始研究感,神元和反射的概念也有了,暗示子就是個裝信息的容器和反射刺激的機器。念一直持20 初被行心理學家約翰·華生表述為著名的“一打兒童”論:

 

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為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 醫生、律師、藝術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竊賊。。。”

 

那時的遺傳學不占優勢,習得行為被不當誇大,而且將認知、情緒、動機混淆一起。行為主義不研究動機或者說幹脆把動機排除在外。我前麵曾類比計算機中程序和數據的關係說明腦功能與外部信息資料的關係,但那隻是認知而已,而“動機”和“情緒”則是電腦沒有的,電腦沒有“個人意誌” 或“主觀能動性”!何時啟動運行由人控製。現代行為科學知道“動機”和認知是兩碼事。比如各種成癮行為,明知有害(認知無誤)卻仍趨之。比如懶惰,致使明知該做的也不做。


老馬受當時科學知識的影響和誤導,認為人性是可變的,特別是自私性是可變的。他以為消滅私有製就可以釜底抽薪地改變人性。他自信自己的學說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由此,後來蘇聯把遺傳學定性為唯心主義,而毛澤東則大批人性論,就毫不奇怪。今天,我們知道,人性不是簡單的後天認知,人的動機情感有本能的決定因素。人的基因決定人的自私性,即便環境可以調節人的行為,那也是個交互作用,不是簡單的誰決定誰。基因的本性是複製不已,生生不息。在人類這種群居動物,基因給大腦裝了一條指令:一切活動圍繞兩個目的:1. 個體生存 (利己原則),2. 種群生存 (利群原則)。顯然,此二者導致個體行為和動機有時協調一致,有時相互衝突。一個繁榮昌盛的族群,一定是很好地平衡了個體與群體間利益和衝突。而兩者平衡的失調必然導致個體危機或社會危機。一切國家製度道德觀念都是為此平衡服務的工具。那麽,什麽樣的社會組織原則可以最大限度地協調平衡個體與群體間利益和衝突,是古往今來每一個哲人和有責任心的社會組織者思考探索的核心問題。馬克思以為環境變化可以改變人性是個美麗的誤解。基因不變,人性不會變。如果說現代社會進步了,那不是人性變了,而是人性中的“惡”被法製社會大大地抑製了,當然,還遠遠不夠!目前的世界,民主理性地改進社會已是主流意識,無需多言。

 
人的自私本性毀了共產主義。反過來說,老馬沒有認清人的本性!

馬克思在錯誤的人性觀前提下預言的社會理想
命中注定地破滅了。但無論如何,他真誠嚴肅社會使命感和嫉惡如仇的品格仍然值得我們尊敬。共產主義運動給那些不成熟的民族帶來過災難,同時也是一次極其寶貴的經驗教訓。而對另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則在客觀上起到迫使其社會改革的作用,也算是一種曆史功績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3)
評論
野性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路橋的評論:

這話說得太好了!

“設想共產主義社會本身,就是人類自己貪婪的證明。貪婪的現代人怎麽能設想未來的人不貪婪呢”
路橋 回複 悄悄話 人性本惡,所以馬式共產主義不可能實現

性惡論是人之初,性本惡的理論。人之初性本惡與人性惡不完全相同。人性惡是指人生下來自始至終都是惡的。人之初性本惡是指人性在最原始狀態有惡的趨勢,以後的發展受到環境的影響。

什麽是惡?自我利益膨脹以至侵犯了別人的利益,就叫惡。推動人類社會,乃至動物界,自然界向前發展的,就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植物為得到更多的養分,根越紮越深,枝越長越長。食肉動物為吃到其它小動物,更加凶猛、狡詐。食草動物為延續後代,耳朵越長越長,繁殖力越來越強。為什麽我們發明自行車、汽車,以及各種機械、電子設備?為什麽資本家要延長工人的勞動時間、增大工人的勞動強度?為什麽工人要罷工,要求縮短勞動時間、降低勞動強度,增加工資?為什麽我們渴望共產主義早日實現,大家能夠各取所需?因為我們要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要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本身沒什麽不好,但是如果侵犯了別人的利益,就是惡。我想過舒適的生活,必須有錢。怎樣才能有錢呢?我可以去找工作、去發明、去偷、去搶、去騙。同樣是得到一筆錢,有不同的方法,而被認為是惡的,則是侵犯別人利益的行為。

不難看出,人的這種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趨勢,如果不加以限製任其發展,就會侵犯到其他人、其它動物、自然界的利益。

人的這種利益最大化的趨勢源於祖先。人的大腦分三個部分:最中心的部分是大腦基底核,是爬蟲類的腦,原始、野性、凶殘,富於攻擊性,像鱷魚;包裹著基底核的是大腦邊緣係統,攻擊性弱,像普通的哺乳動物的腦;最外一層是人類特有的大腦新皮層。人隻是高級的動物,它和其它動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也許你認為討論性善性惡和我們的實際生活沒有什麽關係,但我以為關係比較大。

在立法精神上,性善論和性惡論的支持者產生了不同的立法。性善論的支持者因為相信人是善良的,所以立法時會把法律定的粗糙一些,多一些原則,少一些細節,最後成文隻是薄薄的一本。古代把官員稱為父母官,就是性善論的表現。你敢質疑你的父母嗎?父母官說什麽是什麽,官府盤剝鄉裏、貪汙公款、草菅人命、魚肉百姓就是這麽來的。性惡論的支持者因為認識到人總有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趨勢,所以立法時會把法律規定得很細。他們讓三權分立,政府、議會、法院互相牽製。因為不信任,他們讓官員受到重重限製,並把官員稱作公仆。從而形成一種人人都想惡,人人都不能惡的局麵。林語堂說過一斷話:如果把十個官都設想為清官,不加以限製,那麽最後十個中可能有九個是貪官;如果把十個官都設想為貪官,對他們加以種種限製,那麽最後十個中有可能有九個清官。

結合性惡論,綜合分析,共產主義不可能實現。共產主義社會被描繪成這樣:世界大同,在物質極大豐富的情況下,人們以勞動為第一需要,各取所需。

物質極大豐富不可實現。1、從實際的物質量來說,地球麵臨著資源匱乏的局麵,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我們將進一步合理利用有限的資源進行生產、生活。除非有十個地球才能讓人類感到物質極大豐富。2、從心理上講,豐富是一個程度副詞,它沒有一個標準。如果你給一個古人講現代的生活,給他描繪自己會跑的鐵殼(汽車)、自己會噴水的鐵管(水龍頭)、可以看到十萬八千裏的方盒(電視),他一定認為你生活在天堂。但是,你滿足了嗎?你不想更多的錢買汽車、買大房子嗎?未來的人也會一樣,他們決不會滿足現有的生活條件,總會有自己的夢想,物質怎麽能夠呢?

各取所需必造成極大浪費。需要是分等級的,有必需品,有奢侈品。在以金錢為一般等價物的今天,我們會將有限的金錢大部分用在必需品上,小部分用在奢侈品上。一旦物品損壞,我們會對它進行維修,直到無法使用。同一類商品,也有必需品和奢侈品的區別。我新搬了宿舍,需要一台電視。電視就是必需品。但我的工資少,花二、三百元買一台二手電視是正常的。但我非要買一台新的三十四吋背投彩電,就不切實際了,背投彩電對我來說就是奢侈品了,在宿舍看也是一種浪費。但如果真是各取所需,我會去搬三十四吋背投彩電,如果在搬運過程中碰掉一塊漆的話,我會扔了它,再搬一個新的。任何物品都是有成本的,我們的需要必需和成本相比較。為什麽我們不用黃金、白銀做電線,因為成本太高。共產主義社會也必需考慮成本問題。

人類不可能將工作視為第一需要。你也許會說,現在有些大企業的老板不缺錢,但還是在工作。他們把工作視為快樂,但也會明天就給自己放假去阿爾卑斯滑雪,你能嗎?人類始終把快樂、舒適作為第一需要。所有工作都能給人帶來快樂和舒適嗎?隻有很小一部分人做著他們喜愛的職業,大部分人都在做不得不做的工作。如果不發工資,誰會整天麵對枯燥無味的東西。工作為了生活,還是生活為了工作?沒有了利益還會有多少人去工作?

人類思想能否進化到以工作為第一需要,是我於某位共產主義者的爭論焦點。我以為不能。以工作為第一需要,違背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我們設想共產主義社會本身,就是人類自己貪婪的證明。貪婪的現代人怎麽能設想未來的人不貪婪呢?

我隻能說,未來生活會更美好,人類將變得更加理智。
x723 回複 悄悄話 再看世界上還有幾家在舉他的破旗?作者真是食古不化.
x723 回複 悄悄話 馬克斯按現在中共的理論來說,肯定是因為西方的一套不合中國國情,所以肯定是錯的.
想想再說 回複 悄悄話 馬克思理論,大方向沒有錯。
老毛選擇馬克斯理論,作為自己行動實踐的指南針,作為建黨建國依據,是因為老毛讀書萬卷,且讀懂了書。

簡單地說,生產生活資料中,最主要的是土地。資本主義土地私有化,造成貧富矛盾極端化,難以調解,終將導致資本主義走向滅亡。

而社會主義國家,土地公有製,其它主要自然資源,也屬於國家,雖然道路曲折,但調解貧富矛盾社會矛盾,組建更合理的社會,顯然很容易,且調解成本很低。所以,社會主義製度優於資本主義製度,最終會替代資本主義製度。馬克思能夠預見幾百年之後的社會製度,足見馬克思理論的正確和遠見。

資本主義經濟原理,就是誰冒險,誰得利。冒險越大,得利越多。當然,失敗了,就要承擔全部的風險和cost 看看那些個too big to fail 的資本主義大企業大銀行,哪一個不是贏利了自己高工資高獎金,虧損時,全部由普通的低工薪階層來承擔的?

資本主義國家的主要企業,在國家的支持下,都已經拋棄了資本主義經濟原理,提前一隻腳邁了入了社會主義。下一步整體社會何去何從,資本主義國家的大佬們不鬱悶是不可能的。
z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野性的評論:
請問: 精神的定義是什麽?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野性的評論:
很好,不談神靈,我是從“獨立”聯想到的。如果你的精神獨立不是絕對的,而是與物質有關的相對獨立,那也就是它的自主性或主觀能動性。

軟件要有媒體承載啊,運行需要電腦,和環境交互要有輸入輸出設備。馬哲學強調不孤立、靜止地看待事物,而是看彼此聯係和運動過程。
longwo 回複 悄悄話 任何理論都是錯的,其中一些挺有用(是某哲人說的)

上市首日買了google的,現在吹牛都是有投資眼光。買了fb的,一般都不敢說。其實當初選擇的時候,都是隨機過程。randomly, markov。who's smarter? kidding.

英明,其實就是撞對大運。

所以真的真是:不以成敗論英雄。

大學寫過一篇稿件,被老師批了很久。題目是:真理這東西我明白,可永遠是什麽?
z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馬克思不錯.
野性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武勝的評論:
有你這麽栽贓的嗎?! 精神=靈和神?

誰想要論證靈和神的存在了?

莫名其妙嘛!

精神不可以獨立存在,你還反作用什麽呢?

電腦軟件可以獨立存在嗎?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樓下說得對。如果精神可以獨立存在,它就不需要依賴於生物物質。想要論證靈和神的存在的話,用唯物的方法恐怕不行。人性的討論也類似,人類從茹毛飲血到現在,人性有沒有隨環境而改變?對了,要否定唯物史觀,連進化論也得否定是吧?

主觀能動性是馬哲學精髓之一。精神反作用於物質,甚至在實踐中被誇張為“人定勝天”,如何算是“補丁”?樓主應做點辯證法的功課。

不管同意不同意各自的論點,還是要謝謝樓主提供這類討論題目。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思辨哲學的最高境界是自洽,即自圓其說。探討要注意不要前後矛盾,否則沒有說服力。提出以下幾點。
1. 文章反對馬克思的機械唯物論者,但是作者自己不小心也掉入機械唯物論者。基因決定論是機械唯物論者的另一個翻版。所以,探討要注意,少下結論多提可能。
2. 精神與物質的探討要有一個前提,即明確精神的範疇。精神不僅僅隻是意識感覺。沒有精神的深入,探討是膚淺的。要探討精神,自己先深入精神內心,而不要停留在思想上。
3. 用思想去探討精神,就意味著兩者有必然的聯係。那麽,聯係的橋梁是什麽?隻能是哲學。哲學是連接人類精神與思想的橋梁。一麵是“內在經驗”,一麵是“邏輯思辨”。“內在經驗”是把握存在整一性(同一律)的途徑,而“邏輯思辨”是理解存在局部運動的方法。因此,領悟哲學的整體性又是探討精神的前提。擺脫思辨哲學的局限就很重要,而現代西方哲學恰恰就是沒有“內在經驗”思辨哲學。它不是導向自我矛盾,就是導向不可知論。
mimin 回複 悄悄話 馬克思對錯不好說,但給世人,尤其是中俄二國造成的災難實在太深重,是無數人致死的罪魁禍首,與希特勒無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