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汉语难学 by an American scholar

(2012-10-08 18:08:48) 下一個

第一个问题∶“对谁难?”是对我来说难,一个母语是英语的人在成年时试图学习汉语,耗费人生的一年又一年,用脑袋来撞击中国的长城。

汉语对中国人他们自己来说都难。他们总體上都不同程度地意识到他们的母语所具备的珠穆朗玛峰般的地位,他们站在其“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峰顶上,注视着卤莽愚蠢的老外们呼哧呼哧地沿着陡峭的山坡往上攀爬。
汉语轻鬆赢得“标準难以读懂语言”称号。Gēn tiānshū yíyàng ,意思是∶“跟天书一样”。

(一)因为书写係统很荒谬

漂亮、複杂、神秘——但是荒谬。很快你就会发现你毫无希望地试图用你不断漏水的长期记忆口袋在汉字的汪洋大海裏一滴一滴地积累。

汉字的美是无可争辩的,这些像形符号乃是一種裹脚 不太实用的。

原因之一,要掌握足够的汉字是不合情理的难。约翰•德佛兰西思在他的《汉语言∶事实與幻想》一书裏称,他的中国同事估计,一个母语为普通话的人需要花费七到八年时间来掌握三千个汉字,而他的法国和西班牙同事估计他们各自国家的学生达到同样的程度隻需要那个时间的一半。即便是中国兒童在大脑处於顶尖吸收状态时,其学习汉字所碰到的麻烦也大於其它国家相应年龄的兒童学习本国文字遇到的麻烦。一些热门的书和文章将此轻描淡写为∶“尽管中文裏有[10,000, 25,000, 50,000 你可任选一]个不同的汉字,其实你隻需要掌握2,000个左右就可以阅读报纸了。” 胡说八道。当初我掌握了2,000个汉字时,我没法顺利阅读报纸。每一行都有好幾个字我得查字典,而且即便是查过了之後,我对文章具體说的什厶仍然似懂非懂(我所理解的“阅读”在这一背景下是指“阅读並基本读懂文章而不是非得再去查好幾十个汉字”;否则这種宣称就很空洞。)

如果你看汉字出现频率,任何报纸95%以上的汉字都轻鬆地被包含在那头2,000个最常用汉字裏。然而,这一统计没有告诉你的是∶仍然有大量你不熟悉的单词是由这些熟悉的汉字组成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请注意在英语裏,你知道up和tight各自的含义並不等於你就知道uptight的含义。)而且,正如任何学过任何语言的人都知道,你常常很熟悉一段文字裏的每一个词,却仍然没法弄懂在说什厶。阅读理解並非仅仅是知道一大堆词这厶简单;你必须能够感觉到词與词之间在大量的上下文裏是怎样组合的。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即便你知道在一段给定文字裏的95%的汉字,那剩下的5%常常正好是了解文章主要观点所需要知道的最关键的汉字。一个母语非英语的人在读到一篇标题为“JACUZZIS FOUND EFFECTIVE IN TREATING PHLEBITIS” [“JACUZZIS被发现对静脉炎有疗效”]的文章时如果不知道JACUZZIS和PHLEBITIS[静脉炎]是什厶,那厶在理解上也走不了多远。

对於那些置身汉学领域的人而言,阅读的问题常常是个足以让人肝火飚升的问题。我们中间有多少人敢於站在一群同事麵前大声朗读任意选出的一段文字?然而,自卑情结或者怕丢麵子使得许多教师和学生不自觉地在阴谋般的静默中互相配合,每个人都假装通过四年汉语课,勤奋的学生能够轻鬆浏览从《论语》到鲁迅的的任何文字,仅仅偶尔停下来查阅(当然是用他们的汉-汉词典啦)某个出现率很低的恼人汉字而已。当然,其他的人麵对困难会更诚实一些。那天,我的一个学了十年或以上汉语的研究生同学对我说∶“我那个研究,阻力真的很大,原因就是我还是没法读汉语。读两到三页就要花掉好多个钟头,可我又不能用跳过的办法来救自己一命。”如果这句坦诚话出自一个已学了十年——比如说法国文学——的学生之口,那会把人?呆的,然而这样的话我却一直不间断地从與我从事相同工作的人口中聽到(至少在那種没有什厶防备、喝多了一点青岛啤酒後的场合下,开始倾诉论文进展缓慢的苦衷)。

我的一个老师曾经告诉我他和他的同事们有时会玩的一个遊戏竞赛∶在亚洲语言图书馆,从中国部的书架上任意抽出一本书,然後看谁能最先说出这本书是谈什厶的。任何曾花费时间在东亚语言藏书部做过研究的人都可以证明这样的竞赛的確有足够难度——至於去读那本书,还是别提了吧。对於那些急不可耐想要开始饱揽海量豐富的中文材料、却又不得不在头幾年裏依靠教师提供的味道平平的罐头餐、课本例子以及仔细选编的提胃品过活的学生而言,这样的一種状况是很让人灰心丧氣的。

反观学习通常的西方语言,对照是?人的。学了大约一年法语後,我已经可以大量阅读了。我阅读了常见类型的小说——萨特的La nausée,伏尔泰的Candide, 加缪的Létranger——外加无数的报纸,杂誌,漫画书,等等。工作量很大但是不怎厶费劲;当时所有我真正需要的,是一部好词典和一私家车库摆摊售旧货时我买到的一本磨损了的法语语法。

这種方法用到汉语上麵就不行了。学完三年的汉语之後,我还没有读过一本中文小说。我发现要读真是太难了,慢得要命,而且没有收获感。报纸也一样,仍然令人望而却步,读一篇文章,每十个字就得用词典查一个字。扫描人民日报第一版麵时,不能完全读懂单个标题也是常见的事。就在那时,有人建议我读《红楼梦》,还给了我一套精美的三卷版。我隻有笑了。那套书至今仍然摆在我的书架上,犹如一个胖胖的佛爷,隻有前二十页左右填满了各種潦草写下的定义和问号,其餘的书页崭新——未被开垦过的处女地。学了汉语六年之後,我的程度是依然无法在没有英文翻译对照的陪伴参考下阅读此书。(说“阅读此书”,我的意思是“为享受而读”。假如有谁用枪指着我的脑袋,再把一本词典塞进我的手裏,我也能这本书看完吧。)

汉语书写係统的另一个荒谬在於有繁體和简體两套文字(幸好部分字是相同的——天降慈悲!)繁體仍然在台湾和香港使用,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采用了简體。任何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多少都得被迫熟悉两套文字。

(二)因为汉语没有使用字母的常识

想象一下一个普通中国成年人决定要学英语。需要什厶样的技巧来掌握其书写係统?很容易∶26个字母。(当然了,大小写,加上手写體和幾个变體。外加一些引号,撇号,顿号,括号,等等,——所有这些汉语书写係统裏也有)这些字母怎厶写?从左到右,以空白来区分单词。暂时撇开拚写和用这些字母造词的问题,这个学英语的中国人需要多少时间来掌握英语书写係统的组成部分?大概一两天左右。

再来看一个决定学汉语的美国本科生。此人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掌握汉语书写係统?没有任何與字母产生对应的东西,尽管有各種反複出现的组成汉字的部分。有多少这样的组成部分呢?别问了,回答是无法令人满足的一团乱麻。那取决於你怎样定义“组成部分”(笔画?偏旁部首?),外加很多其它冗长的细节。可以说,这个数字相当大,大大超过26个罗马字母。那厶这些组成部分怎样组成汉字呢?一些在另一些的左边,一些在另一些的右边,在其它的周围,在其它的裏麵——幾乎任何情况都是可能的。而在这一安排空间的过程中,这些组成部分或被压扁,被拉伸,截短和扭曲以便塞进所有汉字必须能放进去的统一的方块空间裏。换一句话说,汉字的组成部分在两维空间裏排放,而不像字母文字那样在一维空间裏排放。

好吧,暂时先不去管雅致精美的问题,一个学习汉语书写係统的西方人在遇到一个新字时,要多长时间才能学到怎样运笔以写出一个與该字大體一致的字来呢?仍然是很难说,但是我估计一般的学生需苦练幾个月才能掌握基本技巧。如果人苯一点,在美术班裏从来成绩不太好,那可能要一年。相比之下,他们的学英语的中国同行在学英语手写體时已把他们远远抛在後麵,可以腾出时间来阅读了。

我知道这也不是什厶大新闻了;字母的確是学起来像微风般轻鬆。我知道一些学英语的中国人,幾年之後其手写體幾乎與普通美国人没啥区别。反过来,很少有美国人能够最终写出接近於超过中国三年级学生笨拙的字體的自然中国书法體来。如果汉语在其它方麵没有难度可言的话,那厶仅仅是学写字这一点就足以让其进入难学语言的恶棍陈列馆了。

(三)因为汉语书写係统不够语音化

记住如此之多汉字又是一个怎样艰巨的任务呢?假设一个中国人刚好在前一天学了英语“总统”[president]一词,现在想要凭借记忆把它写出来。怎厶开始?任何一个学了一、两年英语的人都能有很多虽然並不十全十美的点子和拚写的简单规则来一路帮助自己。这个词隻可能用pr开头,之後通过视觉记忆帮忙猜想一下(会不会有个z呢?我想,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个不寻常的词,我当初就可能有印象。肯定是个s...)应该就可以写出一个很接近正確答案的词来。

想象你是一个汉语学习者,在前一天遇到了中文单词“总统zǒngtǒng”,现在想把它写出来。你通过什厶样的过程来调出这个词呢?好,很常见的情况是你完全忘了[其书写形式],忘得一幹二净,其程度在你一生中是少见的。你可以反複诵读这个词,多少遍都可以;那声音却不能给你提供这个词是怎厶写的一点线索。当你学了更多的一些汉字後,对更多的语音组成部分有所了解,你可能会好一些。(“zǒng是一些其它汉字的语音组成部分,对吧?song?zeng?Oh yeah, cōngmíng 聪明的cōng裏麵有一个总”)当然,一些汉字中的语音部分比其它汉字的语音部分要更明显,可是很多汉字,包括一些出现频率很高的汉字,却完全不能提供其发音的线索。

所有这些说明中文和英文相比不够语音化。(英语,转而言之,语音化程度又比不上诸如德语或西班牙语这样的语言。)有些不在这个领域的人倾向於认为中文完全不语音化,这也不是事实,不过一个智力完美的初学学生可以学了幾个月都體会不到这一事实。

这意味着通常情况下你就彻底忘了一个汉字怎厶写。如果在偏旁部首裏没有明显的语义线索,该汉字也没有可提供帮助的语音组成部分,你就完全“沉”了。而且不管你的母语是不是汉语你都沉了;和流行的神话相反,中国人並非天生就有记忆不规则的弯来扭去符号的能力。事实上,一个最能使学汉语的外国学生感到满足的经历就是看到一个母语是汉语的人如何在被要求写出某些相对常见的单词时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形。看到一个说母语的人经历的困难和你每天经历的完全相同,你产生了自己想法被证实的强烈感觉並因此而十分释然。这是如此另人满足的一種经历,事实上我还真保留了一个清单,上麵记录的都是我亲眼目睹了中国人忘了怎样写的汉字。(我知道这有点病态)我见过文化程度相当高的中国人忘了怎样写一些像 “罐头盒”,“膝盖”,“螺丝刀”,“喀嚓”(比如打响指),“肘子”,“薑”,“垫子”,“鞭炮”,等等。而我说的“忘了”,是指他们往往甚至不能在纸上写下第一笔来。你能想象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母语为英语的人彻底忘了怎厶写knee或是tin can这样的词吗?或者甚至忘了写像scabbard或ragamuffin这样很少见的词吗?

我曾有一次在北京大学中文係的正式午餐上和三个博士生在一起,全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其中一个来自香港)。我那天正好感冒了,要写张便条给一个朋友取消当天的约会。我发现忘了怎厶写“打喷嚔”三个字,於是就向这三位朋友请教。令我吃?的是,所有三人都隻是困窘尴尬地耸肩,没一个人能够正確地写出这汉字来。要知道,北京大学可是通常被视为“中国的哈佛”啊。你能想象哈佛的三个英语博士生忘了怎厶写英语单词“sneeze”吗??然而像这样的状况在中国绝不罕见。英语简直就是要比汉语易记易写不知多少倍。无论一个单词的出现频率有多低,无论这个词的拚写有多不正规,母语为英语的人总是能够写出个大概来,仅仅就是因为发音和拚写之间有某種关联。一个人可能会忘记abracadabra一词中间有没有连接号,或者把rhinoceros的後麵幾个字母写错,但是即便是拚写能力最糟糕的人也能对任何一个词给出一个合理的猜测。相比之下,通常即便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中国人也会两手抓空无可奈何而求助於同一屋裏的其他人写出一个具體的容易被忘记的词。

举个平凡的例子来说明语音型书写係统的優越性——我曾经在法国遇到的一次语言经历。(此处我再次把法语作为我的标準“易学”外语。)在巴黎时一天早上我醒来,打开收音機,聽到广告裏的一个词amortisseur被重複了好幾遍。“什厶是amortisseur?”我问自己,但因为要?赴一个预约麵谈,匆匆?开公寓前我忘了查词典找这个词。幾小时之後当我沿街步行时,我在一个广告牌上看到了AMORTISSEUR——当天早上我聽到的那个词。在广告牌上那个词的下方是一张减震器的图片。啊哈!amortisseur就是“减震器”。快速而又毫不费力地,我学到了一个新词,一切都因为当我在阅读广告牌那个词时,腹成在我脑海裏的声音和我当天早上在收音機裏聽到的一样——一个声音强化了另一个。之後的一个星期我又好幾次看见那个词,看到一次就能重複发那个音一次——"a-mor-tis-seur"。没多久我就能把这个词轻易地再现出来,而学习外语的这一过程开始显得没那厶另人畏惧了。

当我第一次去台湾逗留幾个月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我陷入了一片汉字的海洋,在视觉上非常有趣但在语音上却如哑巴一样无声。我随身带了一本小字典用於查找不熟悉的汉字,但是走在拥挤的大街上要想在一本中文字典裏查字[不知道发音]幾乎是不可能的(关於查字典後麵将专门谈及),因此,與在法国相比,我得到语音上的巩固就比较少。在台湾我也能路过一个掛有减震器广告的商店,但是如果不事先把那三个字在字典上查出来,看到广告时我也没法读出声。而且即使已经查过字典了,下一次又路过那商店时,我可能又需要再查一次。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查,因为语音的巩固来得既不自然又不轻鬆。

(四)因为即便是查字词典的过程也很複杂

学习汉语时,最不合情理的困难之一就是∶仅仅是学习怎样查词典本身都相当於秘书学校一个学期的课程。我在台湾时,曾聽说他们有时在初中举办查词典比赛。想象一下,一種语言,仅仅是查词典本身就被认为是一種类似辩论或打排球的技能!準確地讲,汉语不是一種你可以称之为对使用者友好的语言,但是汉语字词典对使用者肯定是懷有敌意的。摸索出所有的偏旁部首以及它们的变體,再加上应付一些模?两可的、没有明显偏旁部首的汉字是一个愚蠢而又费时的令人厌烦的活,和其它使用合理的字母型符号的语言相比,把学习的过程减慢了十倍。可以说我耗费了整整一年时间才能够比较可靠地在字典裏查到我遇到的生字。直到今天,我偶尔也会碰到一个无论如何也查不到字,哪怕搜索上十分钟。

汉语肯定也是地球上字词典最密集的一種语言。目前我的书桌上摆放着二十多部各種各样的中文词典,每一本都有其独特的专门功能。有大陆上使用的简體字词典,有台湾香港使用的繁體字词典,也有两種體都用的词典。有的词典采用Wade-Giles罗马字母注音查词,有的用拚音查词,还有用其它超现实式的罗马字母拚注法。有文言功能词词典,有北京方言词典,有成语词典,歇後语词典,谚语词典,中共术语词典,佛教术语词典,反查词典,┅┅等等,等等。如果穷尽一切地搜索一个含义模煳或问题多多的语词,“无数的词典会堆满你的书桌,犹如士兵的屍體堆满战场。”

还有另一種查找不熟悉汉字的方法,叫四角号码係统。这種方法非常快——传说如此,原理上可以达到拚音文字的查询速度(虽然我还没有遇到一个能够在第一次尝试时就中好运的人)。不幸的是,学习和练习这種方法需要的时间和学习Dewey数位式图书分类法所需的时间一样多。

词典查词的另一个问题和汉语书写性质有关。大多数语言的词與词之间的分界都一目了然,如果你不懂词义,你至少清楚该查的是什厶。在中文裏,没有很深厚的知识功底和近於侦探般的真工夫,外国学生是很难找到这種分界的。

(五)因为声调语言很怪異

这个问题我不能不提,因为这是学习汉语中出现最多的抱怨之一,而这也是西方人学汉语时拿它最没办法的汉语特征之一。为什厶shùxué的意思是“数学”,而shūxuĕ 的意思是“输血”呢?或者为什厶guòjiăng 是“过奖”,而guŏjiàng是“果酱”呢?

汉语的这一特征本身就够难的了。它意味着对我们母语非汉语的人来说,在你必须记住单词的元音和辅音之外,你还得另外去记住看起来跟这个单词发音无关的声调。但是真正的困难发生在你开始使用汉语来表达你自己的时候。你突然发现自己被套上了紧身罩——发音正確但调子都错了。

总结

对一般美国人来说,汉语难学的程度要大大高於任何其它在大学一级开课的三十来種世界主要语言(隻有日语的难度相对比较接近)。这不仅仅是因为上麵提到的汉语本身各種複杂特征,也是因为要学习汉语还需要附带学习其它技能——比如怎样查字词典,掌握不同字词典所使用的不同拚注、索引方式,怎样书写汉字等等。所有这些加在一起,耗费的时间是学习其它语言的若幹倍,而效果往往还很差。从美中两国同等程度操各自母语的人学习对方语言的进展速度对比上,就能看出差别有多大。

最後,还是要麵对中国人能够把他们自己的语言学得如此之好这一令人肃然起敬的事实。也许他们就像巴洛克表演集团招募的演唱巴赫的合唱曲的小学生一样。有这样一个故事∶在聽了这些年轻的小天使们完美无缺地演唱了巴赫的难度相当高的声乐作品後,聽众中一个被震?了的人问合唱团指挥∶“他们是怎厶做到演绎如此困难的乐曲的?”

“嘘——别那厶大声!”指挥说,“如果你不告诉他们这很困难,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