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書法藝術欣賞淺論

(2008-10-16 16:47:13) 下一個
書法藝術欣賞淺論
--
2005-04-13 10:29:47

--------------------------------------------------------------------------------

——編者按

《書法藝術欣賞淺談》作者:王光明,
這種感受就是通過視覺感官獲得的一種“遷想妙得”是人類之所以作為“萬物之靈”的奧秘所在,我們稱之為“第六感官”,也就是通常說的“內在眼”,在書法藝術欣賞過程中,有以下五種:
一、立體感:又稱雕塑感,有的也稱質感。書法藝術的立體感,大致有以下兩種因素構成:
一是漢字獨有的結構,林語堂先生說得好:“中國書法作為中國美學的基礎,其中全部含義將在研究中國建築時進一步看到”。一所房子有軸線。大凡學書者,都是先求平正,後追險絕,又複歸平正,前一個平正,中軸線顯而易見,後一個平正則是前一個平正的飛躍,不論你的字寫得多麽了草,欹側,險絕,都能保持在一中心軸線上,重心仍然很穩,不會感到搖搖欲墜的感覺。
宗白華先生說:“中國書法用中鋒寫的字,背陽光一照,正中有一道黑線,周邊稍淡,叫‘綿裹鐵’,圓滾滾的產生了立體的感覺。”元代趙孟頫《蘭亭十三跋》中雲:“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要求筆筆中鋒,讓每一點劃都能呈現立體感,當然我們不排斥側鋒,這裏隻是強調中鋒寫出來的線條更能呈現線條的立體感。
二、節奏感:書法的節奏感稱為“筆意”,郭沫若先生說:“構成節奏”總離不開兩個很重要的關係,一個是時間,一個是力的關係”,
唐·張懷瓘在書論中稱書法是“無聲之音,無形之象”,他講的是章法的對稱、穿插、呼應、斷連,。王羲之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話充分顯示書法的節奏感,他說:“每書欲十迅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謂書”,又說:“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雲;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點如高峰墜石;每作一折,如屈折鋼鈞;每作一牽,如萬歲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趣驟”,節奏自見。唐大書家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而草書大進,筆劃欲如舞蹈,忽輕忽重,忽枯忽潤,忽大忽小,急中有緩,動中有靜,最富有節奏感。宋朝米芾風趣地說:“沈遼排字,蔡襄勒字,蘇軾畫字,黃庭堅描字,他自己是刷字”,
三、朦朧感:  朦朧者,含蓄,蘊藉也,詩有朦朧詩,畫有朦朧畫,迎風戶半開”,妙就妙在一個“半”字,它含蓄、如一覽無餘,則索然寡味。
“詩貴曲,畫貴蓄,書貴藏,學貴悟”。唐太宗讚王羲之其字“煙霏潔露,若斷而連”,讚王獻之的字:“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神光離合,乍陰乍陽”。
孫過庭在《書譜》中曾經指出:“伯英不真,點劃狼藉,元常不草,使轉縱橫,乍顯乍晦,若行若藏。”
四、空間感:最高審美情趣一種淡泊、空靈的境界,主要通過空間感來體現,宗白華先生強調:“一幅好的字表現一個美的空間”,他們巧妙地運用計白當黑,虛實相生,以虛代實,因虛得實,黑白對比來顯示空間感的最大特色。鄧石如先生說:“計白當黑,無筆墨處也是妙境呀。”清包世臣也說:“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當黑,奇趣乃出”。老子說:“大音稀聲”,“大象無形”,說的都是一個空間感。宗白華先生對此更有生動地描繪:“中國字若寫得好,用筆得法就成功一個有生命有空間立體感的藝術品,若字和字之間,行與行之間,能偃仰顧盼,陰陽起伏,如樹木枝葉扶疏而彼此相讓,如流水淪漪而先後相承,這一幅字就是一回舞蹈,一曲音樂”。當代大書家於右任先生認為:“寧可犧牲形式上的對稱,而要力求章法空白的得當”。故他的作品給人以淡遠、簡樸、空靈的感受,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還要掌握虛與實的變化,莊子說:“虛室生白”,“唯道聚虛”,萬象皆從虛空中來,又向虛空中去。笪重光說:“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如古今中外的建築群,要留有空曠的場地,房屋要開門設窗一樣,好讓人有回旋餘地。書法作品要有一定的空白,字與字,行與行有空白,天頭地腳也是空白,有虛有實,達到此處無墨勝有墨的境地,所謂“精鶩八極,心遊萬仞”這正是書法藝術空間感所產生的巨大魅力。
五、時代感:時代感也就是新鮮感,新者,新穎也。
晉書尚韻,唐書尚法,宋人尚意,明書尚姿,清人尚變,這“韻、法、意、姿、變”表現了時代感。
眾美是多角度、多方位的,但歸結起來不外乎“自然美”、“綜合美”。
“自然美”就是佛教禪宗說的“任性天然”。由“即心即佛”的佛性論,發展到後期成為“任性天然”,從“自在解脫”變為“純任自然”,做天真自在佛的禪宗思想,也波及到書法領域之中,在書界形成一股不甘拘於法度限製,而崇尚自然的風格。這在宋明書法中表現最為突出,這一時期的書法家,許多都很愛參禪悟道,抄寫經文,從中感悟到“任性天然”的通禪境界。如黃庭堅的《鬆風閣》,行文舒展豪放,筆法變幻莫測,大開大合,飛動錯落,簡直是一種不食人間煙火,超凡出塵的天然個性。米芾的《蜀秦帖》則靈活多變,虛實相生,飄逸灑脫,寓老練嫻熟於自然之中。明朝宋克的《杜甫壯遊》詩,通篇流暢飛動,深得法度而又使法於自然,極盡個性,將自然之美的神韻盡顯其中。以此相反的則是唐人書法,他們把法度看到很重,因此書法多為循規蹈矩,小心謹慎,嚴肅不苟。嚴重束縛了書法自然美的發展,扼殺了人們對自然美的追求,壓抑了書家對自然美的衝動。宋人書法敢於追求自然解脫,不受其約束,是返樸歸真,性任自然的最好體現。
“綜合美”也就是“神韻美”,筆劃的線條美,單字的結構美,僅隻是衡量一幅作品基本功好壞的先決條件,隻有在此基礎上,精心研究其通篇章法布局,才能領略到書法作品的神韻。清人劉熙載說:“書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至數字,大如一行至數行。一幅至數幅,皆須有相避相形、相呼相應之妙。凡書筆畫要堅而渾,體勢要奇而險,章法要變而貫。”強調字與字,行與行的連貫性,要求做到“氣脈連貫,虛實相生,錯落有致”。
氣脈連貫就是在氣勢上相互接應,相互聯絡,渾然一體。虛實相生就是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要有空白相隔,既不可過滿,過滿則擁擠雜亂,又不可過疏,過疏便單調寒乞。錯落有致就是在法度中求變化,錯綜中見奇趣,充分應用錯位,不穩定,不對稱的方法,收到活潑、流暢、氣韻生動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每書做到意在筆生,胸中要有全局,處處關照全局。
書法藝術欣賞的過程與書法創作的過程是相反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