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應非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鷹擊長空,筆走瑣事。 本博客(原名青山依舊在)係個人文集,所有文章均為筆者原創,如轉載,請標明出處。
個人資料
正文

IMF前總裁卡恩性侵案的贏家是誰?

(2011-05-21 12:49:54) 下一個

 

2011年5月1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下同)總裁卡恩因涉嫌在紐約一家3000美元一晚的法資酒店套房內性侵打掃房間的女服務員,被紐約的警察追至肯尼迪機場,在法航的飛機起飛前10分鍾將其抓獲。

此消息一經傳出,舉世皆驚。看到自己的同胞帶著手銬的照片被美國的媒體公之於眾,不少法國人的心情很複雜。更有過去曾遭卡恩性侵騷擾的女士們或主動跳出來或被好事的媒體爆料,林林總總的風流韻事令世人感覺到,卡恩的私生活一直很亂,他此次在紐約的豪華酒店內性侵女服務員,絕非一時的激情所致,應是一貫的好色使然。給人的感覺是,卡恩更像是一個在娛樂圈內廝混且風流成性的花花公子,而不是一個掌管著已成立66年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組織的總裁。看起來牆倒眾人推真是人類的天性,過去在卡恩位高權重時又有多少人出來報卡恩的醜事呢?

其實,拋開卡恩的好色不論,卡恩在金融領域算得上是一位成功人士。他在1997年到1999年曾任法國的財政部長,還曾擔任過巴黎一所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他的魅力十足,據他以前的一位學生說,他的課結束後總有一大群女生等著和他說話。他在2007年出任IMF總裁,在隨後的世界經濟危機中工作出色,成功地完成了對歐洲幾國的經濟救援,避免了危機的擴大化。他在IMF的政績提高了他在法國的人氣和聲望,被其所在的法國社會黨列為2012年競選法國總統的頭號人選,甚至有民調顯示,他的人氣高於現任的法國總統薩科齊,這點令薩科齊十分不快,支持薩科齊的媒體更是緊抓卡恩的小辮子,前不久卡恩和他妻子乘坐朋友的保時捷車的照片就被這些媒體公之於眾,試圖疏遠卡恩和普通選民的關係。

因此,卡恩此次因性侵案被捕,如最後確認罪行屬實的話,可最高被判25年的監禁的受益者之一,當是法國的現任總統薩科齊。美國的警方成功地為薩科齊除去了一大政敵,使他在2012年的連任之路變得順暢多了。卡恩在2011年4月底還對法國的相關媒體表示,他有法國人民要求國家領導人的各項因素:有被人認可的能力,為人冷靜,有足夠的國際資曆。如今隨著他的鋃鐺入獄,他的政治生涯應該徹底結束了,即使他最後真的被證明無罪,但此事給法國的負麵影響已經造成,無論如何法國的選民也不會再選他了。因此,薩科齊真應該感謝美國的警方,他再也不用再授意那些支持自己的媒體絞盡腦汁抹黑卡恩了,政敵被除,再加上他的前模特妻子成功懷孕,他近來可算是雙喜臨門。

卡恩被捕的另一個受益者當是美國政府。卡恩領導下的IMF兩次三番地發布報告,呼籲采用特別提款權來取代美元,成為新的國際儲備貨幣。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 簡稱SDR)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賬單位,是分配給會員國的一種使用資金的權利。會員國在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用它向IMF指定的其他會員國換取外匯,以償付國際收支逆差或償還IMF的貸款,但由於其隻是一種記帳單位,不是真正貨幣,使用時必須先換成其他貨幣,不能直接用於貿易或非貿易的支付。

記得我國的央行行長也曾撰文建議用特別提款權來代替美元,但卡恩領導的IMF也提出了此建議,令美國人頗為不爽。要知道,美國是IMF的最大股東,在IMF中占有16.77%的投票權,而IMF重大議題都需要85%的通過率,因此美國享有實際的否決權。明知此舉在美國方麵就通不過,卡恩還提出這項建議,這不是明擺著和美國唱對台戲嗎?

多年以來,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為美國保持全球的領先地位居功至偉,美元是美國的貨幣,但卻是其它國家的問題,不光是美國人的提法,更是很多國家的切身感受。如果美元不再是國際儲備貨幣了,那麽美國以後再搞什麽量化寬鬆,所印發的額外美元隻能在美國境內消化,其結果必然是大大拉高通貨膨脹率,人們對物價的感受肯定比目前進行的量化寬鬆的後果要嚴重的多。

除了建議用特別提款權代替美元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外,IMF在2011年2月的報告中還建議創設特別提款權債券,從而減少各國央行對美國國債的依賴。IMF還建議石油和黃金等特定商品也采用特別提款權計價,而不再用美元計價,從而避免因美元的動蕩引發的國際市場上的能源價格大起大落的現象。卡恩本人更聲明,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提款權有助於形成一個更加穩定的國際貨幣體係。IMF的這個報告旨在穩定國際市場,減少將來發生經濟危機的可能性,但它沒有考慮的是,沒有了中國、日本等東亞國家當美國國債的買主,美國的國債將來賣給誰?差錢的美國政府怎樣正常地運轉下去?

在卡恩被捕後,美國的財政部長蓋特納在周二5月17日表示,在獄中的卡恩無法再履行IMF總裁的職責,應該尋找新的總裁。IMF的二號人物,美國人John Lipsky已經成了代總裁。許多國家包括中國、巴西和南非等提議新的IMF總裁應來自發展中國家,但遭到了歐洲國家的反對,他們認為仍應由歐洲人出任新總裁,這有助於製定政策緩解歐元區的債務危機。IMF自1945年成立以來,總裁一直由歐洲人擔任,另一個國際組織世界銀行的總裁則一直由美國人擔任,這已經成為一個不成文的傳統。

對於有些人樂觀認為該輪到中國人出任IMF的總裁的觀點,東方應非不敢苟同,在可以預見的短期內,我國人士出任IMF總裁的可能性不大,畢竟,相較於中國、巴西、南非等發展中國家,美國和歐洲國家因為曆史的的關係走得更近,何況美國擁有對重大議題的實際否決權,毫無疑問的是,沒有美國的認可,別的國家再怎麽建議也是徒勞無功。不過,發展中國家該發聲時還是應該發聲的,“大狗要叫,小狗也要叫嗎!”


謝謝閱讀我的原創文章。如傳統媒體有意轉發,請先經作者東方應非(Eeaglefly)同意;如網絡上轉載,請標明作者中文筆名東方應非。作者保留文章版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