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應非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鷹擊長空,筆走瑣事。 本博客(原名青山依舊在)係個人文集,所有文章均為筆者原創,如轉載,請標明出處。
個人資料
正文

申請美國大學需要附上兒時的照片嗎?

(2011-02-23 20:19:04) 下一個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具有了送孩子出國留學的財力。沒有了為錢所困的苦楚,以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一張美國大學文憑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與此同時,很多美國大學因為經濟危機的影響,預算吃緊,也急需來自中國學生的學費來輸血維持正常運轉。於是乎,在美留學的中國學生數量呈井噴式增長,如 2010 年的增幅達 30% ,而且,新的留學潮與二十年甚至十年以前不同的是,來美國大學自費讀本科的人越來越多。筆者的一位遠房親戚就曾經向筆者谘詢過相關問題,但是,由於筆者當年申請的是研究生院,對如何申請本科不是很了解,隻好隔靴搔癢般給了一些泛泛的建議。

前些日子,筆者看到了紐約時報上的一篇文章,裏麵談到了某美國大學如何處理中國學生申請本科的問題,讀後很受啟發,澄清了以下幾個疑惑:

疑惑一:材料準備得越多越精美越好?

按照老美招生老師的提示,答案是否定的。寫到這裏,筆者想起了建築業的一句經典設計名言 “ Less is more ”,記得這一流派的建築設計師推崇形式簡單的設計理念,反對浮華的設計風格。其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一名言用在如何準備美國大學申請材料上也是可行的。眾所周知,申請到 美國讀大學本科的競爭很殘酷,於是許多申請人別出心裁,幻想著劍走偏鋒,出奇製勝。例如,很多人準備了非常精美的宣傳冊,用照片文字介紹自己,如果說貼上現在的照片還算靠譜,因為這可使招生老師對自己有一個直觀的印象,但是,有一位女生把自己嬰兒時的照片也放上來了,這就有些過了。而且,國人的做事一窩蜂也體現在這一點上,你用彩紙印刷,我用鍍金封麵,他索性用上了沉甸甸的銅版紙,搞得那幫老美們對這些宣傳冊們也起了“審美疲勞”,因為申請者太多而招生名額有限,很多時候隻是草草一瞥,根本無暇細看,便將那些精美的宣傳冊們扔進了垃圾箱。試想,如果你最後知道你的玉照或靚照被他人不屑一顧,那你豈不傷透了心?與其事後傷心,事前忙碌,還不如把心思放在如何寫好學校要求的文章上,很多招生老師更看重這一點。

疑惑二:一篇沒有英文語法錯誤、語言流暢的文章會給申請加分嗎?

不一定。中國學生的數學功底普遍很高,很多人 SAT 的數學部分都拿了滿分 800 分,但正可謂水漲船高,這些申請人要想最後脫穎而出,就要在文章上多下功夫。但是,如果一個學生在國內從小學上到高中,再申請美國大學本科,他的英文文章可以比肩本土的美國學生或在美留學多年的留學生水平,那麽老美的招生老師就會合理地懷疑,這位申請人的文章是自己寫的嗎?會不會找了槍手代筆?由於網絡資訊的發達,很多老美也知道了有些中國考生找人代筆的事情。因此,自己寫好後找別人潤色一下兒是可以的,但不要讓別人代寫,否則既損失了金錢,又失去了入學的機會,期待代筆妙計安天下,不想賠了夫人又折兵。

疑惑三:什麽樣的文章是招生老師眼中的好文章?

在 SAT 分數和高中考試分數難分伯仲的情況下,老美的招生老師更青睞於那些能寫出真情實感文章的申請人。尤其那些對弱勢群體表現出深切同情的文章更易受好評。例如,有一位女生寫自己在一家康複中心做誌願者,被一位患自閉症的男孩感動,文章中洋溢的真情實感也感動了招生老師,結果是她在首輪招生中就被錄取。相反,一些矯揉造作的無病呻吟就很難得到招生老師的共鳴。例如,另一位女生在寫自己幫助 2008 年四川大地震的災民時,說自己每天用冷水刷牙衝頭難以忍受。招生老師可能會想,那些缺衣少穿的災民們能做到每天用冷水刷牙衝頭嗎?也許那位女生從小嬌慣,真心認為每天用冷水刷牙衝頭已經是很苦了,但是,她可能忘了,那些災民們的生活要遠遠比她慘得多。


由於缺乏申請美國大學本科的親身實踐經驗,筆者的以上直言權且拋磚引玉。最後真誠地希望那些有誌於到美國讀大學的人都能美夢成真,但如果萬一美夢破滅了,也不是世界末日提前來臨了,可以選擇就此放棄逆風飛揚,或從頭再來,或在國內讀完本科以後直接申請研究生院。因為畢竟還年輕,有的是機會,擇此而棄彼,青春何嚐無悔?




謝謝閱讀我的原創文章。如傳統媒體有意轉發,請先經作者東方應非(Eeaglefly)同意;如網絡上轉載,請標明作者中文筆名東方應非。作者保留文章版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NR2000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