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52)
2010 (43)
2014 (1)
2017 (1)
在 2010 年 4 月末的這一周,王立山槍殺印度裔醫生的事件絕對是北美華人圈內的大新聞。
來自福建的王立山學醫出身,在中美兩國先後接受了高等教育,且現在已經 40 多歲,槍殺印度裔醫生應該不屬於一時衝動之舉。當然,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在很多人看來也不一定就是正確的,王立山此舉對中印兩個家庭來說都是悲劇:印度裔醫生太太腹中的孩子將成為遺腹子(如果能順利降生的話);王的妻子患癌症無法工作,三個孩子還在上學,家中僅有的經濟來源也隨著王的入獄而失去了。
筆者注意到,在網上很多同情之聲外,也不乏一些風涼話。例如一些同胞對王立山生活如此艱難還養三個孩子表示不解,並說自己不會那樣做;也有人說王立山 40 多歲了才當上住院醫,未免太晚了些,他的師兄早在 30 多歲就過了那一階段了。這些同胞們也許忘了,王要幾個孩子是他們家自己的事情,至於什麽人何時當上住院醫,因個人的境況不同更沒有多大的可比性。而問題的關鍵在於,談論這些事情隻能令王的家人更加沮喪, 而這並不是他們當前所需要的。
據一些知情人介紹,王立山家裏沒有任何可以稱之為“家具”的家具,甚至連床墊都沒有,全家人每天就睡在地板上,家裏沒有電話,沒有網絡,沒有可供孩子寫作業的桌椅板凳,聽來真是令人心碎流淚。作為王立山的同胞,無論是曾經相識還是從未謀麵過,此刻我們更應該做的是理解和支持他身後的家庭,他患癌症的妻子和三個還在上學的孩子,用句通俗的話說,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或在金錢上或在道義上給予支持。一些令人泄氣或生氣的風涼話還是免了吧。
筆者相信,人在異國他鄉,無論是如今已經熬出頭的還是仍在苦熬的同胞,都或多或少地經曆過與王立山類似的事情,隻不過一些人可能選擇了忍而再忍,一些人可能巧妙地化解了,但將心比心,在麵臨苦難時,誰願意聽到令人更加沮喪的風涼話呢?
我相信王走到最後這一步也是身不由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