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應非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鷹擊長空,筆走瑣事。 本博客(原名青山依舊在)係個人文集,所有文章均為筆者原創,如轉載,請標明出處。
個人資料
正文

從索馬裏海域到異國職場 讓我們適時“亮劍”

(2009-11-06 21:04:19) 下一個

我國的貨輪“德新海”號在索馬裏附近海域遭劫持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盡管事發地點與我國海軍的護航路線相距甚遠,但此事件的發生還是對我國海軍的形象多少有些負麵的影響。相信如何改變其他國家人們心目中中國陸軍王牌而海軍相對孱弱的形象,已成為我國海軍的當務之急。在救援的黃金時間過去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們推測,此事件的最終解決很可能是通過談判,雙方一手交錢,一手還人了事。

對這一事件,索馬裏人是怎麽看的呢?據報道,索馬裏駐中國大使阿威爾先生表示,索馬裏政府正在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中方與海盜組織進行聯絡,他堅信,海盜不會對中國船員采取撕票等極端手段。他還說,從個人的角度來說,他希望中國海軍能夠“展示自己的肌肉”,讓海盜們看到中國海軍具有摧毀他們的強大能力。也許有人認為一旦這樣做,海盜將殺死那些船員們。其實他們不會的。

阿威爾大使的話聽起來似乎很熟悉,“展示自己的肌肉”不就是我們常說的“亮劍”的另一種說法嗎?記得當年電視劇《亮劍》紅極一時,看來著實令人振奮提氣。聯想到“德新海”號被劫持前的十·一,我國各兵種部隊在天安門前正步走過,威武雄壯的畫麵通過電視轉播傳到了全世界,當然可以稱得上是一種“亮劍”。不過,可能是索馬裏的海盜們根本沒有看中國閱兵式的轉播,對中國的雄厚軍力沒有直觀的認識,才膽敢“鋌而走險”,在中國人這個太歲頭上動土。

在某種程度上說,閱兵式類似的“亮劍”看來效果不大,畢竟隻是看上去很美,別人沒有直接的切身感受。換言之,如果我們的海軍護航艦隊能夠運用武力從海盜手中救回被扣留的人質,海盜們就會對中國軍力的強大與否有一個直觀的切身體驗,這一體驗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將來對中國籍輪船的尊敬與否,劫掠與否。從這點看,如果我們擔心他國傳唱“中國威脅論”而畏首畏腳,最後不得不出上百萬美元贖金救回人質,無疑會助長索馬裏海盜將來對我國船隻的進一步有所為。

從海盜猖獗的索馬裏海域聯想到異國的職場,筆者認為,對於人在異國他鄉的國人而言,有時也麵臨著與海軍將士類似的局麵,適時在職場上的“亮劍”也是有必要的,當然,這裏所說的“亮劍”絕不是和老板或同事徒手相搏,幹上一架,畢竟讀書人講究動口不動手嗎!

眾所周知,在我們的傳統文化教育中,謙虛和與人為善一直是美德。不過在西方的文化中,謙虛很大程度上則意味著一個人的信心不足甚至能力欠缺,不諳西方的文化一味地謙虛無疑對自己的職場生涯有負麵影響。如果再有他人善於表現,將本屬於你的功勞歸為已有,而謙虛的你想與人為善不願得罪人,那對你的工作就更不利了。比較常見或耳聞的是,許多國人本來做了很多工作,但因為謙虛作怪不善表現,或擔心得罪他人,到最後不僅功勞歸別人了,苦勞也不被老板或上級認可。因此,如果能抓住恰當的時機,在恰當的地點充分展示自己的實力,有理有利有節地保護自己的利益不被他人損害,也就是適時地“亮劍”,也許前麵是另一片天。

亮劍難,難亮劍,但絕非難於上青天。無論是在海盜猖獗硝煙味道彌漫的印度洋,還是在明爭暗鬥勾心鬥角看不見硝煙的異國職場,讓我們適時“亮劍”吧,來改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人在他人心目中固有的容顏。正是:

笑罵由人,且聽雨打風吹去;

成敗在己,聊看金戈鐵馬來。


謝謝閱讀我的原創文章。如傳統媒體有意轉發,請先經作者東方應非(Eeaglefly)同意;如網絡上轉載,請不要忘了標明作者出處。作者保留文章版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