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就是美國的母親節了。
對美國節日有所了解的人知道,美國的節日與中國的節日幾乎沒有交集。而且,中國的節日多在某個確定具體的日子,如端午節在農曆的五月初五,中秋節在農曆的八月十五,重陽節在農曆的九月初九,美國的節日則不同,多在某個月的第幾個星期幾,這樣一來,同一個節日在每年的日子會有所變化並不確定,就拿母親節來說吧,因為美國的母親節定在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2009年的母親節在5月10日,而2010年的母親節就到了5月9日。
據記載,美國母親節的設立是與一位女士 Anna Jarvis的努力分不開的。該女士住在美國東部的費城,照顧病臥在床的母親多年,並因此終生未婚。在她的母親於1905年5月9日故去後,她晝思夜想,思念之極,痛感很多孩子在母親在世時未能及時照顧關愛母親,決定傾其後半生的精力倡議設立母親節,以榮耀無論是健在抑或故去的母親們(honor mothers, living and dead)。她的倡議漸漸地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響應,終於在1914年5月9日,也就是她的母親去世九周年的忌日,當時的美國總統威爾遜宣布母親節為美國的全國節日,時間在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安娜女士能為自己的母親犧牲自己的個人幸福以至終生不嫁,這樣的事例在我們國家也屢見不鮮。眾所周知,在我們的文化中,對母親的關愛和尊敬是一直被提倡並受重視的。有句老話說“百善孝為先”,翻開幾千年來的中國曆史,孝子孝女們的行為一直受到上至官方下至街坊的表彰,讚許乃至傳誦。如果說母親對孩子的愛是出於本能的話,那麽孩子對母親的愛在我們的文化傳統中漸漸地被視為理所應當的事情,畢竟,烏鴉尚且知道反哺自己的母親,何況作為高等動物有思維有感情的人類呢。由此看來,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愛是超越種族,超越國界,超越時空的。
按理說,既然我國孝道的傳統如此深厚,那為什麽我國一直沒有設立母親節呢?據筆者看來,在幾千年的曆史長河中,盡管有百善孝為先的教誨,但婦女地位的長期低下卻是不爭的事實。沒有設立母親節恐怕與此有關。今天的人們很難想像成百上千年前的婦女地位低下到什麽程度,隻能從流傳下來的史冊中尋找一些蹤跡。這裏聊舉兩個事例。其一,古代的婦女嫁人後,在官方名冊上的名字就變成了丈夫姓在前,自己姓在中,最後加一個“氏”之類的名字,比如,張王氏,吳李氏等等。從此,囿於三綱五常,一個獨立的女性不僅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官方的記載裏都成了丈夫的附庸。其二,三國時的劉備曾說過,“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手足不可斷,衣服可常換,女子嫁人後的地位可見一斑。可悲的是,劉備的這句話到了現在依然不乏追隨者。
即使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裏,很多母親依然默默而偉大地履行著自己養育教育子女的責任。她們不畏奔波勞苦,力圖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才環境。像孟子的母親為了孟子的學習,不惜三次搬家,終於把兒子教育成了千古傳誦的“亞聖”。嶽飛的母親雖然是一個平凡之極的農家婦女,但位卑不忘憂國,在兒子的背上刻下了“盡忠報國”的字句,兒子終成一代名將。然而,這兩位偉大的母親似乎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後人提起她們來習慣地稱為“孟母”和“嶽母”。正是這些偉大的母親和其她無數不為人知的母親們,像將衛星送到軌道上的火箭一樣,在燃燒自己的同時,托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而大多數兒女們,也深感母親的養育之恩,投桃報李,努力讓母親們安享晚年。
古往今來,母愛的偉大引得曆代文人競折腰,唐代詩人孟郊的詩《遊子吟》當屬其中的經典之作: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對這首詩,筆者從小讀到今天,每次的感觸都有不同,尤其想起多次辭別母親離家的景象,更是眼眶潮濕。老子在《道德經第八章》中曾說過“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話,其實在筆者看來,母愛不也像這水一樣,盡管善利萬物,但從不與子女們爭嗎?
不過,俗話說樹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相對和諧的世界也會不時冒出不和諧的音符。就在幾天前,有一則報道說,一位中國留學生在加拿大取得博士學位後丟下父母移居國外,在數十年間對父母不管不問,沒有一個電話更沒有一封家書。據稱,由於長期的壓抑和對兒子的思念,這位博士的母親先後罹患癌症和糖尿病,而該博士非但沒盡贍養義務,反而玩起了一場道德淪喪的“躲媽媽”遊戲。有網友還對“躲媽媽”這個名詞進行了定義: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含辛茹苦地拚命掙錢供孩子讀書,孩子長大有出息了,卻無情地拋棄了年邁父母,不盡贍養義務。可想而知,這一有悖人倫孝道的行為受到了不少網友的一片抨擊,一些網友更展開了人肉搜索,擬將這位博士的真實麵目公之於眾。也許這位博士在異鄉也有難言之隱,家庭經濟可能也不寬裕,與母親的關係可能早就水火難容,但若因此搞起了人間蒸發,無論怎麽說都有些過了。加拿大對美國一向蕭規曹隨,也過美國的母親節,不知母親節將至之際,這位博士是否心有慚愧呢?
當然,遠在故鄉的母親是不過美國的母親節的。但筆者願借這個機會,祝她老人家及天下千千萬萬個或依然年輕或已近老邁的母親們,能夠在祥和安寧的環境中,在子女們的關愛聲裏,度過未來的每一天。
(謝謝閱讀我的文章。如轉載,請不要忘了標明出處:)
謝謝你的評論。
<美國合資企業惹禍?>寫的很好,謝了!
===
這種寫法表現出他們一些人的自大狂!很無聊!完全是沒有價值的字句!所以世界上大多數人都不喜歡他們,除了"呆瓜"中國人!
我常常給我的白人朋友講"謙虛",要考慮其他人的存在,有的真的變好了點.
據我了解,中國準備采用自己的母親節日,可能孟子母親的生日。
我在上一篇博文《美國合資企業惹禍?從豬流感源起看窮國的悲哀》中討論過另一種現象,若感興趣,請抽空看看。
世界強悍的民族常常說什麽東西都是他們做出來的,中國人有這種豪氣嗎?
在我提供的網址上,那麽多國家,都一自己的傳統選定母親接的日期,中國應該選在七月十五日才對!
你願意幫助中國人改掉崇洋媚外拜美的惡劣風氣嗎?
"...wikipedia.org/wiki/Mother's_Day:有下麵一句話:
...derived from the U.S. tradition."
===
我們看的還是不同!
這就是要小心的地方!千萬不要把"美國的"wikipedia當成""聖經一樣看待,它的編輯絕對是有偏心的!它絕對是給美國家香料的!並且,他的資料常常不對!
母親節絕對不是從美國開始的!
又,看看韓國人,他們已經把中國的端午節"搶"走了.還說孔子,孫中山都是韓國人!
記住!美國若沒有(母親節),世界上的人,照樣慶祝母親節!
Many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now celebrate a "Mother's Day", generally this is a recent practice, derived from the U.S. tradition.
I-A) Earliest History of Mothers Day
The earliest history of Mothers Day dates back to the ancient annual spring festival the Greeks dedicated to maternal goddesses. The Greeks used the occasion to honor Rhea, wife of Cronus and the mother of many deities of Greek mythology.
Ancient Romans, too, celebrated a spring festival, called Hilaria dedicated to Cybele, a mother goddess. It may be noted that ceremonies in honour of Cybele began some 250 years before Christ was born. The celebration made on the Ides of March by making offerings in the temple of Cybele lasted for three days and included parades, games and masquerades. The celebrations were notorious enough that followers of Cybele were banished from Rome.
Early Christians celebrated a Mother's Day of sorts during the festival on the fourth Sunday of Lent in honor of the Virgin Mary, the Mother of Christ. In England the holiday was expanded to include all mothers. It was then called Mothering Sunday.
I-B) ENGLAND'S MOTHERING SUNDAY
History of Mother's Day: Mothering Sunday
The more recent history of Mothers Day dates back to 1600s in England. Here a Mothering Sunday was celebrated annually on the fourth Sunday of Lent (the 40 day period leading up to Easter) to honor mothers. After a prayer service in church to honor Virgin Mary, children brought gifts and flowers to pay tribute to their own mothers. ................
I-C) 美國是1914年開始慶祝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ther%27s_Day
II] 母親節在中國
七月十五中元節,又可以被稱之為中國的“母親節”——佛教進入中國以後,吸收了許多中國本土文化內涵而產生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習慣,其中,將夏曆七月十五定為盂蘭盆節,就是其中的一例。
“盂蘭盆”,是梵語的音,意思是“倒懸”。相傳,一個叫做目蓮的人在夢中夢見自己已經死亡的母親生活在一種倒懸的世界中受苦,目蓮是個至孝之人,他為之大慟,便為母親做法會頌經,自己也在現實中多做善事去替母親贖罪,且經常懷念母親,這樣,就超度了母親,使得母親脫離了苦海。所以,佛家信眾有在夏曆七月十五這天祭祀自己已經死亡的祖先和撫慰孝敬自己還在生的母親的習慣。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謝謝回複.
母親節最早是從歐洲開始的,絕對不是美國先有的,用五月第二的星期日的國家可能有三十個.
現在國內對美國崇拜的風氣,太過頭了!使我們住在美國的人都覺得不對!
所以最好不要事事都把美國提出來,好想除了美國,世界就不能轉了!
尤其,這個母親節不是從美國開頭的.
我早在1960年代在台灣讀大學時,就呼應著歐洲的學長們,推動母親接了!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把中國人崇洋媚外拜美的不正常心態除掉?"
處在資訊時代,心理學和市場學的應用很廣,所以用字得十分小心!
現在隻用"母親節"就足夠了!
中國古時也有老母節的,故事我忘了.
=== rewrite ===
母親節話中國母愛 寸草何能報得春暉 2009-05-08 20:25:15
再過幾天,就是母親節了。
對西方節日有所了解的人知道,歐美的節日與中國的節日幾乎沒有交集
...
===
母親節是世界性的,也許有些國家有不同的日子,
不是美國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