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應非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鷹擊長空,筆走瑣事。 本博客(原名青山依舊在)係個人文集,所有文章均為筆者原創,如轉載,請標明出處。
個人資料
正文

北方的雪

(2009-03-04 21:38:19) 下一個

有朋從美國北方發來郵件,說前兩天的雪真大,天氣也非常冷。每當這時,他就非常羨慕那些無憂少慮的候鳥們,夏天可享受北方的相對涼爽,冬天可享受南方的溫暖陽光。

看完他的信,筆者感到深有戚戚焉。的確,作為一個在北方,無論在中國北方還是在美國北方生活了多年的人,對於大雪再熟悉不過了。還記得有一年,已進了四月,天氣乍暖還寒,筆者所在的美國北方城市依然下了一尺多厚的雪,一時間行人走路踉踉蹌蹌,汽車行駛車履蹣跚,事故不斷。那時想,這惱人的春雪呀,要盡快消失該有多好。

後來到了美國南方,過第一個無雪的冬天時,筆者還暗自慶幸,南方的冬天太好過了,無需衣著臃腫的羽絨服,也少去了雪地行車的打滑事故。隻是後來的冬天依然不見雪的蹤影,竟開始有些想念“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景象來。此次收到友人的電子郵件,筆者的眼前更呈現出大雪紛飛的畫麵來。

人就是這麽怪,對太熟悉的事物常常會變得熟視無睹,甚至心生嫌隙,但一旦哪天失去了,又開始想念那些逝去的東西。仔細想一想,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實在是舉不勝舉。譬如父母的親情,父母在身邊時,很多小輩常會嫌他們太嘮叨,有時還因此和自己的父母吵架,及至老人們離去了,很多人又開始想念父母的嘮叨,認為這也是一種愛的表現。再如夫妻之情,有些女性常常覺得自己的糟糠老公不夠帥錢包也太癟,待換了別的男人甚至美國白人做老公後,又開始想念前老公的好來。

記得前幾天網上有一篇分析中國女性為什麽愛嫁美國白人的帖子,作者列舉了很多理由說明這類跨國婚姻的美滿。在嚴重同意之餘,筆者想其實這跟上麵提及的心理也有很大關係:看慣了黑眼睛黃皮膚的同胞,與美國白人的距離開始產生了美。不過美的吸引力讓距離歸零後,雙方也難免磕磕碰碰。筆者以前認識一個女性,在見到筆者時她已經和她的美國白人老公離異,但也許又陷入了“失去的才彌足珍貴”的怪圈,盡管那時他們已經離異數年,但她對自己的前白人老公依然念念不忘,在提及他時,總不忘點出他是美國白人的事實。那種景象,著實讓筆者生出“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感慨來。

可能是因為人為物役,人為情困,囿於金錢和精力所限的芸芸眾生,在大多時候並沒有候鳥們那種“不帶走一片雲彩”的瀟灑,也享受不到夏天和冬日的異地之美。那麽,我們何不珍惜現在呢,換一個角度想,無論是北方的大雪,南方的暖冬,還是中國丈夫,美國白人老公,每一塊土地,每一種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景。

應該說,造物主還是公平的,在我們熟悉的視野裏,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並善於體會風景的眼睛。

去發現美吧,它不一定常常在天涯海角,它也會在你的日常生活出現:在惱人的春雪中,在無雪的冬日裏,在父母的嘮叨聲外,在糟糠丈夫的平凡外表下。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