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題

(2008-08-28 19:41:12) 下一個
現在來談蕭山路邊店,好像已經有點不合時宜了,路邊店最火的是四、五年前,錢江一橋下來到蕭山城廂鎮的公路兩邊,車行不久就能見到一家,比較有名的群樂,經貿,紅福等等。其實有遠見的店家在我7,8歲的時候就出現了,小時候回外婆家,就在錢江一橋的下橋處,現在已經是之江度假村的位置,就有一家"魚味館",雖然每次路過它都門可羅雀,可是往往能引起我這個饞貓的注意,幻想著裏麵遊動著各式各樣美味的魚,可惜父母從來沒有帶我在這裏下車過。隨著外婆額頭上皺紋的一條條增加,魚味館也漸漸的衰落(雖然從來沒有目睹它的興旺),終於在某天,看到魚字招牌掉了下來,隻剩下味館2字,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掛上去過。時間又跳轉了很多年,杭蕭公路的路邊店開始漸漸的多起來,而他們的老前輩"魚味館"從此消聲匿跡了…… 

 路邊店起初的時候主要是招徠貨車司機,往往有個很寬敞的停車場,路邊的樹上掛著個大輪胎,上書:"停車吃飯",還有"加油",每次晚上坐在15路車上路過這些店,總是看到一片燈火輝煌,幾個大卡車擠擠的排著,邊上幾個大大的園桌子,幾百瓦的燈泡用竹杆子挑著掛在邊上,老板娘走進走出的招呼著客人……高速的開通對當時的路邊店絕對是致命的打擊,大貨車再也不會來這裏感受熱烈,可是誰又想到,塞翁失馬,路邊店正在醞釀一次全新的輝煌。

   路邊店的再度崛起,實在是個很神秘的事情,好像一夜之間,杭州蕭山的食客都在談論路邊店,菜式樸素,並不精雕細鑿但是絕對新鮮,也許中和了城裏人對"飯店飯"的膩味;或是郊外新鮮的空氣,以及比城市裏明亮很多的星星。總有一個原因的吧,我沒有深究過,因為15路靜靜的路過,看著路邊的擠擠的大卡車變成齊齊的小轎車,院子裏的大圓桌子,早就搬進一個叫包廂的地方,大輪胎上的油漆大字,也變成了豁亮的大燈箱……我還是沒機會在這裏下車,我要去看我白發蒼蒼的外婆。 

   人口總有膩味的時候,當路邊店再也無法創新的時候,當它的所謂的野生甲魚賣到500塊一個的時候,當人們在對吃的追求從口味進化到心情的時候,似乎注定了它的再一次淪落,但是江南高新區的開發,居然給了它意想不到的致命一擊,而這個原來應該能成為新的契機。壓路機的轟鳴聲,壓過了原先那片喧囂和熱烈。老的路邊店在路麵的擴建中一家家被推為平地,有遠見的是群樂,事先租下了路的另外一邊的四層大房,卷起袖管,準備大幹一番。

   終於熬到畢業,有了工作。同事們是絕對的饕餮一族,於是在某個生日的機會,我們走進了路邊店的末日貴族——群樂,新的裝修沒有想象中的奢華,菜還是和原先一樣明檔,口味也沒有什麽很大的變化,在一片叫好聲中,嘖嘖稱鮮中,我們迎來一張毫無性價比的帳單,離開群樂時夜已降臨,閃亮的霓虹燈在夜幕裏格外的妖豔,它不再是一個樸素的農婦了…………以後無數次的路過群樂,霓虹燈依舊,門口的小汽車也依舊擠擠的排列,但是我知道它已經離我們遠去。 

   外婆80大壽,大家都在討論去哪裏做壽,最後確定是東方文化園,於是齊集的家人浩浩蕩蕩的開到一個叫聞堰的小鎮,中午吃飯的時候,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錢江漁村。那時候的錢江漁村隻有很小的店麵,魚生活的養在池子裏,蔬菜陳列在另一邊。老板娘笑容可掬的把我們迎進店裏,我又找到農婦的感覺……而我沒有想到,錢江魚村,後來成為我稱之為後路邊店時代的裏程碑。

   聞堰鎮,我知道出名的隻有東方文化園和三江花園,現在又添加了一個錢江美食,數十家路邊店林林果果,經營的都是江鮮,給我回歸感覺的,不僅僅是菜的口味,還有它的價格。也許群樂的菜的確不錯,可是你花2/3的價錢,在這裏吃的絕對比群樂好。典型的蕭山路邊店的風格的菜,有3~5斤不等大鯿魚,雖然大,可是沒有一點土腥味,喜歡口味重的就蔥油,口味清淡追求鮮味的就清蒸;還有白條魚,做法也是類似,不過肉質的細膩,比鯿魚當然是大大提升;江鰻據說是野生的,我吃不出是否野生,不過酥而不膩的口感真的很不錯,還有汪刺,用來放點雪菜扁筍和豆腐汆湯就再美味不過了……因為周邊就是農田,我堅信這裏的蔬菜一定不是去杭州的菜場買的,做法也以清淡口味為主,雖然沒有重油烹調的菜好看,可是絕對不會有攝入過多油脂的擔心。新的錢江漁村已經擴大了N倍,儼然是一副"旗艦"形象,然而口味依然,笑容依然,價格依然。很好的保持了它的本色………… 

  不知道未來的路邊店會怎麽樣子,不過我們享受到現在的。外婆已經85歲高齡,身體硬朗,每次去看她,總是綻放菊花般的笑臉,並且伸出手來。陽光從她身後的窗戶漏進金魚缸裏,象孕婦一樣的金魚兒,挺著肚子悠閑的遊來遊去。我把手放在她的掌心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