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eworiental.org/backoffice/news/viewnews.asp?id=27764
http://www.neworiental.org/newscenter/index.asp
http://blog.china-pub.com/blog.asp?name=cxzang
俞敏洪語:
在新東方的這麽多年裏,我對自己提出了七句話,作為自己做事情的原則和指導,這七句話是:
用理想和信念來支撐自己的精神;
用平和和寬容來看待周圍的人事;
用知識和技能來改善自己的生活;
用理性和判斷來避免人生的危機;
用主動和關懷來贏得別人的友愛;
用激情和毅力來實現自己的夢想;
用嚴厲和冷酷來改正自己的缺點。
挺立在孤獨、失敗與屈辱的廢墟上
—— 2000年暑假班開學演講
奮鬥才能成功
—— 在2001年TOEFL、GRE寒假班上的講話
學習的方法
—— 2001年暑假對學生的演講
留學生應該有的成功心態
—— 2002年1月在多倫多大學的演講
做人做事的一點體會
—— 2003年4月在武漢新東方學校的講話
新東方需要什麽樣的老師
—— 2002年對新東方老師的講話
挺立在孤獨、失敗與屈辱的廢墟上(俞敏洪演講錄)
做人做事兒最主要的是堅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要不斷地refresh自己。下麵是新東方老俞的講座,覺得不錯,自勉吧。
------優秀能養成一種習慣,那麽邪惡、懶惰也能養成一種習慣。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沒有感到,當你睡覺越來越多的時候,你每天都想睡覺。中國有一句諺語叫:"越睡越懶,越坐越癱",就是養成壞習慣的證明。
同學們好,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新東方,新東方會伸開雙臂全力歡迎大家,但是新東方並不象大家想象的那麽好。大家走進教室看一下,新東方幾乎百分之一百的教室都是向別的單位租來的,都是利用別人廢棄的工廠和廠房或者廢棄的禮堂改建而成的。大家看得出來,不少教室的外圍環境是非常艱苦的,這種艱苦證明了新東方是從多麽艱難的環境中走出來的。93年的時候,新東方隻有10平米的辦公室,現在新東方有了一幢辦公大樓,那是新東方最美好的地方,因為大樓裏配備了新東方所有的現代化設備,除此之外,新東方別的教學地點幾乎都處於周圍環境不是很好的地方,在大街小巷之中,有的時候甚至是非常難找的地方。但是我們在拚命努力改善新東方的教學環境和新東方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們在新東方得到更多的東西。
出國的道路很難,因為在出國的過程中失敗者往往比成功者還要多。新東方的統計數據表明,每年到新東方學習的有四五萬人左右,但每年中國學生能夠拿到美國全額獎學金或半獎最後出去的人數是一萬人左右,估計最多的人數是一萬兩千人左右,也就是平均在學習的人中間,每三、四個出去一個,大部分人在出國的道路上要經過艱苦的努力,我碰到出國最長的時間是五到六年才能走,短的是一年就能走,當然這是幸運兒。
當然出國的艱難的程度跟你考試的成績都密切相關,你考試的成績越高,你出國就越容易,同時也跟你本科的成績有關,你本科的平均分越高,能得到90分以上,你出國就越容易。有工作經驗的同學還跟你的工作經驗有關,在出國的道路是充滿的荊棘,充滿了艱險,絕對不是一條平坦的大道,這就是為什麽新東方的校訓是"要從絕望中尋找希望。"
大部分同學學到最後一直到簽證的過程中,處處充滿絕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除非你不去想希望和絕望這兩個字,你想到希望和絕望這兩個字的時候,你想到更多的是你生活中絕望的一麵,可以說我們生活的80%到90%是由絕望組成的,而你的精神不垮就是從這種絕望中找到一線希望。比如說學習GRE詞匯,你必須從幾千詞匯量增加到二、三萬詞匯量,通常三個月要背一萬個單詞,你每天要背三百到五百個詞匯才能把所有的單詞記得差不多。如果不從背單詞的絕望中找希望的話,你是沒有辦法的。
新東方創辦的整個過程是從一點點的希望做起,最後不斷擴大希望的過程。新東方最初隻有十平方米漏風的違章建築辦公室,但是現在新東方有幾萬平米的教室和辦公樓。它的發展過程是充滿艱難的過程。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在93年冬天新東方成立的時候,我自己拎著漿糊桶零下十幾度去貼廣告,把漿糊刷在柱子上,廣告還沒有貼上去,漿糊就變成冰了。更要命的是,當新東方在94年有一點發展的時候,就跟別的單位產生了競爭,一有競爭,就產生了麻煩,比如說新東方廣告員拿廣告去貼的時候,別的培訓部就拿刀子在等著你,說你敢貼我就敢捅了你,新東方的廣告員是被人捅過的,進醫院縫了好幾針。我當時花了很多時間,找中國的公安管理部門跟他們協商,最後終於跟他們變成了朋友。這個協商、磋商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深入中國社會的過程,理解中國社會的過程,並且知道將來怎樣麵對中國社會的過程。我最喜歡的是教書,但是假如說隻是教書別的都不去做,新東方也不會有發展。所以任何事情都是你不斷努力去做的結果,當你碰到困難時候,你不要把它想象成不可克服的困難。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困難是不可克服的,隻要你勇於去克服他。
新東方"從絕望中尋找希望"這句話,跟美國著名的民權運動家Martin Luther. King所說的話是一模一樣的,他在I have a dream演講詞中說了一句話,"We will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我們從絕望的大山中砍出一塊希望的石頭。請記住了絕望是大山,希望是石頭,但是隻要你能砍出一塊希望的石頭,你就有了希望。在他的時代,直到他被暗殺為止,黑人在美國沒有任何社會地位而言,坐車不讓坐,飯店吃飯不讓吃,電影院不讓進,正是他用鮮血和希望換來了美國黑人在美國社會中的平等。
哪怕是最沒有希望的事情,隻要有一個勇敢者去堅持做,到最後就會成為希望。凡是我身邊想要出國的人,隻要堅持往下走,我發現最後沒有走不了的人,真正走不了人的是聯係了一年或者聯係了兩年就放棄的。一兩年在你的生命長河中算什麽!為了一個偉大的目標,我們搞個三年五年並不算長。
如果純粹是為了出國,那一點都不難。除了美國,加拿大以外,還有西方的其他一些國家,英國,瑞士,丹麥等等也可以去,實在不行了南非也可以去,再實在不行去科索沃看看(全場大笑)。我們之所以要出國,不是為了出國本身,而是為了追求更多的知識,為自己謀取社會地位和財富,為了使自己成為更加有用的人,使自己的人生更輝煌。從這個意義上說,象西方發達的教育國家,美國加拿大等,是我們首選的目標。
在出國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為自己尋找動力,沒有動力是不行的。在英語中有兩個單詞,expel和impel,expel有兩層解釋,一個是"外在推動",另外一個是"開除"。假如說在這個社會上有人推你推不動,比如說你的老師強迫你學習,你的父母讓你學習,你怎麽學考試都不及格,你最終的結局是被學校開除,被社會開除。另外一個單詞是impel,表示在裏麵往外推,就象飛機的發動機使自己能夠發動起來,自己能夠起飛,不至於用汽車把他拉動起來。外在的推動力來自你周圍的同學,周圍的同學出國了,你沒有出去,你就會覺得自己的社會地位不如他,你就會自卑,你不出去就不行。想當初我自己拚命聯係三年出國,就是看到周圍的40個多同學全部到美國去了,有去哈佛有去耶魯,我不去就感到不行,盡管最後我還是沒去成(笑)。外推力同時還來自你的父母。你的父母望子成龍,你看到你父母衰老的身軀,你看到他們拿不到社會保險金,你就必須撫養他們,撫養他們就必須賺錢,賺錢就必須比別人做得更好。
結過婚的同學都知道,外推力還來自你的老婆,來自你的丈夫。在當初聯係出國的過程中,我是經過這種考驗的。身無分文聯係出國,而出國又沒有希望,我的老婆有時會在我身邊說,某某又走了,某某又走了,你真窩囊,到現在還沒有出去。象這樣的話,盡管不算罵你,但是作為一個男人,男人作事應該頂天立地,當你聽到這樣的話,發現自己無能的時候,你的心肯定在流血,所以你就不得不去奮鬥。也就是因為這樣的推動力,導致了今天新東方的萌芽,因為我發現自己出不了國,總要作點事情,唯一能幹的事情,就是教書,一個晚上教兩個半小時能拿50元錢,最起碼能把老婆和孩子養活了。人最希望受到的尊敬是家庭內部來的尊敬,如果連老婆都不尊敬你的話,還活著幹什麽。
外在的推動力有時候很巨大。我舉兩個例子,在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要派一百名突擊隊員深入到德國後方去,要求這一百人都會德語。這一百人選出來後,給他們集訓40天,要求這40天必須要學會德語,學會也要去,不學會也要去,大家可想而知,不學會的話,一落地就被殺掉了,德國人一看怎麽來了個美國鬼子,肯定不行。40天後,話俑雒攔?勘?負趺揮脅換嶠駁掠鐧模??醫駁暮芎茫?蛭?庵滯庠諮沽μ?罅耍?災劣謖?0天不學好會要你的命。假如現在有人拿著一把槍對著你,要求你把GRE單詞背出來,如果背不出來就把你槍斃了,40天後你肯定背出來。
另一個例子是一個來自上海的學生。這個學生現在已經出國。去年暑假班他來的時候,GRE隻有一千六百分,學到最後沒有信心了。有一天他在教室看到了一個女孩子,她穿了一件綠色的T-shirt,很專心地在學習,他開始對這個女孩產生了好感,但沒有辦法坐到那個女孩子邊上,因為新東方的座位都是固定的。他為了看到這個女孩子,堅持每天來上課。他一直沒有膽量跟女孩子說一句話,就這樣一直默默無聞學到結束。最後走的時候,他遠遠看了這個女孩子一眼,想讓她留一個電話號碼,但還是沒敢走上前去。這個女孩子的形象一直在他的心中。他說為了有一天看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女孩子,能夠有勇氣跟她說I love you,他必須拚命學習。一個人要是覺得自己沒有東西的時候,他的膽量會變得很小。他就拚命學習,結果到了11月份考試的時候,他考了2200分,最後去了一所美國排名20多名的學校。到美國去以前,他給我寫了一封信,問我是否能幫他找到這個女孩子,我說你連女孩子的名字都沒留下,讓我怎麽找。最後他帶著遺憾去了美國。
這幾年來,成雙成對走出新東方課堂的,少說有幾百對,多說有上千對。我們當然不反對談戀愛,而且我覺得這也很美好,但重要的是你把喜歡的女孩子帶出新東方課堂的時候,你能給她什麽,你要想想這個問題,當你最後不能給她什麽的時候,這一切都是很短暫的。
我現在講一下內在推動,內在推動比外在推動更難得到,但是一旦得到就會進入持久狀態。我們要在社會上追求一種卓越的狀態,你必須追求比別人更好,不僅僅是為社會地位,更是為了你自己在這個社會上活得更美好。假如讓你到夏威夷去渡假,你有這個本領嗎?你沒有。現在即使讓你到大連去渡假,你也許還沒有這個錢。那靠什麽去呢?靠你的自信去追求比別人更好,靠你"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精神。其實追求比別人更好並不難,你隻要比別人做得好一點點就行。有的同學說,別的同學太厲害了,我超不過去。我告訴你我背單詞的訣竅。我現在的詞匯量比較大,但我每天隻背幾十個單詞,因為我老是在背,就比別人背得多。一天比別人多背十個,十天多背一百個,一百天多背一千個,一年以後就沒有人超過我的詞匯量了。你每天比別人多走一步,十天比別人多走十步,一百天多走一百步,別人就沒法跟你比。我在美國開汽車的時候就有這種感覺,如果你的汽車開到一百,別人開到一百一,等到別人過去幾十分鍾的時候,你想追很困難。為什麽?因為他已經出去了不知道多少公裏,你再怎麽加快也很困難。所以,先走一步,必然比別人更快更好。
我們的智商有高低之分,但實質上沒有絕對的差距。我一直認為自己是比較笨的人,我在大學的時候,成績多是60分、70分,英語水平感覺很低,很低。我的英語水平是後來被逼出來的。因為不斷要教書,所以我不得不一項一項地研究。我的詞匯量也是被學生逼出來,學生天天要拿出書來問我這個單詞是什麽意思,我說,對不起,我看過這個單詞,但我現在想不起來,我明天告訴你,等我明天告訴他這個單詞是什麽意思的時候,他馬上又問你,另一個單詞是什麽意思,我說,哦,對不起,這個單詞我也忘了,我明天再告訴你。兩次下來,我就發現自己是窩囊廢了,沒有辦法麵對學生。所以,後來我不得不為教學開始背單詞,一本一本地啃過去,啃到最後,學生拿書來問我的時候,不至於說不出單詞的意思來。這就是推動力。你得有勇氣去做自己最怕做的事情。
另外,大家在學習過程中要養成一種優秀的習慣。中國有一句諺語叫:"習慣成自然"。同時,西方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曾經說過:"優秀是一種習慣"。也就是說,比如你每天堅持早上起來讀書,就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我讀陳忠實的《白鹿原》時,記得最清晰的就是那個朱先生,他每天早上起來不管在怎麽艱苦的狀態下,冬天、夏天、還是在走路,一定要起來晨讀,拿出一本書讀半個小時,他如此地讀了幾十年,變成了一個有學問的人。
優秀能養成一種習慣,那麽邪惡、懶惰也能養成一種習慣。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沒有感到,當你睡覺越來越多的時候,你每天都想睡覺。中國有一句諺語叫:"越睡越懶,越坐越癱",就是養成壞習慣的證明。
接下來我要講一講英語學習的問題。在英語學習中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太廣泛,特別是在英語水平不很高的情況下。我們做事情要"精深超過博大"。什麽叫"精深"?"精深"就是學通了,學透了。英語學習特別簡單,假如說你現在下決心找出幾十篇文章,你把它們背得很熟的話,說不定你會變成英語專家。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有個學員現在在Duke大學,這個學生之所以我認識,就是因為他背過新概念英語的第三、四冊。他從高一開始背第三冊,背到高三就背完了,高考考進了北大,進北大後,他本來不想再背了,但是當他背給同學聽的時候,其他同學都露出了羨慕的眼光,於是,為了這種虛榮心,他就堅持背第四冊,把第三、四冊背得滾瓜爛熟,他熟到什麽地步呢?我把其中任何一句說出來,他能把上一句和下一句說接下去,而且語音非常標準,因為他是模仿著磁帶來背。後來去了美國Duke大學,他給我寫信,他寫來的英文信,我不敢回,我對他的英文有畏懼感,因為他的英文學得太好,所以我給他寫中文信,並告訴他不是我不會寫英文,而是想讓他溫習溫習中文,不要忘記祖國語言(大笑)。他告訴我到了美國第一個星期寫文章,教授把他叫過去說你這個文章是剽竊的,因為你的文章寫得太好,教授說我20年教書沒有教出這麽漂亮的文章來,這個學生說,我沒有剽竊,教授說,你怎麽證明你沒有剽竊,這個學生說,我沒法證明我能寫這麽優秀的文章,但我告訴你,我能背108篇文章,而且背得非常熟練,你想不想聽,教授說,你背背看。這個學生就開始背給他聽,結果,他沒背完兩篇,教授就哭了起來,為什麽?因為這個教授想一想自己教了三十年了,居然一篇文章也沒有背過,被中國學生背掉了,所以很難過(全場大笑)。
以上例子表明,作事情不在於泛,而在於精。如果你把事情精深下去了,泛的東西就自然而然了。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小學生先學百科知識,再來學語文數學的知識,也沒有聽說哪個係開課的時候,先把百科知識教完了,再來教你專業知識。你先得把對你有用的知識學到手。如果你學的東西太多,摸不著頭腦,最後你就失去了目標,老覺得每天都很失落,好象學了好多東西,但最後什麽都沒有學到。
除了學習英語以外,其他的一些精神比學習更重要,會使你更容易走向成功。
我總結了成功所必須具備的三種精神:
第一是忍受孤獨的能力。因為在你成功以前,你永遠是孤單的,沒有人能幫得上你,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隻幫助那些幫助自己的人。所以,人永遠是孤單地在奮鬥,不管有多少人在你的身邊,你要真正達到成功,主要是靠你自己。
第二是忍受失敗的能力。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失敗太多了,很多托福學生第一次考了550分,第二次考了570分,580分,要考好幾次才能通過。但是,你要能夠經受得住失敗,並且從失敗中奮進。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新東方副校長徐小平原來是學音樂的,英語水平並不是很高,所以他考托福考了三次,第一次是500多分,第二次還是500多分,但是第三次就考了600多分,他就到美國去了。所以你如果一次失敗之後不能承受這次失敗所給你帶來的壓力,那你也就完蛋了。因為人生活中失敗為多,勝利為少。你行動九次,大概六到七次可能是失敗的。每次行動都成功的人並不多,毛澤東打仗的時候也打過敗仗。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就知道,諸葛亮打仗的時候更多的是失敗而不是勝仗,但他卻一如既往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因為他有精神支柱,他想把蜀國搞好,不辜負劉備的希望。好多同學失敗以後常常找外在的理由,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學習不好是因為教師太糟了,或者是因為沒有時間了等等。所謂的外在理由都是為自己尋找逃脫責任的借口。讓我告訴你,在這個社會上如果你失敗了,沒有任何外在的理由;如果你說中國的社會不行的話,那為什麽在你邊上的人能成功,而你不能成功呢?這個社會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盡管機會麵前人人平等,但是,占據機會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失敗了,其根本原因在你本身,不在外在的東西。所以任何尋找外在理由的人都是愚蠢的。任何失敗的原因都必須從自己身上去尋找。
第三是忍受屈辱的能力。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受到侮辱。你到商店買東西,售貨員橫眉豎眼,你會覺得受侮辱。你想出國,得蓋20個章,這20個章在某種意義上每一個章都是一個侮辱。為什麽?因為它們給你設置重重障礙,你得一道一道地闖過去。韓信之所以能夠成就最後的大業就是因為他有忍受屈辱的能力。當時他是不得不鑽褲襠的,如果不鑽,他隻有兩個結果,一個是他被那個人殺掉了,從此沒有韓信了;第二個就是他把那個人殺掉了,他贏得了暫時的勝利,但從此也沒有了韓信,因為他殺人了,殺人者償命,這是中國的原則。所以從此曆史上不會有韓信這個人。他之所以能作為忍辱負重而成大業的形象千古流傳在中國曆史上,就是因為他鑽了褲襠。當然我不是鼓吹大家去鑽褲襠,如果你隻是為了鑽褲襠而鑽褲襠那你就成了一個馬*精,那就不是人了。你鑽褲襠的同時你的眼睛是看著未來的,你心中有著遠大的目標,有了這種目標以後,忍受暫時的苦難和屈辱是無關緊要的。
所以,忍受孤獨的能力是成功者的必經之路;忍受失敗的能力是重新振作的力量源泉;忍受屈辱的能力是成就大業的必然前提。忍受能力,在某種意義上構成了你背後的巨大動力,也是你成功的必然要素。如果你忘了這些,隻是一門心思地學,學到最後你什麽都沒了。因為你沒有精神狀態,沒有精神狀態的人活著不可能有成就和創造。
最後一點我想說的是,有不少社會言論說,新東方在鼓勵大家出去留學好象帶有某種崇洋媚外的色彩,這種說法當然是很落後。誰都知道,我們中國的社會確實太落後,我們中國社會需要大量的先進科學技術知識和人才,而靠我們中國自己的科學家在國內創造這種知識,盡管有可能,但從整體來說,大家可以看出來,離西方差得太遠。美國的導彈可以很精確地打到某一個目標,但中國確實現在還沒有這個本領。因此,中國人需要這樣的人才。所以,留學在中國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大量的偉大人物都是留學回來的。國家領導人周恩來,鄧小平,現在的***主席等都是留學回來的。在科學家方麵有錢學森、錢三強等等。有了這些人才有了中國的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的武器裝備。作為一個中國人,留學不是我們最終的目標,也許我們在美國拿個綠卡,這並不等於不愛國。人確實首先是為自己做事情,創造個人財富,創造個人地位;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同時要為國家做點事情。新東方的校長們都是從國外回來的,大家現在都不走了,並不是因為我們隻想賺更多的錢,因為錢總是有限度的,人還需要一種精神和做事情的力量。所以我想,我們盡管有個人的目標,但是,民族的振興也應該是我們永恒的目標。所以我們的目標大概應該分為兩種,個人的目標和國家的目標結合起來,而這兩種目標在某種意義上都是永恒的。把這兩個永恒的目標結合在一起,你就變成了一個真正偉大的人。
我今天大概就講這麽多,如果有機會我會走進教室給大家講課。我的講話到此為止,謝謝大家!(全場熱烈鼓掌)
回複:挺立在孤獨、失敗與屈辱的廢墟上(俞敏洪演講錄)
|
男人就應該對自己恨一點。境由心生,成功的境界在於自身的不斷的超越! | |
randy(遊客)發表評論於2004-11-13 10:16:00 | |
|
回複:挺立在孤獨、失敗與屈辱的廢墟上(俞敏洪演講錄)
|
cxzang發表評論於2004-11-10 18:19:00 | |
|
回複:挺立在孤獨、失敗與屈辱的廢墟上(俞敏洪演講錄)
|
說實話,我非常的喜歡這篇演講錄,他讓我找到了我以前大學時的感覺,一種我已經遺失了很久的感覺,我真的很高興, “總有一種感動,讓我們淚流滿麵;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勇往直前!” | |
Afxzcx(遊客)發表評論於2004-11-8 20:59:00 |
|
新東方之夢 [2004-4-15 14:55:07] |
|
| | | 作者:俞敏洪 來源: |
|
新東方走到今天,不在我的意料之中,因為最初隻是為了糊口,招幾個學生辦個小小的補習班而已。新東方到了今天,我們就有了更多的期待,希望能夠用自己的行為和思想,為中國學生做更多的事,為中國教育做更多的事,為中國未來做更多的事。 有人說新東方很有理想,很有激情,很有感召力;但也有人說新東方很淺薄,隻知道賣弄笑話,隻知道榨取學生的血汗錢。新東方到底如何,隻有新東方的學生最有發言權。有的學生來過新東方後,一來再來,最多的聽過新東方幾十個班的課;也有的學生來了一次就再也不來了,不需要別的理由,就是因為不喜歡。新東方就這樣存在著、發展著,一年又一年,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新東方,來新東方學習,來新東方工作,來新東方尋找人生的希望。 不管別人是否喜歡新東方,走到今天,新東方已經變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變成了新東方很多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也有不喜歡新東方的時候,就像有時候我不喜歡自己一樣。但是新東方變成了我生命的追求,我生命的呼喊,我生命的屈辱和光榮,我生命中無數愛和恨的來源。我愛新東方,是因為新東方就像我的孩子,我自願無條件地愛她;我恨新東方,是因為新東方給我帶來了太多的痛苦和傷痕,太多的挫折和失敗。在新東方初創的時候,我遇到困難就對自己說:咬著牙挺過去,隻要新東方做大了困難就沒有了。現在新東方做大了,自己所麵對的困難反而越來越多了,有些困難是因為中國的客觀現實造成的,但有些困難存在完全是因為我的無能和性格缺陷所致。放眼看去,我開始明白,隻要新東方存在著、發展著,我所麵臨的困難和痛苦將會無窮無盡。多少次痛苦萬分時,我下定決心要放棄新東方,希望離新東方越遠越好,多少次在我離開新東方一段時間後,又對她如此的魂牽夢繞、日夜思念,隻要聽不到新東方的消息就茶飯不思,坐立不安。 新東方,我從來沒有想過要給她太多的意義和分量。有人問我當初怎麽會想到“新東方”三個字,認為我一定動了很多腦筋,賦予了這三個字很多的意義。其實當初想到新東方三個字很簡單。在辦新東方學校以前,我曾經在一個叫東方大學的民辦學校辦過培訓班,自己辦學時,為了方便和連續性,在東方前麵加了個“新”字而已。我沒有想到的是,現在的新東方,我們的“新東方”,開始有了很多的意義和分量;隨著新東方的發展,她開始承載我的夢想,新東方人的夢想,新東方學員的夢想,新東方家長的夢想。 最初成立新東方,隻是為了使自己能夠活下去,為了每天能多掙一點錢。作為一個男人,快到三十而立的年齡,連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都買不起,連為老婆買條像樣的裙子都做不到,整個家庭無家可歸,連家徒四壁都談不上,自己都覺得沒臉活在世界上。為了出國,我考了TOEFL、GRE,但最終未能如願;我苦苦掙紮,曾走進各個培訓部教室的大門,最終自己辦了一所培訓學校。當時我曾對自己說:隻要能賺到十萬元錢,就一輩子什麽也不幹了。沒想到新東方就做大了,我的夢想也變大了。四海豪傑、八方才俊紛紛來到新東方,學員們像潮水一樣湧來,把新東方變成了一個熱鬧非凡的地方。新東方從幾十個學員發展到了現在每年幾十萬學員,新東方從一個托福班發展到了現在每年幾千個培訓班,新東方從一個學校發展到了現在全世界十幾所學校,新東方從單一的短期培訓發展到了包括有著優美校園的中小學和大專在內的全方位教育體係,新東方從僅僅以教室為舞台發展到了包括遠程教育、圖書出版、軟件開發、影視製作、外文書店在內的完整的立體教育產業。新東方人正在不斷地把自己的夢想變成現實。 不管外界對新東方如何評價,新東方人已經把這裏當作了自己夢想的發源地和實現夢想的場所,也義不容辭地承載了所有學員和家長的夢想和期望。每當一個學員走進新東方,新東方就有了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幫助學員提高英語水平,提高考試成績,幫助學員了解出國的過程和條件,盡可能讓學員明白未來的路怎樣走。我們希望在教學員學習英語的同時,和學員一起探討人生的真諦,一起感悟生命的美好,一起學會真誠而堅定地探索和追求人性的光輝與人類的良知。麵對每一個學員期待的眼神,新東方深深感到身上的重擔。在新東方,已經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獨自承擔起這麽多人的夢想和期待。因此,為了一種相投的誌趣、一種共同的追求,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到新東方,合力扛起新東方的未來,扛起新東方每一個學員的未來。 有人問我:新東方有那麽多的人才,而且每個人的個性都那麽獨立,你是怎麽把大家團結到一起並讓每個人都保持活力和激情的。其實新東方人多是性情中人,從來不掩飾自己的情緒,也不願迎合他人的想法,打交道都是直來直去,有話直說。因此,新東方形成了一種批判和寬容相結合的文化氛圍,批判使新東方人敢於互相指責,糾正錯誤;寬容使新東方人在批判之後能夠互相諒解,互相合作。這就是新東方人的特點,新東方人特有的豁達:大家互相之間不記仇,不記恨,隻計較到底誰對誰錯誰公正。在新東方,沒有任何人把我當領導看,沒有任何人會因為我犯了錯誤而放過我。在無數場合下,我都難堪到了無地自容的地步,我無數次後悔把這些精英人物召集到新東方來,又無數次因為新東方有這麽一大批出色的人才而驕傲。因為這些人的到來,我明顯地進步了,新東方明顯地進步了。他們強迫我進步,因為我不進步,新東方就不會進步,新東方就不會有前途。沒有他們,我到今天可能還是個目光短淺的個體戶,沒有他們,新東方到今天還可能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培訓學校。正是這批從世界各地匯聚到新東方的個性桀驁不馴的人,把世界先進的理念、先進的文化、先進的教學方法帶進了新東方,把坦蕩的做人原則和勤奮的做事精神帶進了新東方。 很多人都問過我,所謂的新東方精神到底是什麽?我覺得這很難一言以蔽之。人活著需要有一種感覺,新東方之所以被很多人接受,也是因為新東方有一種感覺存在。凡是到新東方來過的人,都在新東方感覺到了一種活力、一種頑強和一種豁達。對於局外人來說,新東方校訓之一“在絕望中尋找希望”隻是一句口號,而對於在新東方學習和工作的很多人來說,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照。 新東方精神對我而言,是我生命中一連串銘心刻骨的故事:是在被北大處分後無淚的痛苦,是在被美國大學拒收後無盡的絕望,是在被其他培訓機構恐嚇後渾身的顫抖,是在被醫生搶救過來後撕心裂肺的哭喊;新東方精神對我而言,更是在痛苦之後決不回頭的努力,在絕望之後堅韌不拔的追求,在顫抖之後不屈不饒的勇氣,在哭喊之後重新積聚的力量。 新東方精神對新東方的創業者而言,是徐小平跨洋過海重新創業的激情,是王強放棄貝爾實驗室優厚待遇毅然回國的決心,是胡敏講課時想到家鄉發大水麵對黑板無言的淚水,是杜子華從理科生變成中國最好的同聲翻譯專家的奇跡,是包凡一自己掏錢給學生買教材交學費的仁慈,是李力被推進手術室連開三刀後第二個星期就走進辦公室上班的背影…… 新東方精神對新東方的老師而言,是在教室停電後依然用嘶啞的嗓子借著燭光繼續上課,是在學生困惑時用勵誌的故事催人向上,是在學生勞累時用嘹亮的歌聲鼓舞人心,是在夏天40多度的教室裏和學生一起背誦課文來抵抗酷熱…… 新東方精神對新東方的學員而言,是在孤獨和絕望中探索一條人生的光明大道,是在舉目無親的城市從一輛公共汽車擠進另一輛公共汽車的艱辛,是在馬路邊一邊吃盒飯一邊背單詞的勤奮,是在失戀、失業、失敗之後擦幹眼中的淚水又鼓起勇氣重新爬起來的堅定…… 每一個來到新東方的老師和學員都有一個故事可以講述,有的故事平淡實在,有的故事跌宕起伏、感人至深。但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與奮鬥的故事,都是有關人性脆弱與堅強的故事,都是有關生活的孤獨與向往的故事。《新東方精神》裏所寫的故事,也許僅僅是在新東方發生的故事的萬分之一,這些故事不一定是最好的、最有代表性的,之所以要講述它們,是因為它們因時就勢浮出了水麵。但願能讓讀到這些故事的你,多一份感受、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批判,或者在茶餘飯後多一份談笑。也許故事中的人物並沒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氣概,但讀故事的人一定會有“古今多少事,都付談笑中”的瀟灑。 我真心希望大家能從《新東方精神》這本書中,讀出一點人生的痛苦,讀出一點人生的掙紮,讀出一點人生的不屈,讀出一點人生的頑強,讀出一點人生的輝煌;我們也真心希望,大家能從痛苦中讀出快樂,從絕望中讀出希望,從黑暗中讀出光明,從迷霧中讀出方向。這就是我們真心的希望,也許我們做得還不夠,但我們一直用心在做,並且會努力地做下去。 |
| | | | 作者:俞敏洪 來源: |
|
反省是一種能力。在英文中,“反省”譯成meditation 或self-examination,意為對自己的行為思想作深刻思考,自我檢查自己的行為思想,把自己做人做事不對頭的地方想清楚,然後糾正自己的錯誤,修正自己所走的人生道路。通過“反省”,我們做人會越來越成功,我們的事業會越來越成功,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幸福。 國家的法律和社會的習俗、我們所選擇的榜樣、我們內心所認可的價值體係和道德標準,構成了我們日常行為的準則和我們進行反省的依據。一個具備反省能力的人是一個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人。一個知道反省的人一定明白人類社會對什麽樣的行為能夠作最終的承認,什麽樣的價值是人類所認可的最終價值,做人做事的最終標準是什麽。因此,反省的過程就是一個人心智不斷提高的過程,是一個人心靈不斷升華的過程。同時,反省的過程也是我們對所遵循的標準不斷反思和不斷提高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決問題,處理麻煩;在不斷失敗和挫折的過程中,我們開始明白哪兒不對頭,哪些地方需要糾正,我們在糾正自己行為的同時,也開始修正自己的行為標準,使自己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由於反省的過程通常是自我否認的過程,所以,一個具備反省能力的人一定是具有自我否定精神的人。那些自以為是、驕傲自滿的人是不可能具備反省能力的。這些人的典型特點是自大、狂妄、固執,心胸狹窄,一旦有挫折總是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為了維護自己那點虛幻的尊嚴,他們總是不惜一切代價保護自己,為了保護自己不惜一切代價傷害別人。在他們自私的心裏,除了自己什麽都容不下,既容不得別人的成就,更容不下別人對自己的批評,當然也就不可能有否認自己,革新自己的反省精神。反之,一個具備反省能力的人,必然是能夠對自己提出嚴格要求的人,他們總是尋找自己的不足,力求改正這些不足。他們總是能夠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從別人的批評中吸取營養,使自己變得更加完善。他們不會害怕自我批判和自我否認,因為他們知道自我否認的目的是為了使自己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因此,在自我否認的背後,他們實際上有著充分的自信,相信能夠使自己變得更優秀。一個懂得反省的人總是讓人喜歡的人,因為他們謙虛、寬容、大方、嚴於律己、心態平和,他們懂得給別人留下足夠的餘地,但卻毫不留情地批判自己,改正錯誤,並且富有自嘲精神。 反省是智慧的源泉,是我們人生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證。當白天隨著天邊的最後一抹晚霞消失在夜空中,當夜空在無數星星的閃爍中變得神秘而深邃時,當夜深人靜我們已經能夠聽到自己的心跳時,我們應該不斷地問自己: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嗎?在我身邊有我可以追隨的榜樣嗎?我這一天過得值得嗎?我這一天有什麽過錯需要改正嗎?明天我應該怎樣才能過得更好呢?隻有當我們每天都反問自己這些問題時,隻有當我們通過反省能夠不斷進步時,我們的生活之路才會在我們前麵不斷延伸,而且越走越廣闊。 |
熟能生巧 [2004-4-15 14:50:57] |
| | | | 作者:俞敏洪 來源: |
|
在英語中,有一句格言:“Practice makes perfect”,中文意思為:“反複練習就做得完美”,也即“熟能生巧”。學習任何技能都必須經過四個過程:模仿,練習,熟練,創造。“Practice makes perfect”包含了前三個過程,而“熟能生巧”卻把四個過程都包括了。中、英文不同的含義甚至表示了兩個民族做事的不同風格:西方人做事情大體上喜歡循規蹈矩,而中國人做事情經常喜歡帶點創造性,或者說喜歡耍小聰明或自作主張,而且經常是在還沒有熟練的情況下就開始創造。 按照這種說法,似乎西方人就沒有了創造性,其實不然。任何事情的發展都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學習任何一樣東西都必須循序漸進,任何跳躍式的學習方法所帶來的後果必然是半途而廢或邯鄲學步,最後常常是畫貓不成反類犬。在我身邊學英語的很多學生,連英語的基本發音和基本語調都還沒有練習正確,就急著想要練習高難度的英語口語,結果常常是長段的英語講出來了,但是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沒有一個人能聽懂的。西方人做事情按部就班,學習技能的四個步驟他們一步一步的向前走,認認真真地模仿,認認真真地練習,認認真真地練到完美的地步,結果功到自然成,創造性的能力就突顯出來了。近現代幾乎所有創造性的發明都出自西方,這和西方人做事情的認真踏實有很大的關係。 其實,中國人並不是沒有認真精神。在中國古代,我們的先賢們就反複強調過認真精神。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旬子說:“積土成丘,積水成淵”。中國有很多故事,講的就是很多人鍥而不舍,終成大業。王羲之練字,毛筆把水池都給洗黑了;司馬遷忍辱寫作二十年,終成《史記》。另外有一個故事也值得一講。有一次,一位將軍在射箭,百步穿楊,非常得意,但旁邊的一位賣油郎老頭在那裏冷笑,將軍心裏不快,就問老頭為什麽冷笑。老頭不答話,拿起一個油瓶,在上麵放上一個銅錢,打起一勺油,從銅錢的小方孔裏把油灌到瓶裏,銅錢上沒有沾上一滴油,將軍感到很吃驚,問老頭為什麽會有如此本領,老頭笑答道:無它,唯手熟而已。這個故事表明,任何一個人想要在能力上達到超人的境界,一定要有超人的努力。 如果讓我給天才下一個定義,那麽天才就是把一件事情反複做到無比熟練的境界,達到創新的程度,以至於世界上再也沒有人能和他相比時,他就是天才。 不久前,我和一位中國著名相聲演員兼電影演員在一起聊天。我問他,在每次上台演出前,一段相聲要在幕後練習多少次,才能做到上舞台時胸有成竹?他告訴我:少則500遍,多則1000遍。聽說美國總統肯尼迪每次在公開演講前,都要把自己關起來好幾天背演講詞。當我們聽到這些天才人物都下如此工夫才能水到渠成時,我們還有什麽理由不去努力呢? |
|
主動的力量 [2004-4-15 14:49:24] |
| | | | 作者:俞敏洪 來源: |
|
在美國工商管理學院的入學能力測試GMAT考試中,其中的語法考試有一個特點,就是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的對錯考試。在一般的英語語法中,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都被認為是正確的表達,但在GMAT考試中,假如一句話能用主動語態來表達而用了被動語態,就算是絕對的錯誤。比如說“作業被我做完了”一定要說成“我把作業做完了”才對。隻有當實在找不到主動者時才能用被動語態,如窗戶破了但又不知道是誰打破的,才能說“窗戶被打破了”。這種考試中對主、被動語態的敏感區別,背後隱藏了一個重大的命題,那就是對參加考試的人麵對所發生的事情是用主動思維還是用被動思維的區別。一個習慣於被動思維的人會不自覺地用被動的方式來回答問題,而一個擁有主動思維的人則時刻會考慮主動地解決問題。進入工商管理學院的學生,畢業後都要進入各大公司或機構做管理工作,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就是要有主動溝通、協調、解決問題的能力。凡是擁有主動心態的人,都比較容易成為出色的管理者。所以GMAT考的不是純粹的語法問題,而是在語法背後隱藏的一個人的心態問題。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被動的生活已經變成了生活的一種行為無意識,我們像牛一樣被各種各樣的事情牽著鼻子向前走或原地轉圈子,但由於被牽的太久了就忘了我們是被牽著鼻子在生活,有時候不被牽著還感覺不舒服。比如我們每天晚上的大部分時間都被電視機所消滅了,我們打開電視不斷地換著頻道,很少能看到實實在在的有意義的節目,一晚上的寶貴時間就這樣被浪費掉了,到最後很多人都得了電視被動症,在電視上學不到任何東西,離開了電視又活不下去。假如有一天晚上突然停電沒法看電視了,我們就會像沒了魂的幽靈,整個晚上晃來晃去不知所措。英語中有一個詞用得很形象,把對人沒好處但又能牽著人的鼻子走的東西叫“hooked on", 意思是被鉤住了,就像一頭豬被鉤住了,那離被屠宰的時間就不遠了。 人之所以被動,主要的原因是心中沒有真正重大的事情要做或心中沒有遠大的目標要實現。一個沒有自己航向的人是最容易隨波逐流的人,也是最容易被各種瑣碎的事情所誘惑的人。我有一個朋友,開了一家小小的公司,卻忙得不亦樂乎。我觀察了他一天,發現他忙了一天所做的事情幾乎沒有一件是和公司未來的發展有關的,他的公司既沒有戰略規劃,也沒有近期要實施的目標,由於胸中沒有雄心塊壘,所以他隻能以瑣事來填補自己每天的空白,被無用的事情牽著鼻子走。當一個人進入這種狀態時,他的生活實際上已經完全被動化了,再想把公司做大幾乎已經不可能了。 主動,要求我們擁有一種積極的心態,我們天天喊著要改變生活,要取得成功,但一個被動者是不可能改變自己命運的。當你發現自己陷在一種無能為力的生活境地時,你首先要有勇氣走出這種生活,而走出這種生活又需要你放棄原來的既得利益和習慣。人最壞的習慣之一就是抱住已經擁有的東西不放,其實一個人隻要舍得放下自己的那點小天地,就很容易走進宇宙的大世界。這個世界為你準備的精彩很多。同樣都是人,有的人一輩子活得充滿快樂、驚喜和收獲,而有的人卻活得充滿平庸、無聊和失敗。究其原因,主動擁抱生活和被動接受命運是這兩種人的分水嶺。 請記住:你唯一不應該有的“主動”是“主動地回避生活的精彩”。
|
|
生命活在過程中 [2004-4-15 14:47:33] |
| | | | 作者:俞敏洪 來源: |
|
生活的路有兩大內容組成:生命不同階段的目標和走向這些目標的過程。目標固然十分重要,因為沒有目標生命就沒有了方向,但走向目標的過程更加必不可少,所有生命的精彩都是在過程之中走出來的。我們所能夠真正體驗到的永遠是一時一刻的感動,一草一木的芳香,或對一人一事的刻骨銘心的記憶。目標就像是一座山的頂峰,即使我們天天看著這座山的頂峰,但是隻要不采取行動去爬這座山,所有一切精彩的故事將不會發生,一路上所有的風景將跟我們無緣。當我們向頂峰邁開第一步時,我們就進入了生命的過程,我們生活的全部內容從此展開,而目標已經靜悄悄地沉睡在了我們心靈的某個角落,隻有當我們迷失方向時才清醒過來。 在希臘神話中,有一個神話人物叫西西佛。西西佛因為犯了錯誤受到天帝宙斯的懲罰,讓他把一塊石頭推到山頂,石頭到山頂後又滾到山腳,西西佛再到山腳把石頭推到山頂,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西西佛推著石頭,痛苦不堪。但是有一天,西西佛突然變得特別快樂,他發現,在他推石頭的過程中,他推過了世間最美麗的風景。他推過了春夏秋冬,推過了風花雪月,推過了藍天白雲,推過了電閃雷鳴。天上的飛鳥為他唱歌,地上的走獸為他舞蹈;微風為他送來花草的芬芳,雨水給他帶來土地的清香。西西佛推出了勇氣和耐力,推出了胸懷和智慧,更重要的是,西西佛推出了生命活在過程中的真諦。 在中國,有一位叫曾國藩的著名人物,說過一句著名的話“但問耕耘,不問收獲”。很多人都以為曾國藩不要收獲。其實收獲是秋天的必然目標,但秋天的收獲隻有依靠從春天開始的耕耘才能完成,耕耘的多少和收獲的多少成正比。因此,當目標已定,埋頭苦幹積極耕耘便成了生命的全部內容,人們在耕耘的過程體會走向收獲的快樂。在春風吹拂的田地裏,老農們傾聽禾苗成長的聲音,其快樂遠大於對於秋天收獲的遐想。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痛苦和不幸,我們過分期待目標的實現,我們過分誇張困難的程度。我們嫉妒別人的成就卻把自己的胸懷丟失,我們懊悔於昨天的錯誤卻把今天的時光拋棄。其實,我們每天都有無數鮮美的草莓等待著我們去采摘。每天早上的第一縷陽光都在為我們升起,別人的每一聲問候都是對我們至誠的關懷,我們遇到的每一個煩惱和困難都是對我們勇氣和耐力的考驗。隻要我們付出真情的努力,我們是否能夠成功地達到目標已經不再那麽重要,因為即使我們失敗了,我們也能從失敗中學到更多的東西。讓我們全心全意地收獲生活的每一天,在平凡的日子裏像西西佛一樣去感受苦難給我們帶來的恩賜和生命的美好;像曾國藩所說的那樣去埋頭耕耘,在耕耘裏去感受勞動的快樂和收獲的期待。當我們認認真真過好每一天時,我們一定能圓滿幸福地過好一輩子。
|
|
生命的北鬥星 [2004-4-15 14:46:10] |
| | | | 作者:俞敏洪 來源: |
|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深處有一片美麗的綠洲,裏邊居住的土著老百姓幾千年來從來就沒有走出過這片沙漠。他們嚐試過無數遍,但就是走不出去。有一次,一位英國的冒險家來到了這片綠洲,很奇怪這兒的老百姓從來沒有離開過這片綠洲,因為他用了三天就從外麵走了進來。為了了解原因,他讓土著人牽上駱駝,帶上糧食,尋找走出沙漠的道路,他跟在後麵進行觀察。結果土著人在沙漠中走了十五天也沒有找到出路,又回到了原來的出發地點。這位冒險家明白了,土著人之所以走不出去是因為他們一走進沙漠就失去了方向,所以就在原地打轉。他告訴土著人,讓他們每天晚上朝著北鬥星的方向前進,永遠不要偏離那顆星星。結果三天以後,土著人就走出了沙漠。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有太多的時候像土著人一樣在人生的沙漠中原地繞圈子。我們甚至還不如土著人,因為我們有時候連走出沙漠的衝動都沒有。我們每天在吃飯睡覺之間打發時光,我們每天在抱怨仇恨之中對付社會。我們很少去定位自己生命的高度與強度,很少去無怨無悔地為了生命中的某一個理想而奮鬥,很少去理解在奮鬥中所遇到的艱難困苦隻是走出人生沙漠的必要考驗。當我們不成功時,我們很少認真地去尋找自己的內在原因,而把各種原因歸於天,歸於地,歸於人,歸於命。我們陷於太多的習慣思維,十幾年幾十年生命繞著圈子自然地老去卻永遠沒有生命的閃光,永遠找不到生命的北鬥星,更不用說像北鬥星一樣為別人指明方向。 追求幸福和快樂是人類生活的終極目標,但人類經常在追求幸福和快樂的過程中迷失自己。有人以摧殘自己的肉體來尋求快樂,有人把幸福寄托給死後的解脫。但我們卻活在今生今世。因此幸福快樂的最終源泉是如何過好每一個今天。今天生命的質量和明天息息相關,因為每一個明天都會變成今天,無數的明天構成了我們的未來,無數的今天組成了我們的幸福以及有關幸福的一切過程。動物快樂在自然的天地中,人類快樂在對未來的美好期盼中,快樂在此時此刻一舉一動的努力中。沒有未來,人便陷入萬劫不複。沒有今天,人便失去了一切生存的理由。但不管是未來還是今天,都要依靠我們生命的北鬥星來引導我們的靈魂,使我們能夠迅速走出人生的沙漠。
|
|
而那過去了的……(《美國簽證哲學》序言) [2004-4-15 14:44:57] |
| | | | 作者:俞敏洪 來源: |
|
我高興而自豪地向我的學生以及所有準備出國求學深造的朋友們,推薦徐小平先生的《美國簽證哲學》。這本關於美國簽證的專著,是徐小平先生在新東方學校為數萬學生提供簽證谘詢的成果與結晶。對於即將申請簽證或者已經不幸被拒簽的學生,本書具有權威而精確的指導作用。無數在艱難困苦中孤軍奮戰的朋友,將因這本書而得益。 徐小平先生於1996年初從北美回到北京新東方,創建並主持了新東方谘詢處,使之迅速成為新東方學員出國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權威機構。小平先生回到新東方,是我和他十多年友誼的珍貴結晶。15年前,也就是1983年秋天,當他充滿感染力的笑聲出現在燕園時,我正在北大英語係苦讀第三學年,因此和小平先生有師生之誼。對於他領導下轟轟烈烈的北大藝術團,以及他的個人魅力給北大校園文化帶來的衝擊,我深有感受。北大學生生活,最寶貴的經曆之一是能夠結識種種特別的人物。小平先生在北大時期洋溢著感召力的身影,隨著歲月流逝,反而愈加清晰。 從北大畢業後,我留在英語係任教,和小平先生又結下了同事之情。那時候我和小平,以及當時也在北大任教、現任新東方副校長的著名口語專家王強先生,還有從加拿大學成歸來、現任新東方學術委員會主任的包凡一先生經常在一起。我們在北大附近的六郎莊租住農民的房子,天天去頤和園附近的運河裏遊泳,日子清貧而歡樂。一個中秋節,是1986年的中秋節吧,我和小平、包凡一等朋友夜遊頤和園後湖,有人在夜河裏漂放起一盞盞紙做的船燈,紅紅的蠟燭無聲地向著夜色深處漂逝,隻有孩子們的歌聲在空明的月光下遙遠地遊蕩。我們佇立橋頭,一時竟沒了言語。 曆史匆匆走進80年代中期,喊過“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一代北大人逐漸意識到出國求學深造的必要,赴美之風正在熱起來。我們在剛剛過去的8月酷暑中送走了一些朋友,也開始考慮自己的未來。雖然我們都能堅持自己的信念並為此奮鬥這麽多年,但誰也無法預測未來。那時的我實在無法想象,在未來的十年,我的朋友們以及我自己的人生將經曆多麽巨大的變化:小平遊學美國、加拿大,再次見麵時,已經事業有成,在溫哥華擁有優雅的辦公室和舒適的住房;王強兩度飛躍重洋並定居美國,經過超常的努力,成為貝爾實驗室的高級電腦工程師;被朋友們懷疑其不食人間煙火的哲學家包凡一,在北美的現實壓迫下,讀完傳播學碩士之後,再熬出一個MBA,居然成了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會計師……而我自己,卻在出國之夢幾度破滅之後開始教書掙錢。頂著困難與絕望,在孤獨和清貧中,我把生命的力量傾注於一個小小的托福補習班。這個小小的補習班,後來被稱之為“新東方”。 人的命運,必然與祖國和時代的變遷緊緊纏結在一起。在那個中秋之夜,當我們為各自的前途隱入黑暗的沉思時,更有誰能夠預料,未來的十年中國將會發生多麽巨大的變化!這個變化是如此徹底,它把已經散落並定居在世界各地的朋友們又吸引和召喚了回來。小平回國後不久,其他朋友也紛至遝來,王強告別了貝爾,包凡一離開了通用,為追尋萌發於未名湖畔的少年理想,為承兌誇耀在北大宿舍的青春海口,我們又聚到了一起!在這個叫做新東方的地方,朋友們展示著各自獨特的才華,追求著事業的成功。生命之樹常青,這些朋友的歸來以及他們所象征的海外學子歸國潮,反映了時代的變遷,顯示著青春煥發的神州大地春天的旺盛。 十多年的友情和共同事業是珍貴的。在這些朋友中,小平依然是一個兄長,依然顯得最有活力,依然不斷給我們帶來創造的靈感和幽默的歡笑。但他經常對學生說,他是一個“曆史老人”:北美十年,他親眼目睹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發生了根本的轉折,親身感受到作為海外中國人的地位因為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而發生的明顯的提高。1986中秋節那些小小的船燈不知漂向了何方,而小平這樣才華橫溢的朋友們卻成批從太平洋彼岸飛回來。十年一覺奮鬥夢,從一個又一個奮鬥的中國人,我看到一個奮鬥成功的中國!人們喜歡說,那過去的往事,會成為親切的懷念。此時此刻,想起中秋之夜頤和園月光下那蕭瑟的秋風和縹緲的憂傷,想起我們這一代人天涯海角曲折漫長的奮鬥過程,真有隔世之感。 麵對無數新東方學員,我經常看見我們自己當年苦學的影子。人生的道路,你不選擇成功,就隻能屈就失敗。對於千百萬出身貧寒的朋友,苦難是成功的詞根。但是,學習和奮鬥的方法越有效,你的收獲就越豐碩,你的喜悅就越強烈。為後來者提供最有效的學習方法與技巧,盡量減緩大家在暗中摸索的痛苦,是我和新東方全體老師的職責與義務。小平先生的這本《美國簽證哲學》,就是新東方履行這種職責的一個重要奉獻。 簽證是山重水複的出國之路的最後一個迷津。令人遺憾的是,許多學生的出國之夢在曙光初露之時,卻在最後一分鍾被美國簽證官打回永恒的黑暗,這是不公平的。小平先生的書,把陽光灑進簽證麵試這個令人生畏的領域,分析和解答了申請者一定會碰到的各種問題,將使無數人避免被拒簽的命運。山窮水盡無簽證,柳暗花明有小平。有了小平先生的這本書,簽證申請者從此不必再去尋求其他的谘詢和傳言,你隻要把本書的基本觀點和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具體案例中就行。我深深地為這本書的問世慶幸和自豪! 不過,當我在向學生們竭力地推薦《美國簽證哲學》這部著作的同時,作者小平先生也許沒有想到我有這樣的心願:願本書早日成為曆史的陳跡,早日成為那“過去了的親切的懷念”!因為,當中國的國際地位和經濟發展到一個新的層次,世界對於中國的開放程度必將日益提高,中國學生不必擔心簽證被拒的日子終會來臨,甚至中國護照持有者進入美國而無須簽證的日子也會成為現實。 這個日子,一定會到來。而我們——我指的是海內外所有的中國知識分子——能夠努力讓這個日子早日到來! |
|
三種境界 [2004-4-15 14:42:44] |
| | | | 作者:俞敏洪 來源: |
|
王國維曾經在《人間詞話》中說過人生奮鬥必然要經過的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這是一個人在孤獨之中尋找理想、尋找生命著落點的痛苦時刻;第二種境界是“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這是一個人找到了值得為之奮鬥的目標,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價而努力的過程;第三種境界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一個人通過自己的苦苦尋求和努力,發現自己想要的東西原來就在自己的身邊或領悟後的心裏。這時候,世俗目標是否達到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靈魂的解放和心靈的歸屬。 一個人的生命也要經過三個階段才能活得完整。我們的生命應該從簡單開始,進入複雜,然後再回歸到更高層次的簡單。童年時期我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父母幫我們遮擋外界的風雨,因此再清貧的生活也顯得溫馨,生命充滿了童真和歡樂,心靈充滿著探索世界的渴望,生命中沒有任何爭權奪利的陰影;後來我們進入了複雜的社會,生命和思想一下子無所適從,變得無助而困惑。社會的黑暗使我們心寒,生存的競爭使我們計較,利益的爭奪使我們陰險,別人的傷害使我們惡毒。童年的歡樂變成了童話,生命之路越走越窄。很多人在這一層次再也沒法自拔,靈魂越來越平庸,心靈越來越封閉,對金錢和權力的貪欲使大多數人喪失了追求幸福和快樂的能力。一個人最終是否能夠獲得幸福,要看這個人能否走出第二層次進入第三層次,那就是回歸簡單的生活。此時的簡單已經不再是童年時的簡單,而是經曆人生風雨之後的豁然開朗,就像雨後的晴空,生命一碧如洗,境界高遠開闊。陶淵明是達到這種境界的典型代表。 世界上的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蘇東坡通過學禪,以為自己達到了生命的第三種境界,世俗的感情和繁雜已經不能再動搖他。所以就給佛印禪師寫了一首詩:“稽首天外天,豪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所謂的“八風吹不動”,就是人世間的得失謗毀等已經對他沒有影響。寫完詩後,蘇東坡讓來人把詩歌拿到長江對麵交給佛印禪師,佛印在詩上批了“放屁”兩字,又讓來人帶回給了蘇東坡。蘇東坡一看氣急敗壞,渡江前往金山寺,找佛印理論。船到岸邊,佛印早就在那裏等候,對蘇東坡說:“你不是已經‘八風吹不動’了嗎,怎麽‘放屁’兩個字就把你吹過江來了呢?”蘇東坡已經是一個悟透人世滄桑的高人,依然被別人的情緒所左右,可見我們要達到生命豁然開朗的境界,還需要很多的修煉。 生命永遠像童年一樣簡單,是淺薄;生命陷入世俗的紛爭,是庸俗;生命從紛爭中得到解放,是覺悟。覺悟後才能進入王國維所描述的第三種境界。
|
|
習慣的陷阱 [2004-4-15 14:41:28] |
| | | | 作者:俞敏洪 來源: |
|
從前有一頭騾子,自小就在磨房裏拉磨,日複一日繞著石磨兜圈子,十幾年如一日,勤勤懇懇。有一天,它終於老得再也拉不動石磨了。主人覺得它勞苦功高,決定把它放養到曠野之中,讓他在綠草地裏自由自在地度過餘生。但這頭騾子從來就沒有享受過藍天白雲下的自在生活,它已經失去了作為動物融入大自然的天生本領。在如此寬闊的天地中,這頭騾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吃飽以後,繞著一棵樹不斷地兜圈子,直到最後死在這棵樹下。 我們很多人,過著和這頭騾子一樣的生活。從小我們就養成了各種各樣的習慣,並且被這些習慣所左右,不假思索地按照自己的習慣去做事情。有人說性格就是命運,其實習慣才是決定命運的關鍵。人是順著自己的習慣活動的,就像物體順著自己的慣性運動一樣。人在習慣之中生活有一種很舒服的感覺,而且這種感覺和生理上的舒服直接相關,就像抽煙和吸毒一樣,很容易上癮,明明知道這樣下去對自己沒有好處,卻依然經不住誘惑繼續下去。 最可怕的還不是我們擁有什麽樣的習慣,而是進入某種惡習卻不自知。把青蛙放在開水中,青蛙會迅速跳出來,但把它放在冷水中慢慢加熱,青蛙就會感到很舒服,直到最後燙死在裏麵。我們身上的很多不自覺行為,就像青蛙所處的水一樣,在慢慢加熱:在學校裏,隻知道背誦答案卻不知道如何獨立思考的習慣,使我們失去了重要的創造能力;在工作中,隻知道服從卻不知道如何提出更好意見的習慣,使我們失去了很多發展機會;在生活中,天天上網聊天看電視連續劇的習慣,使我們失去了很多專心致誌完成重要事情的時間,最後,我們這輩子平庸地來,平庸地去。 請在某個寧靜的夜晚坐下來,拿出一張白紙,一支筆,總結一下你生活中的成功和失敗,尋找一下成功和失敗的根本原因,把這些原因一條條清晰地寫下來,再把你生活中所有的習慣寫下來,看看哪些習慣是好習慣,哪些習慣是壞習慣;如果自己想不清楚,就把了解你的好朋友請過來,幫你一起寫下來;你的朋友常常比你更了解你,他們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你的優點和缺點。當你把成功的原因和好習慣列成一欄,把失敗的原因和壞習慣列成一欄以後,你會吃驚地發現,你的好習慣就是你成功的原因,而壞習慣也正是你失敗的原因。 人比騾子偉大之處在於我們是自覺的動物,我們可以有自知之明。當我們發現壞習慣是阻擋生活成功的攔路虎後,可以不遺餘力地清除它們;當我們發現我們正像騾子一樣在原地繞圈時,我們應該走向遠方的地平線,堅信那裏有不同的風景在等待著我們。亞裏斯多德說過:優秀是一種習慣!如果說人是習慣的動物,而習慣又是我們的命運的話,那就讓我們先養成優秀的習慣,再讓優秀的習慣引導我們走向生命的旅程吧。
|
|
因為別人,我們活得更好 [2004-4-15 14:40:31] |
| | | | 作者:俞敏洪 來源: |
|
一個廚師做出了美食,如果隻是為了自己享用,那將沒有任何快樂可言,隻有當別人品嚐並讚美他所做出的美食時,他才會感到無比的快樂和美好;一個人買了一束玫瑰花,如果隻能送給自己,那意味著他的生活一定冰冷孤獨,玫瑰花也會因此黯然失色。因此,不管你如何強調為自己而活,你實際上是為別人活著。為別人活著有什麽不好嗎?沒有,不但沒有什麽不好,而且真的很美好。我們在世界上活著,就是為別人做點事情或者讓別人為我們做點事情。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融入這個社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尤其是被我們熱愛的人認可,這就是我們生命的全部本質和意義,也是我們生命能夠成長的全部秘密。 大學時代,青春呼喚著我們去凸顯自己。我們像雄性的鳥類,用彩色的羽毛來裝扮自己,總希望自己比別人更有吸引力。我有個同學,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每天早上跑到女生宿舍前麵的樹林中去拉小提琴,直至被女生們集體喝止,淪為我們晚上熄燈後永恒的笑料。大學最後兩年再也沒有聽過他拉小提琴,但他每天仍早早外出,我們以為他去跑步,直到有一天聽到他用流利的美語和外教交談,我們才知道了他每天早晨的秘密,油然而生欽佩。當然他很快成了女生們追捧的對象,因此也增添了我們的幾分嫉妒和惆悵。生命就這樣成長起來了。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別人的關懷和鼓勵,就像花的成長需要園丁的澆灌和修剪一樣。有時你對別人的一點關懷能使別人命運改變,有時別人對你的一點關懷能使你從此與眾不同。一個來自農村、家庭貧困的男大學生,在周圍來自大城市的同學的對照和壓力下,深感自卑;由於精神狀態極其不好,期末考試三門不及格,麵臨退學的危機,絕望中直想了斷自己。同班的一位女生得知此事後,出於同情買了一束鮮花去看他,說了一大堆他的優點,並告訴他很多女生對他都有好感,隻是因為他深沉嚴肅不敢與他接近。女生走後,男生精神大振,立刻拿出教科書複習,在開學時終於全部補考及格,並且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畢業時成了全班最優秀的學生,拿到了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的獎學金。出國前,他請那個女生吃飯,向她表示感謝。女生告訴他,當時她說那些話隻是為了安慰他,但是現在他真的具備了當時她所說的全部優點。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有很長一段時間需要被愛護、被鼓勵和被幫助。在接受別人幫助和鼓勵的同時,我們也應該主動去幫助別人。請記住:不管你有多麽艱難,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很多比你更加艱難的人,他們需要你的幫助和鼓勵。因為你的出現,他們的生命將會從此變得更加美好。
|
|
人沒法自己活著 [2004-4-15 14:39:00] |
| | | | 作者:俞敏洪 來源: |
|
有一個人想要知道天堂和地獄到底有什麽區別,請求上帝對他解釋清楚。上帝一言不發,帶著他去參觀天堂和地獄。他吃驚地發現天堂和地獄完全一樣,都有著陽光和微風,都有著綠樹和草坪。所不同的是在這兩個地方生活的人群:天堂裏的人一個個健康快樂,相互友愛,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而地獄裏的人一個個麵黃肌瘦,互相撕打,眼中流露出貪婪和仇恨的神色。於是他詢問上帝這兩群人為什麽會如此不同,上帝帶他去了天堂和地獄的食堂,結果他發現天堂和地獄的食堂也完全一樣,設施一樣,飯菜也一樣,每人都用一把比自己的胳臂要長得多的勺子吃飯。因為勺子太長了,所以沒有一個人能自己喂自己吃飯。天堂的人互相幫助,把勺子裏的飯菜喂到對方的嘴裏去,因此每個人都吃得飽飽的;而地獄中的人隻想往自己的嘴裏喂飯,結果由於勺子太長吃不到,所以餓得麵黃肌瘦,痛苦不堪。 天堂和地獄的區別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大。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麵臨著天堂和地獄的選擇。當我們在生活中選擇和別人和睦相處,互相幫助,互相合作時,我們的生活就變成了天堂;當我們選擇貪婪、掠奪、霸道、獨占、自私時,我們的生活就變成了地獄。沒有一個人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活一輩子。每時每刻,我們都在享受著別人所創造的各種科學和文化成果,都在享受著別人偉大的心靈所帶給我們的精神滿足。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幾乎每一樣東西都是別人智慧和勞動的結晶。有時候人們對於使用別人所創造的東西太習以為常了,以至於經常忘記了感激。一顆不知道感激的心是殘酷的心。同樣,一顆不知道給予的心是自私而蒼白的心。當我們痛苦和悲傷時,我們總希望別人能夠分擔和理解;但當我們擁有財富和資源時,我們卻總是想獨自享用。世界上的很多道理本來十分簡單,由於我們被貪欲和自私所蒙蔽,所以經常忘記了生活中什麽最重要。在我們隻知道獨占時,我們已經失去了整個世界。 我們總是在別人的幫助和支持下才能順利地度過此生。父母給我們以真愛,兄弟姐妹給我們以親情,同學給我們以友誼,朋友給我們以關懷,老師給我們以知識,同事給我們以理解;家庭給我們以溫馨,學校給我們以快樂,劇院給我們以激情,球場給我們以狂熱,公園給我們以寧靜;還有那海邊的橄欖樹,以及樹下長裙飄逸的姑娘給我們帶來的無限遐想和憧憬。在我們不斷吸取別人給我們的身體和精神營養的同時,千萬別忘了把自己的智慧、思想、友情、愛心和別人分享。當別人需要你時,千萬別忘了伸出你充滿愛意的雙手——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人需要你,就象你永遠需要別人一樣。
|
|
寓言七則 [2004-4-15 14:37:21] |
| | | | 作者:俞敏洪(Peter Pan整理) 來源: |
|
在新東方的學習結束了,自己也從祖國的心髒首都回到了這個江北小城。好笑的是,一個月寒假班的學習雖然結束,但腦子裏成天想的不是老師講的那些習題和語法,反而揮之不去的是俞敏洪老師講座時的那些故事。現在把這些故事轉述如下,和其他朋友們分享。 一、在哈佛自殺的中國留學生 俞敏洪在講座中說: 人在各種能力之外,還需要具備一種能力,這就是心理承受能力。 什麽是心理承受能力?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些麵粉放上水揉一下,然後一捏麵粉很容易會散開,但是你繼續揉,揉了千遍萬遍以後,它再也不會散開了,你給它拉長它也不會散架,它隻會變成拉麵,這是因為它有了韌性。 人進入社會的過程就如同一團散的麵粉,然後被社會不斷地揉最後變成非常有韌性的過程。也就是說你的心理承受能力要經過不斷的鍛煉直至最後成熟的過程。“蹂躪、折磨、壓迫、挫折”等詞都是形容對人的某種考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鍛煉出來了,遇到失敗和痛苦你就能夠承受,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你就承受不起這個壓力。 在國外有不少中國留學生自殺的現象發生,我去年去哈佛大學的時候,就聽說哈佛大學計算機係的一個中國學生自殺的消息。他自殺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在哈佛無論怎樣努力老是考不了第一名,常受到教授的指責,他承受不了這種壓力,最後自殺了。悲劇的原因隻有一個,就是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如果沒有承受失敗和孤獨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使去了哈佛你也可能失敗,而且失敗到一敗塗地。 自殺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你死了以後地球照樣轉,陽光依舊燦爛,不轉不燦爛的隻是死去的你。如果你活著,你就會發現,無論發生多大的事情,隻要你勇敢努力地活下去,世界上的一切美好都是為你而準備的:科羅拉多大峽穀的壯觀等著去看,尼亞加拉的瀑布等你去看,拉斯維加斯的風光等你去看,中國的長城等你去爬,而隻有你勇敢地活著你才能去欣賞這些美好的事物。 所以,我們做人必須要有一個信念,在你最失敗的時候你要想到,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是為你而存在的,總有一天你會見到這些美好的東西,這樣你就有了活下去的勇氣和奮鬥的力量,就具備了心理承受力。 二、人為什麽要向狼學習? 俞敏洪在講座中說: 一個人必須要具有與人打交道的能力。這個能力非常非常重要。為什麽要學習與人打交道?我們看看狼是如何生存的就會知道其重要性: 人要學會象狼群那樣地“團隊生活”。狼有三個特點: 一是狼即使剩下最後一條的時候,它也會勇往直前地去掠取食物,也就是說它具有勇敢性和進攻性。 二是狼的群體性,很少有一條狼單獨掠取食物的時候,所以即使老虎看到狼群也會退避三舍,這就是群體的力量。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有所作為,他必須要認識到群體力量的重要性,並且要學會如何利用群體的力量,這樣,狼就能與山中之王老虎抗衡。 三是狼的淘汰機製。當狼群中的頭狼老了的時候,年輕的狼會把它從頭狼的位置上拉下來,這樣才能保持整體狼群的強大。人也是一樣,要想成大事,首先要勇敢,其次要能團結別人一起做事,最後他要能排除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這樣你不會平庸。 三、大猩猩頭領 俞敏洪在講座中說: 其實出國不出國並不重要,並不能以此決定一個人的地位和價值。重要的是一個人如何把握中國機會的能力。有一次我和聯想集團楊元慶一起聊天,我們兩個偶然發現我們都考過TOEFL和GRE,但是我們都沒有出國留學,都是在中國經過自己的努力也取得了成功。所以說人最重要是要鍛煉自己的能力,鍛煉自己確定目標的能力,鍛煉自己的競爭能力,鍛煉自己的技術能力,鍛煉自己與人打交道的能力,鍛煉自己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能為了一個目標去拚命地奮鬥,最後取得成功。有這些能力,哪怕有一天你走入非洲叢林之中,你第二天也會變成一群猴子或大猩猩的頭領。如果你沒有這些能力,即使把你放到社會的最上層,你也會被別人一腳踹下來,並且摔得粉身碎骨。 四、新東方背單詞與愛迪生做燈泡 俞敏洪在講座中說: 生活中的失敗有很多,就拿你們正在苦苦奮鬥的背單詞來說。你學了一個單詞,你背了十遍都沒有記住,背了十一遍才勉強記住,實際上你前麵背10遍的過程就是一種失敗,你忍受了前麵十遍的失敗才贏得了十一遍的成功,你就會永遠記著這個單詞。所以說失敗可以無數次地重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