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奧爾鬆(Ny-Ålesund)——世界最北端的定居點之一
新奧爾鬆(Ny-Ålesund)被稱為世界最北端的小鎮, 嚴格講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居民定居小鎮, 因為住在這裏的都是各國北極研究站的科考人員, 並非普通居民。。。
Cruise的最後一天, 我們來到這裏。
1、雪線之上,踏上陸地
清晨, 遊輪靜靜靠岸, 這是10天來遊輪第一次真正靠岸, 我們不再需要Zodiac就可以上岸了。
腳下是雪和碎石混合的灘塗,遠處則是一排低矮的木屋、一根根雷達天線、一麵永不下垂的挪威國旗。這就是新奧爾鬆 (Ny-Ålesund)——世界最北的定居點,也是科研極地的前哨。
這裏沒有人聲鼎沸,沒有咖啡香氣,沒有商業招牌。這裏是無線電靜默區,手機沒有信號。我們進入了一個與世界大部分規則不兼容的地方。
這裏也有一個Hotel,哪些人會“住”在 Ny-Ålesund 的Hotel? 北極科研人員、 技術支持人員、科考人員、國際項目訪問學者。。。反正不是給遊客的。
2、商店、郵局與記憶
小鎮並沒有對我們完全關閉。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那間被稱為“世界最北” 的小商店。木門推開,裏麵有明信片、羊毛帽、地圖、巧克力,還有貼在牆上的舊照片——黑白色的礦工、飛艇、破冰船、早期科學站。
和大家一樣買了幾張明信片也寄出了明信片,買了一個透明的玻璃北極熊,又買了一件帶有極地特色的T恤算是作為紀念。排隊時付款時,有種恍惚的感覺:在距離北極點不過千餘公裏的地方,我竟然像在一家超市裏一樣完成了一次日常生活的重現。
郵局的信箱就在一牆之隔。投入紅色郵筒,那便是這個世界上最北端寄出的信了。
在數字瞬發的今天,從世界最北端寄出一封紙質信片,算是對快文化的一次“優雅反叛”, 也是極地之遊最好的紀念。
(後記:我大約10天後, 收到了自己寄出的明信片)
3、博物館與飛艇
新奧爾鬆(Ny-Ålesund)博物館,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是這座北極科學小鎮最具人文深度的空間之一。陳列人類百十年的探險史和科研簡史,
在這座全世界無線電靜默最嚴格的小鎮中,博物館本身成為唯一“說話”的地方。
門口沒有售票員,隻是掛著一塊寫著多語種的歡迎牌。
館內空間也不大,但展出的內容卻令人肅然。後來知道運營方:由 Kings Bay AS 與挪威極地研究機構合作維護。
煤礦時期的曆史遺跡: 玻璃櫃裏擺著當年使用的儀器模型、毛皮衣、煤礦工人用過的頭盔與鏟子。
北極探險史
牆上的地圖記錄了 1926 年 Roald Amundsen 與 Lincoln Ellsworth, Umberto Nobile 乘坐的飛艇 “Norge” 從這裏起飛,首次飛越北極點的航跡圖。
展廳裏也展示了北極的寒冷世界:
極光的優美
夏日24小時的白晝
4、中國黃河站與世界共居
沿著小徑向前,便是“中國黃河站”,十分醒目的建築,旁邊是一麵飄揚的小紅旗。
5. 阿蒙森–埃爾斯沃思–諾比爾 跨北極飛行(Amundsen–Ellsworth–Nobile Transpolar Flight)
飛艇桅杆 - 阿蒙森嚐試乘飛艇飛往北極的起點
那天從博物館出來, 朋友就興奮地告訴我們看到了一隻北極狐, 可惜我們在博物館裏, 沒有看到, 不過借用朋友的照片, 也算是看到了這隻可愛的小狐狸。
附一張遊輪11天的行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