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蘇聯時期稱列寧格勒)位於波羅地海東角,涅瓦河的出海口, 1703 年,彼得大帝從瑞典彼得城堡海軍學院手中奪得。這是在森林和沼澤之上建築起來的城市。為俄羅斯的經濟、文化、政治、交通中心,作為沙俄帝國的各代首都,已有 200 多年曆史。
現在的聖彼得堡,有著北方威尼斯之稱,連伏爾泰都讚它為“集歐洲所有城市精妙於一身的城市”。但是當年,當彼得一世用刺刀指著腳下的土地,發出建 造這座城市的時候,這裏隻是一片沼澤,人跡罕至,狼群出沒,不僅如此,新城地處邊界,位置處於瑞典人步槍的射程之內,遠離國家的中心地帶,是一片剛剛從瑞典人手中奪回來的土地,沒有任何的經濟 基礎。就是以現在的眼光看,這也是一個瘋狂極不明智的舉動,但是,彼得就是要在敵人的槍口下,大張旗鼓地建造一 個新的首都,一個出海口,為的就是縮短俄羅斯和歐洲的空間和精神距離。創造一個所謂的 WINDOW TO THE WEST.
郵輪進港時拍攝的涅瓦河三角洲
1703 年就是聖彼得堡的奠基年。彼得大帝首先在 涅瓦河 三角洲 的兔子島上修建了彼得保羅要塞,駐重兵把守,以防禦瑞典軍隊的進攻;至此,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從此納入俄羅斯版圖,創建了 波羅的海艦隊 ,俄羅斯在 曆史 上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海軍,而彼得大帝自己也當之無愧的稱謂俄羅斯的海軍之父。
如今的彼得保羅要塞,(彼得保羅要塞從未真正做為一個要塞使用,以後近300年一直是關押政治犯的監獄)。
工程的開始階段有一個傳說,說這座城市的具體修建地址是根據一隻鷹的指示確定的。那隻鷹暗示,聖彼得堡將成為一個強大的帝國中心。
如今雙頭鷹已成為俄羅斯的標誌
一個不願沉睡而且富有忍耐力,進取心的民族會創造怎樣的奇跡呢?
波羅的海附近是沼澤地,建造房屋首先必須把沼澤裏的水排幹,那裏沒有能提供木材的森林,也沒有能提供石料的采石場,所需要的木材和石料都必須從遠處運來。
於是彼得大帝下令,把全國所有的石頭運到這裏充當地基,其他任何地方禁止用石頭蓋房子;此外,從外地來這裏的船隻也要交納稅金,而所謂的稅金其實並不是錢幣,而是隨船運來的石頭。按照當時的規定,大船要攜帶 30 塊,小船要攜帶 10 塊,每塊不小於 10 磅。否則不準靠岸。
彼得大帝親自領導艱巨的城市修建工作,從國外請來建築專家,龐大的施工隊伍是由農奴,士兵已及瑞典和韃靼的俘虜所組成的。這項工作與其說是一項正常的建築工作,還不如說是一種苦役。許多人死於這種 “ 苦役 ” ,逃跑的人也很多,當局便不斷從農奴及民眾中抓來新的勞動力填補施工隊伍。
後人感慨道:聖彼得堡城就坐落在眼淚和屍骨山上!
曆經艱辛,到了 1712 年,聖彼得堡成為了俄羅斯的首都, 成為了新的政治中心。 1721 年,聖彼得堡街上開始點上了路燈,這是一種嶄新的生活,整個俄羅斯,除了聖彼得堡,無處可見。
1725 年,也就是彼得大帝執政的最後一年,聖彼得堡的居民已達 7 萬,占當時俄羅斯城市總人口的八分之一。前來貿易的外國船隻達到 180 多艘,聖彼得堡真正成為了一個新興的貿易中心。
短短的 20 年,無論功能還是氣質,聖彼得堡都具有了作為首都的資格。此後 214 年,她一直是俄羅斯的首都。
普希金驕傲地說: “ 天意要我們在這裏,開一扇窗戶麵向歐洲,叫我們在海邊牢牢站立。 ”
普京總統認為:聖彼得堡曆來是一個開放的城市,是整個歐洲的一部分,是理解俄羅斯的橋梁。
如今的聖彼得堡是俄羅斯重要的教學和科研中心之一,這裏擁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個科研機構,其中包括彼得大帝時代建立起來的科學院。聖彼得堡也是俄羅斯僅次於莫斯科的第二大工業中心和重要的海港和造船基地。 - 摘自百度百科
另外聖彼得堡因其地處北緯60度,仲夏時節,日照近20個小時, “ 白夜 ” 是聖彼得堡的奇觀。它通常發生在6、7月間,在夕陽西下與旭日東升之間隻有短暫的若明若暗的間隙,人們無需掌燈,便可在街上讀書看報。可惜我們 8 月去時,已經看不到所謂的“ Midnight Sunset” 了。
英雄的城市
在俄羅斯曆史上,聖彼得堡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二戰期間,這座城市被德國法西斯軍隊圍困900天,寒冷和饑餓奪走了幾十萬人的生命。但英雄的聖彼得堡人民 依靠自己的勇氣、意誌和信心守護著自己的城市,德軍始終未能踏進城門一步,直至取得了反圍困的勝利。衛國戰爭後,蘇聯政府授予聖彼得堡 “ 英雄城 ” 的榮譽稱號,聖彼得堡人的精神也成了 俄羅斯民族精神的象征。
曆史上聖彼得堡市三易其名。最初沙皇彼得大帝將它命名為聖彼得堡( 1703-1914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俄羅斯同德國是 敵對國,因為聖彼得堡的 “ 堡 ” 字是源自德語發音,當局決定把城市改名叫彼得格勒, 1924 年列寧逝世,城市改名為列寧格勒,( “ 格勒 ” 就是俄語城市的意思)。直到 1992 年 1 月,為了給城市重新 命名,聖彼得堡市又舉行了一次全名投票。結果,大多數人讚同改回聖彼得堡老名。這樣做,一是為了紀念彼得大帝,同時,也標誌著蘇聯時代的結束!
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一般被認為是俄國最傑出的沙皇 。他製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國變成一個列強國的主要因素。
俄國沙皇的寶座同其他國家的王位一樣,要登上它必須付出血的代價。而俄國的皇位也許更為血腥!
沙皇的寶座 (攝於彼得宮 Peterhof Palace)
彼得儀表非凡,高大魁梧(至少有 6 尺 6 寸),精力充沛,瀟灑歡快,非常具有領袖的魅力。上麵的畫像多少也顯現了彼得魅力。但是他時常發脾氣, 飲酒過度時就大發雷霆。彼得除了政治和軍事才能外,還對 射擊 、 印刷 、 航海 、 造船 等做過研究。 (順便提一句,旅途中但凡提及彼得大帝,我們的導遊都是以一種崇敬,讚美的語氣,可見彼得大帝在俄國人心中的地位之高,畢竟彼得大帝造就了沙俄的一段輝煌曆史!)
為吸取西歐文化,彼得大帝於1697 年隱姓埋名遊曆 英國 、 荷蘭 、 德國 各地 18 個月。這可以稱之為一次革命性的事件,要知道,彼得是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去的歐洲,而不是以沙皇的身份。那時的俄國,完全封閉, 沙皇實際上意味著上帝的化身。可突然間,上帝變成了荷蘭人,德國人的學生。。。
青銅騎士 - 葉卡捷琳娜大帝獻給彼得大帝的禮物。
作為一位傑出的帝王,軍隊方麵,彼得大帝最重要的動作是改革軍製。(俄羅斯以前使用的是蒙古軍製)。首先征召年滿十五歲的青年組成名為達特勤的誌願軍。先受訓,後終身服役。直至 1874 年才改變。另一方麵不斷製造與買武器。
外交方麵,為獲得出海口而與 瑞典 、 土耳其 交戰。為取得戰爭勝利,實行富國強兵的政策,在財政和行政改革中一麵立足於 農奴製 ,一麵盡量發展經濟,振興教育,刷新文化。 1708 年實施地方機構改革,在全國各地設省。 1711 年設立 元老院 ,改革貨幣製度。建設新的都城 聖彼德堡 並於 1712 年 遷都至此。 1718 年 設立參議會。 1721 年 廢黜 大牧首 ,代之以宗教事務管理局。經過彼得一世改革 ,到 1721 年 與瑞典和談時,俄羅斯已經成為麵貌一新的歐洲強國。
彼得結過兩次婚。他 17 歲時與尼多克亞結婚,他倆隻在一起生活了一周的時間。彼得26 歲時把她送進了一所修道院 。 1712 年彼得與她離婚並同葉卡捷琳娜結婚。第二個妻子葉卡捷琳娜是一位出身寒微的 立陶宛 女子,兩人生活幸福,生有 9 個子女,可惜除了安娜(嫁到德國,彼得三世的母親)和伊麗莎白兩人之外均未活到成年。彼得與他的原配夫人有一個兒子叫亞曆克西斯 ( Alexei ) ,但是父子倆的關係也相當惡化。 1718 年亞曆克西斯被捕入獄,遭受嚴刑拷打,最後死在獄中成為彼得保羅要塞中第一個死亡的政治犯。彼得大帝1725 年初逝於聖彼得斯堡,終年52 歲。他的繼位人是他的遺孀葉卡捷琳娜(不要與 葉卡捷琳娜大帝 混為一談)
葉卡捷琳娜大帝 ( Catherine II 或 Catherine the Great ):
俄國曆史上能和彼得大帝一樣被稱之為大帝的隻有葉卡捷琳娜大帝!
葉卡捷琳娜女皇,德國人, 14 歲隨母親來到俄國,在一場政治婚姻中嫁給了俄國女皇伊麗莎白的侄子彼得三世,並皈依俄國東正教,成為俄國王位的繼承人。 1762 年,彼得三世被殺,葉卡捷琳娜迅速登上俄國女沙皇的寶座,自此大刀闊斧,力行革新,掌控與操縱這個以男性為主的世界達三十多年之久。因治國有方、功績顯赫,其才幹與名氣聞名海內外,成為俄國人心目中僅次於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堪稱為女中豪傑! 被尊稱為 “ 葉卡捷琳娜大帝 ” 。
Catherine II
附注: 俄羅斯皇帝和沙皇 (彼得大帝之前的,略去不談,我加了相應的英文名字):
1682 年 —1725 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Peter The Great )
1725 年 —1727 年,葉卡捷琳娜一世 Catherine I 彼得大帝的妻子,不要和葉卡捷琳娜大帝相混。)
1727 年 —1730 年,彼得二世 ( Peter II 彼得大帝的孫子)
1730 年 —1740 年,安娜 · 伊萬諾夫娜 ( Anna, 彼得大帝的侄女 , 其父 Ivan V was the co-Tsar with Peter the Great. 安娜在堂弟 彼得二世 死後即位。 1740 年去世。帝位傳給她的外甥女之子 伊凡六世 。)
1740 年 —1741 年,伊凡六世 ( Ivan VI, 安娜的外甥女之子)
1741 年 —1761 年, 伊麗莎白一世( Elizabeth, 彼得大帝與葉卡捷琳娜一世的女兒,於 1741 年因宮廷政變推翻 伊凡六世 而即位)
1761 年 —1762 年,彼得三世 ( Peter III, 彼得大帝的外孫,葉卡捷琳娜大帝的丈夫,被妻子葉卡捷琳娜二世廢黜)
(羅曼諾夫王朝的荷爾斯泰因 - 哥道普分支開始)
1762 年 —1796 年,葉卡捷琳娜二世( Catherine the Great, 葉卡捷琳娜大帝)
1796 年 —1801 年,保羅一世 (Paul I, 葉卡捷琳娜的兒子,生父的身份有曆史爭議。 順便瞎扯一句,保羅一世如果不是彼得三世的兒子,那麽羅曼諾夫王朝此時就已經滅亡了。想想吧,從保羅一世開始,以後的沙皇其實是俄國某個軍官和德裔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後代,和羅曼諾夫家族沒關係呢。)
1801 年 —1825 年,亞曆山大一世 (Alexander I, 葉卡捷琳娜的孫子 , 保羅一世 長子,父親被殺後即位)
1825 年 —1855 年,尼古拉一世 (Nicholas I, 亞曆山大一世的弟弟, 保羅一世 第三子,於行將戰敗時突然去世。也有服毒自殺的傳說。)
1855 年 —1881 年,亞曆山大二世 ( Alexander II, 尼古拉一世 的長子)
1881 年 —1894 年,亞曆山大三世 (Alexander III, 亞曆山大二世 次子)
1894 年 —1917 年,尼古拉二世 ( Nicholas II, 亞曆山大三世 的長子)
羅曼諾夫 (Romanovs) 王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