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談新加坡對‘全球華人社會軟實力’的貢獻

(2009-07-07 20:41:49) 下一個

  “軟實力”這個概念曾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在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他認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所體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和價值觀念、社會製度、發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識形態等的吸引力所體現出來的“軟實力”。

  
概念一經提出,得到世界各國積極響應。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去年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文化軟實力”。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文化軟實力”肯定將獲大力培植。國家的軟實力包括價值觀、社會製度、發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識形態等,中國國家軟實力到底能給世界帶來多大影響,有待觀察。

  在《聯合早報》名人演說係列2008上(67日,新達城),第一次聽到《亞洲周刊》總編輯邱立本先生提出的“全球華人社會的軟實力”,讓我覺得這個概念是站在華人的民族立場,拋開了國家和意識形態的範疇,從而拓展的華人文化、價值觀。

  地理意義上的華人應包括中國大陸的中國人,也包括台灣、香港,新加坡和在其他國家的華人。文化意義上的華人信仰儒家、法家的思想:盡管中國大陸、新加坡、台灣、香港的社會製度、發展模式等均不相同。

“非西化”的發展模式

  既然新加坡是華人的主要集聚區之一,那麽新加坡在“全球華人社會的軟實力”的培育推廣過程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我們不應該讓新加坡承擔重任,去推廣那沉澱了五千年的華人文化,不應要求新加坡能像中國大陸那樣去全麵研究、掌握華人文化的精髓。

  1991年新加政府在經過國民反複討論並經國會批準,發表了《共同價值觀白皮書》,《白皮書》推出了力圖為新加坡國內各民族、各階層、不同宗教信仰的民眾所共同接受和認可的五大“共同價值觀念”,即:國家至上,社會優先;家庭為根,社會為本;關懷扶持,同舟共濟;求同存異,協商共識;種族和諧,宗教寬容。

       五句話、40個字,其精髓和靈魂,都是儒家的忠孝、仁愛、禮義、廉恥思想,隻不過是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對儒家思想作了改造。從新加坡的社會穩定和諧、經濟發展成功,難道這不是新加坡對傳統華人文化的發揚光大嗎?

  新加坡麵對西方社會的文化滲透,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不變,並且力圖用傳統的儒家文化來消解西方文化的消極影響,成功建立了一套“非西方化”的發展模式,為華人社會提供了一道有益的啟示。

  這就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甚至是西方文化並不都是矛盾的,不相容的。相反,如果對傳統文化改造得得當,利用得得當,將會使華人集聚的社會避免出現西方社會價值觀中的種種弊端。

  以此說來,其實新加坡已經是推廣華人價值觀的排頭兵了。

 在世界上作出貢獻

  新加坡始終如一地用自己的“軟實力”展現自己,在國際舞台上受到尊敬,讓世界所認識。新加坡人是誠實善良的,是樂於助人的,在道義上贏得了很多朋友,影響了他人。在世界範圍內廣泛開拓商機的同時,也把屬於“軟實力”的東西帶了過去。

  總之,保有“華人社會的軟實力”在世界格局中的滲透和融合,對持有不同社會製度、發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識形態的華人集聚的國家和地區都將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培育和發展華人社會的軟實力,也是全球華人的責任和義務。

  我們可以預見到的是,以新加坡的聰明才智,以新加坡對國際事務認識的敏感度,在“華人社會的軟實力”的培育和滲透方麵,新加坡能夠作出貢獻,並會做得越來越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Quarx 回複 悄悄話 "新加坡人是誠實善良的,是樂於助人的".

Are you joking??? Don't U know how dirty politics could be?!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