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遇而安

看上去老實本分的我,卻漂個不停,從鄭州而北京,從北京而加拿大。目前定居在中部一個城市。學不優也不仕,性溫良而常自省。
正文

《黑土地上的農業試驗》

(2008-08-13 07:19:13) 下一個
溫尼伯是加拿大中部的一個城市,一個充滿田園風光和自然原始景觀的地方,同時,也不妨礙它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兩者結合得非常完美,主要得益於該城市的主要產業中沒有汙染排毒的。
農業是這裏的主要經濟部門,加拿大小麥品質優良,蛋白質含量高;新開發的經濟作物加拿大油菜籽,也有很好經濟價值,都成為出口主打產品。特別是加拿大油菜籽,就是在這裏的大學農學院培育成功的,更是他們津津樂道的。

這個高緯度的地方,土壤接近東北黑龍江的黑土地,粘度更勝於黑土地,腳踩在田裏,鞋一粘一粘的,鞋底泥巴甩也甩不掉。住家院子裏大部分是草地,土地裸露的隻有一塊三步田,寬長隻夠走三步的。四月份的時候,嫩草鬱鬱蔥蔥已成了氣候,看著那塊光禿禿的荒田,心裏癢癢地就想來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先從最簡單的開始,埋下去好幾頭眼看就要發芽的蒜瓣,開始幻想著蒜苗回鍋肉、蒜薹肉絲,以至豐收的大蒜了。土黑的,粘的,手象剛修完了車。天天看,隔幾天澆澆水,這樣過了兩個星期,雜草都長高了,蒜苗一點影子也沒有。心急了,幹脆挖開看看,蒜也沒了,好像從來沒放進去過。
找到一包白菜籽,說是要在比較暖和的七、八月份種下去,就疑心是不是我的大蒜都凍死了。可是七月份草長日高的時候把白菜籽種下去,也沒收獲到包裝袋上印著的翠綠鮮嫩的中國白菜,和大蒜一樣,連苗都沒看到。

房東太太也來種東西,撒了草莓籽、黃瓜籽和西紅柿籽,倒是都有所收獲了,雖然草莓西紅柿小,黃瓜又短又粗,不過吃起來還是自然味。

兩次失敗的種植,讓我對黑土地也產生了懷疑,怎麽光進不出阿。也許地不同,種的東西就不同吧,要不然,大學農學院的玻璃溫室裏也用不著夜晚燈光通明來做育種研究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