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遇而安

看上去老實本分的我,卻漂個不停,從鄭州而北京,從北京而加拿大。目前定居在中部一個城市。學不優也不仕,性溫良而常自省。
正文

《追憶紅河穀》

(2008-08-13 06:58:59) 下一個

可能大多數40歲以上的中國人對加拿大的認識曆程和我一樣,先是學習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而認識了一名加拿大醫生,然後就是在80年代初期聽非常流行的蘇曉明演唱的加拿大民歌《紅河穀》,知道了加拿大有這麽一個地方——紅河穀(Red River Valley)。

“人們說你就要離開村莊,我們將懷念你的微笑。”

為什麽要離開村莊?這首歌跟紅河有什麽關係嗎?紅河穀到底在哪裏?是什麽樣子?細究起來,好多未解之謎纏繞著這首歌,隻是我們沉浸在了其優美旋律之中,沒想過,或者是沒條件來想這些問題。來到加拿大做訪問學者,特別是來到曼尼托巴大學,知道真有一條紅河繞過學校,穿過省城溫尼伯市之後,我有了好奇心探究這條紅河是否和那首歌有什麽關係,順便挖掘一些故事,解釋那些問題了。
問了一些年輕人,均茫然不知,有的能告訴我這條河是從南向北流的,也就是從美國流過來的(跟我最初的感覺正好相反);有的幹脆不知道紅河穀這首歌。後來問我的房東,以及在網上查一些資料,才知道了個大概。

根據加拿大民俗學家艾迪斯的考證,這首歌起源於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在加拿大現在曼尼托巴省這個地方平息叛亂的英國軍隊中間,應該是向當地人學來的。那個時期,在加拿大現在的曼尼托巴省這個地方,爆發了著名的混血後裔反抗英殖民統治的鬥爭。早先的歐洲移民已經在這塊土地安居樂業,並且與當地的土著居民(北美印第安人)通婚,混血後代比較普遍了。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利益主張,不願意受到外來力量的支配,即使這外來力量是來自他們祖先的國家和民族。最終叛亂被平息了,1870年,曼尼托巴正式加入加拿大版圖。但是當地人的利益也得到了充分的照顧和尊重。直到今天,曼尼托巴省的稅賦還是最輕的。另外還有好多其他的法規體現了這一點,比如當地人非商業目的的垂釣是可以不用申領執照的,等等。

這首歌的歌詞的早先版本被認為是有政治問題的(對當時統治者而言),它反映了參加鬥爭的混血勇士離開美麗富饒的家鄉,女朋友或者是妻子與其告別時的悲哀心情。

“走過來坐在我的身旁,不要離別得這樣匆忙,要記住紅河穀你的村莊,還有那熱愛你的姑娘。”
也許這首歌的來源是無奈和悲哀的,帶著淡淡的憂愁,有著現實的痛苦和反抗。但是,流傳至今,我們也許已經忘掉了她的曆史,而隻記住了這首歌本身。回想起這首歌,就會沉浸於其優美婉轉,而略帶悲傷的旋律中,沉浸於其歌詞對往事的懷念、對自由的追求、對親人的牽掛和對美好愛情的追求當中。
紅河穀肯定是跟紅河有關係的了。

從我在大學的辦公室窗口向外望去,就能看見紅河(Red River)。她在這裏拐了一個很大的U字型彎,把曼尼托巴大學很大一部分半包圍了進去。紅河在穿過曼尼托巴省會——溫尼伯的路程中,像這樣的急轉彎簡直有無數個,我還從來沒見過有那條河流這樣調皮地一進一退之字型的流淌,像是對這個地方情有獨鍾,依依不舍。

紅河名為紅河,確實由其顏色而起,象黃河一樣,由於帶有泥沙而顯赫色。河道看上去也挺寬,一般都能有三十米,但是沒有航運、沒有漁業,冷冷清清,在同樣廣袤寂寥的北美中心大陸上流著,跟黃河的情形也很像。春季發冰淩的時候,夏季水漲的時候,最有活力,水直要漫過堤岸。原先溫尼伯市老是遭受泛水災害,後來在城市外圍修了人工分水渠,控製住了進入城市的大水。怪不得眼見河水上漲卻怎麽也漲不過堤岸呢。

紅河發源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特沃斯湖,向北進入加拿大,穿過曼尼托巴省,流進溫尼伯湖,最後匯入哈得遜海灣(Hudson Bay)。她流經的河域周圍都是平坦肥沃的黑土地,水網密布,是水利條件和土壤肥力最好的農田。

紅河穀不是山穀,而是泛指紅河流域的廣闊地區,包括美國明尼蘇達州部分和加拿大曼尼托巴省部分。由於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交通方便,確實是一塊進行農業生產的好地方,怪不得被懷念而成歌,被成歌而傳唱,大大的有名呢。

對美好的堅持和追求是永恒的。當地人早先的抗爭,並沒有被當成異端和邪惡完全剿滅,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理解、尊重和正麵回應,這首叛亂者的歌不是流傳下來了嗎?

對紅河穀懷有興趣的看來還不止我一人。當地一個中文刊物的編輯王貽良先生就給我看了他以紅河穀為題的詩,形象描繪了其四季之景。
四月春歸催碧綠,芳菲遲發怯寒霜。
平川草垛棋盤子①,黑土蛙鳴夏麥香。
落葉黃秋聽雁嘹,朔風一夜換冬裝。
紅河雪霽觀花樹,村舍炊煙曠野茫。
①注:當地牧業生產為運輸、儲存方便,將牧草編成一人寬的帶,盤卷成圓,立起來有一人多高,確實像是巨大的象棋子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