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昨天已寫了有關“六四”的幾個字,但沒敢貼到博客上,怕被說成“沒心沒肺”,畢竟二十年前的那次街頭鎮壓中有很多人流了血,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我們活著的人應永遠地記住他們。因為當年他們的心中都有著美好的願望,然而……
剛在網上看到一位博友寫的帖子。說當年“六四”的時候,他丈夫正在申請出國留學,“六四”的事情讓他們倆口子非常的關注。他們沒有生活在中國的北京、上海這樣的中心城市中,周圍的人對“六四”的態度與北京的人們形成反差。筆者曾問了兩位孩子在北京上學的家長,如果他們的孩子參加了反腐敗要民主的示威遊行,將如何看待?家長的回答是絕對否定的。我現在無法就“六四”發生時全國民眾的政治態度進行統計分析,但基本上可以肯定,除了中國大陸中心城市,其他地方絕大多數的民眾起碼是對大學生們的示威遊行的舉動消極,甚至反對。這就是當時中國大陸的政治現狀之一。正因為如此,北京的學生和積極參與的市民們的示威遊行和絕食鬥爭,因為得不到全國廣大民眾的響應,必然地失敗了。
在“六四”這次政治事件中還有其他政治因素不容忽視。一是當時中共領導階層分成兩派,都要就學生、市民的示威遊行整垮對方。至此中共高層遲遲不能拿出決策迅速平息示威遊行,致使示威遊行的規模越來越大,最終釀成流血鎮壓的悲劇。二是當時的示威遊行雖然提出民主的口號,但實際上參與者對西方民主製度的了解不甚了了,更談不上具備多少民主思想。其實示威者並沒有否定中國的領導地位,他們的想法基本上是要求共產黨人自己清除腐敗。衝這一點就根本不是西方民主思想的基本點。
那麽二十年後的今天,中國民眾的思想有多大改變呢?我認為不可同日而語,但如果實施西方式的民主製度,還有非常遙遠的路要走;或者說中國政治製度的逐步民主化,應該以“中國特色”的方式循序漸進。不過現在中國大陸政府層層官吏的腐敗如此之嚴重,引起的社會問題此起彼伏,我們是否還有“循序漸進”的時間?有關中國大陸民主進程的討論,在“六四”之後就開始了,甚至從“五四”運動後就展開了。現在我感到唯一我能肯定的東西就是:無經驗可循。討論了小一百年居然就是茫然地說“不清楚”,這正說明按照傳統緩慢前進了幾千年的中國,如果在政治製度上脫胎換骨談何容易。
另外,我還有一點比較明確,那就是民眾的思想意識決定政治製度的建立。西方工業發達國的民主製度能夠有效運行,就是因為有民眾基礎。
再者,我現在覺得中國大陸值得敬佩的人們應該是幹實事的。這要比好高騖遠地喊口號要好得多。
附:
曆史是一種沉澱
過了五十歲,我的睡眠就越發不好,不是睡不著,就是半夜醒來就不能再入眠。我現在的生活習慣竟然是早上三點半就悄悄起身(其實我淩晨兩點就已經醒了),上上網,看看書,然後開始一天的日子。而到我晚上九點就哈氣連天,必須上床睡覺了。人老得真快啊。
今天淩晨三點半我像往常一樣起身。外邊下著小雨,已經下了大半夜了,稀稀落落的雨聲的夜晚為什麽還不能睡個好覺?今天是“六四”二十周年紀念日啊。美國東部時間淩晨,是北京時間的下午。二十年前的這會兒,中國軍隊在北京市區對示威者的鎮壓已經基本結束。六月三日夜晚到四日淩晨,沉悶而密集的槍聲,示威者驚天動地的吼聲和火光剛剛過去;日後又有了一個年複一年的“過去”,不得不接受的“過去”,到今天整整二十年,應該是整整一代人。“六四”前後出生的人到現在都已長大成人。二十年後我已經五十多歲,兩鬢斑白。當年慷慨激昂的學生們都已四十多歲。
平心而論,我對“六四”的看法,通過二十年的思索和現實認證,已有了很大的轉變。有關政治上的看法不願在這裏贅述,隻想說自己的思路已不斷地趨向於理智。打開電腦在美國的雅虎上,赫然看見西方記者拍攝的錄像中那個隻身擋坦克的年輕人錄像,內心還是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一下,悲傷像潮水般地湧了上來。畢竟自己身臨其境,那是中國曆史上悲劇的一頁。
我曾在“六四”紀念日到來之際寫感想,但最近幾年不寫了。我真的淡忘了嗎?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咱是個老“知青”,在“上山下鄉”的年代中生活在農場九年多,接受著“貧下中農再教育”。1970年代末我一文不名地返城,知道生活又是從零開始。“文革”的結束等於宣布我們為其“副產品”――被拋棄的一代。之後我就有了一種深深的“知青”情結,覺得我們不能被遺忘,不該被遺忘。我們當年付出了自己的激情和青春。但到了“上山下鄉”四十周年紀念日時卻不得不承認,我們滿懷激情的那段歲月已經成為曆史,已經沉澱在中國曆史剛剛翻過的那幾頁中。
自己學會了不再抱怨。“過去的歲月就讓其過去”算是從曆史的眼光看待一切。有人說,要讓今後的人們永遠記住“文革”的教訓(“上山下鄉”是其組成部分之一),讓其悲劇永不重演。這話聽起來有理,但我總覺得以此為理由大聲疾呼的人們,其實是讓讀者相信他們是“對”的,至於讓“悲劇永不重演”倒成了其次。有“對”便“有錯”,甚至“有罪”。我很費解,這種“對”“錯”的爭論到底對中國的曆史進程是否有幫助?
再者,時過境遷。拿“上山下鄉”來講,今後恐怕永遠不會有這種不可思議的狂潮。從這個意義上講,您總喋喋不休地讓後人不要忘記當年的年輕人的熱血激情,到底是教育後來人,還是希望大家不要遺忘自己?既然“上山下鄉”已成為曆史,那後人不必非要緬懷。因為現在和未來有更多的艱巨使命等待著我們,特別是年輕人。曆史總要前進。
“六四”也一樣,已成為中國最新的曆史。當年中國大陸的狀況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語。經濟、政治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民眾的思想認識。希望中國進步的人們,沒有必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六四”的是是非非上,而是要注重中國的現實。誰得到了今天,才有可能得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