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499)
2010 (13)
2014 (101)
2015 (79)
2022 (1)
2023 (1)
(隨筆)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幹活的軸承銷售倉庫的生意漸漸淡下來。美國經濟一步步向衰退靠攏。今年一開年更是沒事情做。小老板臉成天陰著,看來我有可能要“走路”。咱在美國已習慣這種情況,嗨,聽天由命。真要是被Layoff,咱就去吃半年失業救濟金,然後再找活幹。美國找份工薪很低的藍領工作還是有的。我不會有小老板的憂心忡忡,沒事兒幹就看些閑書打發時間。
我手頭有兩種書刊,“讀者”(類似美國的“讀者文摘”)和“小說月報”(刊登大陸的中、短篇小說中的佼佼者)。個人感覺,“讀者”編得不如以前的耐看。情有可原,編輯們得選擇國內讀者們投稿的文摘。既然是國內讀者選的,那當然大部分都是國內的人寫的東西。而國內的作品中很多都是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的;要不然就是玩弄寫作技巧,不過“玩兒”得差點勁,雕琢的痕跡一眼就看得出來。
為什麽我喜歡看很多年以前的“讀者”呢?因為那會兒刊登的大部分文章文摘的來源都是海外(謔,咱還真“崇洋媚外”)。那些文章的質量和美國的“讀者文摘”差不多,特點是樸實無華,卻往往發人深省,引起共鳴;要不然就是從很特別的角度來看待世界;再有就是名人軼事。而現在“讀者”上刊登的文章,特別是說國內事情的,讓我感覺“淺”,或無法打動我。現在“讀者”上有個欄目,是公布一個月前(隔一期)“讀者”上讀者對好文章投票的。我也試著選擇一下相對好的文章,然後和“讀者”上公布的結果對照。真讓咱慚愧,我選的好文章和讀者投票選的有差異。看來我和國內的讀者的心態並不一樣。畢竟,我們生活在兩個不同的社會裏。
但不管怎麽說,“讀者”上還是有我喜歡的文章。很不錯啦。俗話說“眾口難調”,畢竟每個人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角度有著這樣那樣的差異。“讀者”的編輯們選擇文章要揣測哪些文章更符合更多的讀者們的口味兒。
相比之下,我對“小說月報”上的中、短篇小說否定要更多些。同樣,我認為早些年“小說月報”上的小說比現在的好(個人標準)。目前“小說月報”上的小說你得說題材相當廣泛,城市生活、農村生活的都有,包括國外題材的。在我讀後,感到相當一部分小說所表現的東西病態。表現愛情的故事總是把男女主人公描繪成“情種”,風流韻事一堆,一個個都像“公共汽車”,簡直可以說是淫亂。這種故事看得多了,不禁去問國內的朋友,現實生活中是否有這樣的事例。回答是:現在有錢人,還有演藝圈子裏的人,“情種”是比以前多。但百姓們成天忙生活,那又那麽多閑功夫去當“情種”?
另外,還有些小說專門從陰暗的角度描繪人性,好像天底下人性就是極端可惡的。這種題材的小說以城市或農村背景的都有。我這個人對生活的態度趨向於悲觀,但讀文學作品卻希望看到作家寫人性美好的一麵。然而……
現在中國大陸社會文藝商品化的傾向日趨嚴重。謀生存的作家寫這樣的作品當然是迎合讀者口味。“小說月報”的編輯們在選擇小說時,我想,擁有多少讀者群應該是條件之一。看來國內的讀者對病態的描寫獨有情鍾。是不是這樣?但願咱是毫無根據的揣測。
這幾年也從國內帶來賣得很好的小說。但大部分看了,雖不是如同嚼蠟,也確實難以恭維。太粗製濫造是一方麵;再有就是過分的煽情。可沒想到這樣“死去活來”的故事竟然會賣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