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人公德意識差?

(2009-05-28 00:52:22) 下一個
(隨筆)
  有個中國記者到美國待了一年半,回國後撰文說“不習慣國內的生活了”,主要是認為中國人公德意識差。他當然拿美國做比較。這下捅了“馬蜂窩”,網上指責聲不少,主要是認為他崇洋媚外,貶低中國人。看來他覺得委屈,跟著再來篇“中國人,你為什麽不爭氣”。意思和上篇差不多――並不是想貶低中國人,而是痛感其道德水準低。他特別提到中國是個文明古國,因而其國民形象更為重要。
 

  對此,咱首先想說,文明古國和社會公德相對差沒什麽聯係。中國五千年前就有了曆史記載,堯舜禹,夏商周,秦始皇統一中國,沿襲下來兩千年大一統的封建製度,其適應緩慢生產力發展的,維護大一統封建統治的儒教不可謂不博大精深。其中有關道德方麵的論述、標準多了去了。不過我想現在的許多西方約定俗成的道德標準,和中國的傳統道德可比性差點兒。比如,人家不隨地吐痰,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婦女優先(不能同男女平等混為一談),不過分體罰子女等等,我們中國的傳統中並不重視。中國傳統還提倡夫婦“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呢,老外的女人們幹嘛?但現在中國人日子好些了,出國旅遊的人多了,那我們該入鄉隨俗,尊重其生活習慣。再說中國有些生活習慣確實不怎麽樣。這個,就要有個教育過程,別一說就是中國人公德意識差。您要非這麽說,我們來點兒限定怎麽樣:我們中國人、西方人認同的,日常生活中的公德意識相對差。 

  其實現在很多抱怨中國人公德意識差的行為,歐美人群中也並不少見。不過我們不能跟人家比爛,而且人家畢竟是遵守自己社會中的道德規範,做得當然比我們中國人好。 

  中國人動不動就不排隊這點提得特別多。我也恨,想起1970――1980年代,我是深有體會。告訴您,現在中國人不排隊的現象同那時比可是小巫見大巫啦。那會兒“先進的社會主義經濟規律必然造成供不應求”,不排隊的現象已是普遍現象。火車站售票處、公園售票處、公共汽車站,那人們都要撲上去擠去。你君子,一輩子也別想買票啦。我曾見到這樣的場麵,當年火車站售票處總貼著軍人優先的牌子。那天我正擠在售票口買票,兩個當兵的過來,看了會兒,也隻好上來擠。他倆勁頭大,很快擠進去,被擠出來的人急了,把他倆的帽子揪起來扔了出來。兩個小夥子光著大禿瓢大怒,現忙不迭跑出來把帽子塞在自己兜裏,然後“嗷嗷”叫著“猛烈進攻”,馬上“正麵突破”,買上了火車票。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中國人那會兒真沒法兒遵守社會公德。 

  那現在呢?現在日子好過多啦,怎麽還這樣?先生們,別說得那麽絕對,起碼在排隊上就比過去強不少。東西多了,您排隊總能買上呀。是啊,我們中國人真有些窮怕了,有時候真是有些不由自主地怕給屬於自己的那份沒了。 

  那公共場合大聲喧嘩怎麽解釋?這個具體問題還真不能和物質匱乏有關。屬於生活習慣。過去看京戲,上茶館,逛廟會,中國人就是要講究個熱鬧。那好,到該發揚中國文化傳統的地方,比方說茶館、中國飯店裏,咱們就扯著嗓子盡興地嚷;到人家音樂廳、咖啡館和圖書館,咱就悄沒聲。我們中國人不是不會尊重他人。有時需要多提個醒。總之,以上事情別動不動就上綱上線,提到國格、人格上,也別老把事情絕對化。

  我看這位自覺特委屈的中國記者,就有看問題絕對化之嫌。他痛心疾首的是我們國人“沒風度”,但這就往公德意識上上綱是否太大發了點兒?看到我們同胞在國外有些“散德行”,我也沒法兒護著他們。可您也別一見他隨地吐痰、扔垃圾就全盤否定他們呀。這些個不良習慣改正起來總得有個過程吧?咱們是不是多少寬容些呀?您瞧那些老外到顯得“社會公德好”呢。彬彬有禮的,可其中不少根本看不起你中國人。您就是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他們就認為您和他們一樣啦? 

  其實我本不該提這些,現在咱們就事論事吧。我們中國人的不良習慣,特別是被國外認為不可接受的,我們長記性改。要告訴需要約束自己行為的人們,改正這些不良習慣也是為了尊重他人。當然,這不良習慣的改正需要時間,需要中國人逐步學會自我尊重。可以說生活習慣涉及到社會公德,但社會公德包括的方麵多了,不能因為一個人生活習慣不良,就認為他沒社會公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