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傳統華人的思維方式

(2009-05-27 00:56:51) 下一個
(隨筆)

  其實咱是想談點兒感覺。兩年前一家小電腦銷售公司在我幹活的倉庫分租了塊地方。那兒有個中國大陸來的夥計負責送貨。那人四十多歲,說是原來幹IT的,後來不景氣被layoff。他比較愛說,我們聊得不少。我估計他的話水份有些,但基本沒怎麽說謊。那會兒他來美國已經十幾年了,買了房子是他的驕傲。我說你兩個孩子還小,妻子工薪也不高。這以後可“任重道遠”呀。他特樂觀,說買房子那會兒房價很低,這十幾年已經翻了一、兩番。“到時候房子一賣,錢不就來啦?”說著他笑起來。跟著他談房子如何“保養”。他在後院又買個木頭房子當廚房,“屋子裏絕對不能炒菜,美國人最受不了廚房被油煙搞得很髒。那樣房子就沒法賣出好價錢。”他這麽做不是個別現象。我的一些朋友都不在屋子裏炒菜。我沒買房,想象不出住自己房子的樂趣,不過不在自己廚房裏炒菜,這……咳,其實中國人買房保值的念頭比老美更甚。和他幹活的另一個漢子來自四川,是個移民,來美國五年了,講不了幾句英文。他想買房子都快發瘋了。我告訴他房價太高,你們倆口子工薪不高,女兒馬上上大學,應該忍一忍。他不這麽看。“房價隻能長,長痛不如短痛。要緊牙關把房子買下來,拚上個一、二十年,也就成功了。”我沒說話,心想,他們夫婦年薪加起來不超過五萬,買什麽樣的房呢?買了房又怎麽“要緊牙關”生活呢?這買了房子怎麽就算“成功”了呢?後來這家電腦銷售小公司搬走了,我但願那個漢子當時沒買房。現在房市不好,他還不得愁死?
  華人是特別注重買房,但房價太高了也含糊。我有個朋友做私人房地產買賣。在房價高漲的那幾年我認為她一定發財不小,一問才知道她的買賣反而不好做了!她多半做華人的買賣,房市最火的時候常常是幾個買主加價競標。老中和老美競價,最後關頭華人準敗陣。老美財大氣粗?不是,他們就是看中了就要買,管你什麽天價。老中一旦覺得房價過高,不利於保值,就退縮了。現在房市不好了,我的這位朋友的買賣反倒好做了。這樣看起來華人買房保值的因素大,而老美則更願意享受生活。
  當然啦,現在很多勉強購房者,特別是通過次級房貸方式的,一些人陷入困境。但我敢說,那些最終因無法還貸被銀行收走房子的老美不會後悔當初買房。他們的說法是:不是我買房的錯,是你銀行為什麽要貸款給我。這話聽起來好像有點不講理,可美國這個國度是認法不認理的。美國人認為,追求幸福是權利,我要享受住房有什麽錯,憑什麽你銀行放鬆貸款條件貸款給我。我們華人準保不是這個邏輯,我們要量入為出,我們要聚財、保值,至於個人享受嘛,可以這麽說,房子增了值就是享受,自我滿足的享受。
  你說華人為什麽這樣想?因為是文化傳統嘛。華人的這種聚財、保值的想法特別適合一成不變小農經濟的社會。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就是建築在這種小農經濟的基礎之上的。兩千年社會生產力都沒什麽變化,如此緩慢的發展,怎能不有聚財、保值的觀念呢?埋在自家地下的大銀元寶過一千年還是一樣值錢。就是這麽想的。
  老美為什麽不那麽注重“保值”?因為美國建國的二百多年變化太多、太快。人家更注重開拓,同時盡可能地享受上帝賜予他們的美好生活。
  美國人是敗家子,早晚坐山吃空。或許吧。但我覺得人家就個人來講,這一輩子活得值。咱是個挺傳統的中國人,一想到自己有多少存款、退休基金就高興。可你看,現在美元幾年來持續貶值,而且這個勢頭似乎無窮盡。想到這兒咱就高興不起來了。還好,我那個特愛旅遊的老伴兒在美國總拉著我東跑西顛。單純從經濟角度講,這旅遊的錢花得也值了。十年前長途旅遊一趟的錢是現在的三分之二。
      10/200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