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說說“入鄉隨俗”

(2009-05-14 01:11:52) 下一個

(雜文)

  在中國,您要是出遠門,到親朋好友家住幾天,對方多是熱氣招待,生怕怠慢了客人。當然,事情總非十全十美,如果主人有點沒注意到的不周全。我做為客人肯定不會說什麽。咱是客人嘛,人家招待已經夠好的了。再說咱又住不了幾天。但要是農民工進城討生活呢?那就得“在人屋簷下,哪敢不低頭”。城裏人不會對你個老農民有好臉色看的。你自己在城裏打工掙飯折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無意中得罪了誰。這會兒待遇再不好,心裏再有怨氣也不敢表現出來。“咱初來乍到,能有口飯吃不錯了,比早先在農村強多啦。”這種話特能安慰自己。 

  你做為農民工,在城裏人麵前表現得越謙卑,人家就越不會找你的碴兒,故意整治你,但心裏可以罵“你算老幾,老子幹你們城裏人最不愛幹的活,憑著一雙手吃飯,你看不起我,我還看不起你呢”。也可以心裏鄙視城裏人“高不成,低不就,端個架子覺得自己是上等人。到時候老子比你有錢”。這種心態在中國太正常不過了。奴才心態?怎麽說呢,中國兩千年來就是個有著封建傳統的等級社會嘛。 

  中國人討生活奔到國外來了呢?我認為過去,也就是1980年代前,到美國謀生的華人大部份文化素質不高,英文能力差,在美國生活在社會底層,多是封閉在唐人街裏非常辛苦地生存著,自生自滅,美國人也沒拿唐人街的華人當回事,骨子裏認為那是些下等人,況且唐人街的華人有黑社會存在,生活方式也讓美國人看不順眼。 

  自從1870年代美國修鐵路招來華工算起,到1980年代的一百年間。華人在美國人口中的比例甚低,政治上無足輕重,社會上受歧視,甚至很多合法權益被無理剝奪。但我們聽到這些老華人最常說的就是“在人屋簷下,怎敢不低頭”。 

  這傳統中國的“鄉俗”在美國有用嗎?實際上這種“農民工進城的心態”沒什麽好處。美國人並不認為您的不爭是忍讓,他們認為你不願意得到你應有的權利。美國社會是典型的資本主義民主社會,是您的權利您就得爭取,自動放棄沒人可憐您。 

  1980年代以後,華人在美國謀生存的人越來越多,其中很多人都漸漸體會到什麽是民主社會,維護個人權利的意識逐步增強。表現在社會上就是“報怨”多起來。因為我們生活在美國,美國政府的對內對外政策,都或多或少地影響到我們華人的利益。既然我們有權利發出自己的聲音,就該扯著嗓子嚷,讓周圍人都聽見我們的聲音。可偏偏有些華人有這樣的論調:“你嫌美國不好,你怎麽不回到那個獨裁、專製,沒有什麽自由的中國去呢?”先生,我對美國的某些政策不滿,那是因為我認為影響到了我個人的利益。我希望我能在美國生活得更好。美國憲法規定:人人都有爭取幸福的權利。我嫌美國不好能到美國來謀生嘛?您別光站著說話不腰疼,讓您當個奴才,逆來順受,您肯定不幹。那您幹嘛讓別人閉嘴?您要是說“咱到這麽好的美國來,就該少說話多幹活”,那是你。美國沒這“鄉俗”。 

  我還希望美國這“鄉俗”能被中國老百姓“消化”了。以後在中國,隻要百姓認為某些事情影響到自己的利益,就得報怨,就得自私(當然還有容忍他人)。所謂“大公無私”是專製製度的基礎。如果美國人都不報怨,美國就不可能成為民主社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