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溫哥華掠影

(2009-05-09 01:04:02) 下一個
(遊記)

  路過溫哥華坐客友人家,在這個城市遊玩了兩天。在主人的帶領下,維多利亞島舉世聞名的花園(THE BUTCHART GARDENS)逛了,輪渡碼頭邊上一百多年前的中國城領略了(1858年島上發現金礦,有很多中國“豬仔”被運到此處淘金,並在後來建立了中國城,不過現在已不複存在,隻剩下些賣中國特色旅遊紀念品的小鋪子),溫哥華市各處的風景名勝“報到”了。一路上悠哉、悠哉,很是愜意。 

  溫哥華依山傍海,風景秀麗。冬天是雨季,往往在地麵上霧氣蒙蒙,細雨紛飛,而山頂上卻在下雪,一時間雪峰林立;然而冬天並不寒冷,且景色甚佳。夏天是旱季,下雨不多,但天氣卻不炎熱(緯度高),海濱浴場曬太陽是絕佳的去處,並可遠眺雲霧中的雪山。此地林木極多,多為寒溫帶的杉樹、柏樹。樹木多高大、挺拔,四季鬱鬱蔥蔥,處處曲徑通幽。 

  “溫哥華不但風景極佳,而且還是個溫文爾雅的城市。”主人不無讚許。“不知道你們注意了沒有,這路上沒什麽人著急忙慌地開快車或超車,如果感覺後麵的車子開得快點,多半會讓道。大家個個顯示著騎士風度,隻要是發現前麵有人要過馬路,車輛多半會停下來讓行人先走,不管是否是在人行橫道前。路上,人們永遠是相互友好地相互打招呼。” 

  這點我確實注意到了。這裏開車確實和我居住的大紐約地區很不同。這裏悠閑自在,我們那兒風風火火。“你以前在電話裏總講‘這裏是人們退休養老的好地方。’。人退休了就剩下頤養天年,沒什麽著急的事兒,是不是這個原因?” 

  “確實,而且是個比較主要的原因。”主人道。“許多加拿大退休的人,如果經濟條件不錯,往往也選擇溫哥華做為養老的地方。所以此地退休的老人比例很大。不過這裏生活費用相當高,許多加拿大人望塵莫及。” 

  我們的朋友講,由於大量有錢的退休者雲集,溫哥華成為典型的消費城市,因而物價特別高,加拿大銷售稅率高,結果就更顯得此地生活費用昂貴。特別是大批香港人來了之後,物價,尤其是房價更上一層樓。 

  1997年前後,不少香港人移民溫哥華。他們當然都是中產階級上層,帶來的資金大大地增強了當地的經濟活力。不過他們移民的目的多半是為了退休養老,所以投資的方向多為房地產和金融業、飲食業、零售業等。在溫哥華的瑞奇芒德區,嶄新的中國城日益擴建、更新,市中心的老中國城與之相比乃天壤之別。 

  “看看,你簡直覺得到了中國,街頭光看見亞洲人的麵孔,連白皮膚的‘老外’都很少見。”主人得意地笑著。“這裏自1997年建起來的館子都是粵菜高檔酒家,請的都是香港廚師。這裏的高檔飯店從來都是優先考慮中國人的胃口。嘿,在瑞奇芒德你能吃到和香港一樣地道的粵菜。價格不菲,可誰讓這的香港移民都那麽有錢呢。”沒錯,街頭的招牌、廣告都是中國字。我觀察到還有不少華資銀行和日用百貨超市(規模確實不小)。 

  上午在這裏一家粵菜高檔館子吃早茶,飯廳麵積很大,且非常明亮。大廚們做飯的地方和飯廳就隔著道玻璃牆,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在有空調的地方幹手藝活兒(做飯的地方如果跟‘地獄’似的又熱又不衛生,一想就叫人不舒服,你真不知道那飯菜是如何做出來的),一個個別看大廚行頭,可都非常乾淨、整潔,幹活的地方也寬敞、衛生。確實別出心裁。“我們中國人的概念,吃飯的地方就得亮堂,大家坐在一起就要圖個熱鬧,談笑風生。如果您招攬‘老外’的生意,那這飯廳就得搞得光線很暗,大家坐在那兒就是悶頭吃飯,說話也得小聲嘀咕。那種中國館子溫哥華當然不少,不過都不能算正宗、高檔。再說‘老外’很少能吃出中國飯的味道。”的確,飯廳裏客人都坐滿,高談闊論,氣氛熱烈。 

  “這裏生活費用確實很高。”主人微微歎了口氣。“如果一個月有一萬加元的進項,日子過得不錯。幾千元就緊張了,如果是打工仔,倆口子一個月就兩、三千,那也就是對付活著。溫哥華的悠閑不屬於他們。” 

  我們這位老兄來加拿大二十年了。一直在溫哥華沒挪窩,現在日子終於逐步達到中產階級上層。那些年他們倆口子也曾是打工仔。現在他們住在富人區。那環境真是很優雅、幽靜。 

  “我們剛搬到這裏時很長時間都不習慣,太靜了。這條小街上不到二十戶人,而且幾乎都是退休的。小街裏就我兒子一個小孩兒。每天他都趴在窗口看,希望能有個人走過來。” 

  嗯,這就是悠閑的溫哥華的一點點特寫,悠閑、富有,卻少了些生氣。我認為還有另一個溫哥華,那裏充滿著打工仔--創業初始的人們,生活可以捉襟見肘,但人們都被逼得隻能朝前闖,隻能朝氣蓬勃。這次沒機會見識了,不過我能想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