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她心裏一驚,跟著自言自語:“又彈錯了!都星期三了,還總彈錯!” 在練鋼琴?沒有,隔壁的中國小姑娘在彈,有點亂糟糟,是一首巴赫的練習曲。兩家就隔一堵薄牆,對方有什麽動靜都聽得見。這一大片兩層樓的公寓太破舊,好幾十年了,夏暖冬涼,四處漏風,所幸房間大。但也太大了!夏天最熱時,她住的樓上就是開足了空調也很難涼快下來,晚上睡覺,窗式空調器很是吵人。可隔壁的中國人好像永遠也不開空調,每天都看見他們開著窗子。也是住樓上,怎麽一點不怕熱?
哎,在這兒一住就是六年多。現在上八年級,已經十四歲了,還是住在這隻有一個臥室的公寓裏。自己住在臥室,媽媽住在起居室。學校裏沒幾個同學家裏這麽窘迫。可誰讓爸爸在七年前去世了?她還記得搬家時的情景。房子買掉了,幾個月前看房子的由房地產經紀人領著來來往往。最後一個月就開始不斷地賣家具,後來就到這兒來了。
隔壁的中國人一家三口也是住一個臥室的公寓,兩年多以前搬來的。我到她家去過,她住臥室,爸媽住在起居室,應該倒過來呀!夫婦倆住在外邊房間多不方便。他們中國人真不知怎麽想的?可我也是住在臥室,媽媽住在外邊的起居室。我們倆都是女的呀。那邊女孩兒的房間裏可太亂了,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桌子上堆滿書本和紙張,床底下還有好幾個吃過冰激淋的髒杯子,哪兒哪兒都是塵土,屋裏
書架有三個,上麵的書都是胡亂堆放著,房間的角落裏放著幾個大紙箱子,裏麵也是雜亂無章,甚至還有幾隻不一樣的髒襪子,地毯上都是紙屑和頭發。她坐在地上嘟囔,“越說我就越亂!”你看她還故意……咳,別說她了,彼此、彼此。媽媽不也整天衝我喊“你都十四歲啦,懂不懂收拾自己的房間”,她還凶狠地朝我揮拳頭,極其可怕的麵目,可每次都不打下來,我真的希望她給我一下。本來我就會去整理房間了,她一嚷嚷,我就來氣,索性呆在自己的房間裏鎖上門。聽到媽媽不斷地敲門,“請把房門打開好嗎?,請把房門打開好嗎?”我就是坐著不動。不管怎麽說,這點比隔壁的中國小姑娘強,她住的房間沒鎖。
中國小姑娘很是火大,“現在都上七年級了,還沒完沒了管我,總說我不用功。我為什麽必須得門門功課都是A?”我沒說話。我的功課盡是C,隻有語文還是B。她好歹都是B,計算機課和手工課還是A+呢。原來她功課挺好的,門門都是A,在學校裏盡得獎狀,可後來就漸漸差下來,B越來越多。女孩子都這樣,剛進小學時功課都比男孩子強,可到了七年級、八年級就越來越不行,一些男孩子的成績好起來。那時學校裏還總給我發獎狀呢,可後來不行了。媽媽非常的惱怒,也說我不用功,今後上不了好大學。上不了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哎喲,那中國小姑娘的爸媽也這麽說。你說當家長的怎麽想的都一樣呀?不過我比隔壁的倒黴鬼強。我能在周末跟媽媽出去逛商店,去外祖母家,找同學玩,她隻能在家裏做爸媽布置的家庭作業,去中文學校上課,去上鋼琴課,在家裏沒完沒了地練琴。但她說自己喜歡彈琴……
“快做功課,快做功課。為什麽隔壁不彈個節奏快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改編的練習曲)’?”她嘟囔著趕緊做她的數學。隔壁那邊星期一總是彈得最糟,又練習新曲子了,彈得斷斷續續不成個調,到了星期五就好多了,曲子彈得還挺好聽。到了星期六下午,那中國小姑娘就去學琴。按理說星期六、星期日該彈得最不好。不過周末她注意不到隔壁在彈琴。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下午,那邊就開始練琴。趕上她正在做功課,她的大腦就不自覺地被這鋼琴聲所指揮。彈節奏快的,功課就做得相對好,比方說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的前奏,“鐺鐺鐺-鐺--!鐺鐺鐺-鐺--!”命運之神敲門啦!她的精神為之一振,腰板挺直,注意力也集中。不過她是不喜歡聽古典音樂的。聽節奏慢的曲子做功課就一塌糊塗。有一個很悠揚的曲子,好像在湖麵上行船,隔壁很愛彈。好聽是好聽,可就是容易讓她走神,不知不覺就停了筆,到隔壁彈完,她還傻愣愣的,猛一看表,天哪!時間過去了半個多小時。
聽到彈錯了的時候真讓人心驚。那感覺象是考試之後忽然想到一個不該犯的錯誤。不,象是跟媽媽散步時,忽然看見路邊住家院子裏的狗在凶狠地狂吠;嗯,好像一不小心差點摔倒;或者早起又沒趕上校車。都不確,反正就是越怕出錯就越出錯的感覺,特別是聽那些已經聽熟了的,而且是挺好聽的曲子。如果隔壁總是彈錯,她功課做得糟極了不說,心情也會非常不好。
中國小姑娘學鋼琴才一年。盡管她知道大部份中國人家庭的孩子都學鋼琴,特別是女孩子們,但在十一歲之前一點都不想學鋼琴,家裏也沒有勉強她。可一年以前,她卻主動提出要學鋼琴,心情還很迫切,大概是因為她要好的中國女孩兒家裏都有鋼琴,她們也彈得一手不錯的鋼琴吧。既然想學就找老師,沒想到一些教鋼琴的中國人都婉拒。潛台詞是:這麽大歲數學不出來了。十一歲怎麽就算歲數大?再說也沒想一定要彈出個專業水平呀?咳,中國人嘛,從不把興趣放在第一位。幸而中國小姑娘的父母沒這麽想,幾經周折總算找到了老師,所以她就“叮叮咚咚”地彈了起來。
我也想學琴。同學家都有鋼琴。可我不敢提,媽媽會以為我抱怨家裏窮。每當她這麽認為了就會發火,使勁摔門,樣子很凶。可家裏就是窮嘛,還不許我表示點什麽?算了,算了,媽媽心情總是很不好,我多想讓她高高興興。
“哎?我該喂魚去了!”她一驚,猛地站了起來,又自嘲地一笑,一屁股坐下,趴在桌子上“哧哧”地笑。這棟公寓裏住著個孤老頭兒,其實也不太老,反正是個單身。他的屋子裏養滿了花,還有一大魚缸色彩斑斕的熱帶魚。孤老頭兒在電視台工作,常出差。在那家中國人搬來之前,他雇她澆花、喂魚,每個星期給二十元錢。多好的報酬!也就是每天晚上到他家裏去喂喂魚,澆澆花,十分鍾都花不了。可不知為什麽,她總把這事忘掉。可不是有意的呀!中國人家庭搬來後,孤老頭兒把她“解雇”了。換成中國小姑娘。掙零花錢的工作沒了,她心裏很氣,很長時間見了中國小姑娘都不打招呼。可過了一陣子,中國小姑娘也被“解雇”,犯的是和她一樣的毛病。孤老頭兒還很鄭重其事地給中國小姑娘寫了封信,陳述“解雇”的理由,其中提到中國小姑娘的前任,說她倆“都很不負責任,辜負了他的期望”。中國小姑娘覺得冤枉得要命,她知道後,兩個小姑娘馬上就和好了。她倆都覺得如此“失業”很滑稽,嘻嘻哈哈起來。她還帶中國小姑娘找那孤老頭兒,請求把澆花、喂魚的活交給她倆。“兩個人一起幹就會互相提醒,不會再把這事忘掉,你就再相信我們一次吧。”她的態度很誠懇。“工資”嘛,當然是每人各得十塊嘍。不過那老先生賣關子,隻說“考慮、考慮”。
呆呆地坐著想心事,天都黑了,媽媽還沒回家。隔壁中國小姑娘的爸爸媽媽都回來了。怎麽知道的?一有汽車聲,自己就往窗戶外邊看。隔壁的大人都在附近上班,回來得早。媽媽在紐約上班,來回得三個小時,累得要死。媽媽說,那兒的工資高,而且在住的地方附近很難找到像樣的工作。可人家怎麽就找到工作了?“他們是中國人!”媽媽有一次這樣對我說話,語氣不是很友好。學校的同學們說,中國人到美國來搶走了很多人的飯碗。媽媽大概也是這個意思吧?她不喜歡中國人?
其實兩家人的關係挺好的。中國小姑娘送來母女倆愛吃的煎餃子,這邊娘兒倆就不住地吃,吃完了就說撐得要死。第二天忙著做了自己的拿手點心送過去,那邊也是大吃。兩個媽媽在一起就笑,“一個星期的減肥都白搭了。”別以為減肥不重要,太胖了形像不好,還能找到好工作嗎?她們母女倆有時會帶著隔壁中國小姑娘去“派對”。那裏都是歲數差不多的女孩子在聚會,到時候會送給中國小姑娘一些書。那邊中國人的家庭很是感激,便做了更多的“鍋貼”--煎餃子送過去。他們實在幫不上母女倆什麽忙,隻能做出可口的中國飯送給她們表示謝意。可再這樣經常送“鍋貼”,一年的減肥都要白搭。沒辦法,“鍋貼”太好吃,誰能管住自己的嘴?
隔壁練鋼琴的聲音繼續響著。她又開始發呆。想什麽呢?屋子裏暗得看不清了也不開燈……
……讓我告訴你個秘密吧。爸爸去世前一年,媽媽就和他分居了。也沒見他們吵架怎麽就彼此都不想見麵了呢?後來媽媽做了人工流產,本來會有個弟弟的。他們沒有離婚,因為爸爸得了癌症。你別告訴別人。上次隔壁的中國小姑娘來玩,我無意中提了這事。媽媽給我一個嚴厲製止的眼神。這有什麽?現在同學家裏父母離婚的很多。咳,反正這不是什麽高興的事。天都黑了,媽媽還沒回來。大概高速公路上又堵車了。哼,一堵就得一個鍾頭,高速公路像個大停車場,每個人的腦袋都要爆炸,可以想像媽媽是怎樣地咬牙切齒。
哎,我有個鋼琴該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