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同是愛心,想法卻很不同

(2009-02-20 01:36:04) 下一個

            (雜文)

  遠方的美國朋友來信,談到了她二女兒廓特妮的近況。“……廓特妮休學一年後再次進高中讀12年級。她很用功,GPA(各科平均成績)3.9(這個成績非常好)。傑姆(南希的丈夫)和我都覺得她能進個很不錯的學院。她喜歡文學,將來很可能成為專業作家。我現在忙得團團轉,給廓特妮看小孩……”看到這兒眼前浮現出兩年前廓特妮照片上的樣子,那是做為聖誕賀卡寄給我們的。毫不誇張地說,廓特妮是個非常漂亮的白人女孩兒,金發碧眼、身材苗條,隻是她的笑容顯得有點做作。

  噢,那是兩年前的照片。之後不久,廓特妮的媽媽南希曾給我們夫婦倆來了封令人吃驚的信。她說廓特妮懷孕了,孩子的父親是個黑人,一名大學裏的橄欖球運動員,他上大學二年級。一個白人女孩兒交了個黑人男朋友,並懷孕。那就趕緊打胎呀,否則等著這女孩子的生活道路是什麽呀!可你猜南希--這位不工作的家庭主婦怎麽說?

  “……這件事讓傑姆痛心,他對廓特妮報有很大的期望,她在學校裏一直是個學習成績非常好的學生。可半年多以後她因為要生孩子,不得不休學一段時間。現在和不遠的將來對廓特妮來講是個非常困難的人生階段,我們一定要給她更多的關愛。”

  為什麽不讓廓特妮打胎?她的父母都是虔誠的基督徒,怎能讓自己的女兒打胎呢?傑姆是個律師,儼然以中產階級上層自居。他和南希有四個孩子,自己掙錢不少,但十分辛苦,早出晚歸。不過他很滿足,也很自信。可廓特妮的懷孕太讓他受不了了。他怎麽也不明白這種事竟會發生在自己的家庭裏。

  這肯定是做父母的教育無方,平日裏過於寵愛、縱容子女,所以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你算說錯了。來美國的最初兩年,我們一家人和南希一家人有很多來往。傑姆和南希對子女管教頗嚴,對社會道德的教育更是注重。廓特妮出了這樣的事,我們都很意外,更不要說她的父母。看來後天教育的效果是有限的(我的一些中國朋友堅決反對這種看法)。

  黑人小夥子說大學畢業後找到工作就和廓特妮結婚。這不但我懷疑,南希也一樣,並認為廓特妮很可能成為單身母親。

  如果中國家長麵對同樣的情況會如何處理呢?打胎,不行就等孩子生下來送人。反正不能讓自己的女兒變成單親母親。這還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家長不能接受這個事實,起碼比美國人更難接受。他們會認為這是極大的“家醜”,對已遭受心靈創痛的孩子的責怪多於關愛。

  東西方的文化在這一點上表現出差異。是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不過由於儒教的影響,在中國作為父母的往往要淩駕於子女之上。傳統的中國人總是不自覺地把子女視為自己的一部份。既然是“自己的一部份”,對子女的愛當然就是家長式的,其表現之一是管教子女的權威性--什麽都要聽我的。“三字經”說“字不教,父之過”,這意思其實是說,子女變成不肖之徒,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現在的疑問是,家長教育、管束很嚴格了,子女的行為就一定不會出軌嗎?顯然不能那麽絕對。人性太複雜。

  想起過去在國內時,中學裏一個女同學忽然死了,後來知道死於墮胎。父母知道她懷孕後,為了不張揚,悄悄找個地方私自進行人工流產,沒想到出了醫療事故。事後其父母對外宣稱女兒是得病死的。我不知道這個女孩子交友不慎懷孕後,經受了多少精神上和肉體上的折磨,隻是推測她父母處理這件“丟人事”所做的,都本著“這是為你好”的意思。如果這是愛,也真……

  難道這位女同學的父母就不能像南希那樣做嗎?那恐怕會被周圍的人認為是“縱容”。南希要是知道中國人都這麽想一定非常委屈。因為她也不願意看到上中學的女兒懷孕生孩子,但這已經既成事實了。如果真是愛女兒,就是盡可能地關愛她,在精神上想方設法地支持她,給處於人生困難時刻的女兒最實際、有效的幫助,讓她對日後的生活仍充滿信心。

  為什麽南希望要這樣做?因為她深受基督教的影響。夫妻為家庭的核心,家長對子女當然要管教,不過沒像中國家長那樣“牛不喝水強按頭”。我在美國十多年,看到負責任的家長往往努力去做子女朋友,而不是“主子”,對子女教育的強迫性也小。孩子們長大成人後就獨立,父母撫養他們的義務也就盡完了。孩子隻是上帝的禮物,而並非父母的財產。如果家長和子女的關係並非“主仆”,而是“朋友”,家長的愛子女的方式就不一樣了。

  在美國總聽到中國家長“虐待”子女的事件發生。在我們中國人看起來十分正常的管教孩子的方法,美國人往往難以接受。剛才說了,華人對子女的教育往往是“牛不喝水強按頭”,因為中國家長總是認為,不然就會“子不教,父之過”。我的中國同事有兩個淘氣的兒子,都隻有幾歲。可父親喜歡大兒子,看不上小兒子。兩個孩子秉性有很大不同。當爸爸的喜歡大兒子的老實,願意幫助人,這恐怕和父親的性格很相像。而三歲的小兒子則有些霸道,願意支使人(沒準以後是個當頭兒的材料)。當爹的很看不慣,認為必須改變孩子的這些行為。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呀,小兒子便“屢教不改”了。後來呢?後來就揍唄。

  我跟他說,你這是徒勞。他眼睛一瞪,“我總不能眼睜睜地看他走上邪路吧。”其實這僅僅是個性格問題,不應該看得那麽嚴重。在他的言談話語中我體會兩個孩子都淘氣,但他總是“收拾”小兒子。就算是很不受人待見的個性,打就能改過來嗎?他認為自己還是挺有分寸的。“在我那老二搗亂時,我不會上來就懲罰。事不過三,我跟他說兩遍後就會說‘下麵可要棍子說話啦’。”管用?我的同事認為管用,當然是小棍子打了屁股後才“管用”。

  我跟他說,這是最失敗的方法。因為你每次管教小兒子都以打屁股告終。不知道孩子長到十幾歲是否還讓你打屁股?現在你一威脅“下麵該誰說話啦”,小兒子是滿不在乎地喊“棍棍說話”。等他長大了就不幹了,一個電話把警察叫來,我看你怎麽收拾?更重要的是,如此做法很難使自己成為子女的朋友。

  朋友做不成,以後會更失敗。孩子大了獨立性會越來越強,來自社會的影響遠遠大於父母的影響,兩代人的感情便更難溝通。到了那時候你還想按照自己的意誌管束子女?人家根本就不理你,也看不起你(如果你英文又不好就更糟了)。你再嚷嚷“這是為你好”也沒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隻想早早地離開家庭。


  評價東西方教育孩子的傳統方法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明白的。不過我們現在畢竟生活在美國--一個典型的,與東方倫理道德有區別的西方社會,還是入鄉隨俗吧。記住,多學點寬容,時刻反省自己是否又不自覺地專製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