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499)
2010 (13)
2014 (101)
2015 (79)
2022 (1)
2023 (1)
回顧與情感(一)
轉眼五、六年過去。重溫這段護理院幹活的經曆,又有了些什麽樣的新的感受?我即將五十歲,人生已有了秋意……
曾拿這百餘篇整理出來護理院日記給朋友們看,希望聽聽他們的意見,但聽到的意見往往是“我看不下去”!特別是年輕人。心裏一沉,寫得很糟嗎?或許,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日記中展現的畫麵涉及太多的死亡,一種隻要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大多數人都逃脫不了的死亡方式--最正常的壽終正寢。
“想到寶貴的生命隻有一次,想到今天的生活這麽美好,我就是不想看見你描述的場麵。我害怕。哎,死反正要到來,不過現在還離我還太遠!”看看眼前這位年輕的朋友,朝氣蓬勃的小姐,在美國拿到化學博士學位後很快在大公司工作找到相應的位置,現在年薪已經六、七萬,她駕馭自己生活的能力遊刃有餘,她在享受人生,為什麽要去想幾十年後的事。
輕輕歎口氣,不想責備她的“鴕鳥”方式,更不會激烈指責:你的父母是否已經很大年紀?或許你風燭殘年的外祖母還活著。可惜你僅僅看到的是我描述的、你最希望回避的死亡。沒有耐著性子讀下去。
生活中什麽最寶貴,最不能替代?尊嚴,一個人的尊嚴。老人們也是人,他們也是有尊嚴的,並為做一個有尊嚴的人而自豪。可人終歸要老。不能自理了,控製不住自己了,往往使他們沒有能力保全自己的尊嚴。但這不是他們的本意。無論是頭腦相對清楚的衰弱老人,還是老年性癡呆的老人,同情他們吧!讓他們善始善終地走完生命的曆程。
我開始想念勞拉--一位意誌堅強的白人老太太。她走了,在她出生的地方平靜而去。那是堪薩斯州一個叫做埃爾瑪的小鎮。以“世界麵包籃子”著稱的堪薩斯州位於美國中部大平原,地廣人稀,常常是方圓幾十裏、上百裏才會有這樣一個寧靜的鎮子。小鎮隻有一條街,街的盡頭就是勞拉住了十餘年的護理院。在這裏她度過人生的最後階段。
有強烈自尊心的勞拉剛去的時候情緒不佳,但很快就戰勝了自我。妻子和我曾去探望過一次,勞拉帶著我們來到院子裏,看她讓護理院的工人種下的三棵小蘋果樹苗,很是自豪。我也曾用“即使明天死,也要種蘋果樹”的文字介紹過這位永遠樂觀的白人老太太。每每想起她--我和妻子的忘年交,心裏就有一種暖意。十餘年前我們剛剛來到美國,在教堂裏認識了八十歲的她。這位病病歪歪的孤老太太像母親那樣對我們嗬護備至,在這個普通人身上體現著信心、樂觀,她總是鼓勵我們。其實勞拉和我們交往的時間並不長,一年後她因為身體上的原因不得不再次住進護理院,我們也為了生存輾轉於美國各地。
這麽多年,我們總是能得到她的消息的,特別是每個聖誕節前夕,勞拉會按照我們寄給她的新地址寄來“年終總結”(她會給所有的朋友們每人發一份,常常是幾十、上百的“年終總結”要趕時間發出去,忙得她不可開交)。她會得意洋洋地告訴我們一年來的“成就”,如何戰勝疾病,如何從低落的情緒中解脫出來,又如何幹了點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最後總是,“我還是那樣樂觀。”當然,不是每個老人都能做到這一步的。
但是最後的兩、三年她的健康每況愈下,主要是老年性癡呆越來越嚴重。我們另外的老朋友--勞拉的弟弟、弟媳老倆口漸漸取代了勞拉和我們聯係。勞拉老年性癡呆剛發作時,她還能有清醒的時候,但後來就再也人事不知,成天在床上和輪椅上昏睡。或許她的心靈已飛向那永恒的歸宿?
勞拉是忽然腎功能衰竭去世的,前後就幾天時間,沒受什麽痛苦。我們得知她去世的消息,葬禮已經舉行完畢。勞拉的弟媳小心翼翼地把這令人難過的消息通過“伊妹兒”傳來。當即我們回了信,淚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
信中寫道:“……聽到勞拉不幸去世的消息我們非常難過,盡管早有預感,也希望早已不省人事的勞拉解除人世間的痛苦,到天堂享有永恒。……
“勞拉走了。我們總是記得十年前在一起相處的日子。她是多麽善良、堅強、開朗的老太太呀!盡管她一生多坎坷,可總是那麽樂觀。在生活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總是想到勞拉。她的達觀的生活態度總是在鼓勵著我們。可是她現在走了,平靜地走了。她可曾聽到愛她的人們對她的眷戀?
“是人就會有生老病死,因為我們是人。對於我們來講,人世隻是匆匆的過客,早晚我們都會回到來的那個地方,那個神秘、永恒、平靜的天堂。可是我們還是恨離別,恨人的衰老,因為真誠的朋友勞拉走了……”
勞拉走了。她走得很莊嚴,很有自尊(或我寧願相信是這樣)。這也是我心中的一些安慰。
以上說到,我和妻子對勞拉有著深厚的感情。所以我們寧願相信她在護理院裏得到精心的護理,始終使她有人的尊嚴。可在護理院工作過的我不得不承認,要真正做到這些有困難。盡管護理院的老人們這麽想,老人們的親朋好友這麽想。現實生活中確實有著很多實際的困難。不管怎麽說,讓我們盡力而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