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春節的記憶

(2008-10-08 00:55:30) 下一個

             (隨筆)

  我保存著兩張放大的老照片,黑白的。上麵是我和妹妹,傻裏傻氣的三歲多男孩兒和兩歲女孩兒手拉手站在院子裏,都是鼓鼓的臉,穿得圓圓的。那是在春節期間,所以我們手裏拿著大人送的禮物-一個布老虎和一個小鼓。兩張照片幾乎一樣,一張是我拿著小鼓,妹妹拿著布老虎;另一張自然正相反。那是五十年代末的北京,冬天比現在冷得多,我和妹妹都戴著棉帽子,身上是厚厚的棉襖、棉褲、棉鞋、棉手套,像兩個玩具熊。背景是我們曾經住過的四合院,房瓦上都是白色的積雪,冰溜子長長的、成排地掛在房簷上。

  待我記事後,1960年代的北京變化不大,冬天很冷,所有的湖上都結了厚厚的冰,還是那麽多雪,經常過寒流刮大風。春節前後是數九嚴冬,最冷。住四合院是沒有暖氣的,取暖得燒煤爐子。煤爐子可以燒塊煤、煤球,或改裝一下燒蜂窩煤。盡管家裏有取暖的火爐,但不是每個房間都有,所以嚴冬的日子,屋裏能保持在十幾攝氏度就不錯了。屋裏冷,我們就圍著爐子坐,並焦急地等待著爐子裏烤著的白薯。寫到這兒,我似乎又聞到了那烤白薯的甜香。

  白天孩子們跑呀、鬧呀,不覺得冷,可晚上鑽被窩是一難關。大人們督促著孩子在睡覺前好好用熱水洗腳,當然為了保持衛生,另外,腳熱了,被窩裏也很快熱了,不然腳一夜都是冰涼的。

  春節期間下大雪,我們這些孩子們呀,到外邊瘋跑打雪仗,一會兒小手凍得紅紅的,生疼,忙跑回家在爐子邊上烤手,跟著又跑到外邊扔雪球,時間一長,棉鞋也濕透了,隻好把鞋子放在爐子邊上烘乾,自己趴在結滿冰花的窗前往外看。雪紛紛揚揚,一片銀白,麻雀嘰嘰喳喳吵鬧著沒有地方落。對了,如果你把院子裏的雪掃出一塊,撒上些米,支上個籮筐,還真能抓住麻雀。你趴在門口,門開個縫,手裏攥著連著支籮筐的小棍子的繩子,緊張地看著疑慮重重,在籮筐外邊蹦跳的麻雀,任憑姥姥在後麵嚷:你這孩子!門開著屋裏都成冰窖啦!

  春節前家家戶戶都要大掃除一次。那是件大事,是個風俗習慣。大都是全家總動員,每間房間都要徹底打掃。撣灰塵、擦玻璃、洗刷各種家具。然後就把市場上買來來的,或托人寫的春聯貼在門口。

  節日裏孩子們喜歡放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鞭炮,穿上新衣服,心裏美滋滋。可最讓我惦記的是各種各樣的好吃的。那時候誰家都沒有電冰箱,也沒有電視,更沒有計算機,隻有一個利用率極高的話匣子(電子管收音機)。你大概想象不出沒有冰箱怎麽儲存食品吧?其實容易,屋子外邊就是天然冰箱。春節前好幾天姥姥、大媽們就忙起來了,做各種各樣的、平時根本見不到的好吃的。哎呀,我簡直饞壞了!

  沙鍋裏燉著排骨、燒豬肘子、紅燒肉,滿屋子飄香。姥姥把肉燒好了,就把一個個沙鍋放在屋外房簷下,蓋兒上還小心翼翼地壓上兩個大磚頭。幹什麽?怕貓唄。姥姥白我一眼,野貓好對付,家貓難防!你不許偷吃!淘氣,看我怎麽擰你屁股!

  那是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北京是首都,逢年過節政府都要從外地調一些副食品供應,居民們購買當然是憑票證。那時沒有超市,各個副食品商店都排起很多長龍。我們這些放寒假的孩子們都幫著家裏來排隊買年貨,人人手裏都提著個菜籃子站在冰天雪地裏。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一個隊就得好幾個鍾頭。可那也是樂事!因為我們是在買好吃的呀。或許一戶家庭可以買五斤豬肉、兩斤牛羊肉、兩斤雞蛋、四兩粉絲、兩斤白糖、半斤芝麻醬、兩斤花生和瓜子。想想吧,每買一種食品就得排一個隊,得排幾個隊?買魚不限大小,但一次隻能買一條。好吧,買一條大鯉魚。買雞鴨也不限大小,但也是一次隻能買一隻,嗯,來隻老母雞。好家夥,整整排了一天的隊。除了回家吃飯,都是在排隊買年貨。小臉凍得通紅,清鼻涕擦也擦不完,可心裏這個樂。有好吃的啦!

  春節臨近,一天天地臨近,終於有一天正式過節啦!年三十的夜晚,每家每戶都傳出剁餃子餡兒的聲音,外邊不停點兒的鞭炮聲不斷傳來。最後,全家人都圍坐在飯桌邊包餃子吃喝。爐子裏的火燒得旺旺的,屋子裏真暖和。大人們舉起酒杯滿麵春風,孩子們狼吞虎咽著香噴噴的餃子。話匣子開得大大的。哈,去舊迎新了。

  去舊迎新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