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公司裏有兩位女同事差不多同時生了孩子。等她們前後腳來上班之後,隻要一碰麵立刻就眉飛色舞地聊她們各自的寶貝。我不幸坐在其中一位年輕母親邊上工作,一見她們又在邊上湊在一起聊上了就運氣。因為這二位聊孩子聊個沒完沒了,能持續一個鍾頭還是興致勃勃、眉飛色舞,車軲轤話不知道重複了多少遍,而且從不顧及周圍正在幹活的人們的側目。有什麽辦法呢?這是母愛的流露呀,每個做了母親的女性都共有的、男人無法體驗的情感。
母愛是共性,自然界中,母愛的體現無所不在。人類社會中,母親不愛自己孩子的恐怕少之又少。母親甘願為子女做出種種的個人犧牲的故事千千萬萬、比比皆是。可是母愛往往會發展成溺愛呀!我有一位親戚,兩口子認為兒子是天之驕子,樣樣都比別人強。孩子被嬌生慣養,到了十二歲還由母親去給洗澡。家務活更是一點不幹。結果怎麽樣呢?這位“小皇帝”動輒對父母動粗口,呼來喝去是理所當然的,發起脾氣“驚天動地”。偏偏他又是個“耗子扛槍--窩裏橫”的主兒,典型的懦弱,在同學中受欺負,辦事能力極差。最糟糕的是,這位男孩子到了高中幹脆就“懶得學習”了,到家裏也不做功課,沒完沒了地看電視,學習成績一落千丈。他的品行也成問題,經常的小偷小摸,而且最愛偷家裏的錢花。做母親的雖然傷透了心,可更加寵著兒子,還想出種種的“客觀因素”,為兒子的不成氣找原因。哎,如今國內城市都是獨生子女的情況下,我說的這種現象恐怕不是個別例子。
“如果真正體現母愛,就應該極其嚴厲地管教子女!首先得讓孩子懂得如何做人,堂堂正正地做人。他們的任何缺點、錯誤都不能放過。”我很是激動。但我的一位老大姐卻認為我的看法片麵,甚至極端。她是一位中學教師,有兩個二十多歲的兒子。“近似於溺愛地愛你的孩子,母親是孩子的保護傘,是他們最後的堡壘。”她侃侃而談。“你們倆口子對自己的女兒過苛了!這會傷害孩子應有的自尊心。”她認為首先要維護孩子的自尊心,然後才能豎立其自信心;同時,同情心不是刻意培養的,一個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人,必然會有名副其實的同情心。
這是多年以前的事情了。她講的這番大道理我並不反對。隻是心裏嘀咕:我這位老大姐的孩子又怎麽樣呢?那時,她的大兒子考上中國著名高校,可二兒子在學校裏是後進生,學習一塌糊塗,而且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是如此。“……開家長會時,我總是被班主任約談的重點對象。”老大姐說。“做為一個老師我真是尷尬。二小子上課總是看小人書,畫小人,功課全班倒數第一。就是不在課堂上做小動作,也從來不聽講。我一肚子氣地回到家裏,先不和二小子說功課的事,而是把心中的怨氣先化解掉。然後想著怎樣和兒子談話。我總是首先肯定他畫畫兒的天分,還特別提到他善交友的才能,然後再婉轉地要他明白,作為學生認真學習各種文化知識是自己的責任,同時告訴他,學好各種知識不僅僅是取得好分數,更重要的是開拓自己的視野……”
老大姐承認她對兒子的苦口婆心沒什麽效果,最起碼對學習上沒效果。“可我相信,我保護了他的自尊心。”她喃喃地說著。我則把話題岔開。但是她的二兒子上高中時便有了轉變,功課漸漸有了起色。“他是在一所很差的高中裏成為優等生!他主動學習了!他還是他們班的班長。最後也考上一所普通高校!我真為他高興、自豪!他總對我說:‘媽媽,您幹嗎不早跟我說這些呢?’我就對他笑道:‘說了你都沒聽進去呀。’兒子就笑著把頭伸過來,‘你打幾下吧,解解恨。為什麽你從來不打我呢?’”看著老大姐的陶醉,心裏全是感動:看看人家這母愛。
現在呢?老大姐來信說:“……大兒子畢業後在一家外企幹。可他總覺得受挫折。三十歲的人了也不交女朋友。現在是車子、房子都有了就是沒有老婆。我看他情緒有些問題。他小時候太順。我得鼓勵他,生活本來就不能永遠一片光明。我那個小兒子在大學功課平平,又有些不務正業,到處給出版社畫插圖。女朋友交得太多,現在據說有個固定的了。嗨,‘老婆’有了,沒房子,沒車子。這孩子我也得去好好跟他說說……”我看到這兒裏,隻有羨慕的份兒。誰攤上這麽個好母親是三生有幸。
說說我的女兒吧。老實講,我對她的教育方法並沒有改變多少。或許因為我太固執,要不然因為我是個男人。總之,我似乎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對女兒的教育。說來也確實慚愧。但我妻子就不同了。女兒在高中功課成績很不平均,雖然都在高班(美國也分高、低班)上課,但數理化比較吃力,主要是沒興趣。她擅長寫作,文科很不錯。我認為這很正常,哪能每個孩子的學習成績門門都那麽頂呱呱呢?隨其自然吧。但太座不這麽看。女兒上高中一個學期的數學成績是D+之後,她著了急。女兒所有的數學書(英文的)她都拿來仔細看,看懂後就把女兒所有的數學家庭作業拿過來一道題、一道題地檢查,發現錯誤立刻叫女兒去改。此外,她還從圖書館借來些數學輔導書,自己看懂了再去輔導女兒。要知道,她在“文革”中隻上過所謂的初中,當時的數學水平就隻知道正負數。現在女兒的數學有了一連串的90多分,她才鬆口氣。
她對女兒講:“你行!你什麽學不進去?隻要是你認真學,你就能學得好!我跟你一起學!”聽聽這口氣,這信心,體會一下她的自豪,我這個大男人隻能心悅誠服。嗬,母愛的力量啊。
1970年代我在“上山下鄉”,那時學會一首俄國歌曲“母親”。至今記得前兩段歌詞,深深的母愛可以伴隨人的一生:
“當年我的母親,曾一夜未合眼睛;當我走上天涯,她為我一路送行。在那拂曉的時分,她送我踏上遙遠的路程,給了我一條手巾。她祝我順風。
“拿起這條手巾,不由地使我想起母親,想起家鄉風光,想起遙遠的路程。無論我去到哪裏,最難忘幼年熟悉的情景,還有那忠實的夥伴的歡樂和笑容。”
啊,這是多麽深沉、飽滿的一個故事!隨著充滿感情的歌聲,母親在心中緩緩走出,母愛給走向生活的孩子無限的力量,並一生都伴隨著在歲月中成長的人。這是我最愛唱的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