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穿魚”

(2008-09-08 01:50:09) 下一個

               (隨筆)

  “穿魚”這詞隻有中國的黑龍江,甚至在北大荒才能知道是什麽意思。或許現在北大荒的人們也不知道啥是“穿魚”,因為人一多,魚就少了,被打光了。咳,還是讓我從頭說起吧。

  簡單的說,就是在湖麵上鑿個冰窟窿撈魚。有多少魚?弄好了幾麻袋。謔,這麽容易?那以後不用種莊稼光“穿魚”吧。說得輕巧,這活也不那麽好幹。幾十年前比現在冷,黑龍江省北部的冬天一、二月份經常是零下三、四十度,湖麵上的冰層有近兩米厚,一人深。你要是隨便亂刨能挖個“井”一樣的深洞嗎?

  首先當然是在選擇好的湖麵上鑿冰窟窿。這有點像挖戰壕,先清除冰麵上的積雪,用隨身帶來的鎬和鍬刨一個一米寬幾米長的溝。冰在零下幾十度的時候很脆,用鎬刨起來比較容易,刨上一陣就用鐵鍬把溝裏的冰清出去。注意,溝壁一定要直上直下,否則刨得深了,把冰窟窿刨成個“尖底鍋”就刨不下去。刨著刨著,人就要站在溝裏幹了,這時你才會體會到為什麽要把溝刨好幾米長,人總得有地方站著繼續往下刨。人站在裏麵會不會踩破腳下的冰墜入湖中?別擔心,你不會一下子絕望地掉進兩米厚的冰層下麵喂王八的,大冬天的冰都很有韌性,冰在半尺多厚就沒問題。

  當你刨得冰層越來越薄時就要小心一點了。這時冰層的顏色會漸漸變深,你要輕輕地往下刨,盡量保持溝底平麵的麵積,把溝底的碎冰清理得幹乾淨淨,溝邊上的冰也要清理得遠一些,至少能讓人安全地站在溝邊上。此刻很容易把冰層刨漏,一鎬下去,下麵的水立刻小噴泉似的湧。馬上,用早就準備好的破布、破棉絮什麽的把洞口堵上。這是幹什麽呀?冰層下水的壓力很大,如果不把破洞堵住,你泡的溝裏很快就積滿了冰水,那還怎麽刨?如果冰層下麵有魚,能順著這個小洞鑽上來嗎?所以你得事先預備一些堵破洞的材料。要是忘帶了呢?是呀,那可真狼狽。我有一次去“穿魚”就忘了帶破布、破棉絮,到冰窟窿快鑿成時才想起這回事。沒辦法,隻好把我的破棉襖裏的棉絮一塊塊地揪下來堵溝底的破洞,以至半個棉襖都撕光了。“穿魚”過後,冰天雪地的怎麽回去?咳,真是“人為財死”。

  溝底的冰層就不到十厘米啦。成了,把“穿魚”時帶來的一個大原木抱過來。幹嘛?兩個人舉起來,像砸夯一樣將原木砸向溝底薄薄的冰層。嘩啦啦!頓時冰層被砸個五六十公分見方的大窟隆,湖水翻卷著從溝底湧了上來,會一直漲到和冰麵一樣平。如果冰窟窿裏有魚馬上就可以看見,你刨的冰窟窿越長、越大,湧進來的湖水越多,撈到的魚就可能越多。此刻你不必著急了,冰窟窿裏的魚是跑不了的,冬天魚基本處於冬眠狀態,活動能力很差,不會從冰窟窿裏鑽下去。請把你帶來的“攪撈子”--長柄的網,放到冰窟隆裏去撈吧,魚多時每網十幾條半尺長的鯽魚。這會兒你該高興得發瘋了吧?

  是每鑿一個冰窟窿都有很多魚嗎?大概不會有這麽好的運氣。有時冰窟窿刨著、刨著見了湖底的黑泥,沒見一點水,那你選擇“穿魚”的地方湖水太淺。有時好不容易刨到一個冰窟窿,結果裏麵湧上來的除了清水什麽都沒有,那你選擇的“穿魚”的地方湖水又太深。地點選擇不好,把湖麵刨成“蜂窩”也見不到魚。如何正確選擇“穿魚”的地點呢?一般地說,要選擇不通河的“泡子”--死水湖,夏天的時候量一下湖水的深度。然而還是有很多別的不確定因素,夏天、秋天雨水是否大,湖裏是否有很多魚,冬天是否很冷等等。

  這裏我解釋一下冬天的冷和“穿魚”到底有什麽關係。冬天如果相對暖和,冰層就相對薄,反之會很厚。一個死水湖冬天上了凍,如果冬天特別寒冷,冰層就厚,沒結冰的湖水就相對少,魚就相對集中,你“穿魚”成功的可能性就大。所以我們都選擇在冬天最冷的一、二月份去“穿魚”。

  鑿冰窟窿非常消耗體力。我們把棉襖都扔在一邊,幹得渾身冒白氣,滿頭都是冰霜。有時一連刨了好幾道大溝都沒見到魚,甚至一連好幾天都毫無收獲,那真是一件令人喪氣的事。不過你可別灰心,總會有成功的時候。當湖水翻卷著許多魚湧上冰窟窿時,那真可以用歡喜若狂來形容。

  一般地說,冰窟窿裏的魚多是鯽魚。一次“穿魚”,湧進冰窟窿的竟是無數的青蛙。這是北大荒特有的品種。個頭幾厘米大小,黃赫色,都在冬眠。我們這些“知青”正在喪氣,當地人知道了如獲至寶。他們說撈到青蛙比撈到魚還要好!這麽小怎麽吃?人家說不用開膛去肚,就洗一洗後放在鍋裏隨你煮還是煎。啊?!設想一下,煮熟的青蛙蹲在你的飯勺上的情景。可當地人說,冬眠的青蛙肚子裏除了供消耗一冬的膏油沒別的東西。也有道理,那就一閉眼,把個整個煮熟的青蛙送到嘴裏。嗯,味道不錯,特別是青蛙肚子裏有卵子的時候。吃這種青蛙還不用吐骨頭,因為那些細小的骨頭可以直接咽下去。肚子餓時什麽都好吃,我們當年在北大荒“上山下鄉”還能吃到什麽呢?

  還有一次我們刨了個沒水的幹窟隆。看著湖底的爛泥正在喪氣,忽然發現爛泥在蠕動,原來是一條條擠在一起的泥鰍。那些泥鰍大得嚇人,個個一尺多長。我們挖了整整一麻袋。泥鰍的烹飪方法和燉青蛙一樣,對很少見到葷腥的我們來說那也是“佳肴”。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